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 · · · · ·
秦晖,生于1953年12月 。1981年作为中国文革后首批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兰州大学,1992年起曾任陕西师范大学教授,现为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经济史学会理事,中国农民史研究会理事,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理事、青基会社区文化委员会委员、研究委员会委员,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特邀研究员,《方法》、《开放时代》、《中国学术》和《中国社会科学季刊》等学术刊物的编委。
目录 · · · · · ·
目录
绪论:农民、农民学与农民社会的现代化
第一章 欲识庐山真面目
――什么是封建社会
一、“农民(peasant)”与封建社会
二、“似乎不成问题”的问题
三、从一场争论谈起
四、马克思的封建社会观怎样变成农民的封建社会观?
第二章 羌笛声中杨柳怨
――旧关中小农社会分析
一、封建社会的“关中模式”
二、关于“关中无地主”
三、关中无租佃
四、关中有封建
第三章 问渠那得浑如许
――“关中模式”的社会历史渊源
与宗法农民研究中的理性重构
一、民国中前期的关中模式
二、清初以来的关中模式
三、长畛、土地流通及其他
四、“自然经济的经营地主”与“过密化”问题
五、关中模式的若干背景
六、关中模式的经验意义与逻辑意义
第四章 束缚与保护的协奏曲
――封建关系的三要素
一、自然经济与“命令经济”
二、宗法共同体的“公”与“私”
三、人身依附关系:强制的与“自愿”的不自由
四、束缚与保护:一张恢恢天网
第五章“朱门”之外有平均,“冻死骨”中无分化
――宗法时代的社会分层
一、等级分化与阶级分化
二、宗法小农的分化与“恰亚诺夫循环”
三、宗法式社会的分化模式及其定量分析
第六章“自由封建主义”质疑
――中国封建社会特点问题
一、“亚细亚生产方式”、“商业资本主义”与“自由封建主义”
二、家―国一体的宗法共同体与“私有财产”
三、“伪商品经济”与租佃制
四、封建共同体的三种形式
――我国封建人身依附关系比西方中世纪松驰吗?
五“抑兼并”――仅仅是一种“欺骗”吗?
第七章 农民的塞文与农民的万第
――农民在封建社会中的位置
一、农民的“两重性”质疑
二、挣脱束缚的私有者
――农民的革命性
三、渴求“保护”的共同体成员
――农民的保守性
四、宗法农民的“阶层”
――亚等级分析
五、既是动力,又是对象
――农民与民主革命
第八章“难对付的阶级”及其心态
――一宗法农民文化的社会整合
一、“东方型嫉妒”及其他
――种族文化观与社会文化观
二、阿Q的劣根性是赵太爷教育出来的吗?
――宗法共同体文化整合中的农民文化
三、“都市里的村庄”―一为什么城里人比农民有更多的“农民意识”?
四、农民文化与“有文化的农民”
――从中国知识分子传统心态谈起
第九章“天有万物与人,人无―物与天”
――“具体农民”与“抽象农民”的重价值系统
一、宗法农民社会价值取向的二重性
二、“天有万物与人,人无一物与天”
――关于“农民领袖反农民”问题
三、“农民民主主义”与近代民主制度的不同价值论基础
第十章 人性的萎缩与人情的膨胀
――农民文化的伦理观探析
一、人性与人情
二、“贫农的性自由”与礼教的性禁锢
三、“人情同心圆”与农民社会的信息传播模式
四、“家族凝聚力”之谜
五、“人情同心圆”的消解与亲缘组织的“现代化”
第十一章 非理性种种
――农民思维方式探析
一、中国文化是一种“理性文化”吗?
二、“理性的小农”与农民的非理性
三、宗法农民非理性的各种类型
第十二章 农民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一、古典小农与古典文明
二、“五月花精神”和“美国式道路”
三、广义民主革命与农民国家的社会主义改造
四、严重的教训
五、世界“后现代化”时代的农民改造问题与
社会主义民主革命的两种前途
结束语 从田园诗到狂想曲
· · · · · · (收起)
绪论:农民、农民学与农民社会的现代化
第一章 欲识庐山真面目
――什么是封建社会
一、“农民(peasant)”与封建社会
二、“似乎不成问题”的问题
三、从一场争论谈起
四、马克思的封建社会观怎样变成农民的封建社会观?
第二章 羌笛声中杨柳怨
――旧关中小农社会分析
一、封建社会的“关中模式”
二、关于“关中无地主”
三、关中无租佃
四、关中有封建
第三章 问渠那得浑如许
――“关中模式”的社会历史渊源
与宗法农民研究中的理性重构
一、民国中前期的关中模式
二、清初以来的关中模式
三、长畛、土地流通及其他
四、“自然经济的经营地主”与“过密化”问题
五、关中模式的若干背景
