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虽以“宗教”为名,《中国的宗教》实集中国的政治、社会、经济与思想等诸层面的问题的探讨于一炉而冶之,即称之为一部“整体史”也不为过。但韦伯所描绘的这一幅大不同于我们惯常所见的中国的“历史图像”,又将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与思考?!
《宗教与世界》所集论文是韦伯为基督新教、儒教与道教、印度教与佛教以及古犹太教等研究所写的序言。他分析了近代西方文明“理性化”的现象、神义论与世界诸大宗教担纲者的“心态”、宗教拒世的阶段与方向等等问题。换言之,《宗教与世界》实乃理解韦伯之宗教社会学不可或缺的基本读本。
中国的宗教 宗教与世界-韦伯作品集V的创作者
· · · · · ·
目录 · · · · · ·
序言………………………………………………………苏国勋
中国的宗教——儒教与道教
译序…………………………………………………………简惠关
导言 韦伯与《中国的宗教》………………………………康 乐
第一章社会学的基础之一:城市、君侯与神祗………………29
1.货币制度……………………………………………………29
· · · · · · (更多)
中国的宗教——儒教与道教
译序…………………………………………………………简惠关
导言 韦伯与《中国的宗教》………………………………康 乐
第一章社会学的基础之一:城市、君侯与神祗………………29
1.货币制度……………………………………………………29
· · · · · · (更多)
序言………………………………………………………苏国勋
中国的宗教——儒教与道教
译序…………………………………………………………简惠关
导言 韦伯与《中国的宗教》………………………………康 乐
第一章社会学的基础之一:城市、君侯与神祗………………29
1.货币制度……………………………………………………29
2.城市与行会…………………………………………………43
3.诸侯的行政与神的观念:与中东相比较…………………52
4.中央君主的卡理斯玛祭司地位……………………………67
第二章社会学的基础之二:封建国家与俸禄国家……………73
1.采邑制的世袭性卡理斯玛性格……………………………73
2.统一的官僚体制国家之复兴………………………………86
3.中央政府与地方官吏………………………………………92
4.公共的负担:徭役国家与租税国家………………………97
5.官吏阶层与赋税征收的配额化…………………………103
第三章社会学的基础之三:行政与农业制度…………………111
1.封建制度与财政制度……………………………………112
2.军事制度与王安石的改革尝试…………………………125
3.国库对农民的保护,及其对农业制度所造成的结果……129
第四章社会学的基础之四:自治、法律与资本主义…………137
1.资本主义依存关系之阙如………………………………137
2.氏族组织…………………………………………………143
3.村落的自治………………………………………………146
4.氏族对经济的羁绊………………………………………151
5.家产制法律结构…………………………………………156
第五章士人阶层……………………………………………163
1.中国的人文主义之礼仪的、以行政技术为取向的性格;
和平主义的转化…………………………………………163
2.孔子………………………………………………………172
3.考试制度的发展……_…………………………………175
4.儒家教育在社会学教育类型里的定位…………………180
5.士人阶层的身份性格;封建荣誉与学生荣誉……………191
6.君子理想…………………………………………………194
7.官吏的威望……………………………………………--196
8.经济政策的见解…………………………………………199
9.士人的政敌——苏丹制与宦官…………………………202
第六章儒教的生活取向………………………………………207
1.官僚制与教权制………………………………………207
2.自然法与形式的法理思想之阙如………………………213
3.自然科学思维之阙如……………………………………217
4.儒教的本质………………………………………………220
5.形而上学的摆脱与儒教的入世本质……………………222
6.“礼”的中心概念…………………………………………225
7.恭顺(孝)…………………………………………………226
8.儒教的经济心态及其对专家精神的排斥………………230
9.君子理想…………………………………………………232
10.经典的重要性……………………………………………235
11.正统教义的历史发展……………………………………237
12.早期儒教的“激越”………………………………………240
13.儒教的和平主义性格……………………………………242
第七章正统与异端(道教)……………………………………245
1.教义与仪式在中国………………………………………245
2·隐逸思想与老子………………………………………251
3.道与神秘主义……………………………………………252
4·神秘主义的实际结果……………………………………254
5·正统与异端学派的对立…………………………………255
6.道教的长生术……………………………………………266
7.道教的教权制…………………………………………268
8.佛教在中国的一般地位…………………………………271
9.巫术之合理的体系化……………………………………273
10.道教的伦理………………………………………………281
11.中国正统的与异端的伦理之传统主义性格……………282
12.中国的教派与异端迫害………………………………293
13.太平(天国)运动…………………………………………300
14.发展的结果………………………………………………307
第八章结论:儒教与清教………………………………………309
附录一导论/杨庆垄……………………………………………335
附录二参考文献………………………………………………373
附录三国库岁入资料…………………………………………377
译名对照表………………………………………………………381
