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古罗马) 波爱修斯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译者: 荣震华
出版年: 2012-11
页数: 227
定价: 22.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哲学
ISBN: 9787100089715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译者: 荣震华
出版年: 2012-11
页数: 227
定价: 22.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哲学
ISBN: 9787100089715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 )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①这列火车载满了书籍,将在夜晚途经你梦里⋯⋯ (Z)
- 江绪林的阅读轨迹 (五山)
- 闲着没事读读书(四) (鹿小羽)
- 2012年11月、12月新书 (商务印书馆)
- 光荣属于希腊,伟大属于罗马——罗马篇 (williamball)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神学论文集 哲学的慰藉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Ailugme 2022-02-08 19:48:04
信你该信的,或者精神胜利法
3 有用 🌸五月雨永远🌸 2019-05-02 17:24:58
“最后的罗马人”。找这本书来读是为了理解托尔金仙境奇谭概念中的Consolation,因为托老曾熟读过阿尔弗雷德大帝(Alfred the Great)盎格鲁撒克逊语版《哲学的慰藉》,译作Lays of Boethius(波爱修斯“莱歌”集)。比前面小半本难解的神学论文集要好读很多,可以说是宗教神学名著里的心灵鸡汤了。
1 有用 LoveYumi 2014-05-01 10:28:26
天主教确定耶稣是一位二性,其中对二性的结合定义为类似王冠上黄金和珠宝的并存方式,这种解释还是可以的。我觉得波爱修斯的阐发反而画蛇添足了:他对二性解释为类似硬币的一体两面,也就是说这两者其实是一个,三位一体可以这么解释,但一位二性不行,我不知道波爱修斯是如何定义本性的,但我想基督教著名哲学家之间这点上的看法应该不会有很大差异。按阿奎那的观点,本性也即本质,是与形式和质料都相关的。那么也就是说人的本性... 天主教确定耶稣是一位二性,其中对二性的结合定义为类似王冠上黄金和珠宝的并存方式,这种解释还是可以的。我觉得波爱修斯的阐发反而画蛇添足了:他对二性解释为类似硬币的一体两面,也就是说这两者其实是一个,三位一体可以这么解释,但一位二性不行,我不知道波爱修斯是如何定义本性的,但我想基督教著名哲学家之间这点上的看法应该不会有很大差异。按阿奎那的观点,本性也即本质,是与形式和质料都相关的。那么也就是说人的本性除了对质料的规定外还有对形式的规定——确切地说是对此两者的同时规定,而神性无非是纯形式的,所以说上帝借肉身成圣还能说得过去,如果是一体两面式的结合,神性的形式和人性的形式都是无形体的,怎么结合呢?而且作为无限的神性不可能有任何结合,任何结合都是对无限的限制,无限是不可能被现实的,所以尤迪克的观点也 (展开)
3 有用 唯亲王 2019-10-17 23:15:56
首先是本好鸡汤。神学论文一天才看完第一篇,深感头痛放弃了,后面啃了五个月读了个囫囵吞枣,果然没系统学过哲学不行。好句子很多,但是我相信波爱修斯最后质问自由意志和全能上帝的冲突时,他已经明白了不从哲学驱逐上帝这个问题是不能解决的,最后只能通过区分人和上帝的不同标准强行解决问题。围绕神旋转的西哲,终将因为理性思考神而驱逐神,弑神的种子在开始的虔诚里已经埋下了。最初是理性地去编排神的位置,接下来不得不走... 首先是本好鸡汤。神学论文一天才看完第一篇,深感头痛放弃了,后面啃了五个月读了个囫囵吞枣,果然没系统学过哲学不行。好句子很多,但是我相信波爱修斯最后质问自由意志和全能上帝的冲突时,他已经明白了不从哲学驱逐上帝这个问题是不能解决的,最后只能通过区分人和上帝的不同标准强行解决问题。围绕神旋转的西哲,终将因为理性思考神而驱逐神,弑神的种子在开始的虔诚里已经埋下了。最初是理性地去编排神的位置,接下来不得不走向没有主动性的自然神,最终只能彻底驱逐神。归根结底,神不需要理性的辩护,神需要的是无条件的认信。儒学可能没有这种烦恼吧,因为它从未严肃看待形而上问题,也无法走向理性和弑神。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神秘主义神学和基要神学路线是对的,天主教神学里生出了哲学,科学等一堆学科,然后自己被解构掉了,死了。 (展开)
1 有用 fer666 2024-01-19 17:36:58 陕西
是波爱修斯的那一本,不是德波顿的。前半部分《神学论文集》,后半部分《哲学的慰藉》写于波爱修斯入狱期间,哲学化身成一位女神,对狱中痛苦的波爱修斯进行开导,一半是白话文一半是现代诗。有意思的是,虽然书中有观点是讲财富名誉并无世人赋予它们的价值,他们本就不属于任何人,所有即使失去了也并不值得伤心,但这种“一切身外之物都并不值得难过和纠缠”的观点却并没有一路向北走向虚无主义,而是即使没有虚名浮欲,无罪的心... 是波爱修斯的那一本,不是德波顿的。前半部分《神学论文集》,后半部分《哲学的慰藉》写于波爱修斯入狱期间,哲学化身成一位女神,对狱中痛苦的波爱修斯进行开导,一半是白话文一半是现代诗。有意思的是,虽然书中有观点是讲财富名誉并无世人赋予它们的价值,他们本就不属于任何人,所有即使失去了也并不值得伤心,但这种“一切身外之物都并不值得难过和纠缠”的观点却并没有一路向北走向虚无主义,而是即使没有虚名浮欲,无罪的心灵终将进入天国。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