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作者不仅考察了经济结构和政治结构的变革,而且研究了物质生活中衣食住行的变化,这样作了多方面多层次的考察研究,既有理论的深度,又有历史学的厚度,辅之以政论家传神的文笔,对近代中国这一动态的、新陈代谢迅速的社会的阶级结构、社会生活和社会意识各方面进行了具体的考察研究。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的创作者
· · · · · ·
-
陈旭麓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陈旭麓(1918—1988),湖南湘乡(今双峰)人,享有国际声誉的中国史学家。原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曾任中国史学会理事、中国现代史学会副理事长。一生致力于中国近代史研究,晚年以提倡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著称。著有《辛亥革命》、《近代史思辨录》、《浮想录》、《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等,先后主编《中国近代史丛书》、《盛宣怀档案资料选辑》、《宋教仁集》、《中国近代史词典》、《近代中国八十年》、《五四以来政派及其思想》、《中国革命史教程》、《五四后三十年》等,参与主编《中国新民主主义时期通史》(四卷本)。不少论著被译成俄文、英文、日文等。除学术研究外,悉心培育学术后进,其不少学生已成为中国近代史研究骨干。
目录 · · · · · ·
第一章漫长的封建社会
一、漫长的盘旋
二、土地的私有和买卖
三、官僚政治
四、宗族和行会
五、儒学定于一尊
第二章东方与西方
一、东西对视,隔雾看花
二、郑和下西洋与地理大发现
三、强韧持久的进取与保守防范的抵拒
第三章由盛转衰的清王朝
一、盛世已经过去
二、人口、移民、会党
三、“洋货”与“洋害”
第四章炮口下的震撼
一、开眼看世界
二、官、民、夷
三、条约制度下的社会变化
第五章天国的悲喜剧
一、白莲教、天地会和拜上帝会
二、洪秀全的思想
三、天国的悲剧
四、留给历史的余响
第六章十二年之后
一、“不战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
二、“庚申之变”
三、地主阶级的分化
四、革新思潮的萌发
第七章近代化一小步
一、洋务衙门
二、自强与求富
三、近代文化教育事业的开始
四、“中体西用”
五、“决理易,靖嚣难”
第八章城乡社会在演变
一、新的社会力量
二、农村的社会变化
三、教会与会党
第九章日本冲来了
一、日本的崛起和迫来
二、从外交到战争
三、民族精神的亟变
四、强敌成为榜样
五、三个方面的反思
第十章变与不变的哲学
一、变的哲学
二、不变的哲学
三、思想文化中的新潮涌荡
第十一章庚子与辛丑
一、三种力量
二、义和团的社会相
三、庚子事变的最后一幕
四、半殖民地的深化
第十二章欧风美雨驰而东
一、“莽莽欧风卷亚雨”
二、哲学、电影、戏曲、小说
三、复杂的社会心态
第十三章假维新中的真改革
一、残局与变法
二、“新政”五面观
三、两点历史思考
第十四章“中等社会”
一、一个复杂的社会实体
二、“破坏上等社会”与“提挈下等社会”
三、“中等社会革命”:承先启后的历史环节
第十五章变革中的两大动力
一、相互交替的两个历史阶段
二、共和与立宪:两种模式的争夺
三、不同一性中的同一性
第十六章民变与革命
一、乱世众生相
二、民变与革命的交互激荡
三、民主革命的基石
第十七章“揖美追欧,旧邦新造”
一、从国歌说起
二、“皇帝倒了,辫子割了”
三、社会习尚的改革
四、实业的推进
五、南孙北袁之间
第十八章山重水复
一、还是“乱党”
二、两种复辟势力
三、军阀割据在形成
四、孔教会和灵学会
五、民国初年的社会危机
第十九章新文化运动
一、观念形态的革命
二、中西文化的冲突与论战
三、科学和民主
四、各色各样的“主义”
第二十章历史的选择
一、社会主义思潮的涌来和中国人的选择
二、历史的矛盾和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三、曲折的历史轨迹
后记
· · · · · · (收起)
一、漫长的盘旋
二、土地的私有和买卖
三、官僚政治
四、宗族和行会
五、儒学定于一尊
第二章东方与西方
一、东西对视,隔雾看花
二、郑和下西洋与地理大发现
