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中国建筑史》是建筑学科的开山之作。全书共八章。第一章绪言,首对中国建筑的特征、建筑史的分期作了宏观概括,次以简要笔墨,介绍了《营造法式》与《清工部工程则例》。以下第二至第八章分述从上古至清末民初各时代,大多先从文献理出建筑活动之大略,次述实物遗存,再具体分析各代特征。
这本书的最大功绩在于第一次把中国建筑史学纳入了系统科学研究的领域,以历史文献与实例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揭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设计规律、技术要点,总结出中国建筑的成就和各时代的主要特征,使中国建筑史从蒙昧走向科学,形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向世人展现了一片崭新的学术天地。中国建筑是世界上唯一以木结构为主的建筑体系,与砖石结构相比,终因其不易保存而留存甚少,千年以上的更是屈指可数。所以要想了解中国建筑数千年发展演变之轨迹,文献便成为必不可少的资料。但古来正史,记建筑典章制度者多,具体而切实者少;词...
《中国建筑史》是建筑学科的开山之作。全书共八章。第一章绪言,首对中国建筑的特征、建筑史的分期作了宏观概括,次以简要笔墨,介绍了《营造法式》与《清工部工程则例》。以下第二至第八章分述从上古至清末民初各时代,大多先从文献理出建筑活动之大略,次述实物遗存,再具体分析各代特征。
这本书的最大功绩在于第一次把中国建筑史学纳入了系统科学研究的领域,以历史文献与实例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揭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设计规律、技术要点,总结出中国建筑的成就和各时代的主要特征,使中国建筑史从蒙昧走向科学,形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向世人展现了一片崭新的学术天地。中国建筑是世界上唯一以木结构为主的建筑体系,与砖石结构相比,终因其不易保存而留存甚少,千年以上的更是屈指可数。所以要想了解中国建筑数千年发展演变之轨迹,文献便成为必不可少的资料。但古来正史,记建筑典章制度者多,具体而切实者少;词赋诗文又多务为大言,铺陈华丽,而疏于实指;两部古代建筑官书和诸多民间术书,又多专注于技术做法。又且时过境迁,多数古代建筑术语,在昔往往耳熟能详,至今却恍如天书。所以,文献虽浩如烟海,能够直接应用于总结历史规律者却十分希有,由此亦可见徵引之困难。《中国建筑史》显示了梁先生在文献应用上的深厚功力,除徵引浩博外,凡所徵选,皆属精当,文字却十分精炼深永。
作者简介 · · · · · ·
梁思成(1901-1972),中国建筑史学家,建筑师,城市规划师和教育家,一生致力于保护中国古代建筑和文化遗产。曾任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
目录 · · · · · ·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中国建筑之特征
第二节中国建筑史之分期
第三节《营造法式》与清工部
第二章 上古时期
第一节上古
第二节春秋战国
第三节秦
第三章两汉
第一节文献上两都建筑活动之大略
第二节汉代实物
第三节汉代建筑特征之分析
第四章魏・晋・南北朝
第一节文献上魏・晋建筑之大略
第二节南北朝之建筑活动
第三节南北朝实物
第四节南北朝建筑特征之分析
第五章隋・唐
第一节隋・唐都市宫苑陵墓寺观 建筑之梗概
第二节隋・唐实物
第三节隋・唐之建筑特征
第六章五代・宋・辽・金
第一节五代汴梁之建设
第二节北宋之宫殿苑囿寺观都市
第三节辽之都市及宫殿
第四节金之都市宫殿佛寺
第五节南宋之临安
第六节五代・宋・辽・金之实物
第七节宋・辽・金建筑特征之分析
第七章元・明・清
第一节元・明・清宫殿建筑大略
第二节元代实物
第三节明代实物
第四节清代实物
第五节元・明・清建筑特征之
第八章结尾――清末及民国以后之建筑
· · · · · · (收起)
喜欢读"中国建筑史"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中国建筑史的书评 · · · · · · ( 全部 46 条 )


