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舆论的书评 (63)

大而化之 2008-02-01 15:45:35

本书的脉络

应该说,这本书的脉络还是很一致的——但并不是很清晰的。可能由于李普曼本身以专栏作家出名,这本书似乎表现出了他缺乏长篇写作的驾驭能力。的确,书中的每一句话都很深刻并有着悠远的含蓄暗示。可是,书中的脉络就被隐藏在这些段落和语句中了。看看李普特为了论证联邦宪...  (展开)
tenedor 2007-12-30 19:19:44

意志以及表象的世界

我一直觉得生活在这个年代是很郁闷的一件事情,你的所思所想,你一切自以为是的高明的见解,早在百年以前、千年以前就已经有人想得比你通透得多、深远得多了。这种感觉在读完《公众舆论》之后更加强烈。我最近想的东西,原来李普曼在八十多年前已经想过了。而李普曼《外部世界...  (展开)
德里克的牧羊人 2011-06-09 16:21:52

《公众舆论》读书笔记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声明:本文写于2011年,部分分析已无法适应当前日渐极端的舆论环境,请酌情阅读 ———————————————————————— 《公众舆论》出版于1922年,此时的作者李普曼年仅33岁,但在这之前已经出版了《政治绪论》和《趋势与主宰》两部著作,并且经历了一战炮火的洗...  (展开)
奋斗女青年 2016-10-09 12:02:02

《公众舆论》读书笔记

一、 综述: 1、 文本内容。 我认为《公众舆论》主要讲了公众舆论的形成原因及其影响。 第一部分是总述,阐明了人和真实环境之间存在着由媒介构建的“虚拟环境”。 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讲述了虚拟环境产生的内因和外因。我把原因归结如下: 外因:①审查和保密制度 ...  (展开)
火萤 2014-01-05 20:38:00

看了评论你们对本书的内容也就了解的差不多了,因为这是读书笔记。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看到这个题目本以为它会像常规思维一样分解概念,解释什么是舆论、舆论怎么形成、有什么功能等,然后以这些问题为起点继续前进。然而它是另辟蹊径了。“舆论”已是公众之间心照不宣不言而喻(其实很多词语都是这样,强行加一个定义上去反而使本来显而易见的问题变得很复杂...  (展开)
容安 2009-07-23 13:04:11

拒绝还是接受,这是一个问题

拒绝还是接受,这是一个问题 在《公众舆论》中,李普曼直截了当地指出了一个事实:我们是非理性的。不要对自身的理性抱过多期望,因为有一种特质如同影子一般紧随我们身后。无论你是总统还是杂货部小店员,不论你在决定关乎世界格局的大事还是仅仅在选择晚餐需要用到的材料,...  (展开)
coffey去哪了 2011-09-15 09:03:35

zt:黄旦:舆论:悬在虚空的大地?———李普曼《公众舆论》阅读札记

“舆论”这个东西有点“草色遥看近却无”的味道,触摸不着又无处不在。恰如王安忆《长恨歌》中所描写的,像无声的电波,在上空交叉穿行;像无形的浮云,笼罩着全城,而且会酿就一场是非的雨,是那种纠缠的、绵密细软的、飘飘洒洒霉透每个石库门角落的黄梅雨。美国看来也不例外...  (展开)
2012-05-22 09:50:27

不求真相,只求清醒

不求真相,只求清醒 昨夜,已过十二点。四周光影黯淡。偶尔窗外有车辆开过,车灯一晃即逝,伴随突突作响的马达,路面的小石子被碾轧出细碎的声音。 我躺在床上,用手机百无聊赖地刷微博。一条微博吸引了我的注意。博主是某媒体出版人,他提出一个他自己仍在思索的问题。他说,...  (展开)
以木为马 2008-08-24 12:05:29

公众舆论的困境与中国舆论现状

在改革开放三十年之际,“公众”突然成为媒体的热门词汇,民生新闻越来越受到重视(民生电视新闻更是不断地冲击收视率高峰),各种评论都以维护公众利益,反映民意的面目出现,而互联网网民“挺钉子户”、“打虎”等行动则更让人觉得公众舆论的大潮正在如此具体地向我们涌来...  (展开)
aaa—summer 2021-12-18 19:49:37

《公众舆论》读书报告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一、被建构的虚拟现实 第一章中,作者将讨论的重心放置在“虚拟环境”上,即人们对于外部世界的想象,并探究这种想象是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了我们的政治表现、身份认同和价值观点等。 作者列举了若干政治方面的例子,因为政治是一种如此强大的被建构被合理化的组织,他们通过...  (展开)
大头 2012-07-26 20:47:37

互联网时代:公众“决策”还是“被决策”?