索 引 ……………………………………………………………399
宗教与世界
导言 宗教与世界:韦伯的宗教社会学………………………413
第一章资本主义精神与理性化………………………………447
1.各文化领域的理性化……………………………………448
2.资本主义与“营利欲”……………………………………451
3.合理的资本主义…………………………………………452
4.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的特色——合理的自由劳动力组织
…………………………………………………454
5.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的特色——合理的技术、司法与行政
……………………………………………………………458
6.理性化的问题……………………………………………459
第二章 比较宗教学导论——世界诸宗教之经济伦理……461
1.世界诸宗教的“担纲者”…………………………………463
2.阶层利益、宗教需求与神义论……………………………465
3.宗教许诺与救赎的心态…………………………………474
4.“世界图像”的合理化……………………………………477
5.社会主导阶层的宗教立场………………………………480
6.达人宗教与大众宗教……………………………………485
7.宗教达人与世界之除魅…………………………………488
8.宗教伦理与经济理性主义………………………………491
9.支配的类型………………………………………………494
10.身份团体与阶级…………………………………………501
第三章中间考察——宗教拒世的阶段与方向……………505
1.拒世的动机:其理性建构的意义…………………………506
2.禁欲与神秘论的类型学…………………………………508
3.拒世的方向………………………………………………510
4.经济的领域………………………………………………515
5.政治的领域………………………………………………517
6.审美的领域………………………………………………526
7.性爱的领域………………………………………………529
8.知性的领域………………………………………………539
9.现世拒斥的各阶段………………………………………542
10.神义论的三种理性形式…………………………………548
译名对照表………………………………………………………551
索 引……………………………………………………………561
本书共567页。
· · · · · · (收起)
中国的宗教——儒教与道教
译序…………………………………………………………简惠关
导言 韦伯与《中国的宗教》………………………………康 乐
第一章社会学的基础之一:城市、君侯与神祗………………29
1.货币制度……………………………………………………29
2.城市与行会…………………………………………………43
3.诸侯的行政与神的观念:与中东相比较…………………52
4.中央君主的卡理斯玛祭司地位……………………………67
第二章社会学的基础之二:封建国家与俸禄国家……………73
1.采邑制的世袭性卡理斯玛性格……………………………73
2.统一的官僚体制国家之复兴………………………………86
3.中央政府与地方官吏………………………………………92
4.公共的负担:徭役国家与租税国家………………………97
5.官吏阶层与赋税征收的配额化…………………………103
第三章社会学的基础之三:行政与农业制度…………………111
1.封建制度与财政制度……………………………………112
2.军事制度与王安石的改革尝试…………………………125
3.国库对农民的保护,及其对农业制度所造成的结果……129
第四章社会学的基础之四:自治、法律与资本主义…………137
1.资本主义依存关系之阙如………………………………137
2.氏族组织…………………………………………………143
3.村落的自治………………………………………………146
4.氏族对经济的羁绊………………………………………151
5.家产制法律结构…………………………………………156
第五章士人阶层……………………………………………163
1.中国的人文主义之礼仪的、以行政技术为取向的性格;
和平主义的转化…………………………………………163
2.孔子………………………………………………………172
3.考试制度的发展……_…………………………………175
4.儒家教育在社会学教育类型里的定位…………………180
5.士人阶层的身份性格;封建荣誉与学生荣誉……………191
6.君子理想…………………………………………………194
7.官吏的威望……………………………………………--196
8.经济政策的见解…………………………………………199
9.士人的政敌——苏丹制与宦官…………………………202
第六章儒教的生活取向………………………………………207
1.官僚制与教权制………………………………………207
2.自然法与形式的法理思想之阙如………………………213
3.自然科学思维之阙如……………………………………217
4.儒教的本质………………………………………………220
5.形而上学的摆脱与儒教的入世本质……………………222
6.“礼”的中心概念…………………………………………225
7.恭顺(孝)…………………………………………………226
8.儒教的经济心态及其对专家精神的排斥………………230
9.君子理想…………………………………………………232
10.经典的重要性……………………………………………235
11.正统教义的历史发展……………………………………237
12.早期儒教的“激越”………………………………………240
13.儒教的和平主义性格……………………………………242
第七章正统与异端(道教)……………………………………245
1.教义与仪式在中国………………………………………245
2·隐逸思想与老子………………………………………251
3.道与神秘主义……………………………………………252
4·神秘主义的实际结果……………………………………254
5·正统与异端学派的对立…………………………………255
6.道教的长生术……………………………………………266
