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是朱自清先生介绍中国古代文学、历史、哲学经典的启蒙读物,内容包括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三礼、春秋三传、四书、战国策、史记汉书、诸子、辞赋、诗、文等十三篇。全书见解精辟,史笔卓越,通俗流畅,深入浅出,已成为读者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入门指南。
经典常谈的创作者
· · · · · ·
-
朱自清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朱自清(1898-1948),江苏东海人,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主要作品有:诗歌散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等。
目录 · · · · · ·
序
《说文解字》第一
《周易》第二
《尚书》第三
《诗经》第四
三《礼》第五
《春秋》三传第六(《国语》附)
“四书”第七
《战国策》第八
《史记》《汉书》第九
诸子第十
辞赋第十―
诗第十二
文第十三
附录:1980年重印《经典常谈》序(叶圣陶)
· · · · · · (收起)
《说文解字》第一
《周易》第二
《尚书》第三
《诗经》第四
三《礼》第五
《春秋》三传第六(《国语》附)
“四书”第七
《战国策》第八
《史记》《汉书》第九
诸子第十
辞赋第十―
诗第十二
文第十三
附录:1980年重印《经典常谈》序(叶圣陶)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序言 General Education: 博雅教育,通识教育 钱穆先生曾主张:要读经典。他在一次演讲中还指出:“此时的读书,是个人自愿的,不必硬求记得,也不为应考试,亦不是为着做学问专家或是写博士论文,这是极轻松自由的,只如孔子所言:“默而识之”便得。” 我们希望这套丛书能借此向香港的莘莘学子们提倡深度阅读,扩大文史知识,博学强闻,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形式为求学青年培育人文知识的养份。 朱自清得出结论:“儒家的周易是哲学化了的;民众的《周易》倒是巫术的本来面目” 作者序 这样办虽然不能教一般人直接亲近经典,却能启发他们的兴趣,引他们到经典的大路上去。这部小书也只是向这方面努力的工作。如果读者能把它当作一只船,航到经典的海里去,编撰者将自己庆幸,在经典训练上,尽了他做尖兵的一份儿。可是如果读者念了这部书,便以为已经受到了经典训练,不再想去见识经典,那就是以筌为鱼,未免辜负编撰者的本心了。 公元1942年,昆明西南联合大学 《说文解字》第一 中国文字相传是黄帝的史官叫仓颉造的。 识字是教育的初步。 东汉和帝时,有个许慎,作了一部《说文解字》。这部书意在帮助人通识古书,并非只供通俗之用,和秦代及西汉的字书是大不相同的。......不但研究字形得靠它,研究字音字义也得靠它。 研究文字的形音义的,以前叫“小学”,现在叫文字学。 我们现在所用的字,本义的少,引申义的多,一字数义,便是这样来的。这可见假借的用处也很广大。 象形字本于图画。 《周易》第二 卜辞:没有阴阳的观念,也没有八卦的痕迹。 我们一班人直到现在,还嫌恶奇数,喜欢偶数,该是那些巫术的遗迹。 《周易》原只是当时一部切用的巫书。现在已经变成了儒家经典的第一部;但早期的儒家还没注意这部书。孔子是不讲怪、力、乱、神的。 八卦原只是数目的巫术,这时候却变成数目的哲学了。那整画 - 是奇数,代...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页 -
我们知道,经典训练并不就是恢复读经教育。恢复读经教育是开倒车,这是“五四”运动早已解决了的问题。但一股脑儿反对读经,走极端,弃之如敝屣,造成文化的断层,这是民族文化虚无主义的表现。这却是“五四”运动未曾解决好的问题。经典训练就是针对这一问题提出来的。朱自清说:“读经的废止并不就是经典训练的废止。”“在中等以上的教育里,经典训练应该是一个必要的项目。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他特别指出:“做一个有相当教育的国民,至少对于本国的经典,也有接触的义务。”他所说的“有相当教育的国民”,是指具有一定文化素养的国民;所说的“接触的义务”,是指国民接受经典训练的义务。他把经典训练提到国民义务的高度,就是确定它在国民教育中的地位。也就是说,做一个有相当教育的中国人,有义务通晓本国传统文化有关经典的基本知识。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前言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经典常谈"的人也喜欢 · · · · · ·
-
- 世说新语 9.2
-
- 野草 9.0
-
- 国学概论 8.7
-
- 谈艺录 9.2
-
- 管锥编(全五册) 9.3
-
- 楚辭補注 9.3
-
- 庄子集解·庄子集解内篇补正 9.4
-
- 诗经选 8.8
-
- 追忆 8.7
-
-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论 9.1
经典常谈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63 条 )



学习传统文化和经典名著的好帮手
四大文明古国里边,中国是唯一不必冠之以“古”的国家。这是因为,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除了当时的区域与现在存在相似之外,其他的一切,人民、语言、文化都已经没有多大关系了;而中国却是一脉相承,语言、文字、文化都是在继承中有创新、创新中再发展。现在的埃及人、...
(展开)

《经典常谈》,写给中学生的国学入门书
记得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会时,我看的是英文电视台转播,当时开场一群弟子手持竹简,在那儿吟诵《论语》时,外国主持人瞬间进入了静音模式,诚然,他们是不懂的。可问题是,我们自家中国人懂吗?都说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可我们真的了解《四书五经》《尚书》《汉书》《史记...
(展开)

【须叔试读】朱自清的国学课开课啦
对我们普通读者来说,朱自清这个名字并不陌生,学生时代的散文《背影》和《匆匆》就给我们留下了终生难忘的记忆。但朱自清不仅是一个优秀的散文家,还是一名诗人一名国学家甚至是一名老师。这本《经典常谈》就相当于是他的课件,每一个文字都经过细细推敲与挑选,他化身为亲切...
(展开)

一本承载国学经典的“掌上春秋”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相对于大部头作品来说,这本《经典常谈》实在是够精致、小巧的,比手掌大不了多少。从内容上来说,却囊括了经史子集的起源、发展,比想象的“深”很多。尤其是附录部分,深度超越过了当下大学文学课的程度。语言风格半文半白,言简意赅,值得称道。 其一,谈谈本书的背景。本书... (展开)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78 )
-
北京出版社 (2004)8.4分 932人读过
-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2017)9.0分 804人读过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8)8.7分 682人读过
-
中华书局 (2009)8.6分 536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值得看看的一些文史哲闲书 (froggy)
- 闲着没事读读书(四) (鹿小羽)
- 当当在线电子书合辑 (大流士)
- 书单 (泓雨)
- Z 综合性图书 (haven)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经典常谈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蔽锥 2009-08-06 23:23:30
薄薄一本,有点意思。
0 有用 天才MMMuka 2022-01-16 23:28:19
经典导言。“可是如果读者念了这部书,便以为已经受到了经典训练,不再想去见识经典,那就是以筌为鱼,未免辜负编撰者的本心了。”——自序
0 有用 沉重得飞不上天 2017-04-11 13:51:56
不错。
0 有用 Garjcat 2008-08-04 02:51:42
扬州官话讲不清,文章可是够清楚的,好书
0 有用 小崔_慎思 2019-12-29 22:53:21
娓娓道来,足见朱先生功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