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副标题: 装饰艺术的心理学研究
译者: 范景中 等
出版年: 1999-9
页数: 437
定价: 54.00元
装帧: 平装16开
丛书: 设计学丛书
ISBN: 9787535725646
内容简介 · · · · · ·
书的导论部分介绍了自然中的秩序及其效用,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图案研究方法。前几章论述的要点是维多利亚时代英国人对装饰的批评,对淳朴自然风格的崇尚以及对设计的争论。有关这些理论性问题的研究,罗斯金、欧文·琼斯和哥特弗里德·桑佩尔等著名批评家都曾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这本书的研究则又增添了新的成果,它试图表明手工艺人的图案制作实践是对材料、几何法则和心理压力等限制因素的挑战所作出的反应。在随后的几章里,作者依据最新的研究材料,考查了视觉秩序的知觉及其效果。最后四章的主题是心理学与历史之间的关系。作者讨论了装饰传统的顽固性,以及不断变化的风格和各个时代的不同时尚又是如何促使这些传统逐渐发生演化的;作者还讨论了象征符号在装饰纹样的起源和使用中所起的作用,以及怪诞图案这种游移于魔术和幽默之间的图案产生的心理根源。在结束语里,贡布里希把装饰图案和其他艺术门类作了一些类比...
书的导论部分介绍了自然中的秩序及其效用,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图案研究方法。前几章论述的要点是维多利亚时代英国人对装饰的批评,对淳朴自然风格的崇尚以及对设计的争论。有关这些理论性问题的研究,罗斯金、欧文·琼斯和哥特弗里德·桑佩尔等著名批评家都曾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这本书的研究则又增添了新的成果,它试图表明手工艺人的图案制作实践是对材料、几何法则和心理压力等限制因素的挑战所作出的反应。在随后的几章里,作者依据最新的研究材料,考查了视觉秩序的知觉及其效果。最后四章的主题是心理学与历史之间的关系。作者讨论了装饰传统的顽固性,以及不断变化的风格和各个时代的不同时尚又是如何促使这些传统逐渐发生演化的;作者还讨论了象征符号在装饰纹样的起源和使用中所起的作用,以及怪诞图案这种游移于魔术和幽默之间的图案产生的心理根源。在结束语里,贡布里希把装饰图案和其他艺术门类作了一些类比,通过这些类比,他把装饰设计的空间秩序与舞蹈、诗歌,特别是音乐的“时间图案”联系了起来。最后他还探讨了产生于20世纪的“活动艺术”。
作者简介 · · · · · ·
E.H. 贡布里希(Ernst Hans Josef Gombrich, 1909-2003)是当代最有洞见的美术史家,也是最具独创性的思想家之一。他1959年至1976年担任瓦尔堡学院院长,并任美术界最高荣誉——剑桥和牛津大学斯莱德(Slade)美术讲座教授,以及哈佛等多所大学的客座教授,屡获欧美国际学术机构的特殊荣誉。1972年受封勋爵。主要学术著作有《艺术与错觉》、《秩序感》、《艺术发展史》、《象征的图像》等。
目录 · · · · · ·
1.秩序与方向
2.格式塔理论
3.自然图案。
4.人造的秩序
5.组合几何
6.单调与多样
7.秩序与动作
8.游戏与艺术
第一部分 装饰:理论与实践
第一章 审美趣味的若干问题
1.道德方面
2.古典的单纯
3.围绕洛可可风格的论战
4.图案与流行式
第二章 作为艺术的装饰
1.机器的威胁
2.普金与图案改革
3.罗斯金与表现主义
4.哥特弗里德・桑佩尔与功能研究
5.欧文・琼斯与形式研究
6.日本装饰
7.装饰设计的新地位
8. 阿道夫・卢斯:“装饰与犯罪”
9.装饰与抽象艺术
第三章 各种限制条件的挑战
1.图案制作的现实情况
2.掌握材料
3.法则与秩序
4.预见的局限
5.工具与样品
第二部分 秩序的知觉
第四章 视觉的节省
1.视觉的种类
2. 选择焦点
3.清晰度的消失
4.艺术的证据
5.视觉信息
6.预期与外推
7.可能的与意外的
8.作为显著点的中断
9.秩序与生存
10.整体知觉
第五章 效果的分析
1.美学的局限
2.恬静与不安
3.平衡与不稳定
4.波纹与漩涡
5.从形式到意义
6.色彩
7.再现
8.形式与目的
第六章 图形与事物
1.万花筒
2.重复与意义
3.“力场”
4.投射与生命化
5.装饰
6.装饰人体
第三部分 心理学与历史
第七章 习惯势力
1.知觉与习惯
2.仿样与比喻
3.建筑的语言
4.纹样的起源
5.发明还是发现?
第八章 风格心理学
1.李格尔的风格知觉理论
2.风格的渗透性
3.海因里希・沃尔夫林
4.弗西雍与“形式的生命”
5.“纯洁”与“堕落”
6.情境逻辑
7.洛可可:情绪与运动
第九章 作为符号的图案
1.纹样与意义
2.区分标志
3.纹章的象征主义
4.象征符号与背景
5.花饰的变化
6.象征的潜力
7.十字符号
第十章 近乎混乱的图案
1.艺术破格的特区
2.护符
3.“巨龙的威力”
4.难以捉摸的面具
5.怪物图案的传播
6.归化的怪兽
7.怪诞图案的复兴
8.形式的解体
结束语:一些音乐上的类比
1.音乐的地位
2.艺术之间的竞争
3.歌曲与舞蹈
4.自然与技巧
5.形式、韵律和情理
6:基本效果
7.从力场到音乐世界
8.新的媒介
注释
图版目录
译后记
索引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有些妇女不加打扮反而更美,因为这样对她们来说更加合适。同样的道理,素朴的风格虽缺少修饰,但以其素朴而让人感到愉快。这两种情况,都有某种东西在无形中增加美感。这些妇女不需要任何显眼的东西,不需要珍珠来装饰,用不着发夹等卷曲形的饰物,也用不着化妆品,不管是白色还是红色,把这些通通去掉所剩下的便是整洁清纯。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1页 -
凡是路过的人都要却步, 透过那朱红色的围墙,看看那石雕的乞丐像 和那着色的侏儒。 堂皇的假山山洞现已是尘垢满布, 颓败得不成样子。 想当年,我在那假山的山洞里, 用咖啡款待我的客人, 谁不称赞那安排精美的贝壳 放出的虹彩光芒; 那方铅块发出的微光和那繁复的珊瑚, 就连内行人也为之眩目。 大厅四周的壁画也耐人寻味, 穿着雅致的绅士与淑女, 成双作对悠闲散步, 他们用纤细的手指采摘花朵, 互相赠送。 然而,现在还有谁来瞥它一眼! 就连我也很少有心去那里,变了,什么都变了, 据说是要“丰富的趣味”。 木板要白煦煦的,那板凳也该如此,一切都简单均齐, 不雕镂,不饰金—— 现在,只有国外来的木材才最值钱……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1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秩序感"的人也喜欢 · · · · · ·
秩序感的书评 · · · · · · ( 全部 7 条 )

