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专业从事哲学研究的周国平博士在央视《读书时间》中说,搞哲学大致上有三种方式:一是创建新的哲学学说、体系、流派,像康德、黑格尔们那样,他自认“不是这块料”;二是当作学问来搞,研究哲学中的某个小领域,某个范畴,他是吃这碗饭的,“这方面的工作总是要做一些”;三是把哲学当作对人生一些根本问题的感悟和思考,并以合适的方式把这所悟所思表达出来。“在这方面,我觉得散文对于我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印象中,周国平仅在广义上才承认自己算得上是个哲学家,言辞谨慎。倒是对“思想者”,他有过一个定义:第一,拥有既具根本性又真正属于自己的、具有重要精神意义的问题;第二,拥有既具哲学性又真正属于自己的眼光。周国平不曾自诩,但他已然是一个深邃的思想者。
《各自的朝圣路》是周国平前几年发表散文的结集。关于书名,作者解释说,一是因为其中自己比较满意的文章几乎都是读了那些精神朝圣者的书而...
专业从事哲学研究的周国平博士在央视《读书时间》中说,搞哲学大致上有三种方式:一是创建新的哲学学说、体系、流派,像康德、黑格尔们那样,他自认“不是这块料”;二是当作学问来搞,研究哲学中的某个小领域,某个范畴,他是吃这碗饭的,“这方面的工作总是要做一些”;三是把哲学当作对人生一些根本问题的感悟和思考,并以合适的方式把这所悟所思表达出来。“在这方面,我觉得散文对于我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印象中,周国平仅在广义上才承认自己算得上是个哲学家,言辞谨慎。倒是对“思想者”,他有过一个定义:第一,拥有既具根本性又真正属于自己的、具有重要精神意义的问题;第二,拥有既具哲学性又真正属于自己的眼光。周国平不曾自诩,但他已然是一个深邃的思想者。
《各自的朝圣路》是周国平前几年发表散文的结集。关于书名,作者解释说,一是因为其中自己比较满意的文章几乎都是读了那些精神朝圣者的书而发的感想;二是因为自己写作时心中常怀想着那些隐藏在人群里的今日的朝圣者。
周国平说,他此生最大的嗜好就是读书和写作。读写对于任何一位作家乃至业余习作者来说,都是无须赘言的基本活计,但不少人对其重要性的排序及其神圣感却缺乏全面的认识,在周国平看来,读书和写作两者中,读书始终是第一位的。写作固然使他获得了许多快乐,但是,这种快乐并不能代替读书的快乐。他说,“有时候我还觉得,写作侵占了我的读书的时间,使我蒙受了损失。写作毕竟是一种劳动和支出,而读书纯粹是享受和收入。我向自己发愿,今后要少写多读,人生几何,我不该亏待了自己”。
相对于教科书和专业书这些传统意义上的“有用的书”,周国平更爱读所谓闲书,也即“无用的书”。他觉得,读“有用的书”固然可以获得立足于社会的职业技能,但“无用的书”也并非真的无用,那恰恰是一个人精神生长的领域。对此,他的惊骇之言―――“一个人的成长基本上得益于自己读书,相比之下,课堂上的收获显得微不足道。”
费尔巴哈说:“人就是他所吃的东西。”至少就精神食物而言,这句话是对的。从一个人的读物大致可以判断他的精神品级。
真正的好书,都无一例外地真实记录了优秀灵魂的内在生活。一本好书的诞生,就是一次心灵的朝圣,这种朝圣是作者的,也是阅读者的。《在黑暗中并肩行走》是我先于文集出版即已欣赏到的文章之一,也是文集中我最为喜欢的篇什。这篇文章就是周国平对阅读史怀泽《我的青少年时代》的感想记录,篇名即援引史怀泽的话。周在文中写到,“相爱的人们也只是‘在黑暗中并肩行走’,所能做到的仅是各自努力追求心中的光明,并互相感受到这种努力,互相鼓励,而‘不需要注视别人的脸和探视别人的心灵’。”正是阅读,引发了周国平与史怀泽思想的共鸣,以及精神上的“惺惺相惜”,并在此基础上有了新升华和展开;“在最内在的精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是孤独的,爱并不能消除这种孤独,但正因为由己及人地领悟到了别人的孤独,我们内心才会对别人充满最真挚的爱”。
作为一位散文作家,周国平是非职业的,却是出色的。对于写作,他主张“对自己说话”。他崇尚一种真正自由的写作心态,相信,不为发表而写作,是具备这种自由心态的必要条件。对时下极其流行的小散文,周国平不客气地归纳出了其模式:小故事+小情调+小哲理。模式化的小散文是最容易写的,也易于在大众报刊发表,这些泛滥的小散文们都有着惊人的相似,读了很多,却无法给人留下确切的印象。周国平无意于此,并且“确信这种东西是有害的,它们会使读者的感觉和理解力趋于肤浅,丧失了领悟生活实质和社会真相的能力。”因此,他“拒绝加入今日的小散文合唱”。
周国平的哲理散文在当代散文界占有重要一席,其精神价值和文学水准是那些急功近利、好为人师、胡乱解读和“感悟”生活的作坊匠们无法企及的。作为一位特立独行的思想者,他“不时髦的读书”观和无功利的写作态度,值得我们学习;他孤独却执著的跋涉,值得我们崇敬。
各自的朝圣路的创作者