六、关中模式的经验意义与逻辑意义
第四章 束缚与保护的协奏曲
――封建关系的三要素
一、自然经济与“命令经济”
二、宗法共同体的“公”与“私”
三、人身依附关系:强制的与“自愿”的不自由
四、束缚与保护:一张恢恢天网
第五章“朱门”之外有平均,“冻死骨”中无分化
――宗法时代的社会分层
一、等级分化与阶级分化
二、宗法小农的分化与“恰亚诺夫循环”
三、宗法式社会的分化模式及其定量分析
第六章“自由封建主义”质疑
――中国封建社会特点问题
一、“亚细亚生产方式”、“商业资本主义”与“自由封建主义”
二、家―国一体的宗法共同体与“私有财产”
三、“伪商品经济”与租佃制
四、封建共同体的三种形式
――我国封建人身依附关系比西方中世纪松驰吗?
五“抑兼并”――仅仅是一种“欺骗”吗?
第七章 农民的塞文与农民的万第
――农民在封建社会中的位置
一、农民的“两重性”质疑
二、挣脱束缚的私有者
――农民的革命性
三、渴求“保护”的共同体成员
――农民的保守性
四、宗法农民的“阶层”
――亚等级分析
五、既是动力,又是对象
――农民与民主革命
第八章“难对付的阶级”及其心态
――一宗法农民文化的社会整合
一、“东方型嫉妒”及其他
――种族文化观与社会文化观
二、阿Q的劣根性是赵太爷教育出来的吗?
――宗法共同体文化整合中的农民文化
三、“都市里的村庄”―一为什么城里人比农民有更多的“农民意识”?
四、农民文化与“有文化的农民”
――从中国知识分子传统心态谈起
第九章“天有万物与人,人无―物与天”
――“具体农民”与“抽象农民”的重价值系统
一、宗法农民社会价值取向的二重性
二、“天有万物与人,人无一物与天”
――关于“农民领袖反农民”问题
三、“农民民主主义”与近代民主制度的不同价值论基础
第十章 人性的萎缩与人情的膨胀
――农民文化的伦理观探析
一、人性与人情
二、“贫农的性自由”与礼教的性禁锢
三、“人情同心圆”与农民社会的信息传播模式
四、“家族凝聚力”之谜
五、“人情同心圆”的消解与亲缘组织的“现代化”
第十一章 非理性种种
――农民思维方式探析
一、中国文化是一种“理性文化”吗?
二、“理性的小农”与农民的非理性
三、宗法农民非理性的各种类型
第十二章 农民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一、古典小农与古典文明
二、“五月花精神”和“美国式道路”
三、广义民主革命与农民国家的社会主义改造
四、严重的教训
五、世界“后现代化”时代的农民改造问题与
社会主义民主革命的两种前途
结束语 从田园诗到狂想曲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我们常以“世界耕地的7%养活了世界人口的21%”为自豪,却很少提及它的另一面——以世界上40%的农民仅仅“养活”着世界上7%的“非农民”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绪论 农民、农民学与农民社会的现代化 -
在宗法社会的基本结构不变的条件下引入西方文化的一些行为模式,其结果很可能是:播下了民主,收获的却是群众性歇斯底里;播下了自由,收获的却是散漫;播下了平等,收获的却是平均主义。 然而人们却将其称之为“极端民主化”、“自由主义”、“绝对平等观”等等,仿佛现在是民主、自由、平等太多了,只要加以束缚,使其既不“极端”又不“绝对”,即可尽善尽美!而当人们播下“产品经济”,却收获了自然经济,播下了“计划调节”,却收获了超经济强制,播下了纪律,却收获了专制时,又往往惊呼社会主义的步子迈得“太快”、“管得太死”、“集中过分”,仿佛只要向传统“让步”、“后退”、“放宽”、“松绑”,便可解决改革的任务。 然而历史告诉我们,在许多人格依附型社会中,“自由放任”的结果只能使中央集权变为一盘散沙,统一国家变为领主林立,并不能使自然经济变为商品经济,只能“放”出无数山头、土围子与众多土皇帝,却“放”不出一个代表现代文化的企业家阶层!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二、“似乎不成问题”的问题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农民学丛书(共6册),
这套丛书还有
《农村公社、改革与革命》《农民、政治与革命》《农民经济组织》《中国农民变迁论--试探我国历史发展周期》《旧中国苏南农家经济研究》
。
喜欢读"田园诗与狂想曲"的人也喜欢 · · · · · ·
-
- 农村公社、改革与革命 9.1
-
- 天平集 9.0
-
- 问题与主义 9.0
-
- 政府与企业以外的现代化 9.1
-
- 实践自由 8.9
-
- 变革之道 8.8
-
- 经济转轨与社会公正 8.6
-
- 传统十论 9.1
-
- 音调未定的传统 8.4
-
- 村治变迁中的权威与秩序 7.7
田园诗与狂想曲的书评 · · · · · · ( 全部 58 条 )