当艺术家和心理学家一起喝茶后

人们为什么需要装饰?

秩序感—装饰艺术的心理学研究 E.H.Gombrich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从对装饰的批判,到对装饰的争论,再到装饰赋予设计的新地位,纵使贡布里希所引用的学者的观点抨击之猛烈,这些被引用观点依然能从侧面说明装饰从心理能吸引人。反对装饰,反对的可以是非理性,可以是弯曲线条,可以是非功用,可以是无意义,可以是审美的低下。但是,反对非理... (展开)
贡布里希与Affordance,节奏感和秩序感

请问谁有这本书出售么?
> 更多书评 7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5 )
-
Phaidon Press (1994)暂无评分 17人读过
-
广西美术出版社 (2015)9.0分 329人读过
-
浙江摄影出版社 (1987)8.7分 28人读过
-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1979)暂无评分 2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秩序感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蝉 2014-03-24 13:25:27
: J0-05/1846
0 有用 卫卫卫 2009-03-24 15:47:25
这矫揉造作的维多利亚式文体+生硬的google翻译体已经读习惯了
0 有用 pukas 2012-12-18 02:16:31
和阿恩海姆互补了
0 有用 Jennifer 2011-09-29 01:03:29
研究方向理论基础
0 有用 cheesefly 2010-05-17 09:05:02
睇唔落d
0 有用 K 2022-03-15 22:09:41
70分钟看完
0 有用 郗云窗 2021-12-16 01:10:23
非常有逻辑地串联起了视觉艺术、手工制品、心理学和音乐。以后有空要再细细读一遍。
0 有用 豆友97922559 2020-05-16 16:26:32
0 有用 古法蒸 2020-03-26 16:01:06
图像研究相关材料可以从这里找
1 有用 鹭岛小姐 2020-03-16 11:38:50
大部分从西方的角度讨论了装饰的历史,尤其是对洛克克板块展开很多,主要的论述角度是:研究这一风格在当时与社会整体思潮变化协同发展的一个过程。逻辑就是思想观念的改变引导装饰风格的形成,而装饰的创新举动也反向影响思想的建立。但仍然是思想为主,艺术造型为辅。核心观点:重视体现人的秩序感,是人类认识世界传递信息的方式,有秩序证明,信息传输更高效,杂乱无序的背景音有所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