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叙事学的创作者 · · · · · ·
-
浦安迪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浦安迪(Andrew H.Plaks)博士是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系资深教授,并兼任以色列希伯莱大学东亚系教授。主要著作又《〈红楼梦〉种的原型和寓意》(Archetype and Allegory in the Dream of the Red Chamber,1987,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明代小说四大奇书》(The Four Masterworks of the MIng Novel:Ssu ta chishu,1987,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该书的中译本于1993年由中国和平出版社出版。
目前,浦安迪教授正领导着重译中国古代思想名著系列的科研项目,为了推动这一项目的进行,他与许多中国治先秦两汉思想的学者建立了广泛的联系
喜欢读"中国叙事学"的人也喜欢 · · · · · ·
-
- 美典 8.1
-
- 口述与案头 8.7
-
- 明代小说四大奇书 8.4
-
- 中国古典小说 8.4
-
- 中国文学研究现代化进程 8.3
-
- 中国历代小说论著选(上下册) 8.5
-
- 比较诗学结构 8.8
-
- 北美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名家十年文选 7.7
-
- 小说旁证 8.8
-
- 小说的兴起 8.6
中国叙事学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6 条 )

《中国叙事学》读书笔记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浦安迪教授在北大讲学演讲稿,收获颇多,慢慢消化和体会 关键词:奇文、才子书、白话小说、缀缎、反讽 “二元补衬”、“多项周旋”,东方审美 百回(10*10)结构,对偶、形象叠用(影子) 小说起源、16世纪明朝、明清文人评注 东西方文学比较、乐园、神话、寓意,原型(archetyp... (展开)
可资借鉴,有些过度解读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浦安迪醉心于明代四大奇书的研究和解读,从中西对比的角度,时有新见。这有点钱锺书中西打通的治学特色,不过浦安迪的研究内容比较集中,钱锺书涉猎更加博大宏阔。 以“奇书文化”指代几大经典章回小说,似乎是浦安迪的创造。在浦安迪看来,以明代的《三国演义》《水浒传》《西... (展开)
《中国叙事学》浦安迪

摘录一些有意思的观点
> 更多书评 16篇
-
中国思想上所谓的“循环”的观念,着重在表现不断周旋交替中的意义,而与西方小说的追求直线行的发展迥然不同。中国的“多项周旋”的模式绝不类似西方逻辑里所谓的“三段演绎”的思想方法,也不能形成像辩证法所谓的最后超越“循环”的总结(synthesis)。中国叙事文学的结构是以呈现某种复向重叠的动静交替为原则,也因此消灭了直线发展、艺术统一的印象。由于这种无限重叠的模型似乎缺乏某种可辨识的方向,所以像《水浒传》、...
2022-03-26 19:13:25
-
总而言之,中国明清长篇章回小说在“外形”上的致命弱点,在于它的“缀连性”(episodic),一段一段的故事,形如散沙,缺乏西方novel那种“头、身、尾”一以贯之的有机结构,因而也就欠缺所谓的整体感。
2022-03-26 18:44:08
-
在某一段特定的叙事文的第一句话和最后一句话之间,存在着一种内在的形式规则和美学特征,也就是它的特定的“外形”。
2022-03-26 18:08:52
-
中国思想上所谓的“循环”的观念,着重在表现不断周旋交替中的意义,而与西方小说的追求直线行的发展迥然不同。中国的“多项周旋”的模式绝不类似西方逻辑里所谓的“三段演绎”的思想方法,也不能形成像辩证法所谓的最后超越“循环”的总结(synthesis)。中国叙事文学的结构是以呈现某种复向重叠的动静交替为原则,也因此消灭了直线发展、艺术统一的印象。由于这种无限重叠的模型似乎缺乏某种可辨识的方向,所以像《水浒传》、...
2022-03-26 19:13:25
-
总而言之,中国明清长篇章回小说在“外形”上的致命弱点,在于它的“缀连性”(episodic),一段一段的故事,形如散沙,缺乏西方novel那种“头、身、尾”一以贯之的有机结构,因而也就欠缺所谓的整体感。
2022-03-26 18:44:08
-
在某一段特定的叙事文的第一句话和最后一句话之间,存在着一种内在的形式规则和美学特征,也就是它的特定的“外形”。
2022-03-26 18:08:52
-
中国思想上所谓的“循环”的观念,着重在表现不断周旋交替中的意义,而与西方小说的追求直线行的发展迥然不同。中国的“多项周旋”的模式绝不类似西方逻辑里所谓的“三段演绎”的思想方法,也不能形成像辩证法所谓的最后超越“循环”的总结(synthesis)。中国叙事文学的结构是以呈现某种复向重叠的动静交替为原则,也因此消灭了直线发展、艺术统一的印象。由于这种无限重叠的模型似乎缺乏某种可辨识的方向,所以像《水浒传》、...
2022-03-26 19:13:25
-
总而言之,中国明清长篇章回小说在“外形”上的致命弱点,在于它的“缀连性”(episodic),一段一段的故事,形如散沙,缺乏西方novel那种“头、身、尾”一以贯之的有机结构,因而也就欠缺所谓的整体感。
2022-03-26 18:44:08
-
在某一段特定的叙事文的第一句话和最后一句话之间,存在着一种内在的形式规则和美学特征,也就是它的特定的“外形”。
2022-03-26 18:08:52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 )
-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8)8.4分 940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奥德赛”形象的流转 (藤原琉璃君)
- 纸上推荐(社科) (Dr. En)
- 北大学术讲演丛书 (水底火焰)
- 名校公开课相关书籍 (吉)
- 小说叙事研究 (杜边生)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1049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中国叙事学的评论:
feed: rss 2.0
11 有用 Manchild 2013-09-11 19:51:51
非叙事学,而是明清奇书文体叙事的定型章回结构和修辞研究。叙事传统和神话原型那章就是个幌子,“二元补衬”和“多项周旋”的非叙事叙事的特点也不过新瓶旧酒。不过企图谈寓意和思想通观的时候,作者认为,受宋明理学影响,他特别钟情于所有奇书"英雄好汉阴暗面"的反讽阐释。他最爱引的是《金瓶梅》。
1 有用 绿禾 2015-07-20 13:54:13
欧丽娟推荐的书,还是听课比读书领悟的快。
0 有用 书白 2018-01-19 10:24:21
浦安迪极力撇清明清章回小说与宋元说书艺术的关系,强调前者的文人性与精英性,并不是很有说服力。
1 有用 悠悠 2009-01-20 21:40:29
丛书系
0 有用 草虫 2009-01-05 21:18:32
分析的模式很奇怪,但是结论却可以看看,郁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