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永别了,武器》讲述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国青年弗雷德里克·亨利志愿参加红十字会,在意大利北部战线抢救伤员。在一次执行任务时,亨利被炮弹击中受伤,在医院养伤期间受到了英国籍护士凯瑟琳的悉心护理,两人陷入了热恋。亨利伤愈后重返前线,随意大利部队撤退时目睹战争的种种残酷景象,毅然脱离部队,和凯瑟琳会合后逃往瑞士。结果凯瑟琳在难产中死去……海明威根据自己的参战经历,以战争与爱情为主线,吟唱了一曲哀婉动人的悲歌,堪称现代文学的经典名篇。
永别了,武器的创作者
· · · · · ·
-
欧内斯特·海明威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1899年7月21日—1961年7月2日,美国小说家。海明威被誉为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作为“新闻体”小说的创始人,一向以“文坛硬汉”著称。其早期长篇小说《太阳照常升起》、《永别了,武器》成功塑造了美国“迷惘的一代”。20世纪三四十年代,他塑造了摆脱迷惘、悲观,为人民利益英勇战斗和无畏牺牲的反法西斯战士形象(戏剧文学《第五纵队》、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20世纪50年代,《老人与海》塑造了以桑提亚哥为代表的“人可以被消灭,但不能被打倒”的“硬汉形象”,并由此获得1954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海明威崇尚简洁的写作风格。对20世纪美国乃至世界文学的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我每逢听到神圣、光荣、牺牲等字眼和徒劳这一说法,总觉得局促不安。这些字眼我们早已听过,有时还是站在雨中听,站在听觉达不到的地方听,只听到一些大声喊出来的字眼;况且,我们也度过这些字眼,从人们贴在层层旧公告上的新公告上读到过。但是到了现在,我观察了好久,可没看到什么神圣的事,而那些所谓光荣的事,并没有什么光荣,而所谓牺牲,那就像芝加哥的屠场,只不过这里屠宰好的肉不是装进罐头,而是掩埋掉罢了。有许多字眼我现在再也听不进去,到末了,只有地名还保持者尊严。还有某些数字和某些日期也是如此,只有这一些喝地名你讲起来才有意义。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92页 -
倘若有人带着这么多的勇气到世界上来,世界为要打垮他们,必然加以杀害,到末了也自然就把他们杀死了。世界打垮了每一个人,于是有许多人事后在被打垮之余显得很坚强。但是世界对打垮不了的人就加以杀害。世界杀害最善良的人,最温和的人,最勇敢的人,不偏不倚,一律看待。倘若你不是这三类人,你迟早当然也得一死,不过世界并不特别着急要你的命。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47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海明威全集(共20册),
这套丛书还有
《非洲的青山》《危险夏日》《老人与海》《伊甸园》《岛在湾流中》
等
。
喜欢读"永别了,武器"的人也喜欢 · · · · · ·
永别了,武器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25 条 )




未经长夜痛哭者,不足语人生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渐入佳境 从主人公重返战场的那个夜晚到大撤退那段写得太精彩了,后面逃往瑞士那里也很甜,可以说是为结局做足了铺垫。 虽然翻译很糟糕,但还是想给海明威打五星。看过很多战争片,但描写战争的小说还是第一次读,所以没什么可比性。不过好的战争作品,譬如最近看到的敦刻尔克... (展开)
推荐小说《永别了,武器》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导言: 在读大一的时候,我曾有一门美国文学的选课,当时第一周的阅读任务就是海明威的《太阳照常升起》。可惜当时自己的英语水平有限,读小说非常吃力,似懂非懂得将整本书看完了以后,讨论课也只能眼巴巴看着同学们在那里说这些什么,完全插不上嘴,只记得导师一直在强调bull... (展开)
人生只是一场卑鄙的骗局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这是在《永别了,武器》结尾,凯瑟琳深感死之将至时说出的最后一句话。“我一点儿也不害怕,人生只是一场卑鄙的骗局。”,这句话像深夏时节长夜里一声不那么酣畅的的闷雷,响起来令人忧郁。这是这本书里为数不多的带有哲学性质的句子。我想它道出的最本质的意义,不仅仅是一... (展开)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58 )
-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6)8.3分 5267人读过
-
Arrow Books Ltd (1994)8.1分 627人读过
-
浙江文艺出版社 (1991)8.3分 3160人读过
-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1)8.3分 1921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18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永别了,武器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周不可 2014-10-25 22:08:37
"人生就是一场卑劣的骗局"
0 有用 蔚蓝 2023-09-19 11:59:28 江苏
很漫长的故事。有时感到战争叙写的枯燥,却又在某一段文字中突然陷入空白的虚无。“人生不过是一场卑鄙的骗局”,然而结尾亨利也只不过关掉灯,仍旧自欺欺人地继续他的梦。
0 有用 西瓜 2016-08-25 13:30:26
先读的这版,然后紧接着读译林出版社的版本,有了对比后,发现这个版本的翻译太生硬太不自然了。
0 有用 疯子精灵王 2015-09-24 09:48:38
翻译算不上特别好吧,挺普通的,因为人物太少的原因,结局很容易猜到,战争残酷,如果现在这个社会,再来场战争的话,估计很多人都会选择自杀,太恐怖了。。。
0 有用 Roc 2022-05-08 14:48:25
每当我听到神圣啊光荣啊牺牲等词语和徒劳这种说法的时候,总觉得不安。我们早已听过这些字眼了,有时候站在雨中听,有时候站在很远的地方,只能听到一些大声喊出来的话;而且我们也在各种地方看到过这些词语,在那些贴得一层层的公告上看到过这样的词语。但是直到现在我观察了那么久,也没看到什么神圣的事发生,而那些所谓的光荣的事,也没有什么光荣可言。所谓的牺牲,就像是在芝加哥的居宰场,只不过在这里,并不是把屠宰好的肉... 每当我听到神圣啊光荣啊牺牲等词语和徒劳这种说法的时候,总觉得不安。我们早已听过这些字眼了,有时候站在雨中听,有时候站在很远的地方,只能听到一些大声喊出来的话;而且我们也在各种地方看到过这些词语,在那些贴得一层层的公告上看到过这样的词语。但是直到现在我观察了那么久,也没看到什么神圣的事发生,而那些所谓的光荣的事,也没有什么光荣可言。所谓的牺牲,就像是在芝加哥的居宰场,只不过在这里,并不是把屠宰好的肉装进罐头,只是直接掩埋掉罢了。还有很多词语现在我再也听不进去了,最后,只有地名还保持着它应有的尊严,还有一些数宇和日期仍然还有意义。而那些抽象的名词,比如光荣啊、荣誉啊、勇敢或神圣之类的,如果跟具体的名称比如村庄的名称、街道的名称、河流的名称、部队番号以及重大日期等放在一起的话,就简直令人感到厌恶。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