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的书评 (36)

鎮長 2013-10-02 22:05:22 商周2013版

相當具有顛覆性的作品

最早見到這本書是對岸中信出的版本,當時書名就叫做《債》,還蠻引人好奇的,但先不論譯筆,光是看到後面的注釋全部都用英文原版影印的偷懶步驟,就瞬間滅火了。商周這次推出,本以為是買版權,不過看了譯者後才發現猜錯了。翻了幾頁覺得不錯就帶回家了。 作者大衛‧格雷伯...  (展开)
懒残僧 2019-11-14 16:48:49

读《债:第一个5000年》——货币的诞生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债:第一个5000年》是一本颠覆性的书籍,和其他21世纪所著作的经济学书籍一样,向亚当斯密开炮。而这本书的颠覆性特别高,因为他引发“占领华尔街”的活动。由于其对抗主流金融界的理论,在早期的比特币推动者手里几乎人手一本。在我的公众号里,已经写过贫富差距、非理性人...  (展开)
Δανιήλ 2022-05-07 20:11:36 中信出版集团2020版

人类学视角下的债务史对货币理论的启示

书中P51开始的货币根本就不是一个物品,而是以比例的形式、用数学来比较物品的一种方法——让你知道1个X等于6个Y的方法。把一块黄金看作一张欠条。我在跟网友对比特币的讨论中已经完全理解了,对我来说并不是新知识。我也用同样的逻辑来理解萨伊定律——整个社会就是一个记录债...  (展开)
dialectics 2015-04-04 22:03:58

一本名不副实、但是充满想象力的书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我得说,这是一本名不副实的书(不过,如果考虑到作者在书中表现出的极端唯名论倾向,这本书到底该叫什么名字并不重要,不过只是一种约定罢。我想格雷伯会同意我的这种判断吧)。这本书的核心论点,是关于货币本质的唯名论—到底什么作为货币,不过是社会的一种约定或习惯(据说这...  (展开)
1982mile 2013-01-06 09:58:44

宗教,政治,人生,社会,货币皆源于债

首先作者一上来就推翻了古典经济学家关于货币起源的观点:以物易物-》以货币易物。从人类学家,历史学家来观察,作者观察到货币起源是这样的:以债易物-》政府规范债-》创造货币。这样货币的必要性,合法性跟政府是有很大关系的,从根本上怀疑了自由市场鼓吹者的根基。 ...  (展开)
Airmaker 2021-04-27 22:13:27 中信出版集团2020版

在我看来是革命性的思考

本书值得力荐,从完全不同于传统经济学(无论流派)的角度去分析人类债务问题,一下就谈到根儿上了。人类终究是社会动物(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还是理性人(脱离了社会关系,单纯的趋利避害)。 先是振聋发聩的提出了经济学假设前提与实际情况差异的问题,然后以历史史料为依据进...  (展开)
Jimmy47 2020-04-26 02:33:04

还借好还再借不难

路上听书解读: 公元前196年的罗塞塔石碑上,就已经有“债”这个概念,甚至于从有记载的人类历史开始,债就一直存在。 1. 债务和信用体系自古就有,并非出现在物物交换之后 根据人类学研究的发现,远在货币制度和物物交换诞生以前,信用,作为一种虚拟货币,就已被人们在使用了...  (展开)
分格线 2023-05-21 02:27:13 中信出版集团2020版

书中的翻译错误和校对错误如何反映给出版社?

书是好书,五星推荐。翻译总体也很流畅。但是有几处非常影响理解的低级翻译错误,应该扣一星。有几个地方的译文让我理解不了,就去找了原文对照来看,发现是翻译错了。最后一章还有注释标号错误。整理了这些问题。不知道如何才能让出版社看到?翻遍了书的各个位置,都没有找到...  (展开)
(●—●) 2018-12-17 12:54:58

礼物带来奴隶,鞭子造就狗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断断续续读这本书的几周内,这句话一直萦绕在我心头。 和普通的经济学教材不同,作者认为,从来就没有以物易物这回事。从人类学的角度来看,上古时期的交易很可能和当今的一些部落一样,没有交易,没有借贷,而且一种类似共产的互惠互利。 商品剩余呢?我觉得可能是像印第安人...  (展开)
流动的大都会 2015-07-11 17:37:59 商周2013版

放贷有赚有赔,放贷前请详阅"公开说明书"

