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颖穟穟对《自由在高处》的笔记(16)

禾颖穟穟
禾颖穟穟 (Hello Word)

读过 自由在高处

自由在高处
  • 书名: 自由在高处
  • 作者: 熊培云
  • 页数: 320
  •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 出版年: 2011-1
  • 第23页 今夜,谁在搜捕圣诞老人?
    我们的一切文明,当归属于人类文明。然而,有些人非要将人类文明像切西瓜一样分成几瓣,然后将它们对立起来,就像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勾引大家举起各自的一瓣西瓜进行肉搏。文明对立论者说别人手里的西瓜被下了毒药,而自己的那一份却是起死回生的灵丹妙药。以此逻辑,向世界推销孔子是为世界文明作贡献,而在中国抵制给小孩送礼物的老人却是为保家卫国。这种精神分裂表现在,一方面他们尽人类文明的成果,另一方面又要举着西瓜刀与光彩照人的人类文明作战。
    引自 今夜,谁在搜捕圣诞老人?
    2022-01-15 16:46:21 回应
  • 第63页 不要活在新闻里
    说一个人以死“唤醒社会”,实在是轻贱了人的生命,因为谁都应该好好活着;如果这种死不能够让社会去了解背后更实在的原因,而停留于指责是媒体起了坏作用,并大加讨伐,实在是用错了力。
    引自 不要活在新闻里
    2022-01-16 17:20:13 回应
  • 第70页 地图知识分子
    我一直相信,能让知识分子安身立命者不外乎三样东西,且缺一不可:一是知识,知识分子以思考为业,不仅捍卫常识,对社会、对世界更要有着超乎常人的理解。二是独立,他不应附属于任何战略。这种独立并非一种姿态,其价值正在于保护上述思考不被扭曲。三是对推进美好人生、社会进步与人类福祉的参与,正如左拉一样,他从自己的参与中找到知识的意义,其所体现者即公共精神。
    引自 地图知识分子
    2022-01-16 17:39:12 回应
  • 第75页 背着国家去旅行
    你可以要求别人爱护公物,但不能让别人都去崇拜这头牛。 相反,我倒是觉得那些人,无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在骑上华尔街牛的时候特别可爱。他们不只是爬上了牛背,而且在那一刻还让那头牛复活了。我甚至看到他们骑着牛从拜物教的金街走到熙熙攘攘的生活里去了。只可惜那些游客觉悟不高,没捎上一根笛子,否则便是一幅“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的国画了。
    引自 背着国家去旅行
    2022-01-16 21:07:59 回应
  • 第86页 集中营是用来干什么的?
    人们对自由的追逐,不仅解放了被因禁者,也解放了绑架者。对自由的追逐因此不是一场胜负归零、你死我活的游戏,而是寻求共同解放的伟大征程。
    引自 集中营是用来干什么的?
    2022-01-16 21:10:41 回应
  • 第111页 屋顶上的矿难
    当唐福珍纵身火海的时候,这世界只有两种人或者两个名字——她是受难者,而我们只是侥幸活下来的人,是幸存者。
    引自 屋顶上的矿难
    2022-02-07 16:47:51 回应
  • 第114页 屋顶上的矿难
    当然,我这里并不是说唐福珍是被怂恿的“烈士”。我只是强调社会舆论在这方面不要鼓励大家去做牺牲,以自残明志,以悲情为旗。我的基本看法是,媒体可以不遗余力鼓励公民维护自己的权利,但不要高标自杀、自残在救济社会方面的意义。 有网友善意地反驳,“这并不妨碍我们给予唐福珍们所应得的尊敬和感谢啊!”尊敬我是认同的,对于任何一个勇于捍卫自己权利的人,都应该尊重。问题在于,你怎么好意思对唐福珍道谢?唐福珍是想舍生取义以死废除拆迁条例么?她的家还在么?谁都知道,她不过是想守住家园活下去,我们却要不断在她身上赋予意义,证明她“死得其所”,死得“重如泰山”,这不荒谬么? 身处同一时代,每个人都应该尽自己的公民责任,谁也不要鼓励或者赞美他人多做牺牲,鼓励他人以血肉之躯捍卫自己的权利,即使这在客观上会推动社会进步。毕竟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手指也不过十根。所以我说,如果需要在拆迁条例死掉与唐福珍活下来之间做择,我宁可选择后者,因为在一个死人身上追求社会进步是可耻的;一切建立在这之上的进步也是可耻的;自己无所作为而高歌他人牺牲是可耻的。
    引自 屋顶上的矿难
    2022-02-07 17:02:01 回应
  • 第124页 谁来同情“体制内弱者”?
    法治政府不能简单理解为“政府依法治理公民与社会”,其更重要的一环是“公民与社会依法治理政府”。而且后者是前者的先决条件。这意味着权力部门“所依何法”及“如何依法”必须接受民意的审査。
    引自 谁来同情“体制内弱者”?
    2022-02-13 17:51:27 回应
  • 第135页 救故乡,救公共精神
    任何一个还有点公共精神的人也并不否定:关心社会前程与国家命运,其实也是在关心每个人自己的具体的前程与命运。
    引自 救故乡,救公共精神
    2022-02-13 19:28:50 回应
  • 第138页 每个村庄都是一座圆明园
    论经济,对于一个农民而言,圆明园再有价值也可能是一文不值,甚至是一个负数,因为圆明园里有农民的血汗钱,而他们却从来没有得到过一点好处。相反日夜与之相伴的土地与房屋,却是他们安身立命的根本。论情感,一个人热爱生养自己的家园与土地,不在于它是否富饶,不在于你有多大成就,而在于你在那里度过了流金岁月,你还可能回来,因为那是安顿灵魂的所在。
    引自 每个村庄都是一座圆明园
    2022-02-13 20:41:15 回应
<前页 1 2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