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本卷选文16篇,一方面论及中国古代学术思想的递变,重点是清代学术史观念的形成以及戴东原、章学诚等人在此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和影响;另一方面对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士的兴起、发展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作了系统的梳理和检讨。见解独到,文意贯通,虽着眼于古代,投射的意义却是现代的。
作者简介 · · · · · ·
余英时,安徽潜山人,1930年生于天津。1950年至1955年就读于香港新亚书院及新亚研究所,师从钱穆先生。1956年至1961年就读于哈佛大学,师从杨联陞先生,获博士学位。曾任密西根大学、哈佛大学、耶律大学教授、香港新亚书院院长兼中文大学副校长。现任普林斯顿大学讲座教授,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著有《汉代中外经济交通》、《历史与思想》、《史学与传统》、《中国思想传统的现代诠释》、《文化评论与中国情怀》、《中国文化与现代变迁》、《历史人物与文化危机》、《士与中国文化》、《方以智晚节考》、《论戴震与章学诚》、《红楼梦的两个世界》、《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胡适》、《陈寅恪晚年诗文释证-兼论他的学术精神与晚年心境》、《犹记风吹水上鳞-钱穆与现代中国学术》、《现代儒学论》等。
目录 · · · · · ·
古代知识阶层的兴起与发展
中国知识分子的古代传统――兼论“徘优”与“修身”
士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士与中国文化》自序
道统与政统之间――中国知识分子的原始型态
中国知识分子的创世纪
· · · · · · (更多)
古代知识阶层的兴起与发展
中国知识分子的古代传统――兼论“徘优”与“修身”
士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士与中国文化》自序
道统与政统之间――中国知识分子的原始型态
中国知识分子的创世纪
意识形态与学术思想
再论意识形态与学术思想
汉晋之际士之新自觉与新思潮
宋代士大夫的政治文化概论――《朱子文集》序
戴东原与清代考证学风
戴东原与伊藤仁斋
章学诚文史校雠考论
章实斋的“六经皆史”说与“朱、陆异同”论
清代学术思想史重要观念通释
· · · · · · (收起)
丛书信息
喜欢读"中国知识人之史的考察"的人也喜欢 · · · · · ·
> 更多短评 7 条
中国知识人之史的考察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中国知识人之史的考察的书评 · · · · · · ( 全部 3 条 )
> 更多书评3篇
读书笔记 · · · · · ·
我来写笔记-
Bonsoir萌那慕 (Young Tony Danza)
最后,我愿意再解释一下《意识形态与学术思想》中所说的“一部中国近代思想史基本上只是一部意识形态史”的含义。19世纪末期以来的中国学术思想界始终处于一种过渡状态之中,传统经学、史学、理学在西学挑战下逐渐转化,也逐渐式微。所谓“国学”已经失去了它的权威性。多数研究“国学”的人或是出于历史的兴趣,或是出于批判的兴趣(即暴露中国传统文化的缺点),而且往往是两者兼而有之。另一方面,有些人从维护旧秩序的愿望...2012-04-23 16:10
