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证券分析实践》作者凭借二十多年的投资经验,以贵精不贵多的论调,向证券投资者传授如何选择值得长期持有的千里马股份。千里马股份有7大特征,最重要的是股份的业务处于高增长地区,以及拥有市场经济专利。作者详尽地分析了过去20多年间常驻在香港恒指的12只股份,及其所拥有的经济专利。
作者认为,香港经济高增长期已过,而中国有着未来数十载的繁荣期。
《投资王道》就电力、石油、电讯、保险、银行、公路等中国六大行业中具代表性的上市公司作为分析实例,让读者能掌握基础分析的步骤及工具,并通过基础分析,彻底理解上市公司的运作、效率、财务状况及、经营环境等,减低投资风险。
选择优质公司的三部曲如下:
(一)必从宏观角度考虑,经济是否处于起飞阶段的高增长期;
(二)公司是否拥有市场经济专利;
(三)用基础分析技巧深入研究公司过往业绩、各项回报比例、现金流、未来的前...
《证券分析实践》作者凭借二十多年的投资经验,以贵精不贵多的论调,向证券投资者传授如何选择值得长期持有的千里马股份。千里马股份有7大特征,最重要的是股份的业务处于高增长地区,以及拥有市场经济专利。作者详尽地分析了过去20多年间常驻在香港恒指的12只股份,及其所拥有的经济专利。
作者认为,香港经济高增长期已过,而中国有着未来数十载的繁荣期。
《投资王道》就电力、石油、电讯、保险、银行、公路等中国六大行业中具代表性的上市公司作为分析实例,让读者能掌握基础分析的步骤及工具,并通过基础分析,彻底理解上市公司的运作、效率、财务状况及、经营环境等,减低投资风险。
选择优质公司的三部曲如下:
(一)必从宏观角度考虑,经济是否处于起飞阶段的高增长期;
(二)公司是否拥有市场经济专利;
(三)用基础分析技巧深入研究公司过往业绩、各项回报比例、现金流、未来的前景、管理层的作风及“内在价值”。投资股票时,理想买入价最好是较“内在价值”为低。
《证券分析实践》中并无任何复杂程序,普罗大众也能明白个中秘诀,选择优质公司作长线投资致富。
作者简介 · · · · · ·
林森池,潮洲汕头人。1967年毕业于香港大学历史系。1972年受聘于英国维高达证券公司(香港分行)为“在职受训”证券分析员。 1997—82年,林氏任职获多利投资服务有限公司(汇丰银行属下机构)执行董事,专责管理基金及港股投资。八十至九十年代,历任美林证券及瑞士联合银行副总裁,主管香港股市分析部门,向欧美基金推介港股。其间,促成美林证券及瑞士联合银行成为香港联交所会员,对香港股市迈向国际化,不遗余力。 林氏从事证券分析接近四分之一个世纪,被誉为香港第一代金融分析师。九十年代中期退休后仍心系社会,于2002年,为香港特区政府财赤“把脉”,首倡发债,其部分建议已由政府落实。
目录 · · · · · ·
前言
第一篇 市场经济专利主宰公司前景
第二篇 拥有市场经济专利的“千里马”公司
第三篇 如何在中国寻觅市场经济专利
第四篇 投资分析工具
· · · · · · (更多)
前言
第一篇 市场经济专利主宰公司前景
第二篇 拥有市场经济专利的“千里马”公司
第三篇 如何在中国寻觅市场经济专利
第四篇 投资分析工具
第五篇 如何分析电力行业
第六篇 如何分析及选择银行股
第七篇 如何分析及选择石油股
第八篇 如何分析及选择电讯股
第九篇 如何分析及选择保险股
第十篇 如何分析公路企业
第十一篇 衍生工具的陷阱
第十二篇 股票与资本市场的起源
第十三篇 六十、七十年代英、美资本主义的危机
第十四篇 投资普及平民化
第十五篇 香港经济起飞特色
第十六篇 香港股市发展史
第十七篇 六十至八十年代香港的重大收购战
第十八篇 恒指成份股沧桑史