秦晖《田园诗与狂想曲》总结
农民学与关中模式 农民的原意: ①职业概念:务农 ②身份概念:卑贱 农民的定义: ①古典主义农民学:农业社会和非农业社会的农业生产者 ②后现代主义农民学:农业社会的农业生产者和非农业生产者 ③马克思主义农民学:农业社会的农业生产者 农民学的研究对象:农业社会的现代...
(展开)

粗线条的说说这本书的可怕的旁征博引
田园诗的旁征博引,实在十分十分无敌的。别看说的关中,古今中外的掌故用起来简直信手拈来,而且绝无废话。 半页纸一段话之内,可以从尚书到罗马法再从俄国民粹派又回到魏晋门阀和两宋不抑兼并。 然后换一段,开始找一个启蒙时期比卢梭歌德知名度要小得多...
(展开)

田园诗的再发现:评《乡土中国》以及农民学问题
《乡土中国》到底想讲述什么?这个问题可以从费孝通写的前言中找到:“作为基层社会的乡土社会究竟是什么样的社会?”因此,本书通过介绍乡土社会人与人的关系和社会状态,来改变城市人对农村人们的“土”的刻板印象和隐性的横暴权力。乡土人们不需要文字不是因为土,而是因为...
(展开)

秦晖关于此书对杨、吕的回复。
http://www.dfdaily.com/html/1170/2010/11/21/539330.shtml http://www.dfdaily.com/html/1170/2010/11/28/542054.shtml
(展开)


这本书重构了我对传统社会的重新认识
看过秦老师的《传统十论》,对秦老师的大共同体抑制小共同体的说法印象很深,但是没有想到还能将这一说法继续深入分析传统社会。对这本书的过程就是我对于中国及其他国家传统社会在认识的过程。 1 所谓传统社会,主要特征不是土地是不是归少部分人所有,而是权力所有者才能集...
(展开)

找了10年,终于等到了
最早是在秦晖先生其他的文字中引用《田园诗与狂想曲》这本专著,当时看所有能够找到的秦的文章,觉得真是太牛了,当然也想找到这本。可是找不到。2001年碰见秦晖先生,他说书卖完了,他也没有。后来搞到了电子版,是2006年的事情,阅读完毕。不过一直还想找到原版,没想到k...
(展开)
> 更多书评 58篇
论坛 · · · · · ·
为什么这版合著者是苏文? | 来自青灯古卷 | 2024-11-23 09:51:54 | |
广告一下: <田园诗与狂想曲>新版已推出 | 来自汉唐阳光 | 7 回应 | 2010-04-10 09:33:57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4 )
-
语文出版社 (2010)9.3分 2067人读过
-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19)9.3分 1330人读过
-
山西人民出版社 (2024)9.6分 50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农民问题的书单 (舞雩)
- 秦晖著作 (一晌贪欢)
- 兼具思想性、知识性和可读性的书 ([已被注销])
- 人类学、历史学与中国社会 (王芳辉2013)
- 我的乡土中国 (羊的门)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田园诗与狂想曲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琸洳 2011-09-16 11:44:15
PKU lib 第一本,mark之。 好书一本,为学当如此。多领域融会贯通,笔调诗意适意,观点创新,论证周密,价值中正。溢美之辞甚多,何须我多言呢。
0 有用 Fay 2012-06-13 12:44:20
非常值得一读,史料详尽。在中国,农民的问题不解决,其他问题都不可能解决。秦晖从经济历史学角度对宗法共同体进行深刻剖析,对依赖性人格的分析值得警惕和思考。虽然我感情上不免难以接受。
4 有用 陈毓秀 2015-08-02 16:42:04
看点在于秦晖先生对关中模式的提出,后面文化分析大可不看。另外,我很困惑他为什么至今依然将秦以后的中国称之为封建社会,以其学识完全可以看出这根本没必要,只会使得读者多了许多无谓的干扰。
0 有用 公子小豆 2010-06-25 21:39:39
醍醐灌顶
0 有用 猪在飞 2010-08-16 11:04:45
我以为这是一本我尚无法言说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