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遠流
译者: 黃建宏
出版年: 2003-10
页数: 351
定价: NT$ 350
装帧: 平装
丛书: 遠流電影館
ISBN: 9789573250180
内容简介 · · · · · ·
這項研究並不是一套電影史,而是嘗試對屬於電影的影像與符徵進行分類。我們在此對第一類型的影像──即運動-影像,還有它的主要變化──感知-影像、動情-影像與動作-影像,以及構成上述影像特徵的各種(非語言學)符徵等等進行思考,有時是光與陰影的抗爭,有時又是光與白色的關係。這些質性與力量有時表現在容貌上,有時又展示在「任意空間」裡;有時揭示出原創世界,又有時實現於假定為真的地點裡。電影裡的偉大作者各有所長地發明並構成了這些影像與符徵,他們不只得以媲美畫家、建築師與音樂家,甚至可與思想家並駕齊驅。光是經由視聽效果而批判或讚揚是不夠的,而是應該說明思想如何用運動-影像,以及最深刻的時間-影像的聲光符徵來進行,以求偶爾能生產出偉大的作品。
電影I:運動-影像 的创作者
· · · · · ·
-
吉尔·德勒兹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Gilles Deleuze(1925~1995)
法國哲學家,生於巴黎,曾任教於索邦大學(University of Sorbonne)及梵森大學(University of Vincennes),為‘68年五月學潮運動先驅。思想影響後世甚鉅,範圍包括哲學、政治、心理分析及哲學等。著有《差異與重複》(Difference et Repetition)、《何謂哲學》(Qu'est-ce que la philosophie?)《千重臺》(Mille plateaux,與加塔力﹝Felix Guattari﹞合著)等。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特写只是将容貌推向非关各体化原则加以治理的区域,它们的融合不是因为它们之间的酷似,而是因为它们不仅失去了社会化及沟通,同时也都丧失了自身的各体化。……特写既不分化单一个体亦不统合两个相异个体,而是悬置各体化。所以那憔悴的单一容貌所统合的是各个个体的一部分。就这点来看,它不再思虑或感觉任何事物,而只是经历着一种无声的恐惧,吸收着两种存在,将它们吸收到空无之中;置身在这空无之中,特写自身就是因为对于某单一动情力的恐惧而燃烧的分镜单元,容貌-特写同时是脸孔及抹杀脸孔。伯格曼将这容貌的虚无主义推至极致(也就是指恐惧同空无或不在场的联系),容貌面对空虚时的恐惧:在伯氏的一部分作品里,他已达到了动情-影像的极限,燃烧了图征……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82页 -
怎样逃离这至少可以延续跟我们生命一样长的感知,或者更难的是怎样逃离自己感知到自身的那种感知?为了突出这个问题并且追求某种运作,贝克特构思了一种简易的电影协议系统,可是我们仍旧觉得他自己给出的指示与图式和他在影片中区分的不同时刻,似乎只能差强人意。事实上,影片里的三个时刻如下所述:在第一个时刻里,主角O奔向长墙并水平地沿着长墙逃跑,接着沿着垂直轴爬上楼梯,不过一直都挨着墙面;行动,就是一种对行动的感知,或说一种服膺于下述陈规的动作-影像:摄影机以不超过45度角侧面跟拍主角背影。第二个时刻,主角进到一间房间,因为他不再挨着墙,摄影机的容许角度随之加倍张开,即两侧各45度角,总共有90度,O主观感知到这个房间内的东西和动物,然而E则客观地感知到O、房间及房内事物:这是在一种双重范畴里,一种参考体的双重系统里对感知的感知,或说知觉-影像,摄影机仍保持在主角身后的90度角以内,但附加的陈规是主角应该能消弭主观感知,仅留下摄影机客观感知的方法来赶走动物、盖住所有可充当镜子或框架的物件。如此一来,O才能躺在吊床里,闭目轻摇。就在此时,第三个,这最后一个、也是最危险的影像出现了:主观感知的消失解放了摄影机90度角的限制,摄影机非常警觉地离开该区到另一个270度的范围内,可是当每一次吵醒了重逢主观感知碎片的主角时,它便藏身、蜷曲重新退回后方;最后,趁着O昏沉之际,摄影机成功地来到他面前,并靠他越来越近,于是乎此刻我们可以看到主角的正面,与此同时第三种、也就是最后一种陈规出现了:摄影机是主角O的另一面,一只眼睛被蒙着的同一容貌,唯一不同就在于O所表现的焦虑。于是我们就身陷于最为可怕的、不死之身的感情中:这就是自己感知自身的感知,即情感-影像。 (查看原文) —— 引自第3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電影I:運動-影像 "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電影I:運動-影像 "的人也喜欢 · · · · · ·
-
- 電影II:時間-影像 8.9
-
- 影像与时间 7.5
-
- 德勒兹论福柯 8.7
-
- 哲学的客体 8.2
-
- 茨维塔耶娃研究文集 8.2
-
- 电影的透明性 6.5
-
- 生产(第五辑) 8.7
-
- 电影,剧场和运动 7.4
-
- 不敢问希区柯克的,就问拉康吧 8.0
-
- 电影是什么? 8.9
電影I:運動-影像 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3 条 )

