彷徨少年时的书评 (929)

AOI 2011-04-19 09:26:54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版

每个生命都是通向自我的征途

“鸟要挣脱出壳。蛋就是世界。人要诞于世上,就得摧毁这个世界。鸟飞向神。神的名字叫阿布拉克萨斯。” 阅读黑塞的作品,《德米安》是一个很好的起点,虽然我绕了个大圈,从《玻璃球游戏》到《荒原狼》,再到《悉达多》,然后才是《德米安》。不同时期的黑塞在我眼前展现出不同...  (展开)
wuliAmber 2015-09-05 13:11:17 中国法制出版社2015版

《德米安》中译本各版本之比较

这个评论会很长,(收集资料,分析什么的,我写了差不多两天啊O(∩_∩)O !),为方便冲着标题进来就想知道到底哪个版本好的亲们,我直接先把结论写到这里: 因德文原版都一样,因为各中译本的区别其实就在于译本的区别和装帧价格(性价格比)的区别,尤其是译者...  (展开)
槿生_Sarah 2012-07-30 22:39:52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版

你不给我祝福,我便不容你去——《德米安》

从童年开始,我把书看得至高无上。对每一本传世经典著作,我总是诚惶诚恐地拜倒在它脚下,像依附父母一样依附它们。当年岁渐长,我有了一些自己的观点,一些在许多心理书的提携和各种相互纠缠的现实振动之下逐渐浮现的零碎世界观,其后我每在一本书中看到和我所思所想相似的句...  (展开)
cafecentral 2015-08-16 20:52:27

Spirit——全书其实只有辛克莱一个角色?(附带吐槽黑塞老头)

有一说认为,人从外到内分三层:physique(身体)、mind(思想)、spirit(精神,或说得玄乎点,“灵”)。大多数小说似乎主要是探索mind,但黑塞是个例,专注spirit多年(当然,由于这部《彷徨少年时》是他比较早期的作品,spirit探索得还不够成熟,到《荒原狼》时期,就流畅...  (展开)
齐自多 2018-09-11 17:24:36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版

在1919年人们怎样和男生亲嘴?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在本书的成书年代1919年,和男生亲嘴是非常不容易的,比现在要难上许多,为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感谢社会进步,特别是同性恋朋友们。黑塞为了和男孩子亲嘴,居然写了一本操作指南,非常麻烦简直不可思议我给大家讲一下怎么回事。 首先,你要具备袅袅娜娜的天资,从小受到坏人的胁...  (展开)
格瓦拉 2015-09-20 11:22:10 中国法制出版社2015版

不再彷徨

追溯起来我认识黑塞还是通过《挪威的森林》村上春树让他的主人公渡边在绿子家读的正是黑塞的名作《在轮下》。说起德国作家黑塞我们无疑想象到的就是这位诗人、作家,诺贝尔文学奖、歌德奖的获得者。他的代表作包括《荒原狼》、《东方之旅》、《玻璃球游戏》,当然也包括今天将...  (展开)
无风不起浪味仙 2011-04-03 17:26:51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版

当《德米安》不能指引方向,我们该何去何从?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本人绝不是一名悲观主义者,使用“何去何从”这样文艺装逼的词语的时候,仿佛回到了13岁看完四娘"四十五度仰望天空",心中充满莫名忧伤不知觉之间已泪流满面的时光。不过那时候的迷茫只是幼稚无知,而现在的彷徨却多了一些无路可走,但又必须向前迈步的后现代“英雄”气...  (展开)
文小妖 2015-09-18 15:43:21 中国法制出版社2015版

Do your own thing

文/文小妖 “鸟奋力冲破蛋壳。这颗蛋是这个世界。若想出生,就得摧毁一个世界。”韩剧《制作人》里Cindy拿着《德米安》(又名《德米安:彷徨少年时》林倩苇译本)一书中铅笔勾画的这句话问白承灿何意时?白承灿是这样解释的,“这是可以称之为人类普遍特性的懦弱、懒惰、惧...  (展开)
Violeta 2016-02-21 10:32:12 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版

少年彷徨于两个世界

每个人的故事都是重要的,永恒的,神圣的。 ——黑塞《德米安:彷徨少年时》 你是否有过这种体验?有时莫名一些邪恶想法在脑中闪现,甚至吓了自己一跳,让你觉得自己很可怕。这是黑暗世界对你的召唤。在德国作家赫尔曼•黑塞的这本《德米安:辛克莱少年...  (展开)
南萧亭 2008-04-10 16:07:22 同济大学出版社1989版

