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重的肉身的书评 (76)

武志红 2013-04-24 12:54:45

为成为一个人而读书——兼谈谈我的读书史

昨天是读书日,今天要去清远书城讲点东西,有感而发,写了这篇文字。 不知放在哪儿,想象还是最羡慕刘小枫的学问,读书少的后悔也因他而生,就放在这儿吧。 ————————————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有一本书《Becoming A Human Being》,意思是“成为一个人”。...  (展开)
沉默の玩 2006-03-20 13:06:42

《沉重的肉身》读书笔记

上周末,一个很久没见的大学同学A到广州来出差,我跑去酒店见他。他打了电话给另一个朋友B,在等B来酒店的这段时间内,我觉得我们应该找点话题聊--两个好久没见面的朋友在一起光是做怀念状回忆美好往事是一件叫人十分尴尬的事。于是,我跟他说了我最近做的梦。 ...  (展开)
武志红 2008-04-23 23:17:22

不可感情轻浮

中山大学哲学教授刘小枫的著作,先谈到了法国天才毕希纳在22岁时莫名其妙的发烧死去。 毕希纳死去,是因为他发现了一个秘密:倡导人民伦理的罗伯斯庇尔和倡导自由伦理的丹东,一个疯了,一个甘愿被送上断头台,看起来他们是捍卫了截然对立的东西,但其实是同一个东西。...  (展开)
妙荔 2007-06-18 12:33:23

《沉重的肉身》之三——用什么对抗死亡?

死感的迫近让人变得焦虑不安,在现代伦理盛行的今天,这种焦虑情绪大大增加。夜夜笙歌,不醉不归,喧嚣的泡影和酒精的灼烈不但不能灼烧孤独,反而让孤独感带着死亡的黑色气息滚滚而来。 做爱是现代人的狂欢和盛宴。被各种符号异化的情爱让瞳孔变大、喉结抖动、呼吸急促,只有...  (展开)
mikelong 2005-10-11 00:00:12

枕边书

  刘小枫在一个个单独的故事中建构他的伦理学,这需要我们对每一个故事都有所了解,并且对他的哲学、伦理学有所耳闻。这样叙述的一个好处就是我们不容易从中找到他的伦理的逻辑错误,如果真正从伦理学入手会得到淡漠的印象。我建议大家把他当成一本枕边书,用很长的时间得到...  (展开)
妙荔 2007-06-14 01:18:09

《沉重的肉身》之一——“I am born”

刘小枫在序言里用故事将读者引入了他所要讲述的东西。 “我读的语文课本里有儒家的道德命令:‘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充满主动态的九个字令我好生恐惧,觉得像我这样生性弱小的人的生活希望被剥夺了。这样的道德命令没有给被出生就生性脆弱的人有自己的生活想象的余地,比如...  (展开)
阳朔赤壁 2006-07-07 03:08:34

终究意难平

刘晓枫的《沉重的肉身》全书有一个建基点:罪的法则,就是身体的欠然,也就是人身的有限性。 自启蒙运动以降,人们砸烂了神灵的塑像,摆脱了宗教-道德伦理的生活教条。彼岸的神灵被打破后,需要在此岸找到替代品,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方式:大众伦理和个体自由伦理。大众伦理是社...  (展开)
妙荔 2007-06-15 01:58:56

《沉重的肉身》之二——误会之罪是地狱的召唤

曾经接受革命是一个象征希望和新生的概念,可这只是我们片面接受马克思主义之后养成的不好习惯,而现在我认为它同时也可能是个罪恶。这个罪恶不仅可能是发生在族群和阶级之间,以革命的名义相互倾轧和厮杀,也以不可抵挡之势颠覆个体、让其在生命之弦撕扯牵拉不可开交之中接近...  (展开)
杰克 2008-05-31 21:34:53

关于时间的遐想

藏独分子的流言传得越来越凶了,只不过大家也越来越不相信。都说那是谣言。在烟台的大部分人口密集区都发生了命案。确实,不亲眼所见还是难以相信。如果我亲见那个场景,我一定会记忆犹新,那一定是令人震惊的,我会想,那么近,一场死亡就那么发生了,突然的,我的世界观就变...  (展开)
沉默の玩 2007-03-13 16:51:31

卡夫卡

《沉重的肉身》里面专门有一章是讲卡夫卡的婚事的,说的是卡夫卡怎样试图通过婚姻来自我拯救而最终放弃婚姻,心甘情愿做隐士的故事。 看这一章时正值深夜1点,我头脑发昏,沉沉欲睡。那些唧唧歪歪的哲学概念我并不怎么感兴趣,吸引我读下去的是卡夫卡这个人,是作为一个普...  (展开)
denovo 2006-08-08 15:25:15

