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美] 彼得・德鲁克(Peter F.Drucker)
出版社: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副标题: 德鲁克文集(第一卷)
原作名: The Essential Drucker on the Individuals
译者: 沈国华
出版年: 2003-8-1
页数: 325
定价: 28.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德鲁克文集
ISBN: 9787810499064
出版社: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副标题: 德鲁克文集(第一卷)
原作名: The Essential Drucker on the Individuals
译者: 沈国华
出版年: 2003-8-1
页数: 325
定价: 28.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德鲁克文集
ISBN: 9787810499064
内容简介 · · · · · ·
个人的管理的创作者
· · · · · ·
目录 · · · · · ·
中译本序
导言
第一篇 社会巨变
第一章 从资本主义到知识社会变革
知识的应用
知识的新内涵
工业革命
生产率革命
管理革命
何为管理
从一般知识到专门知识
第二章 知识劳动者——最重要的资产
打破稳定的组织
组织的社会责任
组织业绩
作为最重要资产的知识劳动者
前所未有的组织社会
第二篇 知识劳动者的生产率
第三章 知识劳动生产率
资本与技术无法替代知识
任务是什么
“一心一用”
知识劳动的种类
合作
学习与传授
第四章 学会发挥效能
为什么需要效能
谁是决策者
决策者面对的现实
效能的保证
效能能否后天学到
第五章 注重贡献
自我承诺
知识的贡献
正确的人际关系
第三篇 自我管理
第六章 彼得·德鲁克的七次经历
目标与愿景——威尔第的话
“上帝能够看到神像的背面”——菲迪亚斯如是说
继续学习——一名新闻记者的决心
回顾总结——主编的倡导
“在新的职位上应该做些什么”——资深合伙人的告诫
以书面形式记录下来——耶稣会会士与加尔文会会士的发明
“凭什么不被世人忘记”——熊彼特如是说
学而知之
个人对自己的责任
第七章 了解自己的长处和价值现
自己的长处在哪方面
自己是怎样取得绩效的
自己的价值观是什么
自己的职业归宿在哪里
第八章 掌握自己的时间
时间需求
时间问题的诊断
时间管理
消除浪费时间的因素
整合“可酌情支配”的时间
第九章 专心致志
舍弃过去
轻重缓急
胆识
第四篇 专业人士的若干基本准则
第十章 有效决策
决策过程的组成要素
四种事件
关于决策的具体要求
什么是正确的妥协
实施决策
反馈
从征求意见,而不是从查明事实开始
考虑不同的意见
决策是否确实必不可少
第十一章 卓有成效的沟通
沟通与信息传递
下向沟通与上向沟通
目标管理
第十二章 信息与组织
平扁型组织
灵活性与多样性
自律与职责
第十三章 领导工作
不需要“感召力”
使命、责任与赢得信任
第十四章 变长处为成效
根据各人的长处来安置成员
组织目标
如何“管理”上司
第十五章 创新原则
创新实践
五“要”
三“不要”
成功创新的三个条件
保守的创新者
第五篇 个人成长
第五篇 个人成长
第十六章 你的后半生
关于后半生问题的三种回答
个人革命
发达国家的社会变革
第十七章 受过教育的人
知识社会的核心
知识社会与组织社会
技能与受过教育的人
构筑通向一般知识的专业知识之路
第十八章 专业人士的个人成长
责任是关键
是否该辞职
做好正确的事
自我更新
凭什么不被世人忘记
附录超越信息革命
铁路
常规化
电子商务的意义
路德、马基雅弗利和鲑鱼
绅士与技术专家
善待知识劳动者
编后记
德鲁克生平简介
德鲁克作品一览表
· · · · · · (收起)
导言
第一篇 社会巨变
第一章 从资本主义到知识社会变革
知识的应用
知识的新内涵
工业革命
生产率革命
管理革命
何为管理
从一般知识到专门知识
第二章 知识劳动者——最重要的资产
打破稳定的组织
组织的社会责任
组织业绩
作为最重要资产的知识劳动者
前所未有的组织社会
第二篇 知识劳动者的生产率
第三章 知识劳动生产率
资本与技术无法替代知识
任务是什么
“一心一用”
知识劳动的种类
合作
学习与传授
第四章 学会发挥效能
为什么需要效能
谁是决策者
决策者面对的现实
效能的保证
效能能否后天学到
第五章 注重贡献
自我承诺
知识的贡献
正确的人际关系
第三篇 自我管理
第六章 彼得·德鲁克的七次经历
目标与愿景——威尔第的话
“上帝能够看到神像的背面”——菲迪亚斯如是说
继续学习——一名新闻记者的决心
回顾总结——主编的倡导
“在新的职位上应该做些什么”——资深合伙人的告诫
以书面形式记录下来——耶稣会会士与加尔文会会士的发明
“凭什么不被世人忘记”——熊彼特如是说
学而知之
个人对自己的责任
第七章 了解自己的长处和价值现
自己的长处在哪方面
自己是怎样取得绩效的
自己的价值观是什么
自己的职业归宿在哪里
第八章 掌握自己的时间
时间需求
时间问题的诊断
时间管理
消除浪费时间的因素
整合“可酌情支配”的时间
第九章 专心致志
舍弃过去
轻重缓急
胆识
第四篇 专业人士的若干基本准则
第十章 有效决策
决策过程的组成要素
四种事件
关于决策的具体要求
什么是正确的妥协
实施决策
反馈
从征求意见,而不是从查明事实开始
考虑不同的意见
