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人與人的關係就像一座花園,需要持續用心照料,除草、剪枝、施肥灌溉,才能綻放美麗的花朵。更重要的是,花草需要成長的空間,而且總是色彩繽紛;親密關係也一樣,雙方都渴望不斷成長和轉化,活出自我的光彩。在關係花園中,孕育著生命最珍貴的經驗和體悟。我們每天都活在各種關係當中。人們在關係中最深切的渴盼,就是擁有安全感,可以放心交出自己,希望對方能全然接納、了解自己;如此「簡單」的要求,在現實生活中卻很難得到,因為人們忘記了,在認識彼此的靈魂之前,需要先打開自己的心;我們必須放下虛假的偽裝,放棄控制的欲望,學習真誠分享和傾聽,雙方才能展開深刻交流的旅程。
本書的兩位作者長期探索「關係」的本質:「什麼是愛?」、「什麼是親密?」、「我如何能深入一份關係而不失去自我?」在《關係花園》中,他們將關係發展的五個週期:浪漫期、權力爭奪期、整合期、承諾期、共同創造期,描寫得絲絲...
人與人的關係就像一座花園,需要持續用心照料,除草、剪枝、施肥灌溉,才能綻放美麗的花朵。更重要的是,花草需要成長的空間,而且總是色彩繽紛;親密關係也一樣,雙方都渴望不斷成長和轉化,活出自我的光彩。在關係花園中,孕育著生命最珍貴的經驗和體悟。我們每天都活在各種關係當中。人們在關係中最深切的渴盼,就是擁有安全感,可以放心交出自己,希望對方能全然接納、了解自己;如此「簡單」的要求,在現實生活中卻很難得到,因為人們忘記了,在認識彼此的靈魂之前,需要先打開自己的心;我們必須放下虛假的偽裝,放棄控制的欲望,學習真誠分享和傾聽,雙方才能展開深刻交流的旅程。
本書的兩位作者長期探索「關係」的本質:「什麼是愛?」、「什麼是親密?」、「我如何能深入一份關係而不失去自我?」在《關係花園》中,他們將關係發展的五個週期:浪漫期、權力爭奪期、整合期、承諾期、共同創造期,描寫得絲絲入扣。在初期階段(浪漫期、權力爭奪期),雙方都充滿能量,熱情、著迷、幻想、性吸引力、憤怒、憂懼、哀傷、爭吵的炮火,在各種化學變化的混亂中,關係逐漸建立出它的秩序;克服了冷漠、逃避和斷裂的危機之後,雙方努力整合差異,許下共同的承諾。但新的週期再度產生,新的混亂將帶著舊有的問題降臨;透過一次又一次的溝通、分享和跨越,雙方都往更深層而完整的自我和成長邁進。
兩位作者強調:接納「脆弱」非常重要,不需要在關係裡力求強壯和完美,那只是社會認定的假面具;當我們有足夠的勇氣,將防衛的心牆一片片拆除,將自己的弱點、恐懼、羞愧、不安向所愛的人分享,毫無掩飾地將柔軟的自己暴露在對方面前,真正的親密才會誕生。在關係中真誠的交心,才能跳脫角色限制,看見人生更多的可能性;除了勇於面對和覺察自己,更要具備傾聽他人的雙耳及好奇心;當我們越深刻、細緻地了解別人,也就越能看清和接納自己,這樣的過程即如作者所言,是在「關係中修行」。
作者简介 · · · · · ·
黃喚詳(Bennet Wong, M.D.)、麥基卓(Jock McKeen, M.D.)
