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Marshall Berman
/
[美] 马歇尔·伯曼
出版社: Verso Books
副标题: Experience of Modernity
出版年: 1983-10-1
页数: 384
定价: GBP 14.99
装帧: Paperback
ISBN: 9780860917854
出版社: Verso Books
副标题: Experience of Modernity
出版年: 1983-10-1
页数: 384
定价: GBP 14.99
装帧: Paperback
ISBN: 9780860917854
All That Is Solid Melts into Air The Experience of Modernity的创作者
· · · · · ·
-
马歇尔·伯曼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马歇尔·伯曼(Marshall Berman)
任教于美国纽约市立大学,讲授政治理论和城市生活研究。他的另一部主要著作是《本真性政治学:激进政治学与现代社会的出现》。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现代人类发现自己处于一种巨大缺失和空虚的境地,然而同时发现自己处于极其丰富的各种可能性之中。 马克思和尼采的声音中有一种共同的东西,其引人注目之处不仅仅在于它那令人喘息不过来的步伐、震撼人心的巨大力量和丰富的想象力,而且在于它经常快速猛烈地变换语调和语气,在于它时刻准备攻击自己,质疑和否定自己说过的一切,时刻准备将自身转变为一系列和声或不和谐的声音,并且超越自己的能力来扩展自身,使自身进入一个无穷的更加广阔的领域,表达和掌握一个每一件事物都包含其反面的世界、一个“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的世界。这种声音立刻就与自我发现和自我嘲弄产生了共鸣,与自我快乐和自我怀疑产生了共鸣。这种声音知道痛苦和恐惧,但是相信自己有能力克服。巨大的危险到处存在,并且可能在任何时刻袭来,可甚至是最深的创伤也无法阻止它的能量的流动和溢出。 韦伯于1904年写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的核心思想中,整个“现代经济秩序的庞大宇宙”被视为“一个铁笼”。 一方面我们拼死地效忠于各个种族、国家、阶级和性别集团,希望它们会给予我们一个牢固的“身份”,另一方面日常生活却日益国际化——我们的衣服和家庭用品、我们的书和音乐、我们的观念和梦想的国际化——而这种国际化会将我们的各种身份传播到地图上的各个地方;又如,一方面我们欲求生活所依赖的各种干净而坚固的价值,另一方面我们又追求现代生活和经验的无限可能性,而这种无限可能性是会消除一切价值的;还有,即便当我们发展出了一种较深的感觉能力和理解他人感情的能力来对待我们命中注定的敌人,并且最后认识到——虽然有时候是晚了点——他们毕竟和我们没有太大的不同,但仍然存在着各种社会力量和政治力量,把我们推入与其他人和其他民族的爆炸性冲突之中。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导论 -
人类欲望和需求的扩大远远超出了地方工业的能力,导致地方工业的崩溃。..大量背井离乡的穷人涌入了城市,使得城市几乎在一夜之间魔术般地——也是灾变般地——冒了出来。为了让这些巨变能够相对平稳地进行下去,必须要在法律、财政和行政方面出现某种中央集权,而这种中央集权的确伴随着资本主义出现在世界各地。民族国家兴起了,并且积聚了巨大的力量,尽管这种力量不断地遭到国际化资本的破坏。与此同时,产业工人逐渐地觉醒,有了某种阶级意识,起来反抗自己生活中的悲惨境地和长期压迫。 他(马克思)深情地、热烈地、常常是抒情地赞扬了资产阶级的工作、观念和成就。的确,他在这几页中努力称赞了资产阶级,其称赞的有力程度和深刻程度都是资产阶级的成员在称赞自己时从来不懂得的。 正如马克思所看到的,对资产阶级积极行动的嘲弄在于,资产阶级被迫关闭了自己走向其最富有成果的可能性的道路,这些可能性只能由哪些打垮其力量的人来实现了。就资产阶级所展现出来的一切了不起的活动模式而言,对其成员来说真正有价值的唯一活动就是挣钱、积累资本和堆积剩余价值;他们的一切事业都只不过是达成这个目的的手段,其本身只有短暂的媒介性质的意义。对马克思来说如此重要的那种积极主动的力量和过程,在其生产者的心目中仅仅是些偶然的副产品。... 他们认为好的生活就是行动的生活,为这种生活创造出了生动鲜明的形象,他们证明了,通过有组织的一致行动,有可能真正改变世界。 资产阶级的第二个伟大成就,是解放了人类发展的能力和冲动,这种发展是指永恒的变化以及每一种个人和社会生活方式的不断变动和更新。... 每个资产者,从最小到最强大的资产者,都在压力下不得不进行革新,目的仅仅是为了他的企业和他本人能够生存下去;任何人如果不根据自己的意志主动地变化,就会成为市场统治者无情地强加于人的那些变化的被动牺牲品。这意味着,作为一个整体,资产阶级“除非使生产工具不断地变革否则就不能...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马克思、现代主义和现代化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All That Is Solid Melts into Air The Experience of Modernity"的人也喜欢 · · · · · ·
-
- 围城 9.0
All That Is Solid Melts into Air The Experience of Modernity的书评 · · · · · · ( 全部 44 条 )