7.道教的教权制…………………………………………268
8.佛教在中国的一般地位…………………………………271
9.巫术之合理的体系化……………………………………273
10.道教的伦理………………………………………………281
11.中国正统的与异端的伦理之传统主义性格……………282
12.中国的教派与异端迫害………………………………293
13.太平(天国)运动…………………………………………300
14.发展的结果………………………………………………307
第八章结论:儒教与清教………………………………………309
附录一导论/杨庆垄……………………………………………335
附录二参考文献………………………………………………373
附录三国库岁入资料…………………………………………377
译名对照表………………………………………………………381
索 引 ……………………………………………………………399
宗教与世界
导言 宗教与世界:韦伯的宗教社会学………………………413
第一章资本主义精神与理性化………………………………447
1.各文化领域的理性化……………………………………448
2.资本主义与“营利欲”……………………………………451
3.合理的资本主义…………………………………………452
4.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的特色——合理的自由劳动力组织
…………………………………………………454
5.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的特色——合理的技术、司法与行政
……………………………………………………………458
6.理性化的问题……………………………………………459
第二章 比较宗教学导论——世界诸宗教之经济伦理……461
1.世界诸宗教的“担纲者”…………………………………463
2.阶层利益、宗教需求与神义论……………………………465
3.宗教许诺与救赎的心态…………………………………474
4.“世界图像”的合理化……………………………………477
5.社会主导阶层的宗教立场………………………………480
6.达人宗教与大众宗教……………………………………485
7.宗教达人与世界之除魅…………………………………488
8.宗教伦理与经济理性主义………………………………491
9.支配的类型………………………………………………494
10.身份团体与阶级…………………………………………501
第三章中间考察——宗教拒世的阶段与方向……………505
1.拒世的动机:其理性建构的意义…………………………506
2.禁欲与神秘论的类型学…………………………………508
3.拒世的方向………………………………………………510
4.经济的领域………………………………………………515
5.政治的领域………………………………………………517
6.审美的领域………………………………………………526
7.性爱的领域………………………………………………529
8.知性的领域………………………………………………539
9.现世拒斥的各阶段………………………………………542
10.神义论的三种理性形式…………………………………548
译名对照表………………………………………………………551
索 引……………………………………………………………561
本书共567页。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直接支配人类行为的是利益,而不是理念。但是,由理念所创造出的世界图像,常如铁道上的转辙器,决定了轨道的方向。在这轨道上,利益的动力推动着人类的行为。 历史的步伐时快时慢,然而其深层的结构或力量却只能从一个长时期中来了解及掌握。 ... 对下一代的期望仍在中举做官,而土地更是被当做一切财富中最为可靠的一种。这种模式的“经营”,在韦伯看来,只能算“掠夺式的资本主义”,而与西方近代理性的、资产阶级的资本主义恰好背道而驰。 话说回来,尽管韦伯认为中国家族伦理的强固存在,是妨碍资本主义萌芽的重大因素之一,他并没有说这样的一种组织及其伦理就不能接受资本主义——至少在技术层面上。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导言 -
第六、士人学派,即司马迁所追随的儒教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39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韦伯作品集(共12册),
这套丛书还有
《韦伯作品集Ⅶ :社会学的基本概念》《韦伯作品集XI:古犹太教》《韦伯作品集<Ⅳ>经济行动与社会团体》《非正当性的支配》《支配社会学-韦伯作品集III》
等
。
喜欢读"中国的宗教 宗教与世界-韦伯作品集V"的人也喜欢 · · · · · ·
-
- 韦伯作品集(Ⅷ):宗教社会学 8.6
-
- 非正当性的支配 8.7
-
- 支配社会学-韦伯作品集III 9.1
-
- 职业伦理与公民道德 8.9
-
- 罗雪尔与克尼斯 9.3
-
- 学术与政治 9.3
-
- 马克斯·韦伯传 8.1
-
- 马克思·韦伯思想肖像 8.2
中国的宗教 宗教与世界-韦伯作品集V的书评 · · · · · · ( 全部 68 条 )



苏国勋等:走出韦伯神话——《儒教与道教》发表百年后之反思
韦伯之《儒教与道教》一书,连同其《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对中国知识界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许多人接受了韦伯或者漫画化了的韦伯观念,即只有新教支持资本主义,儒家不利于经济发展。 清算韦伯是儒家在思想学术上得到重估的前提之一。为此,弘道书院联合开放时代杂志...
(展开)



信任与冷漠——对韦伯的中国观察
信任与冷漠——对韦伯的中国观察 如果把中国社会数千年来的积淀比作一个茂密的森林,那么韦伯在做中国研究时的形象就像一个拿着放大镜寻找新植物的植物分类学家。这个森林里的一切皆是全新的,每每看到与西方相似的植物便会引起他比较的欲望和联想。可惜的是,他仿佛是第一个...