书目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但在八十年代中期以后,基础分析却渐趋式微,原因如下: (一)投资普及化、平民化:七十年代末期,英国保守党再次执政,撒切尔夫人上台,为挽救当时英国的经济危机,利用小市民的投资力量,将当时颓败的英国国企改革及上市1980年美国总统里根就职,亦接受这套以米塞斯( Ludwig von Mises)及哈耶克( Friedrich A. Hayek)为主所倡导的理念,提出供应经济学。其概念就是由个人的自由,发展至经济上的自由发挥;打破垄断,拆墙松绑,大幅度减税,鼓励创业,从而鼓励小市民将储蓄投入股市,容许新兴概念公司在没有业绩支持下上市集资。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前言 -
读者应要理解整个投资普及化其实是制造机会给聪明的投资银行家,让他们将你的储蓄变成风险资金。就像早期欧洲合资组成远征贸易船的形式一样,这艘船可能是一去不返的。在政府的立场而言,这形式是对经济有利的;对投资银行家而言,这是赚钱机会;而小股民则花多眼乱,风险极高。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前言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证券分析实践"的人也喜欢 · · · · · ·
证券分析实践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3 条 )

让我想想他说了些什么呢

投资王道:证券分析实践
> 更多书评 13篇
-
明生 (签什么名)
1949年中国解放后,上海交易所部分经纪转移到香港,带来了人才及资金。上市公司如会德丰亦迁移到香港上市,香港股票市场一度活跃起来。解放前怡和主要生意集中在长三角流域,解放后,投资在中国的贸易及纱厂生意血本无归;幸好,在香港仍有不少投资:如置地及九龙仓等。 1973年的香港股市泡沫,是美国1929年的翻版。2019-12-23 15:18:10
-
明生 (签什么名)
1978年政府取消“抵迭”政策(即任何中国公民若能够越过中港边界,到达市区,便能获得香港居留权)。 买卖契约是以整大厦作交易单位,没有分层的售楼买卖,所以租务市场特别蓬勃、有“一家八口一张床”的 故事,遍山布满木屋区。 大气候的改变是1982年,中英谈判期间,人心惶惶,很多厂家变得更加急功近利,不打算作长远高科技投资,反而要争取廉价劳工,以达至廉宜生产,提高回报。因此厂商们一方面将家属移民到加拿大、美国和...2019-12-23 14:29:46
1978年政府取消“抵迭”政策(即任何中国公民若能够越过中港边界,到达市区,便能获得香港居留权)。 引自 第十五篇 香港经济起飞特色 买卖契约是以整大厦作交易单位,没有分层的售楼买卖,所以租务市场特别蓬勃、有“一家八口一张床”的 故事,遍山布满木屋区。 引自 第十五篇 香港经济起飞特色 大气候的改变是1982年,中英谈判期间,人心惶惶,很多厂家变得更加急功近利,不打算作长远高科技投资,反而要争取廉价劳工,以达至廉宜生产,提高回报。因此厂商们一方面将家属移民到加拿大、美国和澳洲…… 另一方面将工厂由香港搬到珠江三角,整个八十年代都是朝着这个方向发展。 引自 第十五篇 香港经济起飞特色 1964年政府通过修订银行法案,监管银行业界的运作形式,法例通过后,银行的存款及贷款都要受政府监察,再不可以随意借钱给董事从事地产投资。这法例引崺一连串震荡,很多市民担心银行没法符合新法例,银行挤提相继出现,1965年1月份,明德银号首先出现挤提,2月份广东信托亦出现挤提,后来伸展到恒生银行,浪潮度卷华资银行,结果恒生将大部分控制性股权售予汇丰银行希望藉此平息事件。但不幸地,市民仍然杯弓蛇影,挤提潮没有停下来,连汇丰、渣打亦出现挤提。当时的港英政府强势领导,宣布每个储蓄户每日只可提取100元,同时在英国运来大量英镑,以防港币不敷应用时可用英镑代替。