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三部曲的书评 (83)
我们的名字叫“不受控不舒服斯基”
Paul Auster似乎专情于扭曲人的身份,这次,他以一种迫不及待地口吻宣布:我们可以是任何人。 Paul用颜色作为人名应是有迹可循。我武断地以为《幽灵》的灵感来源于Paul脑海中长存的黑白两极端,即极端二元化的世界。它的二元性不表现为一种对立状态,而是表现在直接作用于生存...
(展开)
《纽约三部曲》:无意义或者有意义
看过小说之后,常会不由自主地投射关注的目光在平常的事物,这大概是小说唤起了我们的敏锐的观察力。而看了保罗•奥斯特的小说之后,在对这个平常世界多加留意,发现平凡事物隐藏的意义之后,又不自觉地想,一切是否本没有意义,一切都是混沌,如同,总是渴望逃离此在身份的...
(展开)
立体派文学——《纽约三部曲》
1. Panorama 人们说欧斯特的作品是存在主义、象征主义、后现代主义的结合体。我不幸不懂文学,于是更愿意以自己简单的形象思维来概述纽约三部曲的整体写作风格:立体主义,但不幸的是,这简单四个字也不足以涵盖这本书的光怪陆离。 于是我突发奇想,决定创作一幅思想中的画作来...
(展开)
幻梦之城(仿巴特体评论)
自我复制 写作者的自我,将其复制另外一个“图层”,套用ps术语,翻转一下摆在旁边,作为演自己对手戏的角色。 城市迷宫 描写城市细节,衣食住行,阴晴雨雪,行进路线等等,造成熟悉的陌生感。 荒诞感受 被卷入,莫名其妙的任务,丧失目标,无法退出,挫折感,被安排,...
(展开)
理解《纽约三部曲》的三点须知
我的博士论文是写这个书(现在还在写,希望能写完)。记得之前有人说过,你喜欢哪本书或作家,如果你把它或他当做你的研究对象,你就不会喜欢了。 我现在围绕着这本书搞了两年多时间了,看了有关它的很多资料,感觉自己快要被这本书给折磨疯了。这书的第二部《幽灵》里的主角布...
(展开)
美国文坛厚重风的终结
Christopher Hitchens曾在名利场上发表过一篇《为何女人不能幽默》,此文一发就大火,hitchens曾在文中说,“女人之所以不能幽默,是因为她们在生孩子时候见过了更多的痛和隐性的生离死别,所以她们笑不出来。”这种歪理邪说运用到Paul Auster身上却恰如其分,即便他不是女性,...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