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往与空间的书评 (54)

Scallet 2011-12-29 00:33:16

人是一切设计的尺度

阅读这本书带给我极大的惊喜。它开宗明义地、理直气壮地、大言不惭地在第一章就宣告:是否有生机勃勃的人的活动是空间好坏的唯一标准。 这将一切还原到人的感受力的级别。这是唯一标准。不是是否宏伟,是否有意义、有象征性,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建筑和空间为人服务,所以这个...  (展开)
兔巴咯 2011-03-05 13:55:14

设计·慢生活 ——为需要而设计

“宅者,人之本也。人因宅而立,宅因人得存。人宅相扶,感通天地。”——《黄帝宅经》 其实看英文版书名《Life Between Buildings》直译就是在建筑中的生活。生活需要交往,建筑需要空间,于是有了与本书内容相契合的书名《交往与空间》。这里也不得不佩服翻译者何人可理解的...  (展开)
dawei04551 2010-07-13 17:44:13

读书笔记

花了几天的时间读了扬。盖尔的《交往与空间》,一直就想读这本书,很早就听说过,有人说这是建筑学的入门教程,书中的内容不是很深奥,但是却可以教会你从人本主义的角度去理解设计,很有北欧一贯的风格。 书中的研究方法主要是行为心里学和问卷调查分析。 书中首先是区分了几...  (展开)
悠悠悠悠 2007-12-26 23:17:04

怎样做一个设计师

幸运的是,这本书他用了25年才写完,而你只用3个小时就能看完。 不幸的是,这本3小时就能看完的书,你也许要花上一辈子才能真正理解并为你所用;或者,你花上一辈子也不能把你认为正确的东西付诸实施;又或者,在这3个小时之后,你甚至不知道这其实就是你应该为之奋斗的真正的...  (展开)
aleung 2010-04-13 22:48:59

读后感

为什么老城区会让人感觉亲切?因为公共空间尺度合适,不是宏大而单调;空间没有被宽阔的机动车道割裂,联系紧密;空间功能多元化,各种人群各种活动融合在一起更有生机。 现在发达国家的城市规划逐渐摒弃功能主义,让每个区域的功能趋于综合化,使得空间更有生气和活力,也减少...  (展开)
小孩爱霍金 2009-03-14 22:58:36

看上去很美

宅者,人之本也。人因宅而立,宅因人得存。人宅相扶,感通天地。 ——《黄帝宅经》 新学期开学前我和几个老师一起去新建的校区踩点。整个新校区修的很漂亮,欧式风格,主楼还配有一个很高的钟楼,在很远的地方都可以看到...  (展开)
猫皮 2015-03-05 22:45:36

诸多启发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户外活动的先决条件是什么,如何促使人们产生交流交往的机会,自发形成的老城缘何比新近规划的“现代城市”更具有人情味的原因,是本书第一章所探讨的问题。在作者看来,充分考虑人的户外活动生活是一种他所倡导的规划决策。这种思路难能可贵。尤其是在当下的中国,所有的城市...  (展开)
. 2014-11-25 00:02:34

阅读笔记

杨盖尔在这本书中着重强调建筑的室外空间生活,他指出,建筑生活比空间和建筑本身更有意义。人的交往活动感受构成了城市生活, 本书共分为四章,第一章讲解室外空间活动的类型和人与活动的关系,城市规划的发展和现状。第二章讲规划的作用。第三章从宏观上讲如何规划城市和小...  (展开)
RachelBaby 2009-10-05 00:10:42

空间与人的互动

记得看这本书,是读大学的时候,专业课老师的一再推荐。 这些年,陆陆续续的看来若干次,每一次都会有新的领悟和想法。 这本书,设计城市设计的方面。像扬盖尔这样的学者,可以花很多年的时间,仅仅为了研究和探讨一种更可行的城市设计。而书中也通过真实的例子,前后数十年的...  (展开)
LZQ 2012-06-15 22:53:23

室外活动与城市规划:纽约还是洛杉矶?