三、强韧持久的进取与保守防范的抵拒
第三章由盛转衰的清王朝
一、盛世已经过去
二、人口、移民、会党
三、“洋货”与“洋害”
第四章炮口下的震撼
一、开眼看世界
二、官、民、夷
三、条约制度下的社会变化
第五章天国的悲喜剧
一、白莲教、天地会和拜上帝会
二、洪秀全的思想
三、天国的悲剧
四、留给历史的余响
第六章十二年之后
一、“不战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
二、“庚申之变”
三、地主阶级的分化
四、革新思潮的萌发
第七章近代化一小步
一、洋务衙门
二、自强与求富
三、近代文化教育事业的开始
四、“中体西用”
五、“决理易,靖嚣难”
第八章城乡社会在演变
一、新的社会力量
二、农村的社会变化
三、教会与会党
第九章日本冲来了
一、日本的崛起和迫来
二、从外交到战争
三、民族精神的亟变
四、强敌成为榜样
五、三个方面的反思
第十章变与不变的哲学
一、变的哲学
二、不变的哲学
三、思想文化中的新潮涌荡
第十一章庚子与辛丑
一、三种力量
二、义和团的社会相
三、庚子事变的最后一幕
四、半殖民地的深化
第十二章欧风美雨驰而东
一、“莽莽欧风卷亚雨”
二、哲学、电影、戏曲、小说
三、复杂的社会心态
第十三章假维新中的真改革
一、残局与变法
二、“新政”五面观
三、两点历史思考
第十四章“中等社会”
一、一个复杂的社会实体
二、“破坏上等社会”与“提挈下等社会”
三、“中等社会革命”:承先启后的历史环节
第十五章变革中的两大动力
一、相互交替的两个历史阶段
二、共和与立宪:两种模式的争夺
三、不同一性中的同一性
第十六章民变与革命
一、乱世众生相
二、民变与革命的交互激荡
三、民主革命的基石
第十七章“揖美追欧,旧邦新造”
一、从国歌说起
二、“皇帝倒了,辫子割了”
三、社会习尚的改革
四、实业的推进
五、南孙北袁之间
第十八章山重水复
一、还是“乱党”
二、两种复辟势力
三、军阀割据在形成
四、孔教会和灵学会
五、民国初年的社会危机
第十九章新文化运动
一、观念形态的革命
二、中西文化的冲突与论战
三、科学和民主
四、各色各样的“主义”
第二十章历史的选择
一、社会主义思潮的涌来和中国人的选择
二、历史的矛盾和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三、曲折的历史轨迹
后记
· · · · · · (收起)
喜欢读"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的人也喜欢 · · · · · ·
- 地方督抚与清末新政 8.5
- 中华帝国晚期的叛乱及其敌人 8.3
- 黑毡上的北魏皇帝 8.5
- “中间地带”的革命 9.0
- 戊戌变法的另面 8.6
- 革命与反革命 8.7
- 历史三调 9.3
- 史家与史学(增订版) 8.2
- 权势转移 8.9
- 张之洞与清末新政研究(增订版) 8.3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04 条 )
历史的新陈代谢——我读《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花了近半月的时间,终于把这本近代史的大部头啃完,遂与大家分享。此书洋洋四十万言,内容精深,思辨独到,文采优美。颇得太史公“春秋笔法”之真传,又遵从史学研究之严谨;视野开阔,不拘泥于旧有成果和官方表述,另辟蹊径,透过现象寻找更符合逻辑的真由。通过阅读... (展开)论坛 · · · · · ·
书正版 出 101包邮 | 来自Jaime | 2020-05-06 23:04:06 | |
想知道精装版和平装版有啥区别? | 来自一八 | 4 回应 | 2017-07-12 11:24:35 |
第283页的汪精卫图像莫名其妙 | 来自飘飘白云 | 2014-06-15 21:22:43 | |
欢迎加入陈旭麓小组! | 来自吃茶去 | 2012-08-28 14:39:01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6 )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7)9.3分 4407人读过
-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6)8.9分 2357人读过
