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多里诺的书评 (44)

amourbleu 2007-03-08 13:20:52

我想,也可以这样读《波多里诺》(唐诺)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有关安伯托·艾可这位恶魔般的天才,特别是他小说中虚实真伪难辨的眼花缭乱的历史文本和资料,艾可的台湾本土第一号诠释人(依时间序)张大春曾郑重告诫我们,读小说时但凡发觉有一点点可疑之处一定得秉住只此一个原则,那就是“坚疑不信”,也就是说全当是艾可糊弄人可也。 读...  (展开)
和菜头 2007-04-27 00:04:53

大师们的迷局

艾科的《波多里诺》让我压抑住了阅读《我的名字叫红》和《白色城堡》的冲动,在为《伊斯坦布尔---一座城市的回忆》写完评论之后,从凌晨零点开始,我一口气把《波多里诺》读完,读完的时候惊觉时间已经到了凌晨4点半---艾柯的书永远有这种魅力,让你一旦打开就无法放手,非要读...  (展开)
藤原琉璃君 2007-04-10 22:14:12

胡说之关于波多里诺的梦呓

成于一个通宵后的上午,文责自负,如果我还清醒的话。 讲吧,记得豁边 我是躬逢盛会的,但似乎蛋比鸡更有味道,所以略去不述。报章上有用"韦小宝"来形容波多里诺的,我也双手赞成。反正人一旦接受了一个暗示,就会不断地把 它强化。大历史框架下的虚构人物也好,满口谎话也...  (展开)
呱啦啦 2007-04-20 22:54:59

《波多里诺》攻略心得

【耶稣复活】 公元33年4月15日清晨,耶路撒冷。耶稣死了已经有一个礼拜。 彼得看着面前惊惶失措的玛利亚,这可怜的妇人正哭诉着,她的情人,她的导师,罪人耶稣的坟墓被人撬开了。 “干得不赖,亚利马太人约瑟……倒是个人才。”彼得一边想,一边对身旁某门徒说,...  (展开)
ys 2007-09-25 21:14:26

空落落口袋又鼓囔囔

我决定把自己的打分标准下调一下。虽然这样比较对不起那些我还未打分的书们。 以后3星的意思就是,我个人觉得不错,但是不保证你读了也会喜欢。 这几天进入了所谓秋末大抢收。之前同时开始读的好几本书接连步入结局。除了《中国哲学简史》这类,我很讨厌把书读完的感觉。用最...  (展开)
言小非 2007-08-16 14:36:15

受骗者的心安理得

埃科在最后留下了一个漏洞,好像是一个漏洞。小说最开始的时候波多里诺对尼塞塔叙述他的经历时强调了自己从未杀过人除了自己的养父腓特烈大帝,但在小说的最后波多里诺并不知道自己杀了自己的养父,这还是尼塞塔找来帕夫努吉欧经过推断才让读者知道腓特烈大帝死于谁手。波多里...  (展开)
无脸迦楼罗 2009-02-05 23:50:10

虚无:波多里诺的这场人生悲剧

腓特烈大帝的溺死,是《波多里诺》里的一道分水岭。 在此之前,整部书更像是基于在中世界的宗教框架中抓住各种有机可乘缝隙编织的一部历史小说,按照作者的想像去重新塑造历史一副令人啼笑皆非的真相。 而在此之后,整部书的发展陡然像一个魔幻的世界发展,碰一下就会变得漆黑...  (展开)
镜子 2008-03-10 18:26:59

好奇感导致的强迫症下的阅读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三天读完,对于500多页的本书来说也算是个可观的速度了。而且俺没有跳读,是堡垒战术步步为营全面占领的。俺要佩服一下俺的忍耐力, 恩,这一点就说明了俺并不认为是书有多么的吸引,其实是俺的好奇心无法停止:俺在一路的阅读中都一直在困惑就这样了吗?一直觉得没有想象...  (展开)
森雲 2011-01-31 15:51:57

行走在义无反顾的谎言中

本来想用某高考题目了:行走在消逝中。但考虑到知识产权的原因,我还是别用这题目了,想了很久,决定用“行走在义无反顾的谎言中”为题——用谎言来形容安伯特·艾柯的《波多里诺》这本书,也很贴切。 阅读体验 本书从一开始就作出挑战阅读者的姿态。据说原文的第一部分是用...  (展开)
The 星星 2009-02-23 12:58:01

