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颖穟穟对《至味在人间》的笔记(16)

禾颖穟穟
禾颖穟穟 (Hello Word)

读过 至味在人间

至味在人间
  • 书名: 至味在人间
  • 作者: 陈晓卿
  • 页数: 308
  •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 2016-1
  • 第12页 一切不能拌饭的菜都是刷流氓
    西餐里,无论头盘、汤还是甜品,都是围绕主菜展开;而传统中餐无论什么菜,最后都要以碳水化合物压轴。家庭烹饪则更加势利,“下不下饭”甚至成了很多菜的评判标准。
    引自 一切不能拌饭的菜都是刷流氓
    2016-06-11 20:57:52 1人喜欢 回应
  • 第20页 一碗汤的乡愁
    ……每个人的肠胃实际上都有一扇门,而钥匙正是童年时期父母长辈给你的食物编码。无论你漂泊到哪里,或许那扇门早已残破不堪,但门上的密码锁仍然紧闭着,等待你童年味觉想象的唤醒。
    引自 一碗汤的乡愁
    2016-06-11 21:01:21 1人喜欢 回应
  • 第41页 弯腰青
    不记得谁曾经说过,中医是一门传统艺术,讲究的是说学逗唱,因此国人便有了“萝卜青菜保平安”、“萝卜就凉茶,医生满街爬”、“冬吃萝卜夏吃姜,不找医生开药方”、“萝卜上市,医生无事”等等等等的说法。
    引自 弯腰青
    2016-06-11 21:05:05 回应
  • 第45页 最好的早餐
    在我看来,酒店里是没有好早餐的,最好吃的早餐都在居民区的寻常巷陌中,冒着烟火气的地方。比如你可以站在锅灶前跟店老板说着咸淡,或者用筷子在卤蛋的锅里仔细寻找最入味的那一只……这种感受在酒店里永远无法实现。
    引自 最好的早餐
    2016-06-11 21:08:31 回应
  • 第52页 寒夜觅食
    悄无声息,行驶在北京的冬夜里,搜索路边哪怕是仅有的一盏小饭馆的灯光,进去那怕真的就喝一碗白粥,那种温暖都能渗透到骨髓里。尽管无人陪伴,这,也算是对抗无趣人生的一种积极态度吧。
    引自 寒夜觅食
    2016-06-15 10:59:11 1人喜欢 回应
  • 第58页 一个人的面馆
    其实,个人的饮食偏好,尽管像胎记一样私密,但至亲永远知道它在哪里。
    引自 一个人的面馆
    2016-06-15 11:02:01 1人喜欢 回应
  • 第73页 面瓜
    北京是没有基础饮食的城市。我所谓的基础饮食,就是一个城市走路五分钟之内可以果腹的,而且味道过得去的吃食。
    引自 面瓜
    2016-06-15 11:04:25 1人喜欢 回应
  • 第80页 京西无日餐
    记得蔡澜在《日本谈吃》里专门写过,日本人叫三文鱼为鲑shake,多是用盐腌过,煎来吃。传统的日本寿司铺里,根本没有三文鱼刺身卖,觉得它有一种怪味。只有在假东洋店里,本地大师傅头上绑着巾条,大力介绍:“三文鱼鱼生,日本人最爱吃!”
    引自 京西无日餐
    2016-06-15 11:08:27 回应
  • 第88页 一道菜主义
    对开饭馆的人来说,做菜首先是生意,所以那些好吃的菜,一旦进了城,就像进了瘦身训练营一样,首先在分量上缩水。
    引自 一道菜主义
    2016-06-15 11:10:22 1人喜欢 回应
  • 第109页 特色菜口味菜
    所谓“特色”,是指给外地人吃的当地风味菜肴,而“口味”,则是指当地人自己打牙祭时候的选择。所谓“地方特色”本来是指当地特点最鲜明的食物,在旅游开始大发展之后,各个景点除了风景人文名胜之外,又多了食品名胜,比如去苏州活该吃糕团,去杭州活该吃醋鱼,去重庆活该吃火锅,去昆明活该吃米线……
    引自 特色菜口味菜
    2016-06-15 16:18:13 1人喜欢 回应
<前页 1 2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