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19世纪50年代中期,俄罗斯贵族阶级趋向没落,农奴制的崩溃已不可挽回。1853--1856年的克里米亚战争暴露了沙皇制的腐败,进步知识分子在思考人民的命运、祖国的前途。屠格涅夫的长篇小说正是在这个时期酝酿构思和呈献给读者的。
《贵族之家》鲜明、形象地描绘了俄国贵族的兴亡史。拉夫列茨基虽有远大目标,但怯懦得不知所措,甚至寄希望于贵族少女的指点与拯救。
在《贵族之家》中,作家通过拉夫列茨基与丽莎的爱情波折,探索了人生和个人幸福问题。
小说叙述了贵族青年拉夫列茨基由于年轻迷恋上了莫斯科退伍少将之女--美丽的瓦尔瓦拉,并轻率地与她结了婚。后来夫妇定居巴黎,瓦尔瓦拉成为社交场上的"名人"。拉夫列茨基发现妻子不贞后愤然离家。回国后与丽莎邂逅,互生爱慕之心。这时报刊登了他妻子的死讯,这燃起了他对幸福追求的希望。就在他与丽莎互托终身后不久,瓦尔瓦拉突然出现。那则死讯...
19世纪50年代中期,俄罗斯贵族阶级趋向没落,农奴制的崩溃已不可挽回。1853--1856年的克里米亚战争暴露了沙皇制的腐败,进步知识分子在思考人民的命运、祖国的前途。屠格涅夫的长篇小说正是在这个时期酝酿构思和呈献给读者的。
《贵族之家》鲜明、形象地描绘了俄国贵族的兴亡史。拉夫列茨基虽有远大目标,但怯懦得不知所措,甚至寄希望于贵族少女的指点与拯救。
在《贵族之家》中,作家通过拉夫列茨基与丽莎的爱情波折,探索了人生和个人幸福问题。
小说叙述了贵族青年拉夫列茨基由于年轻迷恋上了莫斯科退伍少将之女--美丽的瓦尔瓦拉,并轻率地与她结了婚。后来夫妇定居巴黎,瓦尔瓦拉成为社交场上的"名人"。拉夫列茨基发现妻子不贞后愤然离家。回国后与丽莎邂逅,互生爱慕之心。这时报刊登了他妻子的死讯,这燃起了他对幸福追求的希望。就在他与丽莎互托终身后不久,瓦尔瓦拉突然出现。那则死讯竟是讹传。幸福的希望化为泡影,丽莎进了修道院;拉夫列茨基虽然在妻子的恳求下没有离婚,从此一个人孤寂地度过余生。八年后当他故地重游再访丽莎家的宅邸时,已经物是人非,故人相继作古,丽莎还在修道院;年轻的一代长大成人,入住故宅。他在花园里昔日与丽莎互表衷情的长椅上静静地回忆过去,然后悄然离去。
贵族之家的创作者
· · · · · ·
-
伊凡·屠格涅夫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1818~1883),俄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出生于世袭贵族之家,1833年进莫斯科大学文学系,一年后转入彼得堡大学哲学系语文专业,毕业后到德国柏林大学攻读哲学、历史和希腊与拉丁文。
19世纪50至70年代是屠格涅夫创作的旺盛时期,他陆续发表了长篇小说:《罗亭》(1856)、《贵族之家》(1859)、《前夜》(1860)、《父与子》(1862)、《烟》(1867)、《处女地》(1859)。其中《罗亭》是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塑造了继奥涅金、皮却林之后又一个"多余的人"形象,所不同的是,罗亭死于1848年6月的巴黎巷战中。
屠格涅夫是一位有独特艺术风格的作家,他既擅长细腻的心理描写,又长于抒情。小说结构严整,情节紧凑,人物形象生动,尤其善于细致雕琢女性艺术形象,而他对旖旎的大自然的描写也充满诗情画意。
目录 · · · · · ·
罗亭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贵族之家"的人也喜欢 · · · · · ·
贵族之家的书评 · · · · · · ( 全部 35 条 )


一个勇于去实践自己的梦想的人,就是值得我尊重的人

幸福,为什么这么近,那么远? ——关于《贵族之家》的一点思考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幸福,一个美好的词。它和世界上很多人们孜孜追求的东西联系在一起,比如温馨的亲情,比如甜蜜的爱情,比如永不背叛的友情。所以对幸福的渴望和追寻也成了许多人生活的目标。然而在屠格涅夫先生的《贵族之家》中,男主人公拉夫列茨基和女主人公丽莎明明已经看到幸福便在咫尺... (展开)
“思想的巨人,行动的侏儒”
> 更多书评 35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8 )
-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6)8.1分 792人读过
-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6)8.5分 624人读过
-
上海三联书店 (2014)8.1分 202人读过
-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1)8.3分 121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隐秘的花朵----wind的小说阅读 (绿云)
- 实用电子书大集合啦 (依依)
- 我的书架(外国文学) (嘉树)
- 【已停更】俄罗斯文学名著选读 (程亮)
- 初恋 (Mumu)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贵族之家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K 2009-09-18 11:26:57
看严肃文学也带着萌魂的高中时代
0 有用 ligeng 2014-11-28 19:29:22
就这么放弃了
1 有用 RW 2020-06-07 22:18:57
这也太惨了。老实人纷纷遇上绿茶男女。如果这一辈子浑浑噩噩就算了,偏偏还邂逅彼此相爱至深。老实人道德意识很强,以为配偶去世才另结良缘,不料配偶假死,只好哭哭啼啼含泪分手。这辈子真是板上钉钉的绝望。所以人有时候还是无赖的好,活在当下,遵循内心,及时止损。所谓的底线,只是按不下自己面子以及为懦弱寻找的借口罢了。
0 有用 阿阿阿阿阿潘 2009-09-05 16:26:55
没耐心看完~~SORRY~
2 有用 茨微格 2017-03-05 17:41:24
俄国文学最让人头疼的就是大串大串的名字和冗长的铺垫。看到一半时有些不耐烦,一波三折的故事只占了很少的篇幅,大部笔墨用作描绘人物众生相,结尾余味无穷。但名著的魅力大概就是笔触平淡却让人回味很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