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20世纪国学大师顾随学术研究与学术普及的巅峰之作。本书由国学大家叶嘉莹珍藏60多年,第一次全部公之于世。本书作者站在较高的人生境界,把中西文化熔于一炉,把文化艺术学术文化融会贯通,把人生社会文学融为一体,感悟中国诗词的大境界,阐发中国古代传统的大智慧。给大众人群提供人生的智慧、生活的启迪是做人治学、为官经商、出世入世等不可或缺的宝典。作者以沉稳舒缓、优美凝炼的语言,讲述以其博学、锐感、深思所体会到的中国古典诗词的真正的精华妙义。他学文与学道、作诗与做人相提并论,使读者不仅在学文作诗方面得到很大的启示,而且在立身为人方面得到很大的激励。他所讲的中国古典诗词的精微妙理既有能“入”的深心体会,又有能“出”的通观妙解具有真正的启迪感发作用。他讲述的方法是飞扬变化、一片神行,使读者在深造自得、左右逢源、极富启发的讲解中,学到最可贵的诗词及人生的妙理。作者学贯中...
20世纪国学大师顾随学术研究与学术普及的巅峰之作。本书由国学大家叶嘉莹珍藏60多年,第一次全部公之于世。本书作者站在较高的人生境界,把中西文化熔于一炉,把文化艺术学术文化融会贯通,把人生社会文学融为一体,感悟中国诗词的大境界,阐发中国古代传统的大智慧。给大众人群提供人生的智慧、生活的启迪是做人治学、为官经商、出世入世等不可或缺的宝典。作者以沉稳舒缓、优美凝炼的语言,讲述以其博学、锐感、深思所体会到的中国古典诗词的真正的精华妙义。他学文与学道、作诗与做人相提并论,使读者不仅在学文作诗方面得到很大的启示,而且在立身为人方面得到很大的激励。他所讲的中国古典诗词的精微妙理既有能“入”的深心体会,又有能“出”的通观妙解具有真正的启迪感发作用。他讲述的方法是飞扬变化、一片神行,使读者在深造自得、左右逢源、极富启发的讲解中,学到最可贵的诗词及人生的妙理。作者学贯中西、融汇古今,是有广泛影响的学术大师,也是著名作家、剧作家、诗人,他在人们耳熟能详的中国古典诗词中谈出不同凡响之处。本书在中国古典诗词的美好意境中,让读者潜移默化地感受中国传统人生的境界,是情与理的有机结合,散发着诱人的独特魅力,激励人们追求高境界的人生。
中国古典诗词感发的创作者
· · · · · ·
-
顾随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顾 随:中国现当代最富影响的学者之一,既是大学者,也是著名作家、诗人、剧作家,还是书法家。1920年北京大学英文系毕业后即从事教育事业。长期任教于燕京大学、辅仁大学、北京大学、河北大学等高校。他有广泛的兴趣爱好,著作甚多,是“一位极出色的大师级的哲人巨匠”。
目录 · · · · · ·
开场白 诗之感发作用
卷一 唐之编
卷二 宋之编
卷三 外编
后记 顾之京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意在救人尚不免于害人,况意在害人? 诗根本不是教训人的,是在感动人,是“推”、是“化”——道理、意思不足以征服人。 王国维《人间词话》曰:“诗人必有轻视外物之意,故能以奴仆命风月。又必有重视外物之意,故能与花鸟共忧乐。”与花鸟共忧乐,即有同心,即仁。感觉锐敏,想象发达,然后能有同心,然后能有诗心。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卷一 唐之編 -
一 王績五律《野望》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是内外一如,写物即写其心,寂寞、悲哀、凄凉、跳动的心。 “牧童驱犊返”,多么自在;“猎马带禽归”,多么英俊!无功的确感到其自在、英俊(有英气)。自得与自在不同,自在是静的,自得是动的。自得,非取自别人,是收获而能与自己调和,成为自己的东西。君子在礼乐庙堂中固可自得,即是绑赴法场,仍是自得。此近于佛家所谓性不灭。 二 沈佺期七律《古意》 唐诗之好处有两点:(一)韵味(神韵)、韵;(二)气象。韵味有远近,气象有大小。凡一种作品文体初一发生时气象皆有阔大处,五言诗之在汉,七言诗之在唐,词之在北宋,曲之在元,皆气象阔大,虽然谈不到细致。 晚唐诗每字称量而出,故不及盛唐气象。王无功由隋入唐,故其诗带点凄怆衰飒情味。鲁迅先生作品亦然,凝练结果真成一种寂寞,不但冷淡是如此,写热烈亦然,终不能阔大、发皇。 