决策是否确实必不可少
第十一章 卓有成效的沟通
沟通与信息传递
下向沟通与上向沟通
目标管理
第十二章 信息与组织
平扁型组织
灵活性与多样性
自律与职责
第十三章 领导工作
不需要“感召力”
使命、责任与赢得信任
第十四章 变长处为成效
根据各人的长处来安置成员
组织目标
如何“管理”上司
第十五章 创新原则
创新实践
五“要”
三“不要”
成功创新的三个条件
保守的创新者
第五篇 个人成长
第五篇 个人成长
第十六章 你的后半生
关于后半生问题的三种回答
个人革命
发达国家的社会变革
第十七章 受过教育的人
知识社会的核心
知识社会与组织社会
技能与受过教育的人
构筑通向一般知识的专业知识之路
第十八章 专业人士的个人成长
责任是关键
是否该辞职
做好正确的事
自我更新
凭什么不被世人忘记
附录超越信息革命
铁路
常规化
电子商务的意义
路德、马基雅弗利和鲑鱼
绅士与技术专家
善待知识劳动者
编后记
德鲁克生平简介
德鲁克作品一览表
· · · · · · (收起)
丛书信息
· · · · · ·
德鲁克文集(共3册),
这套丛书还有
《组织的管理》《社会的管理》
。
喜欢读"个人的管理"的人也喜欢 · · · · · ·
个人的管理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9 条 )
个体与自己、他人及组织的关系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彼得·德鲁克被誉为“现代管理学之父”,一生致力于管理学的调研与实践,笔耕不辍,著述颇丰,对当代影响巨大,曾获美国政府颁发的“总统自由勋章”殊荣。 我初识彼得·德鲁克是读大学的时候,好友曾经给我介绍了他的代表作品《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我只记得当时读完全书,如... (展开)> 更多书评 29篇
论坛 · · · · · ·
谁能推荐下在哪能买到? | 来自且行且吟 | 2 回应 | 2014-09-30 14:32:23 |
每三年修一门学科 | 来自吾味 | 5 回应 | 2013-11-22 11:27:11 |
个人管理 - 做个注重贡献的高效能技术人员 | 来自周金根 | 2010-01-14 21:21:27 | |
个人管理 - 目标管理之前,你会时间管理吗 | 来自周金根 | 2010-01-14 21:19:52 | |
修身 齊家 治國 平天下 | 来自夢裡不知身是客 | 2009-01-25 02:46:12 |
> 浏览更多话题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5 )
-
Diamond (2000)暂无评分 1人读过
-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4)7.1分 305人读过
-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9)8.4分 96人读过
-
商周 (20050201)暂无评分 7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年度最佳商管书 (行者)
- Business (rink)
- 那些牛叉闪闪的五星好书之二 (Susir_KOG)
- 37°暖书单(二) (37°暖)
- 领导力/管理 (Divine)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个人的管理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GoodKnight 2007-08-26 10:42:55
公司资料室借的。是一本需要慢慢读,细细体会的书。大师就是大师。
2 有用 cucu 2015-04-04 04:22:42
这书其实是打鸡血,虽然打得比一般励志书有逻辑些,但是杜鲁克的“个人管理”目标真是相当主观——“凭什么让人记得”。我操心这个干吗= = 作者在不同文章中重复这个观点多次之后,还来一句“凭什么让人记得的原因会因个人经历和世界发展而改变(大意)”——表示更加无语。SMART原则这书里也没提到,价值观和职业领域的选择这两点很抽象地一笔带过了。让我有共鸣的大原则主要是针对绩效和个人发展这两方面。尤其是通过记... 这书其实是打鸡血,虽然打得比一般励志书有逻辑些,但是杜鲁克的“个人管理”目标真是相当主观——“凭什么让人记得”。我操心这个干吗= = 作者在不同文章中重复这个观点多次之后,还来一句“凭什么让人记得的原因会因个人经历和世界发展而改变(大意)”——表示更加无语。SMART原则这书里也没提到,价值观和职业领域的选择这两点很抽象地一笔带过了。让我有共鸣的大原则主要是针对绩效和个人发展这两方面。尤其是通过记录、反馈对比,明确自己的长短板,以及尽早体验管理和技术两大知识领域、参与志愿活动,这两点对我有启示作用。另外,“组织是帮助突破个人限制的手段”、“产生直接成果是个人管理第一要务(大意)”这些围绕绩效和个人发展的精神也让我有所思考。 (展开)
0 有用 青松 2013-10-24 08:13:26
读一遍还不够
0 有用 陈大强bigwall 2014-09-30 14:31:24
知识劳动者如何提升自己,实现绩效。
0 有用 蝉 2014-03-22 14:45:21
: C912.1/22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