伯曼的文学批评与欠发达国家的现代主义
这是一部经典作品,很奇怪我隔了这么多年才去读它,也许是那个胡子拉扎的伯曼在两个月前撒手去见了马克思,冥冥之中也是一种凭吊吧。 先谈的问题是关于文学的阅读方法,这本书可以作为经典的文学系的教科书,恐怕是名副其实的文学批评集吧。我读这本书的时候,明显...
(展开)

一本现代人献给自己时代的情书
年初看到伯曼的这本《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时,感到惊为天人,一贯讨厌向别人推荐阅读书籍的我至少向三个人推销过这本书,用了无数的感叹号,就连挚爱的加缪以及陀叔,我都未曾向别人吐露过半句。 罗曼·罗兰说过一句广为流传的话:“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
(展开)

“往回走可以是向前走的一种途径“—从波德莱尔之大街上的现代主义出发
《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 “往回走可以是向前走的一种途径“—从波德莱尔之大街上的现代主义出发 伯曼把现代性分为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十六世纪到十八世纪初,在这个阶段中,人们刚开始体验现代生活,还不清楚自己收到了什么东西的撞击。第二个阶段开始于十八...
(展开)

城市空间与现代生活:在烟消云散中构筑自己的家
也许我们没有认真思考过现代社会是什么样的,但我们都有过迷茫、焦虑与期望。我们惊叹于层出不穷的新事物,又害怕被时代抛弃;我们总在向前赶路,学习新东西,却又不知该往何处去;我们追寻个人的独立自由,但又向往稳定的情感关系;我们想要赚更多钱,却又哀叹旧日人情味的丧...
(展开)

《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理解现代性之一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这本书可以说是关于现代性少有的佳作,不仅分析透彻,而且笔触精彩,用简单的文字勾勒出现代性的眼花缭乱以及其背后的深刻性,同时中文翻译也非常到位,兼具文学性和理论性,同时对没有过多理论背景的读者也非常友好。如果只选择一本书去理解现代性的话,我会推荐这本。 本书分... (展开)
烟消云散,体验的流失
总觉得伯曼这场从浮士德开启的现代性体验能展开的太多,从他的发现中能进入别的作家的领地,甚至他的这场思辨就像是对赫西俄德的神话故事的现代注解。阿多在《伊西斯的面纱》中提出的,人类认识自然的过程的普罗米修斯式,就是一种现代化开启时,人类试图用技术手段夺取自然的...
(展开)

现代性的悖论——读鲍曼《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在我的印象里,社会学家的风格总是很理性而又冷峻,他们一般习惯用数据和实证说话,鲍曼的笔触却是细腻而充满感情的。社会学家的分析如此贴近文学文本和建筑文本,把历史、社会、文学、艺术所带给人们的感受融为一炉,这样来阐释现代性,实际上是让读者在这个过程中和作者一... (展开)
现代性之四:波德莱尔,第一位现代主义者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也许你我终将行踪不明 但是你该知道我曾因你动情 不要把一个阶段幻想得很好 而又去幻想等待后的结果 那样的生活只会充满依赖 我的心思不为谁而停留 而心总要为谁而跳动 ——波德莱尔 《恶之花》 身在城市中的男男女女,常常会慨叹,生错了时代,向往那些金戈铁马、仗剑江湖的传... (展开)
万法未必归一,而碎片已足够迷人
十年前购买的纸质版吧,不知道多少次翻到中途放弃了的一本书,今天终于从头到尾读完了。 这么多年,最喜欢的依然是讨论《浮士德》的第一章,大概因为在所有这些章节的详备、精彩的对文本、城市的细读并在此基础上串联的理论建构之上,伯曼对《浮士德》的细读最具向内掘进的“内...
(展开)
> 更多书评 44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5 )
-
商务印书馆 (2013)9.1分 1596人读过
-
商务印书馆 (2003)8.9分 1010人读过
-
Penguin Books (1988)9.1分 129人读过
-
Verso (2010)暂无评分 6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CUHK Cultural Studies (路德喵)
- 城市历史和理论经典读本 (皇后大道西)
- 不是古典比 (杰克我行)
- The Gender of Modernity (然诺)
- 还是看书吧 (路西雅)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59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All That Is Solid Melts into Air The Experience of Modernity的评论:
feed: rss 2.0
2 有用 K 2021-12-25 18:21:15
“在一切确定事物都在分崩离析的过程中,学会把握这个过程所带来的无穷机会——即创造、自由、美、正义的机会,从而使人在分崩离析的世界中的漂流之路上同时返回内在家园的归途。” 真是相当乐观且鼓舞人心了。莫名想起Woolf (“I’m rooted, but I flow.”) 和张爱玲(“在时代的高潮到来之前,斩钉截铁的事物不过是例外。”)。
1 有用 Ahorseahorse 2013-01-08 23:43:29
神马都是浮云~
0 有用 散木 2020-08-09 10:30:32
闷在家里的暑假,边看书边把地名输入谷歌地图,就这样走过了许多街道:巴黎、圣彼得堡、纽约……
0 有用 aaaaa 2020-11-23 11:11:01
一直找不到kindle上能读的版本,在pad上看pdf太痛苦了,只看了序章就觉得很牛
0 有用 やり直すさき 2021-09-16 15:40:00
最后作者把自己也列入到浮士德,波德莱尔和那些彼得堡作家的传统里了,真是与有荣焉w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