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斯菲爾莊園的创作者
· · · · · ·
-
简·奥斯汀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奥斯丁,1775年12月16日生于斯蒂文顿乡一教区牧师家庭。受到较好的家庭教育,主要教材就是父亲的文学藏书。奥斯丁一家爱读流行小说,多半是庸俗的消遣品。她少女时期的习作就是对这类流行小说的滑稽模仿,这样就形成了她作品中嘲讽的基调。她的六部小说《理智与感伤》(1811)《傲慢与偏见》(1813)《曼斯斐尔德花园》(1814)《爱玛》(1815)以及作者逝世以后出版的《诺桑觉修道院》(1818)和《劝导》(1818),大半以乡镇上的中产阶级日常生活为题材,通过爱情婚姻等方面的矛盾冲突反映了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社会的风貌。作品中往往通过喜剧性的场面嘲讽人们的愚蠢、自私、势利和盲目自信等可鄙可笑的弱点。奥斯丁的小说出现在19世纪初叶,一扫风行一时的假浪漫主义潮流,继承和发展了英国18世纪优秀的现实主义传统,为19世纪现实主义小说的高潮做了准备,起到了承...
奥斯丁,1775年12月16日生于斯蒂文顿乡一教区牧师家庭。受到较好的家庭教育,主要教材就是父亲的文学藏书。奥斯丁一家爱读流行小说,多半是庸俗的消遣品。她少女时期的习作就是对这类流行小说的滑稽模仿,这样就形成了她作品中嘲讽的基调。她的六部小说《理智与感伤》(1811)《傲慢与偏见》(1813)《曼斯斐尔德花园》(1814)《爱玛》(1815)以及作者逝世以后出版的《诺桑觉修道院》(1818)和《劝导》(1818),大半以乡镇上的中产阶级日常生活为题材,通过爱情婚姻等方面的矛盾冲突反映了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社会的风貌。作品中往往通过喜剧性的场面嘲讽人们的愚蠢、自私、势利和盲目自信等可鄙可笑的弱点。奥斯丁的小说出现在19世纪初叶,一扫风行一时的假浪漫主义潮流,继承和发展了英国18世纪优秀的现实主义传统,为19世纪现实主义小说的高潮做了准备,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曼斯菲爾莊園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38 条 )


庭院深深--卧读《曼斯菲尔德庄园》之一


戏如人生 -- 卧读《曼斯菲尔德庄园》之二

范妮在曼斯菲尔德庄园。


我不喜欢范妮 她更像妙玉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对书的总体评价】:三星半 说教味非常浓厚且略带玛丽苏的一本书。浓厚的说教味为此书本该精彩有趣的故事情节减色。 但不可否认的是,本书在刻画人物方面,的确是入木三分。寥寥几笔,人物性格便跃然纸上。而这些人物,又几乎没有性格重复的。就连行为相似的贝特伦姐妹实际上... (展开)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97 )
-
译林出版社 (2004)7.8分 3143人读过
-
Wordsworth Editions Ltd (1992)7.7分 277人读过
-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8)7.8分 1569人读过
-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0)7.9分 1039人读过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6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曼斯菲爾莊園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爱看书的凯西 2010-03-14 22:57:17
最喜歡的奧斯汀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