神圣罗马帝国的美丽谎言

历史是随意让人打扮的小姑娘。 当罗伯瑞托的农人之子,整天撒谎撩屁的波多里诺征混迹在市侩之中时,他是绝对不会想到,神圣罗马帝国的历史,或是史学家眼中的历史,将由他的谎言改写。 《波多里诺》是一部充满谎言与骗局的传奇,但这完全不影响他成为一部美丽得让人怦然心动的...  (展开)
铁马冰河 2008-01-30 21:08:17

日久生情

你相信日久生情吗?尤其是对一本书,你相信日久生情吗?我现在有一些相信了,在读过这本《波多里诺》之后,我开始有一些相信了。 说实话,刚刚拿到这本翁贝托•埃科先生的《波多里诺》时,心中多少是由一些含糊的,因为这本书可真是够厚的,足足有五百多页。虽然我有时间而且...  (展开)
Lynx猞狸 2007-07-06 09:21:55

恍如隔世的阅读

有些阅读让我经历人生,别人的人生.读过这样一本书需要三天,但是这三天的漫长足够抵上我在现实中的若干年,好象这三天生活在天上人间,回归俗世时就物是人非---由于惯性的作用,我们用波多里诺的眼看世界,用一位大过我几十岁,经历了许多岁月磨砺的有智慧有悔恨有让人迷恋的伤痕...  (展开)
King 2016-06-20 11:08:17

波多里诺

这是一部神奇的小说,说其神奇并不是形容词,而是名词,因为贯穿全书的约翰王祭司的事迹在中世纪的欧洲广为流传。显然作者也是以此为全书的中心。 波多里诺是个骗子,问题是他是否只是骗骗腓特烈大帝,还是连这个找寻约翰王的故事也是假的,又或者干脆没有波多里诺这个人,一切...  (展开)
ripley 2010-04-09 23:48:48

现实和奇幻的疯狂结合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这是一部精致的作品,埃科将自己对历史哲学、宗教哲学、自然哲学和形而上学的观点仔细地揉入这个庞大的故事中,让人玩味。 精致自然不用多说,埃科将波多里诺等人的经历完美地镶嵌在了中世纪的历史当中: 亚历山大里亚的建立(仅为本人猜测)、莱尼亚诺战役、第三次十字军东征...  (展开)
逆·逆刃刀 2010-02-05 07:46:25

真伪难辨的奇书

很有趣的一本书,充数着真伪难辨的东方传奇故事。 读着读着,有些读《百年孤独》和《一千零一夜》的感觉。(没读过《堂吉诃德》) 艾科的功力自然是强大的,玩弄文字和架构,依然很出色。 书的后面渐入佳境,很有感觉。 波多里诺说:“我将离去。” 去追寻自己的爱和救赎吧。  (展开)
方東美 2010-01-23 21:22:10

亲爱的这不是爱情

阿布杜热恋着远方的公主,为她谱写着最动人的诗,为她唱出最动听的歌。他以为他爱着她,认为这是最为崇高的爱情,虽然他们必不能相见。可实际上爱情并不是这样,我认为,爱情,所谓的爱情实际上是:“一个基因的骗局,它让我们以一种快感的方式完成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产生了人...  (展开)
方東美 2009-11-06 15:50:24

艾科说如果符号可以揭示真相,那么它也可以用来造成假象。

艾科说过:“符号学可以研究任何作为符号的事物。符号可以将真的事物有意换成任何别的事物,这个别的事物并不存在或者不需要存在或者不需要出现在特定时刻符号所代表的位置上。因此,符号学是一门研究任何有有可能变成假象的科学。如果某件事物不能说明真相,那么它就什么也说...  (展开)
一一 2009-02-11 15:46:55

一本小说

我只能把它归结为一本小说,因为我已无法将其细化分类。 对于没有看过的朋友来说,这是一本集合了基督教(天主教)论述(通篇)、历史与宗教史(通篇)、哲学思辨(经常)、中世纪科学探索(偶尔)、欧亚大陆游记(书的后半段);悬疑(后半段)、爱情(3段恋情)、蹩脚的侦...  (展开)
soloye 2008-08-22 23:40:20

波多里诺

竟然写得如此古典,并且,魔幻。又带着一些调侃,却用了学者的那种考究式的笔调,大概这就是让我觉得古典的原由。 我已经好久好久不看小说了,尤其是翻译的小说。但是偶尔看看,竟然还能翻下来,还能看完。还能大致记得这个故事。 还是蛮开心的。 其实,我觉得,基督教混入欧洲...  (展开)
<前页 1 2 3 后页> (共44条)

订阅波多里诺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