同时报章大肆宣传,指必要时可使用英镑,市民无需恐慌,终于令市民安心下来,事件得以平息。 引自 第十五篇 香港经济起飞特色 自从1990年日本本土的地产及股市泡沫爆破后,日资银行出现很多坏账,本身资金干渴,再无法成为资金提供者,最终,日资的离岸中心服务逐步由香港撤出。 引自 第十五篇 香港经济起飞特色 八十年代初香港外汇买卖也十分活跃,外汇市场比新加坡更大,但到了九十年却被超前了,新加坡不惜用低税率,吸引国际性银行在新加坡进行外汇买卖。 引自 第十五篇 香港经济起飞特色 回应 2019-12-23 14:29:46 -
明生 (签什么名)
1929年华尔街大风暴后,证监会(SEC)成立于1933年,第一任证监主席,就是股市的大投机家约瑟夫・肯尼迪( Joseph Kennedy)。 Drexell最终因面对大量索偿而破产了,这件事成为1987年环球大股灾的远因。 香港在过去两年曾经尝试跟随英国的改革,可是没法抗衡根深蒂固的既得利益阶层。在他们的反对下,最终只好以妥协收场,只能做到取消固定佣金制度。 举例说,新上市公司需要经过一个“冷却期”后,经纪才可推销给小股民。此...2019-12-23 11:32:26
1929年华尔街大风暴后,证监会(SEC)成立于1933年,第一任证监主席,就是股市的大投机家约瑟夫・肯尼迪( Joseph Kennedy)。 引自 第十四篇 投资普及平民化 Drexell最终因面对大量索偿而破产了,这件事成为1987年环球大股灾的远因。 引自 第十四篇 投资普及平民化 香港在过去两年曾经尝试跟随英国的改革,可是没法抗衡根深蒂固的既得利益阶层。在他们的反对下,最终只好以妥协收场,只能做到取消固定佣金制度。 引自 第十四篇 投资普及平民化 举例说,新上市公司需要经过一个“冷却期”后,经纪才可推销给小股民。此外,“纳斯达克”被视为高风险市场,法例规定新上市的公司,只可卖给机构投资者,避免了小股民受到损害。 引自 第十四篇 投资普及平民化 回应 2019-12-23 11:32:26
-
-
明生 (签什么名)
1949年中国解放后,上海交易所部分经纪转移到香港,带来了人才及资金。上市公司如会德丰亦迁移到香港上市,香港股票市场一度活跃起来。解放前怡和主要生意集中在长三角流域,解放后,投资在中国的贸易及纱厂生意血本无归;幸好,在香港仍有不少投资:如置地及九龙仓等。 1973年的香港股市泡沫,是美国1929年的翻版。2019-12-23 15:18:10
-
明生 (签什么名)
1978年政府取消“抵迭”政策(即任何中国公民若能够越过中港边界,到达市区,便能获得香港居留权)。 买卖契约是以整大厦作交易单位,没有分层的售楼买卖,所以租务市场特别蓬勃、有“一家八口一张床”的 故事,遍山布满木屋区。 大气候的改变是1982年,中英谈判期间,人心惶惶,很多厂家变得更加急功近利,不打算作长远高科技投资,反而要争取廉价劳工,以达至廉宜生产,提高回报。因此厂商们一方面将家属移民到加拿大、美国和...2019-12-23 14:29:46
1978年政府取消“抵迭”政策(即任何中国公民若能够越过中港边界,到达市区,便能获得香港居留权)。 引自 第十五篇 香港经济起飞特色 买卖契约是以整大厦作交易单位,没有分层的售楼买卖,所以租务市场特别蓬勃、有“一家八口一张床”的 故事,遍山布满木屋区。 引自 第十五篇 香港经济起飞特色 大气候的改变是1982年,中英谈判期间,人心惶惶,很多厂家变得更加急功近利,不打算作长远高科技投资,反而要争取廉价劳工,以达至廉宜生产,提高回报。因此厂商们一方面将家属移民到加拿大、美国和澳洲…… 另一方面将工厂由香港搬到珠江三角,整个八十年代都是朝着这个方向发展。 引自 第十五篇 香港经济起飞特色 1964年政府通过修订银行法案,监管银行业界的运作形式,法例通过后,银行的存款及贷款都要受政府监察,再不可以随意借钱给董事从事地产投资。