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是茨威格在一九三八年流亡国外时发表的长篇小说,也是他生前面世的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 相比他的中短篇《同情的罪》的情节并不复杂:少尉霍夫米勒偶然认 识贵族女子艾迪特。艾迪特是一个下肢瘫痪的姑娘,霍夫米勒对她的遭遇深 表同情。小说着重于心理层面分析,细腻剖析着“同情”在外界作用及内心意志的互搏下,呈现出来往往是失去控制的两面性。
同情的罪的创作者
· · · · · ·
-
斯蒂芬·茨威格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斯台芬·茨威格(1811-1942),奥地利小说家、诗人、剧作家和传记作家。
出身富裕犹太家庭,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日后周游世界,结语罗曼·罗兰和弗洛伊德等人并深受影响。创作诗、小说、戏剧、文论、传记,以传记和小说成就最为著称。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从事反战工作,是著名的和平主义者。一九三四年遭纳粹驱逐,流亡英国和巴西。一九四二年在孤寂与幻灭中自杀。
代表作有短篇小说《象棋的故事》、《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长篇小说《同情的罪》,回忆录《昨日的世界》,回忆录《昨日的世界》,传记《三大师》和《一个政治性人物的肖像》。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同情恰好有两种。一种同情怯懦感伤,实际是只是心灵的焦灼。看到别人的不幸,急于尽快的脱身出来,以免受到感动,陷入难堪的境地。这种同情根本不是对别人的痛苦抱有同感,而只是本能的予以抗拒,免得它触及自己的心灵。另一种同情才算得上真正地同情。它毫无感伤的色彩,但富有积极地精神。这种同情对自己想要达到的目的十分清楚。它下定决心耐心的和别人一起经历一切磨难,直到力量耗尽,直到力竭也不歇息。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页 -
我第一次开始预感到,真正的关心是不可能像电路开关一样随意插上拔下的;凡是关心别人命运的人,一定要失掉一些自己的自由。 …… 根据感情交叉反应的秘密法则,一个发火的人不自觉地 总要把他的火气发泄到不相干的人身上,总像一个弹子球自己受到撞击之后总要传到别的弹子上去。 (查看原文) —— 引自第74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同情的罪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52 条 )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3 )
-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7)9.0分 4842人读过
-
NYRB Classics (2006)暂无评分 20人读过
-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19)8.9分 1408人读过
-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1)9.1分 1099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八十年代(第三辑) (海鹰)
- 那些优美的文字 (蓝海盗)
- 网络买书记之2009-1 (乱看书)
- 外国古今文学名著丛书 (谷子)
- 外国古今文学名著丛书(80'山东人民)... (saturnus醉倒在月光下)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同情的罪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沉 2008-11-22 22:31:13
高中看哭了!
0 有用 qdbridget 2018-12-25 10:38:58
对于性格懦弱的老好人的心理描写非常传神,直接戳中我,也警示着我,真没想到茨威格最后自杀了。
0 有用 海边的卡夫卡 2008-03-22 15:13:25
灵魂的狩猎,在狂乱中迷失了自己。上帝死了!谁来拯救我。。。
0 有用 Dreamer 2008-08-25 15:22:33
非常非常好看.一如他的其它小说.
0 有用 漆盒 2007-05-19 09:10:49
上班时在路边摊无意发现,出价2元到手,原先是人家单位图书馆里面的藏品.后面的借书卡上面只有两人借阅痕迹.于是这本1982出品的旧书8成新品相.急急读完好看的不得了.茨威格.我企图以光速度靠近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