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 1
上 部:基本问题研究
第一章: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的理论基础与基本内涵……………… 9
一、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的法理基础
二、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的学理基础
三、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的学科基础
四、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的基本内涵
第二章: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的构成要素……………………………33
一、多民族历史观
二、多民族文学观
三、多民族民族观
四、多民族国家观
五、多民族哲学观
第三章:中国文学史的国家知识属性与功能…………………………68
一、现代知识转型与文学地位的提升
二、文学史的形成及权力
三、中国文学史的国家知识属性
四、中国文学史的功能
五、文学史知识建构的个人话语权力与国家意识形态规约的调适
第四章:中国文学史的基本问题………………………………………99
一、创作主体身份的多民族属性
二、多种文学传统与多种文学形式
三、多语种、跨语种与双语写作
第五章:中国文学史的时间………………………………………… 113
一、中国文学的“显在式样”与“隐性式样”
二、历史线性时序与中国文学史的时间结构
三、“中国文学史”与“中国历史”的互文性关系
四、时间:多时间与多历史
第六章:中国文学史的空间………………………………………… 135
一、多地域与多民族相叠加的文化及文学
二、跨地域与跨民族文化及文学
三、动态的空间与文学
下 部:相关问题研究
第七章:少数民族文学的发生与学科反思……………………… 157
一、少数民族文学发生的制度环境
二、国家一体化格局中少数民族作家队伍的整合
三、民族民间文学资源的发现与价值重构
四、少数民族文学的知识化
五、少数民族文学的学科化
六、从少数民族文学到多民族文学
第八章:当代各民族母语文学的在场方式与跨语际传播……… 202
一、不在场的在场:中国当代母语文学的尴尬处境
二、单边译入:文化洼地效应的放大与文学权力的放逐
三、策动与新路:母语文学跨语际传播的自觉
第九章: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与历史哲学转型………………… 227
一、现代与传统的起承转合
二、“中国”与西方的博弈交融
三、文学与历史的互相生成
四、作为“民族”内部动力的现代性历史
五、进行中的历史
第十章:世界文学中的多民族文学……………………………… 266一、世界文学、民族文学与少数族裔文学
二、范式转移与重绘文学史面貌
三、多元文化主义及其不满
四、殖民、流散、跨国主义转向
第十一章:汉语世界中的多民族文学——1981-2009《民族文学》的统计学分析……………………………………………………302
一、多民族作家汉语文学
二、多民族母语汉译文学
三、多民族民间文学
四、多民族文学的公共空间
五、世界眼光与多民族文学观
· · · · · · (
收起)
0 有用 青年哪吒 2012-12-28 08:34:03
当初写的时候太快了。
0 有用 栀子花梨香拿铁 2013-01-03 00:38:32
花了好几天学习完,学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