1. 高屋建瓴批评都是可以说的。2. 所谓“中国传统的学术思想”根本不能比现在的“学术研究”。3. 学术思想当然是学者/知识人意识形态的一个重要部分。最后,我愿意再解释一下《意识形态与学术思想》中所说的“一部中国近代思想史基本上只是一部意识形态史”的含义。19世纪末期以来的中国学术思想界始终处于一种过渡状态之中,传统经学、史学、理学在西学挑战下逐渐转化,也逐渐式微。所谓“国学”已经失去了它的权威性。多数研究“国学”的人或是出于历史的兴趣,或是出于批判的兴趣(即暴露中国传统文化的缺点),而且往往是两者兼而有之。另一方面,有些人从维护旧秩序的愿望出发,援引经典以加强自己的信仰,也不能算严格的国学研究(杰出的例外当然是存在的,但并未能成为主流)。这样以来,中国传统的学术思想便不免在所谓“研究”过程中意识形态化了。旧学如此,西方传来的新学也不例外。部分地由于求用之心太切,中国近代知识分子虽勇于接受西方学术思想,却往往停留在浅尝辄止的阶段。梁启超自承他在日本介绍西学时,是才读了“性本善”便说“人之初”,而“性相近”以下则尚未寓目。这种情况在五四以后也未见得有很大的改善。尤其是在“致用”心理的驱使之下,许多人把自己尚不清楚的西方学说当作“天经地义”的“西方真理”来宣扬,至于这些西方学说背后有些什么学统和思统上的根据则已无暇顾及,甚至对于所宣扬的西方思想家本身的著作也未必下过深入的研究功夫。所以西方的种种学术思想在中国也都一一化为意识形态了。当然,近几十年来,中国经历了各种内忧外患,学术研究的条件非常不利,因此我们也不宜苛责知识分子,但问题在于这种逐流而不探源的作风似乎已在学界形成一种传统,这便大可忧虑了。
回应 2012-04-23 16:10
-
Bonsoir萌那慕 (Young Tony Danza)
最后,我愿意再解释一下《意识形态与学术思想》中所说的“一部中国近代思想史基本上只是一部意识形态史”的含义。19世纪末期以来的中国学术思想界始终处于一种过渡状态之中,传统经学、史学、理学在西学挑战下逐渐转化,也逐渐式微。所谓“国学”已经失去了它的权威性。多数研究“国学”的人或是出于历史的兴趣,或是出于批判的兴趣(即暴露中国传统文化的缺点),而且往往是两者兼而有之。另一方面,有些人从维护旧秩序的愿望...2012-04-23 16:10
1. 高屋建瓴批评都是可以说的。2. 所谓“中国传统的学术思想”根本不能比现在的“学术研究”。3. 学术思想当然是学者/知识人意识形态的一个重要部分。最后,我愿意再解释一下《意识形态与学术思想》中所说的“一部中国近代思想史基本上只是一部意识形态史”的含义。19世纪末期以来的中国学术思想界始终处于一种过渡状态之中,传统经学、史学、理学在西学挑战下逐渐转化,也逐渐式微。所谓“国学”已经失去了它的权威性。多数研究“国学”的人或是出于历史的兴趣,或是出于批判的兴趣(即暴露中国传统文化的缺点),而且往往是两者兼而有之。另一方面,有些人从维护旧秩序的愿望出发,援引经典以加强自己的信仰,也不能算严格的国学研究(杰出的例外当然是存在的,但并未能成为主流)。这样以来,中国传统的学术思想便不免在所谓“研究”过程中意识形态化了。旧学如此,西方传来的新学也不例外。部分地由于求用之心太切,中国近代知识分子虽勇于接受西方学术思想,却往往停留在浅尝辄止的阶段。梁启超自承他在日本介绍西学时,是才读了“性本善”便说“人之初”,而“性相近”以下则尚未寓目。这种情况在五四以后也未见得有很大的改善。尤其是在“致用”心理的驱使之下,许多人把自己尚不清楚的西方学说当作“天经地义”的“西方真理”来宣扬,至于这些西方学说背后有些什么学统和思统上的根据则已无暇顾及,甚至对于所宣扬的西方思想家本身的著作也未必下过深入的研究功夫。所以西方的种种学术思想在中国也都一一化为意识形态了。当然,近几十年来,中国经历了各种内忧外患,学术研究的条件非常不利,因此我们也不宜苛责知识分子,但问题在于这种逐流而不探源的作风似乎已在学界形成一种传统,这便大可忧虑了。
回应 2012-04-23 16:10
-
Bonsoir萌那慕 (Young Tony Danza)
最后,我愿意再解释一下《意识形态与学术思想》中所说的“一部中国近代思想史基本上只是一部意识形态史”的含义。19世纪末期以来的中国学术思想界始终处于一种过渡状态之中,传统经学、史学、理学在西学挑战下逐渐转化,也逐渐式微。所谓“国学”已经失去了它的权威性。多数研究“国学”的人或是出于历史的兴趣,或是出于批判的兴趣(即暴露中国传统文化的缺点),而且往往是两者兼而有之。另一方面,有些人从维护旧秩序的愿望...2012-04-23 16:10
