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布登勃洛克一家》描写的是吕贝克望族布登勃洛克家族四代人从1835年到1877年间的兴衰史。通过布登勃洛克家族在垄断资产阶级家族的排挤、打击下逐渐衰落的历史描写,详细的揭示了资本主义的旧的刻意盘剥和新的掠夺兼并方式的激烈竞争和历史成败,成为德国19世纪后半期社会发展的艺术缩影。但因作者受叔本华、尼采哲学思想的影响,小说对帝国主义势力持无能为力的消极态度,对自由资产阶级抱无可奈何的哀惋情绪。
布登勃洛克一家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托马斯·曼, 二十世纪德国文坛最为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生于吕贝克名门望族之家。1901年,以长篇小说处女作《布登勃洛克一家》而声名煊赫,奠定了他在文坛的地位。1924年,以另一部长篇小说《魔山》闻名世界。还著有《浮士德博士》《绿蒂在魏玛》《托尼奥•克勒格尔》《大骗子克鲁尔的自白》等作品。
1929年,由于托马斯·曼在文学艺术领域的杰出贡献,“主要是由于伟大小说《布登勃洛克一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我什么时候恨过生活,这个纯洁、冷酷、无情的生活?这真是愚蠢、误会!我只恨过我自己,因为我经不住生活的考验。可是我爱你们...我爱你们所有这些人,你们这些幸福的人,不久我就不再为狭窄的禁锢与你们隔绝开了;不久我内心喜爱你们的东西,我对你们的爱情,就将自由了,就会到你们那里,到你们身上...到你们一切人身上! (查看原文) —— 引自第594页 -
唉,人之为人,他的一切所有和所能,无一不是贫乏 、灰色、缺乏、无聊的;但是人所不能,是的,他所不能有,不能为的,也正是他怀着贪恋的慕盼注视着的,这种慕盼因为害怕变作仇恨,所以变成了愛情。 (查看原文) —— 引自第654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布登勃洛克一家"的人也喜欢 · · · · · ·
-
- 福尔赛世家(第一部) 8.3
-
- 磨坊血案 7.5
-
- 风暴眼 7.5
-
- 甌北集(全二冊) 7.5
-
- 契诃夫小说全集8 9.7
-
- 雨果文集(1-12卷) 9.7
-
- 托马斯·曼中短篇小说选 7.9
-
- 唐才子傳校箋(第四冊) 8.9
-
- 贝妲的婚姻 7.6
布登勃洛克一家的书评 · · · · · · ( 全部 67 条 )





布登勃洛克一家:精神越发达,生存能力越低下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布登勃洛克一家》是托马斯·曼年仅二十多岁就完成的的长篇处女作,也是他的成名作。1929年瑞典文学院宣布当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时,特别强调了是由于《布登勃洛克一家》这本书。尽管这个描写家族史的小说已经非常成熟,但它并不算曼创作的顶峰,就连作者本人也对颁奖词不以... (展开)

【转】黄燎宇:《布登勃洛克一家》——市民阶级的心灵史
原文摘自:《思想者的语言》,黄燎宇 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内容提要:本文主要围绕三个问题进行论述:第一,为什么说市民概念是妨碍外国读者进入托马斯·曼艺术世界的一道概念屏障;第二,《布登勃洛克一家》如何反映托马斯·曼的市民阶级意识;第三,如果说《布登勃...
(展开)
> 更多书评 67篇
论坛 · · · · · ·
最近刚买到,很新。。。 | 来自saturnus醉倒在月光下 | 4 回应 | 2018-03-09 16:06:57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8 )
-
译林出版社 (2013)8.8分 1531人读过
-
Vintage Books (1994)9.3分 18人读过
-
译林出版社 (2009)8.6分 643人读过
-
时代文艺出版社 (2006)8.4分 119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外国文学名著丛书(网格本) (大不了)
- 这些小说影响了马原的创作(来自<<阅读大师>>----马原) (RMR)
- 谁影响了写作 (羊的门)
- 德国奥地利文学I (一九八零)
- 交换书单 (丁小美∣种草机)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布登勃洛克一家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Brasidas 2013-03-25 00:29:47
满失望的...
0 有用 忧郁剑士 2023-01-09 13:54:52 上海
家族兴亡的类型小说,可能在近百年前还不错。现在再看,情节类似的作品很多很多,无亮点,无新意。
0 有用 素心 2007-12-31 11:47:46
这是我小学里看了至少两遍的书。喜欢大家族的复杂关系,喜欢那个年代欧洲的华丽。
0 有用 霍夫曼沧龙 2024-08-01 22:56:14 广东
叙事技巧确是顶尖水平,佩服。读叔本华的那段是全书高潮:“死亡是一种幸福。”真是高度概括叔本华哲学的精髓。谢谢曼,教我看出表象后面这位哲学家的悲悯胸怀。还有海潮这段抒情,也是精彩之处。其他部分,遗憾的是有些地方失于滑稽剧的戏谑,个人风格无疑还未成熟;一些人物的矛盾也未展开:如小约翰父子的,托马斯夫妻的;最后,曼是地地道道的资产阶级作家。他是自己阶级历史忠实的记录者。
6 有用 荷恬觅 2017-02-01 14:00:08
托马斯曼写这本书时二十多岁,译者傅老当时只有三十多岁,但这是一本纵观家族三代兴衰史的庞大的书,反映艺术性格与商人性格的冲突,很老道和深刻,却几乎可以说很絮叨,并不是很有趣,可能商人始终不是我感兴趣的一种族群…兴衰无非是几笔买卖和几宗婚姻陪嫁带来的金钱沉浮,格局小。细腻的对痛苦的描述和对音乐的描述倒是令我喜欢。“唉,人之为人,他的一切所有和所能,无一不是贫乏 、灰色、缺乏、无聊的;但是人所不能,是的... 托马斯曼写这本书时二十多岁,译者傅老当时只有三十多岁,但这是一本纵观家族三代兴衰史的庞大的书,反映艺术性格与商人性格的冲突,很老道和深刻,却几乎可以说很絮叨,并不是很有趣,可能商人始终不是我感兴趣的一种族群…兴衰无非是几笔买卖和几宗婚姻陪嫁带来的金钱沉浮,格局小。细腻的对痛苦的描述和对音乐的描述倒是令我喜欢。“唉,人之为人,他的一切所有和所能,无一不是贫乏 、灰色、缺乏、无聊的;但是人所不能,是的,他所不能有,不能为的,也正是他怀着贪恋的慕盼注视着的,这种慕盼因为害怕变作仇恨,所以变成了愛情。”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