德勒兹“运动—影像”小考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一) 德勒兹是在伯格森的基础上继续“运动—影像”的哲学思辨的。 伯格森曾将电影视为一种“虚假运动”,他批判这样的观点:电影是通过在抽象、均质的时间瞬间点上捕捉“经过的空间”,把物质运动的状态以固定切面的方式按照自然知觉串联起来,形成连续的影像。这是以“静态... (展开)
《运动-影像》个人笔记


应雄:德勒兹《电影1》中的“运动影像”

【转】姜宇辉:“相信此世” ——在与克尔凯郭尔的对话之中重释德勒兹的“否定主义”

La notion de mouvement et ses relations avec l’instant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对第一章第一节关于运动的评论(作业草稿) Bergson ne présente pas une seule thèse sur le mouvement, mais trois. La première est la plus célèbre, et risque de nous cacher les deux autres. Elle n’est pourtant qu'une introduction aux autres. D’après cet... (展开)> 更多书评 13篇
论坛 · · · · · ·
絕版書 | 来自andarta | 23 回应 | 2016-05-27 12:31:36 |
贴一篇黄建宏为《离席》写的序言 | 来自Eco | 2015-04-01 10:57:27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5 )
-
湖南美术出版社 (2016)9.2分 800人读过
-
Univ Of Minnesota Press (1986)9.4分 110人读过
-
-
Editions de Minuit (1983)9.8分 22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电影研究 (樹)
- Deleuze studies (Feline)
- 学人与电影 (Radioswan)
- 闲着没事读读书(四) (鹿小羽)
- 希望内地出版社引进出版/再版的一些电影类书籍 (除非)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電影I:運動-影像 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盛盛 2011-05-31 22:30:29
!!!备受煎熬!好吗?!
0 有用 Eco 2013-11-04 09:13:38
同电影的思考过渡到影像的问题。真正的大家不是用理论阐释电影,而是用电影阐释哲学!我中呼吁指导大陆为什么不翻译电影1而直接翻译电影2,我们可以直接跳过1,2中才是德勒兹电影理论的精髓。。。。我真的很好奇自己是怎么读完的,而且还读了两遍。。。
1 有用 韩梦想 2014-01-31 20:39:25
在大年初一读完这本书还真是有纪念意义呢......目测此人为水象,但实际上是摩羯座,太不科学了.......相比较来自于柏格森和皮尔士的各种演变运用,看看他具体的文本分析更好使。让人感叹的是他也阅片无数......后面这个大形式小形式以及各种分析默片喜剧黑泽明沟口希区柯克等等等等那真是特有才华的.......
0 有用 不擅长 2017-12-30 16:20:49
http://ishare.iask.sina.com.cn/f/23335473.html
8 有用 Derridager 2019-07-27 12:27:01
个人认为把握好其中评述伯格森的几章就大概可以不用看了,不必死磕到底。在这本书里,影像是“运动的世界展现”,是“诸多呈现物的集合”。简单来说,就是任何意识不再是某物的意识,意识本身就是事物。这某种程度上取消了主体,因为意识不再附属于人。电影没了中心,开始了进行无中心的运动。这些影像组成内运平面,“影像与运动的同一性”使得物质与光的同一性得以成立。在不同影像的作用与反作用之间,就有区间(动作与反应的间... 个人认为把握好其中评述伯格森的几章就大概可以不用看了,不必死磕到底。在这本书里,影像是“运动的世界展现”,是“诸多呈现物的集合”。简单来说,就是任何意识不再是某物的意识,意识本身就是事物。这某种程度上取消了主体,因为意识不再附属于人。电影没了中心,开始了进行无中心的运动。这些影像组成内运平面,“影像与运动的同一性”使得物质与光的同一性得以成立。在不同影像的作用与反作用之间,就有区间(动作与反应的间距)出现。当有生命的影像与不确定中心关联,出现感知-影像;在世界的蜷曲中,我被施加于某种动作或作用于事物的某种可能动作,出现了运动-影像;我具有了某种情感变化(别管什么“启动冲势”),就有了动情-影像。可以粗暴对应:看到拿枪、掏枪射击、被枪吓到。(德勒兹看到估计会吐血吧!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