-
森林、冰河与鲸
[日]星野道夫(Michio Hoshino)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2020-12 / 52.00元2022-05-02 读过五一只有三天假期,选了本小小书读完。他有点太虔诚了,导致我都陷进去。 一直以来,我都是从科学的角度看待信仰和神话:那些奇怪的岩石、空洞,那些故事能够生存的空间,无非是科学尚未到来之前由蒙昧填补罢了。 但是这本书让我有个机会陪伴一些神话,陪伴整个追逐和坚守的过程。如果说科学解释物质,那么故事解释心灵。这样的鲍勃,和每一个守望者,高龄老人,部落长老,才让我一遍遍想到《小王子》,许多神话的意义不在于它是否能够准确地描述宇宙的本质,而在于一代又一代人的灵魂栖居其中。 有些坚韧的守护并不拥有击倒科学的能力和立场,但它可能是一个惶然的灵魂可以找到的答案。 最后,很想问问作者,如果你一辈子都在寻找永恒时间的痕迹,这样融入你追寻的森林和风声会让你觉得心愿得偿吗?R.I.P
-
成为母亲的选择
[以]奥娜·多纳特 / 林佑柔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2022-2 / 582022-04-20 读过“这里说的并不是一段实际的死亡,而是母亲的经历就如同一段死亡的过程:从前的自我死去了,有母亲身份的新的自我诞生了,过去那个未曾当过母亲的自我已经一去不复返。”
-
法治的细节
罗翔 / 云南人民出版社 / 2021-11 / 49.82022-04-10 读过除了有法治的细节,也有人生的细节。罗翔总是非常真实和坦率——他不掩饰他的立场,也坦承自己的怯懦。他说他是最缺乏勇气的人,但承认这一点本身需要勇气,于是他变成了苏格拉底那样的人:通过发现无知得到智慧,通过承认怯懦得到勇气。 我不需要法考,也不是法律专业,我于法律的技术性细节是个局外人。我喜欢罗翔,是因为他对法律的思考是“人”的思考,法治不是一个简单的技术性问题,它与人息息相关。 谁会不喜欢一个珍惜鲜活人生,眼里有“人”的人呢?
-
从戈尔巴乔夫到普京的俄罗斯道路 : 苏联体制的终结和新俄罗斯
[美]大卫·M·科兹(David M.Kotz)、弗雷德•威尔(Fred Weir) / 曹荣湘 等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2015-1-1 / CNY 58.002022-04-07 读过“该书的主题:苏联的解体,其最为主要的原因,不是旧体制出了很大的问题,支撑不下去了;不是外来力量干预的结果,例如西方颠覆之类;不是戈尔巴乔夫的改革策略出了问题,尤其是放松了对意识形态的控制;更不是因为苏联末期出了个强势人物——叶利钦,他的高超政治手腕导致了苏联解体。科兹的主张是:苏联的解体,除了以上因素都发挥了作用之外,最最关键的原因,还是苏联共产党的上层官员,即科兹所谓的“党—国精英”,为了自身的利益,加入了“亲资本主义阵营”。此即科兹将他的研究成果取名为“来自上层的革命”的本意。” 从车臣战争看,普京对战时状态有路径依赖,他善于和依赖于利用战争制造民族仇恨,通过成为民族仇恨的代言人攫取支持率。真是丑陋的政治把戏。他能在俄罗斯内部通过政治操作提前赦免自己,但能在战争法庭逃脱吗?
-
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
[日本] 上野千鹤子、田房永子 / 吕灵芝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2021-9 / 52.00元2022-03-07 读过今天读完非常应景。“对女性来说,女性主义就是自我和解的战斗。”
-
置身事内 : 中国政府与经济发展
兰小欢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2021-8 / 65.00元2022-03-02 读过不急不缓,娓娓道来,某种程度上可以当作(简化美化版)中国政府理解手册。这本书当然是一本清晰、通俗和易懂的中国经济入门,然而像我喜欢陈嘉映那样,我最喜欢这本书的理由是它克制、务实,饱含对人的关怀,透露出让人觉得很有希望的思辨性。 经济可以是也当然应该是数字的领域,但它也可以有人的位置。
-
根西岛文学与土豆皮馅饼俱乐部
(美) 谢弗, (美) 拜罗斯著、Mary Ann Shaffer , Annie Barrows、[美国] 安妮·拜罗斯 / 张敏 / 南海出版公司 / 2010-1-1 / 25.002022-02-28 读过明天还要上班但是一口气看完了!是我梦里追求的那种书,情感共鸣着我,悲伤和喜悦同时留在我心里,我爱朱丽叶和伊丽莎白,根西岛是我2月最喜欢的地方
-
女性贫困
[日] NHK特别节目录制组 / 李颖 / 上海译文出版社 / 2017-9 / 38.00元2022-02-26 读过敏锐的选题,内容有点浅尝辄止。即使如此也点出几个严峻的事实:男女收入差异;单身母亲收入困境;贫困代际传递。
-
猫头鹰谋杀案
[英] 安东尼·霍洛维茨 / 王雨佳 / 新星出版社 / 2021-9 / 98.00元(全两册)2022-02-25 读过还是挺好看的!最后还是提示拍到脸上了才知道是谁,不过对应书中书中人和书中人的过程很有意思
-
浮木
杨本芬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2021-7-2 / 39.802022-02-04 读过《浮木》也读完了。作为《秋园》的后作,横跨的时间更为久远——有之骅少时的生活,补描了第一本书中来不及写得详细的哥哥弟弟,也有作为杨本芬,青年到老年的生活。从民国时期,到新中国腾飞,甚至也提到疫情。这给《浮木》带来了截然不同的感情色彩,前半部分的严酷与后半部分的温暖(甚至有汪曾祺的感觉)对比鲜明,也体现出私人史,特别是女性视角的私人史的珍贵。 我们中国女性,总是作为集体主义的“半份子”,作为时代的某个撇捺存在着,不成字句,没有篇章。但是很多——难以言说的,被长期歌颂的内容,由女性承托,她们在刀削斧凿的严酷生活中极为柔韧地存在着,然后归于无名。 我们有太多历史了,有太多关于国家、集体与英雄的历史了。 我们需要更多秋园、之骅的历史,更多你我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