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P.蒂利希 Paul Tillich
出版社: 贵州人民出版社
原作名: The Courage to Be
译者: 成穷 / 王作虹
出版年: 2009-6
页数: 123
定价: 26.00元
丛书: “现代社会与人”名著译丛
ISBN: 9787221002358
出版社: 贵州人民出版社
原作名: The Courage to Be
译者: 成穷 / 王作虹
出版年: 2009-6
页数: 123
定价: 26.00元
丛书: “现代社会与人”名著译丛
ISBN: 9787221002358
内容简介 · · · · · ·
《存在的勇气》是现代社会与人名著译丛之一。什么是勇气?概言之,就是不顾非存在的威胁而对存在进行自我肯定。《存在的勇气》成书于1952年,是一本专论勇气的著作。作者之所以要选择“勇气”来作他的论题,是因为他认为这一概念能够突出地揭示出入类的处境;通过对“勇气”的深入开掘,可以把“存在-本身”(being-itself)的结构加以敞开,但这样一种勇气,正如作者所说,已经超出了伦理学的范畴而进入了本体论的领域。
存在的勇气的创作者
· · · · · ·
-
保罗·蒂利希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保罗·蒂利希(1886-1965)是美国著名哲学家、神学家,当代西方存在主义哲学的代表。其哲学不是单一的,而是各种不同哲学的综合,但总的基调是基督教新教与存在主义的结合。
目录 · · · · · ·
中译者序
第一章 存在和勇气
第一节 勇气和坚毅:从柏拉图到阿奎那
第二节 勇气和智慧:斯多亚学派
第三节 勇气和自我肯定:斯宾诺莎
第四节 勇气和生命:尼采
第二章 存在、非存在和焦虑
第一节 焦虑的本体论
第二节 焦虑的类型
第三节 焦虑的历史分期
第三章 病理性焦虑、生命力和勇气
第一节 病理性焦虑的性质
第二节 焦虑、宗教和医学
第三节 生命力和勇气
第四章 勇气和参与
(作为部分而存在的勇气)
第一节 存在、个性化和参与
第二节 作为部分而存在的勇气的集体主义和半集体主义的表现形式
第三节 作为部分而存在的勇气的新集体主义表现形式
第四节 民主顺从主义中的作为部分而存在的勇气
第五章 勇气和个性化
(作为自我而存在的勇气)
第一节 近代个人主义的兴起和作为自我而存在的勇气
第二节 作为自我而存在的勇气的浪漫主义和自然主义的表现形式
第三节 作为自我而存在的勇气的存在主义诸形式
第四节 当代存在主义和绝望的勇气
第六章 勇气和超越
(接受“被接受”这一事实的勇气)
第一节 作为存在的勇气的源泉的存在之力
第二节 作为理解存在一本身的钥匙的存在的勇气
索引
附记
又记
· · · · · · (收起)
第一章 存在和勇气
第一节 勇气和坚毅:从柏拉图到阿奎那
第二节 勇气和智慧:斯多亚学派
第三节 勇气和自我肯定:斯宾诺莎
第四节 勇气和生命:尼采
第二章 存在、非存在和焦虑
第一节 焦虑的本体论
第二节 焦虑的类型
第三节 焦虑的历史分期
第三章 病理性焦虑、生命力和勇气
第一节 病理性焦虑的性质
第二节 焦虑、宗教和医学
第三节 生命力和勇气
第四章 勇气和参与
(作为部分而存在的勇气)
第一节 存在、个性化和参与
第二节 作为部分而存在的勇气的集体主义和半集体主义的表现形式
第三节 作为部分而存在的勇气的新集体主义表现形式
第四节 民主顺从主义中的作为部分而存在的勇气
第五章 勇气和个性化
(作为自我而存在的勇气)
第一节 近代个人主义的兴起和作为自我而存在的勇气
第二节 作为自我而存在的勇气的浪漫主义和自然主义的表现形式
第三节 作为自我而存在的勇气的存在主义诸形式
第四节 当代存在主义和绝望的勇气
第六章 勇气和超越
(接受“被接受”这一事实的勇气)
第一节 作为存在的勇气的源泉的存在之力
第二节 作为理解存在一本身的钥匙的存在的勇气
索引
附记
又记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存在的勇气》成书于1952年,是一本专论勇气的著作。作者之所以要选择“勇气”来作他的论题,是因为他认为这一概念能够突出地揭示出人类的处境;通过对勇气的深入挖掘,可以把“存在-本身”(being-itself)的结构加以敞开,但这样一种勇气,正如作者所说,已经超出了伦理学的范畴而进入了本体论的领域。 什么是勇气?概言之,就是不顾非存在的威胁而对存在进行自我肯定。这一界定主要是受斯宾诺莎关于勇气看法的影响。何谓“自我肯定”?何以它与“存在”和“非存在”有关?所谓自我肯定(self-affirmation),就是使每一存在物(包括人)成为其所是的那种肯定。如果此努力消失,存在物便不再能保其所是而趋于瓦解。这一努力是从“存在”那里获得支持的,因为“存在”就是使一切存在物存在起来的那种力量。所以,“自我肯定”也就是对“存在”本身的肯定。但这样的自我肯定不是轻而易举的事,而是一种克服威胁的奋斗追求。威胁来自何处?来自“非存在”(not-being)。非存在不是虚无,而是对“存在”的否定,对生命的瓦解。非存在不在别处,它就包含在“存在”本身之内并通过“存在”而显露出来。“存在”是生命,是绵延,是创造;而“非存在”就是包含在生命中的死亡,包含在绵延中的停顿,包含在创造中的毁灭。“存在”不是僵死抽象的同一,而是肯定自身的不断追求,是克服“非存在”的永恒斗争。对“存在”的肯定也是对“非存在”的肯定,对生命的肯定也是对属于生命的死亡的肯定。这样的肯定是一种具有“不顾”(in spite of)性质的肯定。所以说勇气是一种不顾“非存在”威胁的自我肯定,这种肯定亦是对“存在”本身的肯定。 由于“非存在”对“存在”的威胁而造成人的心理状态,叫做焦虑(anxiety)。所谓勇气,也就是承担焦虑的能力。“焦虑”有两种:病理性的和存在性的。病理性焦虑(如神经症性质的焦虑)只是存在性焦虑在特定条件下的一...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页 -
