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是作者在79岁高龄时撰写的其一生中最后一部著作。原文是用英文写作的。该书堪称对殷墟10年考古史的全面总结,更是作者对中国甲骨文考古史的全面回顾。作者在书中回顾了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形成,详细介绍了中央研究院史语所对殷墟的挖掘和研究,并据此阐述了自己对中国上古史和古史传说的一些深层思考。
安阳的创作者
· · · · · ·
-
李济 作者
目录 · · · · · ·
自序
序言
第一章 甲骨文:最初的发现及学术界的初步接触
第二章 探索阶段:甲骨文的搜集、考释和初步研究
1928年以前的私人挖掘
搜集活动
甲骨文字的出版和研究
第三章 二十世纪初期西方地质学家、古生物学家和考古学家在中国演示的田野方法
第四章 安阳有计划发掘的初期
第五章 王陵的发现及系统发掘
位置、规模和构造
木椁
早期盗掘
祭品和“人牲”
重要发现物
第六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在小屯的最后三次田野发掘
地下居所和供贮藏用的窖穴
十三、十四、十五次安阳发掘的重大发现
车马葬
地下档案库(H127)
第七章 战时继续研究安阳发现物所取得的成果
第八章 战后的学术工作条件及安阳发现物的研究
第九章 史前遗物和有关古代中国的传说
第十章 建筑风格:建筑遗迹和地上建筑物复原之设想
地下建筑
地面上建筑的复原
第十一章 经济:农业和制造业——殷商王朝的农业和其他自然资源
殷代的气候和自然环境
手工艺、制造业和贸易
第十二章 殷商的装饰艺术
陶器
骨雕
石雕
青铜器
纹饰艺术的起源及某些特征
第十三章 谱系、贞人和亲族关系
第十四章 祖先及神灵的祭祀仪式
第十五章 关于殷商人的体质人类学的评述
参考文献
李济先生学术年表
李济和他的《安阳》
· · · · · · (收起)
序言
第一章 甲骨文:最初的发现及学术界的初步接触
第二章 探索阶段:甲骨文的搜集、考释和初步研究
1928年以前的私人挖掘
搜集活动
甲骨文字的出版和研究
第三章 二十世纪初期西方地质学家、古生物学家和考古学家在中国演示的田野方法
第四章 安阳有计划发掘的初期
第五章 王陵的发现及系统发掘
位置、规模和构造
木椁
早期盗掘
祭品和“人牲”
重要发现物
第六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在小屯的最后三次田野发掘
地下居所和供贮藏用的窖穴
十三、十四、十五次安阳发掘的重大发现
车马葬
地下档案库(H127)
第七章 战时继续研究安阳发现物所取得的成果
第八章 战后的学术工作条件及安阳发现物的研究
第九章 史前遗物和有关古代中国的传说
第十章 建筑风格:建筑遗迹和地上建筑物复原之设想
地下建筑
地面上建筑的复原
第十一章 经济:农业和制造业——殷商王朝的农业和其他自然资源
殷代的气候和自然环境
手工艺、制造业和贸易
第十二章 殷商的装饰艺术
陶器
骨雕
石雕
青铜器
纹饰艺术的起源及某些特征
第十三章 谱系、贞人和亲族关系
第十四章 祖先及神灵的祭祀仪式
第十五章 关于殷商人的体质人类学的评述
参考文献
李济先生学术年表
李济和他的《安阳》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然而,由于我们田野考古工作者与当地发掘工人的集体智慧,要依靠本地的工具和大批人力,最后终于解决了搬运问题。只沉重的大木箱于7月4日运到了火车站。又用了8天时间,于7月12日终于把H127出土的这件珍品安全运到历史语言研究所南京所址,供进一步更全面的研究。 这些刻字龟壳在地下堆积了三千年以后相互紧密地粘在起。董作宾的助手胡厚宣承担了剥离它的任务。经过几个月的劳动、胡厚宣指出“H127字甲的特点”有以下十个: (1)此坑甲骨文的时代为盘庚和武丁时期,特别是后者。胡推断这坑甲骨可能是武丁时贮藏后封闭的。 (2)绝大多数字甲仍保留原来用朱色书写的痕迹,这明显地表明甲骨文开始用毛笔写,然后才刻字。 (3)文字刻划中涂朱或涂墨的例子特别多。 (4)表示吉或凶的龟甲兆,有再加工整理的痕迹。 (5)为了占ト,龟背甲常由中间锯开成两部分。这些完整龟甲断片常在一头打孔以备贯穿 (6)龟的来源记录在龟甲特定的部位。 (7)此坑中的许多特大龟甲,大概是从南方输入的。 (8)此坑共出土有字甲骨17096片,其中仅有8块是牛肩胛骨,其余(17088片)都是龟甲。 (9)胡推断这些甲骨档案是有意的贮藏。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地下档案库(H127) -
十天干与十二地支排列组合产生了六十个双合符号,被古代中国人用来记日,其时间至迟在甲骨文时期乃至更早。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七章 战时继续研究安阳发现物所取得的成果
丛书信息
· · · · · ·
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共285册),
这套丛书还有
《所得税发达史》《中国艺术精神》《中国婚姻史》《汉书艺文志讲疏》《The Government and Politics of China》
等
。
喜欢读"安阳"的人也喜欢 · · · · · ·
安阳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6 条 )

