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副标题: 海灵格家庭系统排列
原作名: Love's Hidden Symmetry: What Makes Love Work in Relationships
译者: 张虹桥
出版年: 2012-3-1
页数: 333
定价: 35.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心理咨询与治疗系列
ISBN: 9787506260763
内容简介 · · · · · ·
家庭系统排列(Family Constellation)是由德国当代系统心理学大师伯特·海灵格Bert Hellinger)所发展出来。海灵格发现每一家庭或组织都有一股隐藏的动力,家庭或组织中的每一个成员都会受到这股动力的影响,而这个动力是在潜意识的深处,一般人不容易察觉。在家庭或组织中所发生的许多负面事件如:家庭失和、身心疾病、自杀、伤害意外、暴力犯罪等都是抵触这股力量所导致,而使整个家庭或组织的“爱的序位“(Orders of Love)受到干扰,有的时候这些事件还会重复发生,延续到下一代。 系统排列的功能,就是要协助我们辨识家庭或组织背后的动力状况,把隐藏在潜意识的动力,藉由这个方法带到光亮的地方。同时也能找出解决的途径,调整被干扰的家庭或组织系统,让爱重新在家庭或组织中流动,不会把伤害再传递给无辜的下一代,也让组织能够顺畅的运作。 作者伯特·...
家庭系统排列(Family Constellation)是由德国当代系统心理学大师伯特·海灵格Bert Hellinger)所发展出来。海灵格发现每一家庭或组织都有一股隐藏的动力,家庭或组织中的每一个成员都会受到这股动力的影响,而这个动力是在潜意识的深处,一般人不容易察觉。在家庭或组织中所发生的许多负面事件如:家庭失和、身心疾病、自杀、伤害意外、暴力犯罪等都是抵触这股力量所导致,而使整个家庭或组织的“爱的序位“(Orders of Love)受到干扰,有的时候这些事件还会重复发生,延续到下一代。 系统排列的功能,就是要协助我们辨识家庭或组织背后的动力状况,把隐藏在潜意识的动力,藉由这个方法带到光亮的地方。同时也能找出解决的途径,调整被干扰的家庭或组织系统,让爱重新在家庭或组织中流动,不会把伤害再传递给无辜的下一代,也让组织能够顺畅的运作。 作者伯特·海灵格以诗一般的语言向读者阐述了其发现的一些事情,而那些事情往往和家庭中的亲密关系有关,这种关系控制着人们并改变着他们的生活。
海灵格以“现象学”的工作方法,一步一步地在家庭系统排列中,依据着学员代表的身体现象反应,把深深埋藏心底的情感——那些盲目、完全不被意识的情感给展现出来。整个过程是一次令人惊讶及赞叹的心灵探索。
透过家庭系统排列,我们最终会获得自身在家庭亲族这个命运团体中一个恰当的序位。人不再是单一的独立个体,而是带着浓厚亲情与祖先宗族紧密连结的一环。
海灵格对中国文化中的老庄哲学颇有见地。他把老庄哲理中的“无为” 以及儒家学说的“人伦观念”,结合心理治疗学中多方面的技巧,以一种探险家的精神,将埋藏心底的问题揭露出来,这一过程是扣人心弦且震撼心灵的。海灵格的家庭系统排列融合东西方文化,在心理治疗、思想灵修,以及人际关系方面均有很大贡献。家庭系统工作确实是一门包含深广的学问。
谁在我家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伯特·海灵格(Bert Hellinger),德国心理治疗师,“家族系统排列”创始人。他的一生相当传奇。他年轻时经历过战争,后来进入天主教团开始一段净化身心与灵魂的过程,并在非洲祖鲁族担任神父近二十年,回德国之后又进修了精神分析及多项心理疗法。随着工作的探索进入心灵层面,他发现很多个案跨越数代并涉及家族其它成员,进而发展出“家族系统排列”的许多新洞见与新技巧。
海灵格的“家族系统排列”是一种心灵工作法,海灵格称之为Soul Work,在国际上已赢得了高度的评价。他的数十本著作,在德国极为畅销,全世界也已有上百种翻译本,并且仍在不断增加中。他受邀到世界各国指导研习,教过无数的学生,包括大学教授、医生、辅导老师、社工人员、企业顾问、心灵成长团体等,很多人正在把他的心得传播到世界各地。
目录 · · · · · ·
第一章 良知的界限:愧疚和清白
第一节 个人良知和我们的感受
第二节 不同的需求,需要不同的行为
第三节 良知维护着连结
第四节 付出和接受之间的平衡
· · · · · · (更多)
第一章 良知的界限:愧疚和清白
第一节 个人良知和我们的感受
第二节 不同的需求,需要不同的行为
第三节 良知维护着连结
第四节 付出和接受之间的平衡
第五节 作用于社会法则中的良知
第六节 伟大整体的系统良知
第二章 男人和女人:家庭的基础
第一节 顾及性欲
第二节 伴侣之间的爱
第三节 更新能量
第四节 伴侣之间的连结
第五节 付出和收取的平衡
第六节 笑对死神
