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的创作者
· · · · · ·
-
荀子 作者
目录 · · · · · ·
前言
战国著名思想家、散文家荀子(代序)
1 劝学篇
2 修身篇
3 不苟篇
4 荣辱篇
5 非相篇
6 非十二子篇
7 仲尼篇
8 儒效篇
9 王制篇
……
《荀子》名言警句
荀子简表
《荀子》主要版本
《荀子》重要研究著作
· · · · · · (收起)
战国著名思想家、散文家荀子(代序)
1 劝学篇
2 修身篇
3 不苟篇
4 荣辱篇
5 非相篇
6 非十二子篇
7 仲尼篇
8 儒效篇
9 王制篇
……
《荀子》名言警句
荀子简表
《荀子》主要版本
《荀子》重要研究著作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今世俗之乱君,乡曲之懁子,莫不美丽姚冶,奇衣妇饰,血气态度拟于女子;妇人莫不愿得以为夫,处女莫不愿得以为士,弃其亲家而欲奔之者,比肩并起。然而中君羞以为臣,中羞以为子,中兄羞以为弟,中人羞以为友,俄则束乎有司而戮乎市,莫不呼天啼哭,苦伤其今而后悔其始。是非容貌之也,闻见之不众,论议之卑尔。然则从者将孰可也? 现在世俗间的乱民,乡村中的轻薄男子,个个美丽妖艳,穿着奇装异服,打扮得像妇女一样,神情态度模仿女子;妇人们没有不想让他们做自己的丈夫,姑娘们没有不想让他们做自己的未婚夫,抛弃地们的父母亲人想与他们私奔的女人,比比皆是。然而一般的君主羞于以他们为臣,一般的父亲羞于以他们为儿子,一般的长兄羞于以他们为弟弟,一般的人羞于以他们为朋友,不久他们就被官府绑着在大街闹市上处死,没有不呼天喊地,痛哭流涕的,悲痛今天的下场而悔自己当初的所作所为。这并不是容貌的患祸,是因为见闻广,认识卑下。既然这样,那么学者应该赞同哪一种呢?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非相 -
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 行衢道者不至,事两君者不容。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螣蛇无足而飞, 梧鼠五技而穷。诗曰:“尸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 心如结兮。”故君子结于一也。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1 劝学篇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中国家庭基本藏书·诸子百家卷(共12册),
这套丛书还有
《孙子兵法·尉缭子·鬼谷子》《诗经》《老子》《楚辞》《韩非子》
等
。
喜欢读"荀子"的人也喜欢 · · · · · ·
荀子的书评 · · · · · · ( 全部 31 条 )

《荀子·解蔽》内容梳理【先秦哲学荣誉课用】22.10.23
§1 凡人之患……岂不哀哉。 【大意】遮蔽的根源在于片面的认识局限,天下的道却是同一的; 诸侯偏离正道的根源在于心有偏好而固执己见;“妒缪于道”、“私其所积”。 §2 故为蔽……心术之公患也。 【大意】只拘泥于一端便会造成遮蔽,10个具体例证; ·遮蔽的根源:万物有差...
(展开)

【转】柯马丁:《荀子》的诗性风格
作者简介:柯马丁(1962—),男,德国人,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研究系教授。 摘 要:通过讨论《荀子》风格及修辞手段的极大多样性,重点关注了其中的诗歌语言。通过对《劝学》、并在一定程度上对《性恶》的考察,从而提出《劝学》并非线性论述之作,而是代表了一种复合体,由...
(展开)
> 更多书评 31篇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5 )
-
中华书局 (2011)8.8分 745人读过
-
中华书局 (2007)7.9分 275人读过
-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4)8.3分 34人读过
-
商务印书馆 (2016)暂无评分 7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非实体收集01 (36.4℃)
- 梁启超:最低限度之必读书目 (逃乐)
- 胡适:一个最低限度的国学书目 (透明)
- 大学生必读书目 (molly)
- 《文学回忆录》书目 (蒹葭)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1354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荀子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莽莽 2010-10-25 21:21:48
这家伙太爱排比了,刚开始还爽,读到后面就烦了。
4 有用 白之物语 2019-08-24 16:38:02
1.荀子是一个精英主义者。史学大师钱穆曾经说,荀子是一个“傲慢的智识主义者”,讲的都是冷冰冰的道理,他是不跟你讲感情的。在我看来,荀子的根本问题,在于蔑视老百姓的智慧,因此他理想中的那一套礼法制度,完全是自上而下的。这套制度对老百姓而言,完全是外在的、强制性的,必然得不到老百姓发自内心的认同。 2.荀子主张人性恶,但却指向了君主专制。在西方的政治传统中,人性恶的预设,导向了对政治权力的规制、约束,... 1.荀子是一个精英主义者。史学大师钱穆曾经说,荀子是一个“傲慢的智识主义者”,讲的都是冷冰冰的道理,他是不跟你讲感情的。在我看来,荀子的根本问题,在于蔑视老百姓的智慧,因此他理想中的那一套礼法制度,完全是自上而下的。这套制度对老百姓而言,完全是外在的、强制性的,必然得不到老百姓发自内心的认同。 2.荀子主张人性恶,但却指向了君主专制。在西方的政治传统中,人性恶的预设,导向了对政治权力的规制、约束,这正是西方现代政治的起点。但戏剧性的是,在东方,主张人性恶的荀子,却美化了君主,让君主凌驾在礼法之上,把规则作为自己操弄社会的工具,这是在鼓吹君主专制。 如果说孔孟主张的封建制,还试图矫正当时缺乏自由平等的社会现实,荀子主张的君主威权,就是在论证一种不自由、不平等的合法性。他实际上把封建等级制下的贵 (展开)
6 有用 一絲不掛 2008-07-06 07:27:33
虽然本身不近儒家思想,但相对于孔子的一味的说教,荀子更多的是循循善诱。
4 有用 Alohakone 2013-02-08 23:55:23
真心看不懂 偶尔看懂的地方倒是同意的不得了
2 有用 小驿 2013-06-09 08:10:03
荀子的思想到地算不算儒家?或者说我们现在所习以为常的儒家学说到底是否能够代表儒家的本来面目?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