黃喚詳醫師(Bennet Wong, M.D.)是加拿大皇家醫學院院士,曾在精神醫學的世界重鎮梅寧哲醫院接受專科訓練。麥基卓醫師(Jock McKeen, M.D.)是具有大英國協專業執照的針灸師。兩人從醫療工作退休後,共同創辦加拿大Haven教育中心,目標是整合人的身、心、靈,強調自我發展對健康、關係和生活方式的責任。過去三十五年來,他們在世界各地舉辦許多研討會和工作坊,也是許多機構、公司和團體的諮詢顧問,經常面對來自不同背景的人,擁有非常豐富的實務經驗。他們擅長創造親密信任的氛圍,幫助個人成長並轉化自己的風貌。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然而,如果继续认同我们的心墙,经年累月下来,就会开始感到内心有翻腾的渴望,想要知道自己到底是什么人,想要找出真我。我们开始了解自己不仅仅是自我保护的表象,发现这种认同完全是错觉,也许因此激发自我的灵性追求,用各式各样的灵修和奉献的方法来寻找。可惜这种尝试常常导致新的自我错觉,或是更深层的绝望,因为自欺的能力是如此隐微而深远。 在亲密关系中,会有较大的能力探索自己的心墙,加以辩识和承认,然后减弱其影响力,逐步迈向展现自我的道路。如果不再保护自己、朋友和伴侣,坚定地与某个人分享自己的发现,就能找到独特而有效的方法,以寻获自我。亲密关系是使人能在其中成长的花园! 人通常不了解彼此,而是以投射到彼此身上的形象来建立关系,这种现象很常见,临床上称为“投射”和“转移”,通俗的说法则是“幽灵”(即重叠的形象)。小孩学习和父母建立关系的方式很像他们与填充玩具建立关系的方式,在角色与期待的投射背后,逐渐了解对方是一个人的事实,这是亲密发展过程的一部分。 许多人因为害怕承担这种风险,于是隐藏自己:扮演角色、控制、投射和退缩,于是关系花园变成游戏场,上演各种幻想,却没有真正的成长。 真诚关怀别人时,即使会因此感到痛苦,也不会忽视对方的感受或经验。关怀包括分享对方的感受,不会企图排除感受。照顾别人时,会低估对方的经验,贬抑感受的重要,试图将之摆脱;他们其实不是照顾别人,而是抗拒自己的存在焦虑。关怀别人是接纳自己和别人,照顾别人则是企图控制别人和别人的经验。 大部分人都有未解决的童年问题,通常归因为“内在小孩”,人生的热情大多与这个小孩的满足有关:自发的玩乐、受到照顾、被人视为特殊、可以不负责任,甚至可以乱发脾气。任何亲密关系都必须包含表达这种热情的可能性,可是必须在一开始就承认这些是不成熟、不负责任的行为,只能在限定的时间中表现,以减少借此控制对方的危险。 许多人误以为强烈投入就是同在,当他们充...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全书 -
越熟悉彼此,就越了解自己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6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關係花園"的人也喜欢 · · · · · ·
-
- 懂得生命 8.5
-
- 完美的爱,不完美的关系 8.1
-
- 超越自我之道 9.5
-
- 回忆·梦·思考——荣格自传 8.7
-
- 陪伴生命 8.3
-
- 找寻逝去的自我 8.2
-
- 直视骄阳 8.5
-
- 喜悦之道 9.3
-
- 榮格與鍊金術 9.1
-
- 一個新世界 8.6
關係花園的书评 · · · · · · ( 全部 59 条 )



爱一直在那里,不曾离去

关系花园里的芜菁和皮蛋们啊~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如果要给自己的亲密关系打分,我应该负分滚粗吧~【来,先温习一下评量问句,例外,以及想想如何才能走回正分 读书会的时候大家分享关于soulmate的感受,野兽说放下期待便会有人出其不意地出现来整合你的生活,追求灵性的人可能会飞很高不接地气,于是有这么一个人会出现,把你... (展开)
爱情:一个人的战争,两个人的故事;既独立又依赖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市场上的书,有不少都是噱头大于本质,技巧大于内在,对角色或标签的关注胜过关注人本身。很少像这样沉下心来透过人性看待一些东西。观点或者说视角跟大家通常所认为的不一样,但是跟我很对味:平等,独立,分享,接纳,圆融。 书里说,亲密关系是分享心灵深处的东西导致的一种... (展开)> 更多书评 59篇
论坛 · · · · · ·
想买书 | 来自豆友206291963 | 2019-11-04 16:04:39 | |
大陆能买到这本书么?? | 来自阿月 | 1 回应 | 2013-04-29 17:17:01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5 )
-
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 (2007年5月)8.5分 1915人读过
-
Hignell Printing Ltd. (1996)暂无评分 1人读过
-
中国法制出版社 (2019)8.8分 166人读过
-
張老師文化 (2017)暂无评分 2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關係花園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阿尔吉侬 2014-10-06 13:17:27
读完之后只是愈发感受到艺术的作用,像这本这样所谓的”灵修“书,长篇累牍地描绘人的种种感受,还不如一句诗、一幅画、一小节乐曲所表述的情感来得更加真实和贴切
2 有用 Castieal 2021-09-04 21:32:39
補標記,每個人類都應該看
0 有用 suzie 2014-11-14 12:22:07
1023—1031
0 有用 小鱼儿 2018-02-14 23:56:19
我们每人都期待的关系花园,也需要我们每个人的耐心呵护
0 有用 猫猫姐姐 2016-02-21 15:59:00
几年前看的。才发现自己对感情和亲密关系了解的太少了。爱情必然的几个阶段:浪漫期,控制期,平淡期,冰冻期或浪漫期……有客观认识,才能有理性,才能有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