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 )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Philip K Dick (Books only) (SCOTTKF)
- 科幻 奇幻 紫金 (微不足道)
- 菲利普·迪克 Philip K. Dick 作品 (等一个人)
- Philip·K·Dick江苏教育出版社 (弥患|横河沙数)
- 书虫09年4月购书单 (bookbug)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幻觉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Трурль 2020-05-02 08:04:01
安德鲁尼克尔一定是借鉴了这部
0 有用 巴蛮子 2023-02-12 19:49:58 广东
看了几章之后翻了豆瓣评论,于是后面越看越觉得大家说得对:这本的确很像《楚门的世界》,不同之处只是真相的设定有点不一样,主人公周边还是有不少人也同样蒙在鼓里。另外,让我没想到的是,迪克的早期作品都已经在纠缠“什么是真实”这个问题了。
1 有用 劈头士》睁木 2019-11-06 22:50:59
已购。在现实感仍摇摆不定的时候读这本书,不知是幸还是不幸,读得寒毛直竖。。。同时也理解了其他人说的,PKD真是点子的宝库,太有激发别人的潜质了!
0 有用 热情华夫饼 2018-04-15 15:26:51
反倒不喜欢这本,前半段明显好于后面
2 有用 Francesco 2016-03-19 07:11:07
PKD早期作品,毫无疑问这是个好故事,也是他个人风格形成的里程碑。相较后期迷幻和充满药物的癫狂,某种妄想、偏执(paranoid)在这部相对“理性”的小说里已初见端倪。在已经知道故事梗概的情况下,阅读兴致竟丝毫未减,且书后的跋也让人中意,提供了了解PKD的不同视角和丰富信息。这部作品再一次让我感到他某种洞穿“生活真相”的能力,体现在一些生活琐事和人物心理的描写,比如本书中的“灯绳”和“台阶”,他能... PKD早期作品,毫无疑问这是个好故事,也是他个人风格形成的里程碑。相较后期迷幻和充满药物的癫狂,某种妄想、偏执(paranoid)在这部相对“理性”的小说里已初见端倪。在已经知道故事梗概的情况下,阅读兴致竟丝毫未减,且书后的跋也让人中意,提供了了解PKD的不同视角和丰富信息。这部作品再一次让我感到他某种洞穿“生活真相”的能力,体现在一些生活琐事和人物心理的描写,比如本书中的“灯绳”和“台阶”,他能够指出一些在大多数人心中一闪而过的念头,抑或被人忽视的细节,然后以之为创作的素材。在真实和虚假中挣扎的人物和后来被反复书写的母题已基本确立,真假可以是人物的内心世界、生活世界,甚至是某个“物自体”,这些概念在之后的小说中来回颠倒。评论里“潜意识中的隐喻性风暴被粗暴的变形成了庸俗的政治”很值得推敲 (展开)
0 有用 功能主义委员会 2023-03-05 23:30:23 江苏
其实我反倒很喜欢后半段的政治讽刺。詹姆逊很好地指出,PKD描绘了一种对于当下的怀旧,一种宁愿活在过去也不希望任何改变的怀旧… PKD和拉鲁埃的诺斯替主义有着微妙的共同之处。本书里,有两种身份,现实的或象征界的,真实的或实在界的。前者是商品交换和哲学表象的思想-世界(为我们熟悉的,为我们而存有的Cosmos),后者则是剥离了一切符号的无比匮乏无比陌生的陌异者(它不属于这里)。探索外部的月球人抛弃了亲... 其实我反倒很喜欢后半段的政治讽刺。詹姆逊很好地指出,PKD描绘了一种对于当下的怀旧,一种宁愿活在过去也不希望任何改变的怀旧… PKD和拉鲁埃的诺斯替主义有着微妙的共同之处。本书里,有两种身份,现实的或象征界的,真实的或实在界的。前者是商品交换和哲学表象的思想-世界(为我们熟悉的,为我们而存有的Cosmos),后者则是剥离了一切符号的无比匮乏无比陌生的陌异者(它不属于这里)。探索外部的月球人抛弃了亲密关系和童年记忆,他们不再围绕狭隘的世界思考,而是依据黑色宇宙Universe来运思,这便是人之中永远不能被征服的乌托邦冲动。拉鲁埃说世界是人的邻居,宇宙是人的秘密。这不就是本书的路径吗?一场真正的内在战役。哲学反思的自我世界崩塌了,真实的荒漠在远端呈现,如太空般深邃,火箭里的人在黑暗中瞧见了色彩… (展开)
0 有用 巴蛮子 2023-02-12 19:49:58 广东
看了几章之后翻了豆瓣评论,于是后面越看越觉得大家说得对:这本的确很像《楚门的世界》,不同之处只是真相的设定有点不一样,主人公周边还是有不少人也同样蒙在鼓里。另外,让我没想到的是,迪克的早期作品都已经在纠缠“什么是真实”这个问题了。
0 有用 Luka 2022-06-07 16:00:28
PKD的早期作品,也是在五六十年代里第一部成熟的、充满了后来他所有特色的科幻作品。如果说《太阳系大乐透》和《琼斯缔造的世界》只是糊口的流水线产品,那这一本是真正触及到了PKD最喜爱,以至于在之后的写作生涯中不断重复的母题,恰如标题所言。
0 有用 Solter 2021-12-17 00:53:26
比《楚门的世界》更动人,结尾的政治结局没办法解释幸福世界里的建筑变成纸片,感觉菲尔很享受写之前的那些真实vs虚假,个人世界vs公共世界的部分,但是要给它们找一个解释的时候就得考虑到能让书出版的合理结局了。但这不合理,反倒是他走向迷狂之后那些书更符合他的解释,当然也更难懂了。
0 有用 豆友225118988 2021-08-20 16:04:05
“当天堂之门打开,上帝呼唤着我的名字时,就是精神病发作之时……一个疯子能发狂吗?” 啃时间脱节到一半才发现就是这本 重读依然劲 太喜欢看PKD写精分了 摇摆不定扑朔迷离 饮料摊破碎分解化成字条 方知事物仅是词汇 眼见从不为实 梦与醒界限模糊之际 疯狂等于“治愈了生来的精神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