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德)齐格弗里德·克拉考尔
出版社: 江苏教育出版社
副标题: 物质现实的复原
译者: 邵牧君
出版年: 2006-6
页数: 470
定价: 42.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电影馆丛书
ISBN: 9787534373596
出版社: 江苏教育出版社
副标题: 物质现实的复原
译者: 邵牧君
出版年: 2006-6
页数: 470
定价: 42.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电影馆丛书
ISBN: 9787534373596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 )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电影的本性的评论:
feed: rss 2.0
3 有用 樟旻 2015-02-03 11:12:37
可能是年限有点远了,有很多理论不甚接受,比如电影是现实世界的还原等,甚至还有点嘲讽艺术电影。不过,思路还是好的,有很多体现出辩证思考的方还是不错的。比较喜欢里面的一句话,大意是,人们在现实中无法体验多种生活方式,而电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给人提供各种不同的生活,所以人们才会沉浸于电影,或者说,沉浸于电影构建的世界,电影构建的多种生活。但是,这本书主要是倾向于电影的工具性,也就是记录真实的世界。我比较认... 可能是年限有点远了,有很多理论不甚接受,比如电影是现实世界的还原等,甚至还有点嘲讽艺术电影。不过,思路还是好的,有很多体现出辩证思考的方还是不错的。比较喜欢里面的一句话,大意是,人们在现实中无法体验多种生活方式,而电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给人提供各种不同的生活,所以人们才会沉浸于电影,或者说,沉浸于电影构建的世界,电影构建的多种生活。但是,这本书主要是倾向于电影的工具性,也就是记录真实的世界。我比较认同的是电影的艺术性,我认为电影就是一部艺术作品,可以根据制作人的艺术修养和表达方式、内容等自由制作,完全是可以个人化的东西。至于最终的呈现,那就完全依制作人的思维和观赏人的理解了。 (展开)
1 有用 有风自南 2010-02-24 23:04:34
读了感觉甚好,有一股魔力在……可谓历久弥新啊
0 有用 德华我们分手吧我爱上了丽娟 2008-01-24 00:59:33
没有读完
14 有用 觅索嘶 2012-05-21 21:59:22
看完最后一章才知道,原来克拉考尔如此偏执地把电影和其他艺术完全地区分开来,并剔除其他艺术的影响,有这么个宏伟的乌托邦式的立意。
22 有用 余颜 2019-04-03 00:11:02
即便全书中近四分之三的内容是在对电影的特征、构成、类型等等进行具体分析,《电影的本性》一书立论的基础却终究不是「电影」,而恰恰是某种社会学式的时代观察。对于克拉考尔而言,现代性最集中地体现为社会逐步抽象化之后,人与现实之间关系的断裂,这种断裂被不同的社会理论家指认为不同的症候,而电影的功能即在于破除这些症候,修复这种关系。这种社会学式的立场充分解释了,为何克拉考尔近乎固执地保守着其现实主义的立场,... 即便全书中近四分之三的内容是在对电影的特征、构成、类型等等进行具体分析,《电影的本性》一书立论的基础却终究不是「电影」,而恰恰是某种社会学式的时代观察。对于克拉考尔而言,现代性最集中地体现为社会逐步抽象化之后,人与现实之间关系的断裂,这种断裂被不同的社会理论家指认为不同的症候,而电影的功能即在于破除这些症候,修复这种关系。这种社会学式的立场充分解释了,为何克拉考尔近乎固执地保守着其现实主义的立场,并且始终将电影与现代文学、艺术拉开距离:对于克拉考尔而言,后者或许也能通达现实,然而这种方式是危险的,同时也是远离大众的;只有根植于客观物之上的电影才有能力还原出一种能够被有效把握的现实——时代的问题并非形式太多,而是内容太少。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