-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2)8.8分 439人读过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5)9.2分 218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盲刺客阅读收藏 (盲刺客)
- 现代想像与晚清政制的思想谱系 (華夏)
- 广义人类学备忘录 (nothing传叔)
- 人大出版 vs 豆瓣阅读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闲着没事读读书(四) (鹿小羽)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的评论:
feed: rss 2.0
2 有用 德先生 2018-01-20 21:02:58
中国近代社会无论是救亡图存的努力,还是苟延残喘的挣扎,都为社会的转型提供了推动力。不被当权者史观迷惑,也不以受害者心态悲鸣,才是近代历史的正确打开方式。
2 有用 Yuki是朦胧月呀 2016-12-08 17:24:46
观点不新不旧 适合备课
6 有用 大甜甜~~ 2014-03-09 23:01:17
历史如何撰写,确实是横亘在上一代史学界头顶的一个大问题。陈旭麓先生给自己交出了非常漂亮的一份答卷,唯一遗憾的只是时代给他的答题纸太窄了。
28 有用 Tacher 2015-01-24 20:35:15
花了比较长的时间读完本书,能够感觉到作者建立自身成体系的中国近代史认识的努力,但是,整体内容读下来并不如书名这么具有冲击力。本书对基本政治史的史实并未涉足太多,而重点放在了近代社会文化与思想的“变”上,处理的是新与旧的关系,新的势力、思潮如何去影响旧的体制、伦理,两者并非简单的取代和胜负关系,而更多地体现出“山重水复”般的交融与反复,甚至新和旧在百年近代史中构成的是一个相对问题。不过,宏观历史解释... 花了比较长的时间读完本书,能够感觉到作者建立自身成体系的中国近代史认识的努力,但是,整体内容读下来并不如书名这么具有冲击力。本书对基本政治史的史实并未涉足太多,而重点放在了近代社会文化与思想的“变”上,处理的是新与旧的关系,新的势力、思潮如何去影响旧的体制、伦理,两者并非简单的取代和胜负关系,而更多地体现出“山重水复”般的交融与反复,甚至新和旧在百年近代史中构成的是一个相对问题。不过,宏观历史解释的成立,一定程度上会“处理”细节历史信息,作者无法对每一个点面面俱到,使得不少章节内容更多是传统解释,民国史亦有避重就轻,省略和简单化阐释的嫌疑。至于作者强调新陈代谢不可抗拒的必然性,显得过于站在后来者的角度上去俯视一路上的风景,上帝视角并非错误,但历史可能性的讨论和进程细节的回味就难以令人满意了。 (展开)
5 有用 Spitama 2013-05-11 17:08:49
普通高中新课程大纲教材《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蓝本
0 有用 雾霭将至 2024-08-09 10:53:01 青海
大学的时候读过,这次重读细读,感触更深。中国走向近代是一个缓慢的、亦步亦趋的新陈代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多少挣扎、压力深化了它的复杂性和多面性。作者用丰富的细节,全面的视角,鞭辟入里的评论打造了一部有骨有肉的近代史评述,特别值得反复细看。
0 有用 山那边,还是山 2024-07-04 08:34:54 湖北
〔电〕近代史的阅读作业,虽然读的过程曲折而抽象,甚至说是不深光彩,但是我还是在读书的过程中体会到了那个年代的人们做学术的热心与坚持,他们怀有着一份热忱之心,不止步于历史的真相,而是要以史学的角度展示一个立体的历史世界。真的值得一读。
0 有用 弦 2024-04-27 15:42:55 上海
浅显易读,选用的史料都很典型,以及坚定的唯物史观,适合高中生阅读,能够从整体上把握官方认定的近代史发展脉络,作为历史学系人读来感觉略显简单了
0 有用 悄吟 2024-04-24 19:07:39 上海
很好的一本书,语言风格很通俗,读来十分舒服。因为是比较宏观的书,所以结论多而史料少
0 有用 昨日歌 2024-02-29 00:12:59 广东
虽然年代很早但不过时,对于中国近代知识分子的分析很精准。论及新文化运动之后的部分便有点草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