这法例引崺一连串震荡,很多市民担心银行没法符合新法例,银行挤提相继出现,1965年1月份,明德银号首先出现挤提,2月份广东信托亦出现挤提,后来伸展到恒生银行,浪潮度卷华资银行,结果恒生将大部分控制性股权售予汇丰银行希望藉此平息事件。但不幸地,市民仍然杯弓蛇影,挤提潮没有停下来,连汇丰、渣打亦出现挤提。当时的港英政府强势领导,宣布每个储蓄户每日只可提取100元,同时在英国运来大量英镑,以防港币不敷应用时可用英镑代替。同时报章大肆宣传,指必要时可使用英镑,市民无需恐慌,终于令市民安心下来,事件得以平息。 引自 第十五篇 香港经济起飞特色 自从1990年日本本土的地产及股市泡沫爆破后,日资银行出现很多坏账,本身资金干渴,再无法成为资金提供者,最终,日资的离岸中心服务逐步由香港撤出。 引自 第十五篇 香港经济起飞特色 八十年代初香港外汇买卖也十分活跃,外汇市场比新加坡更大,但到了九十年却被超前了,新加坡不惜用低税率,吸引国际性银行在新加坡进行外汇买卖。 引自 第十五篇 香港经济起飞特色 回应 2019-12-23 14:29:46
-
明生 (签什么名)
1949年中国解放后,上海交易所部分经纪转移到香港,带来了人才及资金。上市公司如会德丰亦迁移到香港上市,香港股票市场一度活跃起来。解放前怡和主要生意集中在长三角流域,解放后,投资在中国的贸易及纱厂生意血本无归;幸好,在香港仍有不少投资:如置地及九龙仓等。 1973年的香港股市泡沫,是美国1929年的翻版。2019-12-23 15:18:10
-
明生 (签什么名)
1978年政府取消“抵迭”政策(即任何中国公民若能够越过中港边界,到达市区,便能获得香港居留权)。 买卖契约是以整大厦作交易单位,没有分层的售楼买卖,所以租务市场特别蓬勃、有“一家八口一张床”的 故事,遍山布满木屋区。 大气候的改变是1982年,中英谈判期间,人心惶惶,很多厂家变得更加急功近利,不打算作长远高科技投资,反而要争取廉价劳工,以达至廉宜生产,提高回报。因此厂商们一方面将家属移民到加拿大、美国和...2019-12-23 14:29:46
1978年政府取消“抵迭”政策(即任何中国公民若能够越过中港边界,到达市区,便能获得香港居留权)。 引自 第十五篇 香港经济起飞特色 买卖契约是以整大厦作交易单位,没有分层的售楼买卖,所以租务市场特别蓬勃、有“一家八口一张床”的 故事,遍山布满木屋区。 引自 第十五篇 香港经济起飞特色 大气候的改变是1982年,中英谈判期间,人心惶惶,很多厂家变得更加急功近利,不打算作长远高科技投资,反而要争取廉价劳工,以达至廉宜生产,提高回报。因此厂商们一方面将家属移民到加拿大、美国和澳洲…… 另一方面将工厂由香港搬到珠江三角,整个八十年代都是朝着这个方向发展。 引自 第十五篇 香港经济起飞特色 1964年政府通过修订银行法案,监管银行业界的运作形式,法例通过后,银行的存款及贷款都要受政府监察,再不可以随意借钱给董事从事地产投资。这法例引崺一连串震荡,很多市民担心银行没法符合新法例,银行挤提相继出现,1965年1月份,明德银号首先出现挤提,2月份广东信托亦出现挤提,后来伸展到恒生银行,浪潮度卷华资银行,结果恒生将大部分控制性股权售予汇丰银行希望藉此平息事件。但不幸地,市民仍然杯弓蛇影,挤提潮没有停下来,连汇丰、渣打亦出现挤提。当时的港英政府强势领导,宣布每个储蓄户每日只可提取100元,同时在英国运来大量英镑,以防港币不敷应用时可用英镑代替。同时报章大肆宣传,指必要时可使用英镑,市民无需恐慌,终于令市民安心下来,事件得以平息。 引自 第十五篇 香港经济起飞特色 自从1990年日本本土的地产及股市泡沫爆破后,日资银行出现很多坏账,本身资金干渴,再无法成为资金提供者,最终,日资的离岸中心服务逐步由香港撤出。 引自 第十五篇 香港经济起飞特色 八十年代初香港外汇买卖也十分活跃,外汇市场比新加坡更大,但到了九十年却被超前了,新加坡不惜用低税率,吸引国际性银行在新加坡进行外汇买卖。 引自 第十五篇 香港经济起飞特色 回应 2019-12-23 14:29:46 -