第七节 特别话题
第八节 治疗笔录
第三章 父母和孩子
第一节 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付出和接受
第二节 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层阶
第三节 亲子关系中的难题
第四节 治疗笔录
第四章 家族群体的良知
第一节 家族的组织
第二节 家庭里的牵连
第三节 治疗笔录
第五章 爱和伟大的灵魂
第一节 为了伟大的信念
第二节 治疗笔录
第二部分 心理治疗注意事项
第六章 治疗师的心态
第七章 系统排列的基本方法
第八章 系统心理治疗中的特别主题
附录1 影响海灵格工作发展的因素
附录2 中英名词(词组)索引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当人们缺失勇气不想继续向前的时候,并不是因为他们缺少知识。问题在于,他们需要勇气的时候,他们却想得到安全;在没有选择的情况下,他们却要寻找自由。他们只不过是在兜圈子。一个哲人要看透表象和幻象,他必须放松自己,静待有益的信息出现,就像张帆起航的小船等待风一样。当人们来寻求帮助的时候,哲人只不过在等候来访者自己决定何去何从,如果有了答案,那么双方都会为之有所收获,因为大家都在接收信息。 坐在那里等待是不用费什么力气的。 (查看原文) —— 引自第33页 -
另有一些人想通过否定自己的需要来维持清白感,除非在他们已经付出足够多并感到拥有权利之后。在接受之前,以前的付出让我们拥有一些很短暂的权利,一旦接受我们需要的东西,那权力就会烟消云散。他们宁可维持自己权力感,也不愿意看到那些付出的人们对自己说三道四,他们会这样想:“让你感到欠了我的情,好过让我欠你的情。”很多理想主义者都保持这种态度,这就是广为人知的“助人者综合征”。 这种人自我中心、抛弃需求、为自由奋斗。他们从根本上讲是和关系对着干得。无论谁只想付出而不想接受,都只不过是想维持高高在上的幻象,拒绝接受生命的施舍,否认自己和同伴之间的平等。别人很快不想从拒绝接受的人那里得到任何东西了,反而会怨恨他们,远离他们。因此,长期的助人者常常是孤独的,最终变得痛苦不堪。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5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谁在我家"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谁在我家"的人也喜欢 · · · · · ·
谁在我家的书评 · · · · · · ( 全部 71 条 )
> 更多书评 71篇
论坛 · · · · · ·
读这种玄而又玄的书,不如读尼采的 重估一切价值 | 来自大象PAER | 6 回应 | 2023-09-30 10:28:15 |
我觉得这不是心理学,是神秘学 | 来自喂我一块小甜饼 | 3 回应 | 2023-09-30 10:27:12 |
命运 | 来自如水 | 3 回应 | 2019-06-15 02:06:33 |
父母和孩子 | 来自绿豆瓣婉儿 | 2017-09-07 14:36:10 |
> 浏览更多话题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 )
-
Zeig, Tucker & Theisen (1998)暂无评分 1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病态家庭成员自救 (浪客小新)
- 以心灵成长为主 (laoshan)
- 心理学必读好书 (欣欣向荣)
- 灵修/心理/哲学/思维/情感/婚姻书单 (蓝蓝的紫)
- 心理学兴趣读物 (竹影丁丁)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谁在我家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蝉 2013-11-26 13:47:36
: R749.055/3114
21 有用 小莫 2008-11-29 19:18:23
真正的大师是充满爱的人,在每一个情景,在每一刻,每一分,每一秒!海灵格不愧是大师的大师
7 有用 滚之前不改名字 2018-09-27 18:43:12
这算专业书?还灵修?这在贵瓣都能上8分可见国内的心理学确实还gap了二十年啊(
13 有用 大鲤鱼(丹AI) 2015-04-15 23:56:31
书中的家庭治疗案例,展现了类似的命运怎样在家庭中代代相传,是心理学版《百年孤独》。
4 有用 栗子来野 2016-02-03 20:10:30
以现象学的视角去看,不是评价和解释,不是找问题,而是寻找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