安阳的那些人,那些事
前些日子去了趟安阳殷墟,巧合的是,手头上正在读李济的那本《安阳》。书薄薄的,我却很用力的读了一个月,其间遇到的一些人,经历的一些事,使得《安阳》中描述的那些人,那些事更加恍如隔世。 《安阳》其实只是李济做为殷墟发掘的主要负责人之一,在几近半个世纪之...
(展开)


考古学遐思——读《安阳》杂感 (选修课交的作业)
看到课表有考古学导论的时候,心情又激动又陌生,之前对考古的印象真的只是像《盗墓笔记》一样,感觉考古是一个神奇而又冒险的职业,感觉搞考古就是每天在通过古文献寻找失落的文明。带着这样的想法,开始了考古学这门课程之旅。上课的时候,老师特别的强调考古学与其他学科的...
(展开)

【转】胡厚宣:李济《安阳》中译本序言
胡厚宣(1911年12月20日-1995年4月),幼名福林,汉族,1911年12月出生于河北省保定市望都县。1928年他考入北京大学预科,两年后顺利升入史学系。1934年从北大毕业后,傅斯年以拨尖主义把他延揽入中研院史语所考古组安阳殷墟发掘团。1940年胡厚宣应顾颉刚之聘转籍齐鲁大学,先...
(展开)

Be ready to die tomorrow ; but work as if you live forever.
从大连坑开始就在跟人说,完了,这本书怕是要看哭,结果到侯家庄王陵一眼,这图多眼熟啊,大学时候去河南的同学家里玩,顺便去过一趟安阳殷墟,两天时间,烈日炎炎之下从殷墟宫殿宗庙遗址(博物馆)出来,据说因为游客太少,摆渡车已经停了,只好出门自己租了三轮板车晃荡二十...
(展开)

【转】胡鸿保:一部小书,三种历史——李济与安阳的难解之缘
来源:《中华读书报》 今人阅读李济撰写的这本《安阳》兴味依然,我想必有深层原因。其中一点恐怕就是李济本人的传奇一生以及与安阳的难分难解缘分。安阳殷墟的“考古科普”从此将再难寻觅如此身份的大腕作者。考古研究所的陈星灿副所长说过:“也许今天在具体观点上李济已不能...
(展开)
> 更多书评 16篇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6 )
-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 (1978)暂无评分 9人读过
-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7)8.8分 446人读过
-
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0)8.4分 114人读过
-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2)8.8分 70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37°暖书单(二) (37°暖)
- 古都學 (金馬都)
- 读书 (Nine)
- 北京地铁书单 (向北向北)
- 甲骨文的奥秘与当代表意 (豆瓣读书)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安阳的评论:
feed: rss 2.0
10 有用 桃桃鹿鸣 2022-09-30 19:43:34 浙江
前两天看李零讲座,孙庆伟还是唐晓峰提出:如果不是傅斯年决定先从安阳开始挖,中国考古学的走向会是如何?马上被徐天进否定了,就按中国人对文字的崇拜与对被盗敦煌经卷的咬牙切齿,考古怎么可能不从殷墟开始,怎么不会从三代发端呢?本书几乎可以叫做了不起的考古现场之殷墟版,特别是中间段那部分社科院考古所不会提到的故事。董作宾从少年意气,到台大大展拳脚,到突下港大,再到黯然回台,是月之暗面的体现,更不用说梁思永先... 前两天看李零讲座,孙庆伟还是唐晓峰提出:如果不是傅斯年决定先从安阳开始挖,中国考古学的走向会是如何?马上被徐天进否定了,就按中国人对文字的崇拜与对被盗敦煌经卷的咬牙切齿,考古怎么可能不从殷墟开始,怎么不会从三代发端呢?本书几乎可以叫做了不起的考古现场之殷墟版,特别是中间段那部分社科院考古所不会提到的故事。董作宾从少年意气,到台大大展拳脚,到突下港大,再到黯然回台,是月之暗面的体现,更不用说梁思永先生的天不假人寿了。想起在殷墟博物馆看到展陈潘慤写给董、李、梁三位先生的书信,提到刚挖出H127甲骨坑时,“石李王高四君已两夜未睡,夜即坐守坑旁,毫无倦殆······生虽未能参加工作,然亦过度狂喜,竟亦两夜未眠矣。”不禁泪目。 (展开)
0 有用 鎮長 2017-07-30 20:39:10
看了前半部分講述一些挖掘經過等,後半開始研究的就昏昏欲睡了。不管怎樣還是經典,我果然還是對青銅器考古不行...
3 有用 雾港 2013-01-30 14:01:29
终于知道商周时代的“豆”是什么样子了
0 有用 Tracy 2015-07-27 13:16:54
殷墟考古的通俗读物,非常好看。
6 有用 辄馨 2012-10-30 11:00:12
思路很清晰,内容易懂而不简陋,翻译的也很流畅。展现安阳考古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