一般古典经济学家认为人类货币的起源,始自"以物易物"、"货币交易"与"信用借偿"的自然过程,但作者试图以人类学的研究成果,推翻古典经济学缺乏论证的主张。通过历史回顾,David Graeber认为货币的起源应该倒反过来,是"信用借偿"、"货币交易",最后才是"以物易物"。此主张与古...  (展开)
野葫芦引 2021-11-25 21:05:58 中信出版集团2020版

《债》的阅读线索

这本书的发问点特别好,为习以为常的概念打开了新的空间:格雷伯发现,我们在讨论自由、讨论国家和社会、甚至讨论道德与宗教时,仿佛巧合一样地,都用到了“亏欠”“偿还”等经济活动的语言,也就是格雷伯常常使用的说法,“债务的语言”。这一发现似乎在人类学“礼物”脉络的...  (展开)
沙东开心小火烧 2023-01-05 08:07:25 中信出版集团2020版

What is the origin of MONEY

This essay will briefly discuss the main points of David Graeber's article and analyse its significance as well as purpose, and then critically point out its strengths and limitations. This essay argues that Graeber's anthropological study of the origins of...  (展开)
Barton 2022-03-31 21:57:08 中信出版集团2020版

听《债》

感觉作者就是一个学术界的硬茬,直接挑战了亚当斯密的基础假设,而且还因为支持占领华尔街运动而被学校开除,真的是一个很有学术风骨的人,可惜59岁就去世了,这本《债》是他的代表作。 全书包括几个部分: 第一:挑战了亚当斯密的经济学基本假设——先有物物交易,再有货币。...  (展开)
🪡🐲綠大壯🗣 2018-12-18 11:55:20

桃花源~找回人性,找回爱

我想起来,作者应该是讨厌【钱生钱】的做法——钱一旦用来生钱,比如放贷,钱就不再是作为价值尺度的纯粹手段,而成了目的。 但是反观现在所有的商业,难道不都是在钱生钱么,只是过程没那么直接,是蜿蜒曲折的罢了:传统企业向银行贷款后扩大生产,以求更多利润;互联网企业得...  (展开)
林中鹿藏 2023-12-07 14:55:57 中信出版集团2020版

永恒的债务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亚当·斯密看了要从棺材板里跳出来的一本书,一个人类学家试图挑战经济学的根基。说是债的5000年史,实际讨论的是货币史。货币并不是来自于以物易物的美好乌托邦想象,而是来自于信用体系,来自于责任,来自于某种朴素的共产主义人类情感。 在真实的货币发明之前,货币是虚拟货...  (展开)
地瓜一只地瓜 2022-09-30 21:22:30

关于第二章的一点读后感

这本书真的是看到第二章我就开始惊呼的奇书(主要还是读书少了…人类学方面的知识竟几乎没怎么了解过)。之前学货币还有初级经济学的时候就对货币出现的原因和根本定义很懵懂,就是逻辑上说得通但是拿过往经验分析的话还是觉得形象模糊。【一般货币主要是货币(Money),是商品...  (展开)
孤竹 2016-10-20 21:20:29 商周2013版

既没有说清楚问题,也没有给出答案

最初想看这书,是不知在哪里看到一个理论,债是经济的根源,以及货币体系就是债的体系,想想很有道理,于是想深入的了解债,而这本书的口碑还不错,然而深入看起来之后,感觉这么一本500多页的书没有太多实质性的东西,更多是一种宣泄,再加上翻译水平一般,晦涩难懂。 他是占...  (展开)
Pieds Glacés 2013-05-11 18:41:32

一切皆因信貸和債務 (文匯﹕2013年5月6日)

一切皆因信貸和債務 (文匯﹕2013年5月6日) 作者:大衛.格雷伯 譯者:董子雲、孫碳 出版:中信出版社(2012年11月)  阿當.斯密在《國富論》中指出經濟活動起源於「以物易物」及其衍生的交易行為,而貨幣則作為量度中介而出現,大家將這說法奉若圭臬,然而這不過建基於17...  (展开)
Eric_Sen 2024-04-29 10:43:11 中信出版集团2020版

找工作是一个骗局和悖论。

人本身需要供养。最开始男耕女织,家庭或部落生活可以自我满足。否则就会消亡。交换是满足自身需要,各自过上更美好生活的一种方式。交换的不平等产生了债务,归还债务是一种道德义务。人们心中有一个基本的锚定物就是劳动时间。如果希望强制履行道德义务,这就产生了暴力、政...  (展开)
<前页 1 2 后页> (共36条)

订阅债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