《存在的勇气》成书于1952年,是一本专论勇气的著作。作者之所以要选择“勇气”来作他的论题,是因为他认为这一概念能够突出地揭示出人类的处境;通过对勇气的深入挖掘,可以把“存在-本身”(being-itself)的结构加以敞开,但这样一种勇气,正如作者所说,已经超出了伦理学的范畴而进入了本体论的领域。 什么是勇气?概言之,就是不顾非存在的威胁而对存在进行自我肯定。这一界定主要是受斯宾诺莎关于勇气看法的影响。何谓“自我肯定”?何以它与“存在”和“非存在”有关?所谓自我肯定(self-affirmation),就是使每一存在物(包括人)成为其所是的那种肯定。如果此努力消失,存在物便不再能保其所是而趋于瓦解。这一努力是从“存在”那里获得支持的,因为“存在”就是使一切存在物存在起来的那种力量。所以,“自我肯定”也就是对“存在”本身的肯定。但这样的自我肯定不是轻而易举的事,而是一种克服威胁的奋斗追求。威胁来自何处?来自“非存在”(not-being)。非存在不是虚无,而是对“存在”的否定,对生命的瓦解。非存在不在别处,它就包含在“存在”本身之内并通过“存在”而显露出来。“存在”是生命,是绵延,是创造;而“非存在”就是包含在生命中的死亡,包含在绵延中的停顿,包含在创造中的毁灭。“存在”不是僵死抽象的同一,而是肯定自身的不断追求,是克服“非存在”的永恒斗争。对“存在”的肯定也是对“非存在”的肯定,对生命的肯定也是对属于生命的死亡的肯定。这样的肯定是一种具有“不顾”(in spite of)性质的肯定。所以说勇气是一种不顾“非存在”威胁的自我肯定,这种肯定亦是对“存在”本身的肯定。 由于“非存在”对“存在”的威胁而造成人的心理状态,叫做焦虑(anxiety)。所谓勇气,也就是承担焦虑的能力。“焦虑”有两种:病理性的和存在性的。病理性焦虑(如神经症性质的焦虑)只是存在性焦虑在特定条件下的一种...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现代社会与人”名著译丛(共55册),
这套丛书还有
《道德的人与不道德的社会》《解开世界之死结》《我们内心的冲突》《人是谁》《理性与文化》
等
。
存在的勇气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5 条 )

【转】陈树林:存在的勇气与哲学旨趣——蒂利希对存在的勇气的本体论分析及启示
审视西方哲学史不难发现, 把哲学的旨趣指向世界观和方法论始终占据重要地位, 特别是在经历了笛卡尔《方法论》和培根《工具论》的奠基之后, 形而上学便把探寻人存在的能力和方法视为己任和使命, 而开始忽视对存在的勇气和动力等问题的关注。哲学对存在的能力的探讨始终表现为显...
(展开)
> 更多书评 15篇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6 )
-
商务印书馆 (2019)8.6分 228人读过
-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00)9.1分 37人读过
-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18)8.9分 63人读过
-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20)暂无评分 6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灵修/心理/哲学/思维/情感/婚姻书单 (蓝蓝的紫)
- 吾之电子图书馆 (玫瑰红茶)
- 世纪之书:20世纪最重要的175本书 (东方快车)
- 37°暖书单(二) (37°暖)
- ①这列火车载满了书籍,将在夜晚途经你梦里⋯⋯ (Z)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存在的勇气的评论:
feed: rss 2.0
4 有用 陵江野细娃 2012-11-19 12:32:03
最后一章很无力!!!作者追求的那个“存在—本身”,始终感觉模糊不清,并非真正的实现对前几章所叙述的理性超越,而是皈依了绝对信仰。似乎是绕了一个圈子,似乎又不是。哲学的道路远没有尽头……
0 有用 平_[bingz] 2014-04-11 01:17:46
这翻译好拗口。有些论证没能搞懂其逻辑线。非传统神学。
0 有用 Sun.Flower. 2010-08-08 22:24:42
毕业论文转向,放弃精神分析。
1 有用 blueshadow 2018-08-05 16:23:47
勇气是对存在的肯定,人要在这条未知的路上走下去
1 有用 牟仃 2014-05-09 18:50:02
非常棒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