《中国建筑史》载建筑实物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两汉 一 墓:朝鲜南井里彩画冢(井干式木构墓)、辽宁营城子“二号墓”(叠涩券墓)、山东金乡县朱鲔墓(发券墓)、咸阳霍去病墓 二 石室:山东肥城孝堂山“郭巨”墓祠 三 石阙:武氏祠阙,河南嵩山太室、少室、启母三庙阙,四川西康雅安高颐阙,绵阳平阳府君阙,四川渠县冯焕... (展开)
> 更多书评 46篇
论坛 · · · · · ·
帮我看看我的是正版书吗 | 来自七拾肆 | 6 回应 | 2021-10-18 23:23:58 |
梁思成,不愧是建筑大师 | 来自Sunam | 4 回应 | 2013-08-09 14:44:59 |
中國建築史 | 来自Tony | 2008-05-17 23:05:06 |
其他版本在豆瓣书店有售 · · · · ·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5 )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1)9.1分 1763人读过
-
限时抢
-
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5)8.9分 692人读过
-
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7)8.7分 75人读过
-
三聯(香港) (2000.3)9.2分 36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中国建筑史的评论:
feed: rss 2.0
2 有用 凉水 2013-03-18 23:37:06
中国建筑艺术尤重群体构图,是情绪氛围创造的重要手段。梁思成先生比较中西建筑,敏感地抓住了中国建筑这一重大艺术特征,认为“与欧洲建筑所予人印象,独立于空旷之周围中者大异。中国建筑之完整印象,必须并与其院落观之。” 梁先生对中国建筑艺术的分期也作了开拓性探索,认为两汉为发育时期;“唐之建筑风格,既以倔强粗壮胜,其手法又以柔和精美见长,诚蔚为大观”;五代赵宋以后开始华丽细致,“至宋中叶乃趋纤靡文弱之势。... 中国建筑艺术尤重群体构图,是情绪氛围创造的重要手段。梁思成先生比较中西建筑,敏感地抓住了中国建筑这一重大艺术特征,认为“与欧洲建筑所予人印象,独立于空旷之周围中者大异。中国建筑之完整印象,必须并与其院落观之。” 梁先生对中国建筑艺术的分期也作了开拓性探索,认为两汉为发育时期;“唐之建筑风格,既以倔强粗壮胜,其手法又以柔和精美见长,诚蔚为大观”;五代赵宋以后开始华丽细致,“至宋中叶乃趋纤靡文弱之势。”这些论断,至今仍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梁先生更是认为建筑应与其文化土壤相结合起来而不应忽视其精神价值。他说:“中国建筑之个性乃即我民族之性格,即我艺术及思想特殊之一部,非但在其结构本身之材质方法而已。”一个建筑体系之形成,不但有其物质技术上的原因,也“有缘于环境思想之趋向”。 (展开)
0 有用 冬至 2015-10-17 18:00:03
门外人看热闹
0 有用 伊西多拉 2012-02-02 17:07:00
第一章绪论是精华,后边的章节看得潦草。
0 有用 你看起来很美味 2012-05-27 23:34:16
不是学建筑的,但是看这本书看得欲罢不能是个什么水平><。
39 有用 李翔 2006-08-03 07:12:04
对他的了解一直是作为夫人的丈夫,但看文风,是个讷而秀的人,运笔很平淡而内容很充实。徐是浪漫的浪,梁是礁石的实,金是刻骨的客,于是,人世间唯闻传说。
0 有用 潇湘公子 2022-09-12 12:13:49 云南
@2019-12-25 03:09:27
0 有用 解意 2022-05-30 21:42:14
这本书绝对是要买来珍藏的,梁思成大触画图yyds!行文流畅,对历史发展如数家珍,我的又一学术偶像,respect!
0 有用 刀叢中的小詩 2022-05-30 20:47:43
《中国建筑史》——此一题材空前之作,亦绝少来者,最后给我读出来满满的爱意。因为贤伉俪谈的不仅仅是建筑,还有历史、艺术,以及建筑所透露出的国民性。
0 有用 你看起来很好吃 2022-05-15 09:43:14
珍贵史料,看到北京中华门的照片简直想哭。 @2015-05-02 14:25:13
0 有用 纳德性 2022-05-12 21:50:54
曾经因为这书看得太慢被豆瓣催……如今托疫情的福,终于了结。书中提到的所有古建实例,愿能亲眼观赏,只可惜自1944年以来,又有不少被雨打风吹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