诗人对人生极富同情心,而另一方面又极冷酷,言人之所不能言,欣赏人之所不敢欣赏,须于二者(同情心、冷酷)得一调和。极不调和的东西得到调和,便是最大成功、最高艺术境界。后人作诗,不是杀人不死,便是一棍棒打死老虎。后来诗人之作品单调,便是不能于矛盾中得调和。 作品不能无“意”,然在诗文中,文第一,意第二。诗是要人能欣赏其文,不是要人了解其意。语言文字到说明已落下乘,说明不如表现。(处世做人有时非说明不可,然亦要简明。) 三 陳子昂《登幽州台歌》 唐人诗不避俗,自然不俗,俗亦不要紧。宋人避俗,而雅得比唐人俗得还俗。(六言诗易俗。) 前人论诗常用“意”字——诗意、用意。今人所谓“意”,与古不同,后人所用“意”皆是区别人我是非。 诗所讲“意”,应是绝对的,无是非短长。(俗说,天下无不是之父母,正是心服所至,是绝对的。) 诗可以说理,然不可说世俗相对之理,须说绝对之理。凡最大的真实皆无是非善恶好坏之可言。真实与真理不同,真实未必是真理,而真理必是真实...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卷一 唐之編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中国古典诗词感发"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中国古典诗词感发"的人也喜欢 · · · · · ·
中国古典诗词感发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5 条 )
> 更多书评 25篇
论坛 · · · · · ·
如何理解P4“诗人必有轻视外物之意,故能以奴仆命... | 来自晴天 | 2021-04-22 13:26:51 | |
只说两三句 | 来自小璐 | 15 回应 | 2014-11-01 11:20:45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 )
-
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 (2013)暂无评分 9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评分9.0~9.7(1000+人参与评价) (第五顾尘ᕦ)
- 豆瓣读书评分9分以上榜单 (无人的冬夜)
- 书单 | 千评9分书 (Sheryl)
- 书海无涯 (佾云)
- 2010年以后9分以上图书 (晚安,本杰明)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8044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中国古典诗词感发的评论:
feed: rss 2.0
30 有用 亜空 2017-08-28 23:08:20
初读觉得仙气纵横,如朗月,如秋声,读完发现他既不喜欢白居易哩俗,也不大看得起南宋词的无骨,一声声给杜甫辛弃疾叫好,却又一口一个笨,一个鲁,想来这真是个热心肠的汉子。好,看得极好玩。
1 有用 临水 2013-03-05 09:30:20
诗歌之主要作用,在于使人感动。伟大的诗人必须有将小我化为大我之精神,而自我扩大之途径有二:一则是对广大的人世的关怀,另一则是对大自然的融入。
2 有用 珍瓏局長 2024-11-25 16:36:29 天津
積木成蔭夜漫漫。茗柯心事費臚傳。老松化塔因長立,寒日持荷在戟前。祗道東風無一事,應知家國不雙全。博山未凉灰難盡,心篆瓊田碧於煙。
4 有用 bookbug 2018-06-07 09:13:16
驼庵论诗说词,是真高论,不局限于就诗词论诗词,不拘泥于讲说本身,乃吸收了西方比较之学,因诗及人,以点带面,在古今中外里纵横捭阖,横举纵论,片言只语中总有万千气象,百味人生。尽管先生爱憎分明,褒贬突出,难免先入为主,因人废诗,但一家之言的言之有物,仍比征引百家的诗话堆砌来的熨帖
2 有用 Azeril 2016-07-22 23:04:26
顾随先生的点拨真是拨云见日 看来不止是写诗需要时机和灵感 读诗也是。本书主要分唐诗和宋词两部分。文字读来深刻又显得亲切 诗词点评能讲成这样 也没几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