城市作为一个聚集着大量人口的地理单元,到底应该发挥什么作用,杨 盖尔在本书中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创造一个有机的生动的社区,尤其是户外生活,而非仅仅注重于建筑形式上的革新。作者为实现这一目标开出了很多药方子,包括合理将住宅区分化为更小的更明确的小区域、座位的设置...  (展开)
天山童姥 2012-03-21 17:12:28

城市规划设计的人性化

阅毕《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之后就已经感觉到现在城市规划过程中概念性考虑过多,宏观美观性强调多,而人性化考虑则非常少。现在的城市规划方案中都在体现鸟瞰图,从效果图看城市设计的合理性,确切的说是所谓的艺术性。鲜有城市规划会考虑到当地人的生活,如何为居民创造具有...  (展开)
十年毋邪 2017-06-28 10:11:11

人性化的设计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短小精悍,感觉和芦原义信的《街道美学》以及雅各布斯的《伟大的街道》一块读会更精彩。 整本书都在围绕一个主题:人的社会活动与公共空间的相互作用。全书共4章,内容很紧凑:第1章系统地阐述了人的三类活动——必要性活动、自发性活动以及建立在前两者基础上的社会性活动;第...  (展开)
Spell 2014-10-01 13:04:03

户外空间的生与死

在书中的前言,作者就揭示了本书的主题:即我们的城市、建筑及规划是如何影响户外生活乃至人们生活的各个生活。但作者不是从空间出发,而是从人的活动本身出发,在第一章的结语中作者讲到:“无论在任何情况下,建筑室内外的生活都比空间和建筑更根本,更有意义。”人的...  (展开)
妖妖学姐 2011-12-16 18:32:41

平常中的科学

书中系统的讲解了平时生活中观察到的一些现象。我只是看到了,知道了,但从没有深入的思考为什么会这样。比如说小孩子们都喜欢在街道上玩耍,而规划好的游戏场地却并没有多少孩子去玩。比如为什么大广场相对于并没有得到更好的效果。再比如,为什么我们一直觉得欧洲小镇上...  (展开)
悅含 2021-09-14 10:28:44

读书笔记《交往与空间》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关于作者 扬·盖尔,建筑师,丹麦皇家艺术学院高级讲师。《交往与空间》这本书是他35岁出版的处女作。建筑师大多大器晚成,50岁还被称为“青年建筑师”,他这个年纪在建筑行业里是非常年轻的。而他当时以一个“愣头青”的身份,出版了这本影响全球半个世纪之久的建筑规划名著。...  (展开)
狼心 2020-12-17 11:06:58

社区活力之思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当你现在到中国大城市里的社区走动时,不会感受到社区的空荡。冬天天气很好,座椅上或许有老人坐着晒太阳谈天,旁边年纪很小的孩子在玩,外卖车时不时会光临小区的门口,保安和小区外围门面房店主有说有笑……看到这种温馨的景色,你或许觉得我们社区的活力没有问题,果真如此...  (展开)
XXX 2012-03-24 21:12:14

我的疑问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读罢此书,感叹作者的观察之细心,但也有一些疑问,希望读过此书的人能给我解疑。 1.书中一直强调的低层建筑在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是否值得提倡,如果不能,有什么适合国情又对引导人们在公共空间逗留有积极作用的方案呢? 2.“将学校设计成住宅区中的一部分,比如将教室沿...  (展开)
hitfm885 2011-10-16 23:50:39

建筑城规第一本书,下一本是《街道的美学》

交往与空间 本书是北欧出版的最为成功的有关环境设计的名著之一,书中对于人们如何使用街道、人行道、广场、庭院、公园等公共空间,以及规划与建筑设计如何支持或者阻碍社会交往,进行广泛的研究,论述了日常社会生活对物质环境的特殊要求,提出创造的充满活力和有人情味的户...  (展开)
lucky 2009-07-19 15:38:11

人往人处走

人往人处走,对啊,多经典的语句,因为人往人处走,所以才有了社会,才有了人性化的设计,只要遵循这个观点,注意到这个观点,就会有新颖独特适合人们的设计出现,别看有许多人看了这本书,而其中的思想能真正明白和领悟的却是少数,我也不太了解,只是觉得这句话是真理。  (展开)
<前页 1 2 3 后页> (共54条)

订阅交往与空间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