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托马斯﹒曼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译者: 傅惟慈
出版年: 1997-10
页数: 681
定价: 29.80元
装帧: 精装本
丛书: 译林世界文学名著·现当代系列
ISBN: 9787805677149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译者: 傅惟慈
出版年: 1997-10
页数: 681
定价: 29.80元
装帧: 精装本
丛书: 译林世界文学名著·现当代系列
ISBN: 9787805677149
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通过一个资产阶级家庭在经济、社会地位和道德等方面的衰落和瓦解,深刻揭露了德国市民社会灭亡的必然趋势。
布登勃洛克一家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托马斯·曼, 二十世纪德国文坛最为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生于吕贝克名门望族之家。1901年,以长篇小说处女作《布登勃洛克一家》而声名煊赫,奠定了他在文坛的地位;1924年,以另一部长篇小说《魔山》闻名世界。还著有《浮士德博士》《绿蒂在魏玛》《托尼奥•克勒格尔》《大骗子克鲁尔的自白》等作品。
1929年,由于曼在文学艺术领域的杰出贡献,“主要是由于伟大小说《布登勃洛克一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我什么时候恨过生活,这个纯洁、冷酷、无情的生活?这真是愚蠢、误会!我只恨过我自己,因为我经不住生活的考验。可是我爱你们...我爱你们所有这些人,你们这些幸福的人,不久我就不再为狭窄的禁锢与你们隔绝开了;不久我内心喜爱你们的东西,我对你们的爱情,就将自由了,就会到你们那里,到你们身上...到你们一切人身上! (查看原文) —— 引自第594页 -
唉,人之为人,他的一切所有和所能,无一不是贫乏 、灰色、缺乏、无聊的;但是人所不能,是的,他所不能有,不能为的,也正是他怀着贪恋的慕盼注视着的,这种慕盼因为害怕变作仇恨,所以变成了愛情。 (查看原文) —— 引自第654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译林世界文学名著·现当代系列(共176册),
这套丛书还有
《苦难的历程(全三册)》《占卜者》《马尔科姆》《卡尔维诺文集(第三卷)》《另一个国家》
等
。
喜欢读"布登勃洛克一家"的人也喜欢 · · · · · ·
布登勃洛克一家的书评 · · · · · · ( 全部 67 条 )





布登勃洛克一家:精神越发达,生存能力越低下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布登勃洛克一家》是托马斯·曼年仅二十多岁就完成的的长篇处女作,也是他的成名作。1929年瑞典文学院宣布当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时,特别强调了是由于《布登勃洛克一家》这本书。尽管这个描写家族史的小说已经非常成熟,但它并不算曼创作的顶峰,就连作者本人也对颁奖词不以... (展开)

【转】黄燎宇:《布登勃洛克一家》——市民阶级的心灵史
原文摘自:《思想者的语言》,黄燎宇 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内容提要:本文主要围绕三个问题进行论述:第一,为什么说市民概念是妨碍外国读者进入托马斯·曼艺术世界的一道概念屏障;第二,《布登勃洛克一家》如何反映托马斯·曼的市民阶级意识;第三,如果说《布登勃...
(展开)
> 更多书评 67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8 )
-
译林出版社 (2013)8.8分 1525人读过
-
Vintage Books (1994)9.3分 17人读过
-
译林出版社 (2009)8.6分 641人读过
-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62;1978)8.5分 140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20世纪影响中国的百部中外文学名著 (RMR)
- 书虫私人藏书之我的诺贝尔之旅 (bookbug)
- 一网打尽---诺贝尔文学奖优秀中译本(1921~1939) (zhuwilly)
- 景行外国文学豆列Ⅱ (mcpanther)
- 人丑就该多读书(Ⅰ) (湖山雨谷)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布登勃洛克一家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Jan 2008-09-12 22:47:45
可怜的凯伊~
0 有用 川萍 2024-02-01 23:43:52 上海
托马斯曼凭此著荣获诺奖,似乎是遵循一种颠倒的逻辑:后者应为她拥抱了这部杰作而感到增光添彩。19世纪是属于资产阶级的世纪,在这个内部充满裂隙和分属不同年代的地质层内部,随着物质的餍足和压抑欲望的相反相成,萌生出了那种颠覆自身的反叛倾向。布登勃洛克家族如同一架精密到了极致的机器,它的每一个动作、每一种命运,都如此妥帖地表征出一个具备世界历史意义的阶级的过去、现时和未来。托马斯曼凭他惊人的精确和对细节的... 托马斯曼凭此著荣获诺奖,似乎是遵循一种颠倒的逻辑:后者应为她拥抱了这部杰作而感到增光添彩。19世纪是属于资产阶级的世纪,在这个内部充满裂隙和分属不同年代的地质层内部,随着物质的餍足和压抑欲望的相反相成,萌生出了那种颠覆自身的反叛倾向。布登勃洛克家族如同一架精密到了极致的机器,它的每一个动作、每一种命运,都如此妥帖地表征出一个具备世界历史意义的阶级的过去、现时和未来。托马斯曼凭他惊人的精确和对细节的驾驭铸就了这部体大思精的煌煌巨著,并随之终结(或开辟)了一种崭新的现实主义风格。它不再拘泥于按照人的理性构造起来的表象世界,它要潜入意志、欲望、性倒错等非理性因素中去,去追寻资产阶级从发迹到没落的根本动力。那诞生于商人世家的美少年,冥冥中似乎生着作者的一双眼睛,透过它,一代代读者窥探着、感叹着。 (展开)
0 有用 Aviva 2016-03-11 13:12:47
布登勃洛克家族的衰落史,德国19世纪的世俗图(场景描写出色)。两个角色尤为不喜:布登勃洛克家的女儿冬妮虚伪得要死,最后一位继承人小汉诺怯懦得要死。PS. 作者26岁的成名作,26岁!
0 有用 小妖会算账 2021-08-29 08:30:44
有时候我感觉我也能写出这么一本家族史,现实却是并没有,倘若以同样的年龄为期限,尽管还有时间,不好说。布登勃洛克一家人的死是比较痛快的,都是麻麻利利不拖泥带水,克里斯蒂安的塑造脱离了我的设想,从小见到恐怕未必。成天说自己是笨鹅的冬妮真可怜,两次婚姻失败告终,都是为了家族事业牺牲了自己,一辈子却是多么糊涂。托马斯同样也事业为重,到老却是虚无裹身,活得反而没有了凭借,找到老婆更多的是为了现实的利益,年轻... 有时候我感觉我也能写出这么一本家族史,现实却是并没有,倘若以同样的年龄为期限,尽管还有时间,不好说。布登勃洛克一家人的死是比较痛快的,都是麻麻利利不拖泥带水,克里斯蒂安的塑造脱离了我的设想,从小见到恐怕未必。成天说自己是笨鹅的冬妮真可怜,两次婚姻失败告终,都是为了家族事业牺牲了自己,一辈子却是多么糊涂。托马斯同样也事业为重,到老却是虚无裹身,活得反而没有了凭借,找到老婆更多的是为了现实的利益,年轻漂亮有钱,心灵上的外界人都看得出来两人不搭,两人是怎么结合起来的?小说总体来说还是有点冗长了,后面基本属于略看了,精简精简会好很多 (展开)
1 有用 惊蛰 2010-11-02 08:50:06
“揭示了xxxx必将灭亡的趋势”这种简介或者书评,真是看的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