· · · · · ·
-
周国平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周国平,1945年生于上海。196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著有学术专著《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尼采与形而上学》,随感集《人与永恒》,散文集《守望的距离》、《各自的朝圣路》、《安静》,纪实作品《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南极无新闻――乔治王岛手记》等,1998年底以前作品结集为《周国平文集》(1-6卷),译有《尼采美学文选》、《尼采诗集》等。
喜欢读"各自的朝圣路"的人也喜欢 · · · · · ·
各自的朝圣路的书评 · · · · · · ( 全部 45 条 )
悲观主义和忘却主义的合体
> 更多书评 45篇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2 )
-
北岳文艺出版社 (2004)8.2分 3602人读过
-
黄山书社 (2007)8.6分 1067人读过
-
北岳文艺出版社 (2004)8.2分 855人读过
-
万卷出版公司 (2009)8.2分 318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立人核心书目——在场的思想者 (Felista)
- 最爱的书 (shixuqing)
- 待分类 (浮)
- 哲学 (kk)
- 藏书 (书虫)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410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各自的朝圣路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翘翘 2009-12-06 15:04:37
高二时书不离手
0 有用 喵哒哒 2006-02-04 14:02:51
好书
0 有用 azure 祖 2010-08-22 00:23:19
高三读的,喜爱到带到大学里去。后来再没时间细细重读,不过确有重读的价值。这个广义哲学家。。。
0 有用 Inglourious B 2010-05-05 14:24:11
不喜散文集
0 有用 走马 2010-04-27 16:40:50
那段艰难的朝圣时光,谢谢你的陪伴和指引。。。
0 有用 流墨染宣、 2024-10-07 10:25:06 广东
杂而多,深而浅。
0 有用 愚公∞ 2024-07-30 14:36:28 贵州
周国平,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哲学博士。《周国平集》第二卷,《各自的朝圣路》,全书分为十四辑,是周国平九十年代后期散文的合集,内容共分十三辑,分别包括朝圣的心路、守望者语、文学的安静、不时髦的读书、爱者的反思、科学与人文、闲文与时文、序评无类、准学术谈、并非争鸣、自叙与访谈、精神的故乡、哲学对世界的认识,除了我们熟悉的哲学格言、人生随笔之外,本书的一大特色就是谈读书,应该说本书大量的内容... 周国平,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哲学博士。《周国平集》第二卷,《各自的朝圣路》,全书分为十四辑,是周国平九十年代后期散文的合集,内容共分十三辑,分别包括朝圣的心路、守望者语、文学的安静、不时髦的读书、爱者的反思、科学与人文、闲文与时文、序评无类、准学术谈、并非争鸣、自叙与访谈、精神的故乡、哲学对世界的认识,除了我们熟悉的哲学格言、人生随笔之外,本书的一大特色就是谈读书,应该说本书大量的内容,可以说是周国平的读书札记,很多问题就是从所读的书中展开。之后的散文集其实这个特征可以说更为明显,读书札记成为了他散文的主要组成部分,借助书中的议题,他可以发散成文。所以,他在散文中不断赞美读书的各种好处,其中一大好处就是可以帮助他撰写出各种文章,激发出他的各种灵感。当然,他的文章一如既往的稳定。 (展开)
0 有用 飞岩 2024-07-24 19:04:47 安徽
俗人一枚,常常被充满孩子的琐碎生活困扰的不知道何时有出头之时,许是缘分,偶尔的翻看了这本,渐渐地就被充满哲理与理性的文字吸引了!更让我感动的是,书中多处提到了史铁生,提到了他的作品,为此我又再读了史铁生的《我与地坛》、《病隙碎笔》和《务虚笔记》。
0 有用 向海边走去 2024-01-21 10:51:17 江苏
愈发的平静了
0 有用 没头脑和不高兴 2022-08-03 08:33:34
看了好久。有些晦涩的东西我看不太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