生活在当下这个时代,你不得不感慨互联网让生活更便利了。在键盘上敲两个键,搜狗输入法就能联想到你要的词;在QQ上加几个好友,企鹅就能知道你的交际圈子;甚至豆瓣猜可以告诉你可能喜欢看的书是哪本,淘宝会向你推荐所需要的商品,百度几乎可以告诉你想知道的一切。更不用说...  (展开)
duyuni 2010-07-14 15:22:27

建议和疑惑

建议 1.《公众舆论》、《乌合之众》、《群盲时代》这几本书都是研究公众言论/行为/心理的著作,几本书相互诠释、互为补充。有兴趣的话,可以找来一并阅读(我本人并没有读完全部三本书,之所以推荐另外两本书也是基于“公众舆论”)。 2.华罗庚说过要学会“把厚书读薄,把薄...  (展开)
澡澡娃娃🌈 2013-09-21 23:23:06

我们所看到的世界

一个人对于并未亲身经历的事情所能产生的唯一情感,就是被他内心对那个事件的想象所激发起来的感情。这就可以说明为什么我们在了解别人的思想之前,不可能真正理解他们的行为。 我们在看到世界之前就被告知它是什么摸样。 ...  (展开)
佐治君 2008-12-22 22:54:37

小小地评一把...借用了前辈们的一些观点,望见谅...

读书就要读经典,这句话果然不错——看了李普曼这本传播学的奠基之作 《公众舆论》 ,先是很兴奋,觉得书中很多观点都“深得吾心”;回神想想就很沮丧:自己以为很新颖、很精辟的观点在上世纪就已经被李普曼研究透了,而他的思想又能追溯到叔本华、贝克莱甚至柏拉图时代的一些...  (展开)
辛克莱有山 2022-05-23 09:28:16

我忏悔,读到十九章没再读下去

现在这个我很计较效率效能的时期,读到第十九章我真的没有耐心读下去了。《公众舆论》是一大叙事迷宫,我看着看着就会被绕进去,读这本书时不停不停地问自己:我是谁我从哪来我要到哪里去我现在拓麻的到底在哪里。 李普曼大大对不起,等12月25/26日之后,我一定重头开始好好拜...  (展开)
Meet You 2016-11-25 16:57:05

《公众舆论》:无处不在的成见

读完李普曼的《公众舆论》,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内容就是他关于成见的论述。《中华现代汉语大词典》对于成见的解释有两层含义:“①对人或事物所抱有的固定的不容易改变的看法;②形成的个人见解;定见”,主要强调的是成见的性质;而李普曼同样认为成见有好有坏,不过他更多的强...  (展开)
读好书 2016-03-28 22:23:47

《公众舆论》读书笔记

该书主要分析了公众的成见和兴趣,公意的形成以及报纸传媒等问题。 李普曼分析了外部世界与人们头脑中景象,他指出,人们都受到了公共事务的,但是,人们却都沉浸在私人事务之中。人们的时间和注意力有限,不愿费力注意那些还没有被视为理所当然的意见。人们更喜欢把时间和注意...  (展开)
绿珀 2009-01-11 09:41:53

读《公众舆论》笔记

2007年一月,终于读到这本仰慕已久的书。事隔一年之后,我依然不能抑制对于Lippmann的景仰。最近重新读一遍,似乎又有很多新的收获。 每一个同媒体打交道的人,特别是从事媒体行业的从业者,要想做好本职工作,似乎都需要对于大众舆论来做一个深入研究和思考吧? 第三章:...  (展开)
<前页 1 2 3 4 后页> (共63条)

订阅公众舆论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