(展开)

陈赟:儒家孝道伦理与超越性问题——重思马克斯·韦伯关于儒家孝道的论述
原文刊登于《道德与文明》2021年第3期 〔摘要〕韦伯以为孝道是中华文明中一切德行的源头,是作为家产官僚制中国的统治阶层——儒士阶层的身份伦理或官僚哲学。由于韦伯祛除了儒家孝道的“孝天”维度而专注于孝亲,并且不能看到孝与仁的一体关联,所以孝道被降格为缺乏形而上学...
(展开)
> 更多书评 68篇
论坛 · · · · · ·
500多页的书读完没有人发表些看法么? | 来自穆玉修 | 5 回应 | 2011-12-17 20:17:19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7 )
-
商务印书馆 (2004)8.1分 1124人读过
-
Free Press (1968)8.4分 41人读过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8.7分 584人读过
-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3)7.7分 490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All About Max Weber (曳尾于涂)
- 北京贝贝特学术馆 (QBY)
- 广西师大版马克斯·韦伯系列 (藤原琉璃君)
- 中国民间宗教研究 (萧萧南浦)
- 社会·经济·新文化史 (Chimpden)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中国的宗教 宗教与世界-韦伯作品集V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嬴元贞 2020-04-22 10:10:52
“宗教”的性格和命运背后是“教义”自身的逻辑和作为担纲者的社会阶层,后者又深深地被支配和本身的经济状况所形塑。在此基础上宗教塑造着经济伦理和文明的命运。理性主义的分析仍然是韦伯的范本,中国的分析终究有所不足,理性主义的社会学得以完成而类型学却有所阙漏。尽管韦伯的问题意识是很根本的,但是它在多大程度上是我们时代真正需要的关切,还是一个问题···
2 有用 曳尾于涂 2009-07-29 15:38:23
“生命只是一连串的事故,而不是在一个超越的目标下有条理地设定出来的一个整体。”
3 有用 一事无成Midum 2020-04-22 02:50:35
算是读过了,就这么先标着吧..我虽然不懂德语 但韦伯全集的翻译真是很了不起的工作。“中间考察”还是很奇怪,作为关联两篇志业演讲的关键文本,却选择了这么一个奇怪的方式(宗教的同胞爱?对比PE和太10:34),来指向与各个价值领域(各个领域内部之间?)之间的紧张关系和意义问题。从PE到WEWR,再到两篇志业演讲,这之间的关系还得串一串。
3 有用 琴酒 2010-08-23 18:57:13
开篇的韦伯并未展露其犀利,而只是从货币,城市,封建官僚体系,科举,血系氏族等方面罗列资料,从而分析出一条脉络,从物质方面阐述中国未能发展出资本主义的原因。其中最为出彩的便是对中央集权的巫术和教育的分析,中文的视觉性,和最近读的索绪尔联系起来颇有一番趣味。然后,自第五章士人开始,对儒教的分析深具启发。其从各个方向阐述的“此世性”“降低紧张性”“消极特质”一一展现,刘小枫在诗化哲学里提到的他和韦伯的不... 开篇的韦伯并未展露其犀利,而只是从货币,城市,封建官僚体系,科举,血系氏族等方面罗列资料,从而分析出一条脉络,从物质方面阐述中国未能发展出资本主义的原因。其中最为出彩的便是对中央集权的巫术和教育的分析,中文的视觉性,和最近读的索绪尔联系起来颇有一番趣味。然后,自第五章士人开始,对儒教的分析深具启发。其从各个方向阐述的“此世性”“降低紧张性”“消极特质”一一展现,刘小枫在诗化哲学里提到的他和韦伯的不谋而合,也正在于此。最后的结论,虽然有先入为主的观念,但不得不说,其对清教和儒教的对比差异把握的非常到位。附录里说,可引用诸多臣子反抗现实的历史来驳斥韦伯,我感觉是并未抓住他思想核心的妄言。几条线索,语言,巫术祭祀,血系氏族,土地。他没详细写日本真是可惜。待日后有了个大体轮廓再详细重读。 (展开)
0 有用 俄狄浦斯 2010-03-25 20:55:45
后三篇:《总序》,《导论》和《中间考察》很有用。
0 有用 六月双子 2023-11-11 19:08:56 安徽
韦伯的书,写的很好 杨庆堃的序言,写的很好 我没看懂,但是我认识了更多的汉字🤓
0 有用 Yukio🐙 2023-11-10 21:06:00 北京
讨论课用书。
0 有用 豆友7757869782 2023-11-09 11:21:13 北京
译文很僵硬,读起来颇有些费力。算是读了一遍。 @2020-10-17 16:37:10 @2022-09-16 10:04:53
0 有用 丰收季节 2023-08-06 15:32:08 北京
太厉害,不敢评论。
0 有用 杭州腐皮包黄鱼 2023-04-11 21:20:42 北京
这个翻译本不错,序也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