明生 (签什么名)
1929年华尔街大风暴后,证监会(SEC)成立于1933年,第一任证监主席,就是股市的大投机家约瑟夫・肯尼迪( Joseph Kennedy)。 Drexell最终因面对大量索偿而破产了,这件事成为1987年环球大股灾的远因。 香港在过去两年曾经尝试跟随英国的改革,可是没法抗衡根深蒂固的既得利益阶层。在他们的反对下,最终只好以妥协收场,只能做到取消固定佣金制度。 举例说,新上市公司需要经过一个“冷却期”后,经纪才可推销给小股民。此...2019-12-23 11:32:26
1929年华尔街大风暴后,证监会(SEC)成立于1933年,第一任证监主席,就是股市的大投机家约瑟夫・肯尼迪( Joseph Kennedy)。 引自 第十四篇 投资普及平民化 Drexell最终因面对大量索偿而破产了,这件事成为1987年环球大股灾的远因。 引自 第十四篇 投资普及平民化 香港在过去两年曾经尝试跟随英国的改革,可是没法抗衡根深蒂固的既得利益阶层。在他们的反对下,最终只好以妥协收场,只能做到取消固定佣金制度。 引自 第十四篇 投资普及平民化 举例说,新上市公司需要经过一个“冷却期”后,经纪才可推销给小股民。此外,“纳斯达克”被视为高风险市场,法例规定新上市的公司,只可卖给机构投资者,避免了小股民受到损害。 引自 第十四篇 投资普及平民化 回应 2019-12-23 11:32:26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 )
-
天地圖書 (2005)9.0分 41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金融&投资 (rink)
- 投资理财通读书目 (ILoveRMB)
- 人人都需要的投资理财知识 (BlueJophy)
- 陶博士29本投资经典书籍 (伊卡洛斯)
- 碧落花飘香:投机交易 (碧落花飘香)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证券分析实践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Fugazi 2010-10-11 21:55:22
挺好的行业分析书。。
0 有用 专注 2007-12-03 20:13:23
总的来说,林先生认为,大部分行业属于过度竞争的生意,只有少数是属于有“市场经济专利”的生意,如电讯、石油、银行与保险。
0 有用 M.L 2013-03-30 08:40:56
这本是个该好好看的书…… 呵呵 霸气……
0 有用 曹因斯坦 2009-11-27 20:43:28
对各行业的分析和港股各大蓝筹股的历史有详细的描述
1 有用 S.A.M 2011-11-12 13:14:12
这本书有质量。
0 有用 佐治地球转 2022-04-10 23:39:28
一直要开港股账号,拖到现在,害。
0 有用 ace 2021-06-13 15:40:08
跟随时代和行业的发展,选择赚钱容易,有独特优势的公司。谨慎对待业务需要持续投入和折旧的业务。注重主营业务盈利,现金流和roe,不用杠杆,重视管理层作为是否诚信,远离短线投机,选择优秀的千里马不要过度分散。
0 有用 莉莉莉莉莉 2020-10-15 11:33:44
时间是太久了这书,不过分析方法一如既往可以翻一翻
0 有用 ~ 2019-12-31 23:56:12
基本功
0 有用 明生 2019-12-23 17:10:37
港大历史,序言措辞…哪里八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