阅读黑塞的日子

豆瓣上偶然发现并关注一位来自成都的网友“歌尔德蒙”,他的名字让我回忆起以前阅读黑塞的日子。 第一次阅读黑塞的原因很偶然甚至很荒唐,那天在借书处没有找到要借的目标,于是漫无目的的拿了几本书出来。其中就有一本黑塞的小说《德米安》,不知为什么,被加了一个非常俗气的...  (展开)
王卡 2010-03-27 19:41:25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版

书摘

前面四分之三很好,结尾有些莫名。本来少年还在寻找自我的路途上,不知道怎么走下去,接着就跳到妖魔鬼怪的天地里了。。。 相信有奇迹。如果坚守理智,一定战胜不了自然。 听起来好唯心。。。 总之,这就是本唯心的书,譬如“只要坚定不移地笃信自己对星星的爱,那么跳崖...  (展开)
美杜莎书房 2011-08-18 22:01:23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版

迟到的德米安

曾经和一个德国友人谈过《德米安》,他笑道:那是十七岁时该读的书,再往后就晚了,可以感慨,却不太可能被触动。细细回想,的确也是这样。《德米安》对我而言,虽然美好,到底也是来迟了。 十七岁的挣扎和幻想,忐忑中的大胆,悄然萌生的欲望和理想,沾沾自喜,四...  (展开)
李桃杏子 2013-11-26 00:43:44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版

该隐之印

“觉醒的人只有一项义务:找到自我,固守自我,沿着自己的路向前走,不管它通向哪里。” 该隐不受上帝的青睐。他杀弟并且欺神,上帝最后在该隐身上留下了一个封印。我翻着手边的圣经,反复琢磨这一段:在《德米安》的暗示(其实就是明示)下,我也被引向着觉出它有着某种言而...  (展开)
空城 2018-12-04 23:36:47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版

黑塞小说中的尼采——以《德米安》为例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原以“从赫塞小说中寻找尼采的影子——以《德米安》为例” 为题刊登于香港01哲学 2018-05-18 “我除了想发自内心地去生活之外,别无他求。 这为什么如此艰难?” ——黑塞《德米安》 黑塞的小说往往因其精美的文字、深邃的哲思和那萦绕在心间的淡淡哀愁而为人所喜爱,在他的小...  (展开)
Yep璞 2023-05-22 19:52:36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版

圣痕之下,你我皆亲

昼与夜的更替创造了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彼此交织在一起。 少年辛克莱眼里的世界被一分为二:白昼象征了光明与正义,就像家一般温馨美好,而被黑夜笼罩的角落则充斥着阴暗和暴力,是邪恶滋生之所。两个世界若即若离,交替主导着辛克莱的童年生活。纵使那白昼有多么圣洁美好,辛...  (展开)
十不着三四 2019-11-22 22:10:02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版

关于《德米安》的思索

1、 导言:“我感觉赫尔曼黑塞似乎在描述我自己内心与外界的种种斗争。” 这也是我如此钟爱黑塞的原因,他的人生、作品都无处不充斥着一种“撕扯感”,旧我与新我、人性与鱼性(或者其他原生的动物之性)、光明与黑暗、顺从与叛逆……之间的撕扯与分裂是每一个忠于自己的人所必...  (展开)
rangerslau 2018-08-19 10:24:01 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版

阿布拉克萨斯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阿布拉克萨斯,波斯传说中的怪物,亦是一个神明,但它糅合了神性与魔性。第一次知道是在黑塞的《德米安:彷徨少年时》中,这一本让我找到自我的书。而知道这本书更是一种巧合。 它是我改变的一个契机,那时我正忍受着即将毕业的硕士论文,和腰椎间盘突出的双重打击。毕不毕业我...  (展开)
kkkl 2011-12-20 21:07:47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版

笔记德米安

我常常幻想未来的景象,梦想自己可能会成为的角色,或许是诗人、预言者、画家等等。然而这些都不算什么。我存在的意义并不是为了写诗、预言或作画,任何人生存的意义都不应是这些。这些只是旁枝末节。对每个人而言,真正的职责只有一个:找到自我。无论他的归宿是诗人还是疯子...  (展开)
A.T 2010-05-16 16:31:49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版

引路人

《德米安》终于读完了,如果不是近几日贪吃电影,说不定《悉达多》也早该读完了。读《德米安》时就觉得这书一定写于《罗斯哈尔德》之后,黑塞的思想更系统地有条不紊地显露出来。《德米安》出版后黑塞开始长期独居生活,与精神病院的妻子分离。因为出版时用的是笔名埃米尔辛克...  (展开)
<前页 1 2 3 4 5 6 7 8 9 ... 46 47 后页> (共929条)

订阅彷徨少年时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