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舆论的书评 (63)

zt:黄旦:舆论:悬在虚空的大地?———李普曼《公众舆论》阅读札记
“舆论”这个东西有点“草色遥看近却无”的味道,触摸不着又无处不在。恰如王安忆《长恨歌》中所描写的,像无声的电波,在上空交叉穿行;像无形的浮云,笼罩着全城,而且会酿就一场是非的雨,是那种纠缠的、绵密细软的、飘飘洒洒霉透每个石库门角落的黄梅雨。美国看来也不例外...
(展开)

《公众舆论》读书报告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一、被建构的虚拟现实 第一章中,作者将讨论的重心放置在“虚拟环境”上,即人们对于外部世界的想象,并探究这种想象是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了我们的政治表现、身份认同和价值观点等。 作者列举了若干政治方面的例子,因为政治是一种如此强大的被建构被合理化的组织,他们通过... (展开)
互联网时代:公众“决策”还是“被决策”?
生活在当下这个时代,你不得不感慨互联网让生活更便利了。在键盘上敲两个键,搜狗输入法就能联想到你要的词;在QQ上加几个好友,企鹅就能知道你的交际圈子;甚至豆瓣猜可以告诉你可能喜欢看的书是哪本,淘宝会向你推荐所需要的商品,百度几乎可以告诉你想知道的一切。更不用说...
(展开)

我忏悔,读到十九章没再读下去
现在这个我很计较效率效能的时期,读到第十九章我真的没有耐心读下去了。《公众舆论》是一大叙事迷宫,我看着看着就会被绕进去,读这本书时不停不停地问自己:我是谁我从哪来我要到哪里去我现在拓麻的到底在哪里。 李普曼大大对不起,等12月25/26日之后,我一定重头开始好好拜...
(展开)

《公众舆论》:无处不在的成见
读完李普曼的《公众舆论》,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内容就是他关于成见的论述。《中华现代汉语大词典》对于成见的解释有两层含义:“①对人或事物所抱有的固定的不容易改变的看法;②形成的个人见解;定见”,主要强调的是成见的性质;而李普曼同样认为成见有好有坏,不过他更多的强...
(展开)

《公众舆论》读书笔记
该书主要分析了公众的成见和兴趣,公意的形成以及报纸传媒等问题。 李普曼分析了外部世界与人们头脑中景象,他指出,人们都受到了公共事务的,但是,人们却都沉浸在私人事务之中。人们的时间和注意力有限,不愿费力注意那些还没有被视为理所当然的意见。人们更喜欢把时间和注意...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