原来这样也可以

终于明白,原来搞伦理/哲学/文学研究,就可以把中文说得不象中文;如果把中文说得不象中文,就可以用我们都知道的东西诈唬人。建议本书改名为《多次观看Kieslowski电影后的呓语》。看刘小枫的Kieslowski,感觉好像中学老师讲鲁迅,字字句句都有作者未必便想到的深意。简单的人...  (展开)
Clarke 2013-02-02 22:58:37

这样的原则就是:不可轻浮。

在抽屉里放了好久啦!终于看完啦! 标题党题目应该叫做:关于为什么要结婚,结得了嘛以及不结/结了/还有离婚以后的人生是什么样的呢(标题“沉重的肉身”意思是快去减肥!) 当然,这本书完全不是关于这个的... 被本人掰碎扭曲之后,看到了如下的逻辑链条: 1.人活着嘛,最大...  (展开)
牧歌 2005-11-14 12:06:37

有点启发,有点恍惚

这本书可能是刘小枫继《拯救与逍遥》后最不晦涩的一本书,但还是有点晦涩。 或许这和刘小枫的“神性”立场有关。所有的艺术和文化片段都是工具,用来传扬他的神学立场。他是从“上面”而来,贯穿起这些素材。 这样的情景下,我感觉这本书颇有启发意义,但依然会有点隔膜。 书中...  (展开)
玉雪洲 2007-11-22 12:01:45

沉重的肉身

看完这本《沉重的肉身》,让人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无法快乐起来。 身边的朋友,似乎都遇到了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连续一个月,我见到各种各样不快乐的人,他们都在遭遇生命中的困惑、怀疑、诱惑、还有虚无…… 我们过得好好的,吃得饱穿得暖,却仍然觉得空虚。总有人说生命其实...  (展开)
philosophia 2005-12-23 10:35:49

从“记恋冬尼娅”到“爱的碎片的惊鸿一瞥”

从“记恋冬尼娅”到“爱的碎片的惊鸿一瞥”      刘小枫是我非常欣赏、敬佩、喜爱的一个思想者。与之相遇是在97年的冬天,在学校图书馆邂逅了他的那本《这一代的怕和爱》。也许就是这次与书的邂逅改变了我的生活,让我走上弗洛斯特诗中所言的那条人迹稀少的小道?!   ...  (展开)
··· 2008-06-09 11:07:12

第一眼光明

从这里,才知道他妈的共产党的什么狗屁唯物主义是多么的虚伪!!我们从小就被遮蔽在虚无的世界里,那里没有爱,没有灵魂,只有无边无际的痛苦挣扎,只有最纯粹的物质!谢谢刘小枫,更谢谢基斯洛夫斯基!!!!!!!!!!  (展开)
idnotknow 2007-10-16 00:32:08

一本研究作家与读者如何进行心理互动的书

我没有完全看这本书,只注重读了“牛虻”和“卡夫夫”的部分。尤其刘小枫对“牛虻”的分析,我印象非常深。 他分别分析作者伏尼契写作时的心理状态,和读者阅读牛虻时的心理变化。对这本书的意义进行新解释。大家一般认为《牛虻》是革命故事,描写一个理想主义少年成长经历的...  (展开)
沙丁鱼2 2007-02-21 16:07:52

在西藏又大又亮的阳光下阅读

问:有些喇嘛一直生活在寺庙,没什么社交生活也没过多的私人交往,他们的烦恼应该比我们这些生活在尘世里的人少,那怎么修行?他们真的能感受到人世的痛苦吗?我怎么觉得我们更需要一个信仰来解救? 答:他们看世界的方式跟我们不太一样,举例说,小孩子玩泥巴,可以兴高采烈玩...  (展开)
熊猫妹妹 2007-11-06 11:19:52

是小枫老师最好的一本哲学书

这两天的时间里,我重读了《沉重的肉身》,以前只是觉得写的很好,却说不上什么地方好。大概在经历了很多事情之后,才明白你认为一本书写的好,一定是因为你觉得这本书是写给你自己的,这书里的话是对着你说的。就像我喜欢《围城》,说它经典,无非是因为在这本小说里,我看到...  (展开)
<前页 1 2 3 4 后页> (共76条)

订阅沉重的肉身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