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全书分三卷,中心问题是回答:中国十七、十八世纪就涌现出了一批唯物主义思想家,这是否意味着如果没有以工业化为背景的西文化的入侵,中国也能实现以科学理性为内在精神的现代化?作者通过对儒教与中国文化精神,例如对绘画的分析,得出了否定的答案,并以著名的博物馆的比喻,说明儒学传统的死亡。作者视野宽阔、慧思独运,被称为“莫扎特式”的历史学家。
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列文森是著名的“中国研究”专家。1920年生于波士顿。二战时曾应征入伍,1946年回到哈佛继续读书,1949年获博士学位。1938年始于费正清合作,并成为“哈佛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主要著作有《梁启超与近代中国思想》、《革命与世界主义》等,《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是其代表作。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為何這一期待,即世俗世界的西方化將為西方宗教在中國的傳播鋪平道路,一直到現在都未能實現?為何反基督教的情緒在1920年代變得尤為突出,尤其在那些最反感中國傳統之道的階層中間?不可否認,17世紀傳統中國社會毫髪未傷之時,基督教處於劣勢,它本該獲益於後來對傳統社會的攻擊,獲益於破壞傳統的反儒家觀點。但是,當基督教不再因其外來性質而遭到反對(因為現代中國已接受了太多外來事物),為何其命運還是受排斥?一位西方基督教傳教士在共產主義勝利之際,檢視傳教事業的殘垣斷壁,寫道:「考慮到投入在華基督教中小學和大學的巨大資金、人力、思想和奉獻,我們思想上的失敗是如此顯著。」' 許多因素可能造成這一結果,但是也許用一個理由就足夠解釋了。我認為,基督教一直未能在一般意義上接續儒家,是因為內心不安的中國人即使轉而接受了那麼多西方之道,仍然覺得必須要擁有他們的立足之地。除非破壞傳統能不削弱中國人與西方的文化平等感否則它就不可能行得通。只有和老對手﹣﹣西方的基督教﹣﹣同歸於盡,中國的儒家才可能被扔給現代西方的獅子吃掉。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九章 強調一般正確性(下):對傳統的攻擊 / 155 -
在袁世凱親信圈子之外,對孔子的信仰與個人利益的糾纏不那麼深,那裏的孔教運動同樣帶著這種浪漫派的感覺。他們主張,中國人應該信自己的宗教,也即孔教(它是中國的,而非普世的,並不適用於西方),因為非中國人如果受到正確的引導,也都相信他們自己的宗教(那是外國的,也非普世的,並不適用於中國)。這番話表明孔教信徒反而遵循非儒家的思想,也即相信有互不相涉卻平等的終極價值。這些人不會為了中國而採納基督教的教義內容(message);他們必須抵制用一種普遍世界觀來取代另一種。但是他們可以在特殊主義的意義上採納基督教的模式(model),通過將這個世界視為不可化約的對各自祖國忠誠的一個個集合體,從而將孔子保存下來。基督徒有大教堂,那麼就讓孔教徒也從建大教堂開始,就好像基督教徒有通往羅馬的大道,孔教有通往其聖城﹣﹣孔子出身地山東曲阜﹣﹣的大道,而曲阜應該像麥加和耶路撒冷一樣成為朝聖的目的地。"基督徒以基督誕生那年作為公元紀年的開始,那麼孔子出生那年就可以作為至聖紀年的開始,於是民國五年或公元1916年就是至聖2467年。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一章 君主制神聖性的消散 / 219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新传统主义丛书(共12册),
这套丛书还有
《儒学与现代民主》《合外内之道》《东亚价值与多元现代性》《当代儒学的自我转化》《儒家思想开拓的尝试》
等
。
喜欢读"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的人也喜欢 · · · · · ·
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的书评 · · · · · · ( 全部 51 条 )





【转】季剑青:超越汉学——列文森为何关注中国
编者按:列文森是美国著名的中国问题研究专家,他的《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一书,堪称天才般的杰作;其他著述,也受到海内外学界的高度重视。那么,列文森究竟和当时美国其他汉学家有什么不同,他独特的视角与姿态是什么,他为什么对社会主义中国那么感兴趣,季剑青在这篇文...
(展开)

> 更多书评 51篇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9 )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8.8分 807人读过
-
ACLS Humanities E-Book (2008)9.3分 73人读过
-
中华书局 (2024)9.1分 235人读过
-
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2023)暂无评分 162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海外中國研究 (東寫西讀)
- 列文森中国研究书籍奖(中文译本) (藤原琉璃君)
- 我的书单(政治学理论) (午夜书生)
- 历史研究生参考书 (蚂蚁仓主)
- 中国国情研究 (姜白石)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1259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乌十三 2009-05-31 11:50:03
对于现代民族主义者来说,传统不再是目的本身,而是手段。其目的是民族主义。
5 有用 锦瑟 2009-05-29 11:15:05
英文版四星推荐,中译文二星,错误很多,中译版综合三星(如读中译,准备好,有很多关键错译造成误解,不是作者的意思)
0 有用 知常 2012-03-20 18:42:15
至今仍记得第一次读第一卷时给我的惊艳感。
0 有用 首席备胎 2009-12-04 10:11:34
为什么大家都说列文森是天才,而我不觉得呢
0 有用 薛 2014-03-12 22:09:02
虽然被列叔叔折磨的快成为烈士了…………五星还是不可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