1. 高屋建瓴批评都是可以说的。2. 所谓“中国传统的学术思想”根本不能比现在的“学术研究”。3. 学术思想当然是学者/知识人意识形态的一个重要部分。最后,我愿意再解释一下《意识形态与学术思想》中所说的“一部中国近代思想史基本上只是一部意识形态史”的含义。19世纪末期以来的中国学术思想界始终处于一种过渡状态之中,传统经学、史学、理学在西学挑战下逐渐转化,也逐渐式微。所谓“国学”已经失去了它的权威性。多数研究“国学”的人或是出于历史的兴趣,或是出于批判的兴趣(即暴露中国传统文化的缺点),而且往往是两者兼而有之。另一方面,有些人从维护旧秩序的愿望出发,援引经典以加强自己的信仰,也不能算严格的国学研究(杰出的例外当然是存在的,但并未能成为主流)。这样以来,中国传统的学术思想便不免在所谓“研究”过程中意识形态化了。旧学如此,西方传来的新学也不例外。部分地由于求用之心太切,中国近代知识分子虽勇于接受西方学术思想,却往往停留在浅尝辄止的阶段。梁启超自承他在日本介绍西学时,是才读了“性本善”便说“人之初”,而“性相近”以下则尚未寓目。这种情况在五四以后也未见得有很大的改善。尤其是在“致用”心理的驱使之下,许多人把自己尚不清楚的西方学说当作“天经地义”的“西方真理”来宣扬,至于这些西方学说背后有些什么学统和思统上的根据则已无暇顾及,甚至对于所宣扬的西方思想家本身的著作也未必下过深入的研究功夫。所以西方的种种学术思想在中国也都一一化为意识形态了。当然,近几十年来,中国经历了各种内忧外患,学术研究的条件非常不利,因此我们也不宜苛责知识分子,但问题在于这种逐流而不探源的作风似乎已在学界形成一种传统,这便大可忧虑了。
回应 2012-04-23 16:10
其他版本有售 · · · · · ·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 )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版 2014-5 / 21人读过 / 有售
以下豆列推荐 · · · · · · ( 全部 )
- 余英时文集-广西师大出版社-三联书店 (彼岸)
- 现代学林点将录(上)_胡文辉2007-2010 (glassheart)
- ◆岊湬的书柜(6) (岊湬)
- “我阅读是为了让光阴流逝使我心安” (胡桃家子)
- 知识分子的兴衰 (羊的门)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中国知识人之史的考察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拙棘 2011-12-25
这本选的篇目基本靠谱,把宋明理学那几篇加进来就是完完整整的“士与中国文化”了。余先生的书几个出版社出,现在读广西师范的,基本大半以前都在其他版本中读过了。希望能以后能收藏一套编选靠谱点的全集。
0 有用 一灯 2010-03-02
如何把概念放在合适的秩序中并且抽绎出模型
0 有用 司岱朴 2008-03-10
2008年2月26日 闻算法挂掉
0 有用 死木 2016-05-11
看这本书可以看到很多当今学者所倚借的凭靠,余英时作为一个学者,他所代表的学术高度并不如他所包含的学术共同体的认同度,中国学术界的混乱本质也是因为群伦无领袖,这样没有核心的一个个协会也就成了各自为政的蝇营狗苟
0 有用 姬流 2011-10-29
清代学术思想史重要观念通释 此文甚好
0 有用 benfish1025 2017-11-11
书的后半部没看,对章学诚不了解,看不下去。书的前半部都是对古代知识人形成、发展、思想取向的讨论。各篇多有重复。作者重在对中国古代知识人的“内在超越”进行论述。部分内容有材料服膺观点之嫌。上古史材料少,联系成篇需要推理想象,故阅读时只觉从概念跳到概念,没有故事感。全凭自己再脑补了。
0 有用 死木 2016-05-11
看这本书可以看到很多当今学者所倚借的凭靠,余英时作为一个学者,他所代表的学术高度并不如他所包含的学术共同体的认同度,中国学术界的混乱本质也是因为群伦无领袖,这样没有核心的一个个协会也就成了各自为政的蝇营狗苟
0 有用 拙棘 2011-12-25
这本选的篇目基本靠谱,把宋明理学那几篇加进来就是完完整整的“士与中国文化”了。余先生的书几个出版社出,现在读广西师范的,基本大半以前都在其他版本中读过了。希望能以后能收藏一套编选靠谱点的全集。
0 有用 姬流 2011-10-29
清代学术思想史重要观念通释 此文甚好
0 有用 Highway 1988 2011-02-28
囫囵吞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