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屏风上的书评 (38)

谢飞导演 2021-01-04 12:40:37

读毛姆《在中国屏风上》笔记二则

毛姆全集中这本游记吸引了我,看看作家平时是如何观察生活和记录资料的,对研究文学艺术家的创作秘密满有裨益的。1920年毛姆到达香港,开始首次四个月的中国行,一路从香港、上海、顺着长江抵达成都,又穿过北京到了沈阳。这本游记就是他回国后根据随时手记的素材编写而成,192...  (展开)
齐物秋水 2013-09-07 13:14:40

他者视域中的屏风掠影

毛姆的《在中国屏风上》算不得是深刻的中国观察,毕竟他于1919年至1920年顺长江溯游而上的游历只有几个月的光景,对于如此幅员辽阔的国家,恐怕没有任何人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形成如何深邃的认知。毛姆很知趣及熨帖地将自己的这系列游历文章名之为“在中国屏风上”,即意味...  (展开)
章台柳 2013-09-05 22:43:40

黄河岸边的罗曼司

1920年,英国作家毛姆去远东的中国做了一次旅行。那个时候旧中国的社会环境并不是很好,并不是旅游度假的理想去处。而毛姆决心进行这次旅行,则很明显有意要用艰苦横逆的经历来磨炼自己的毅力。 于是,在黄河岸边,他搭上了当地的一条民船,开始了一段艰苦的航行。白天,船工...  (展开)
里亚朵夫 2013-09-21 23:14:20

毛姆的中国视角

毛姆喜欢旅行。他曾两次去马来亚等地区,生活了10个月,写下了一本脍炙人口、充满浓郁的东南亚风情的短篇小说集《木麻黄树》。其实,在他第一次去马来亚等地之前,即1919年到1920年冬季,45岁的毛姆来到中国,溯长江而上1500英里,《在中国屏风上》就是他此行的产物,58篇或长...  (展开)
阿拉雷 2021-08-23 00:14:44

读书笔记1673:在中国的屏风上

1920年毛姆来中国游历,写了这本游记,同查尔斯兰姆一样,他有着老派英国人的幽默,对于在中国作威作福的西方人,贪婪的中国官员冷嘲热讽,对于苦力这些底层阶层又要饱含深情,他同中国的戏剧家有过交谈,最重要的是他和辜鸿铭有过一次谈话,他们在重庆见面,一个代表见过世面...  (展开)
夏了夏天 2019-05-26 19:09:13

《在中国屏风上》札记

严格意义上来说,尽管这本书是毛姆溯长江而上一千五百英里来到中国所作,但它并不是本游记。且总体而讲,他也并不是写给中国人读的(毕竟我怀疑以当时情况来看,他也并不认为中国有多少人可以真正读书),因此他是写着中国的故事说给英国读者去听的。 尽管我知道毛姆是一个人性...  (展开)
不动声色地 2015-05-03 11:17:53

有丰盈的灵魂相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在这本书里,终于可以看到毛姆是如何描绘我熟悉的景致,如何评价我传承的文化,以及如何看待中国二十世纪的劳苦人民生活状态的了。依然犀利如锋。 印象深刻他的《天坛》《长城》,还有对蜀中的描写,以及孤儿塔、街道、大江、罗曼司,毛姆的景色描写从来不只是描写景色,经常...  (展开)
laodou 2014-11-21 22:54:10

譯得大体不错,但仍有值得商榷之处

唐建清译本2013年版装潢雅致可喜。翻译得大体不错。值得推荐。 与原文对照来读,发现有些地方译的还不尽如人意。比如《哲学家》一篇结尾处的诗,第一首末句“悲哀啊悲哀,莫非爱情使你不再可爱。”原文为:   Sad, sad that love should make you   Unlovable. 此处并无“...  (展开)
孙珺 2013-10-07 20:07:05

有误读有隔膜却迷人的中国屏风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没有写过什么宏伟巨制的毛姆,却总能把日常琐事和普通人的情感描绘得入木三分。有个豆瓣er评价他的话很逗:“毛姆这个水瓶座老头子,一生都在到处旅游且风流快活”,记录他一组中国之行叙事的#在中国屏风上#,正是他书写风格的突出体现。 虽然他自己说这本集子很难被成为一本...  (展开)
林下一个夕 2023-04-25 22:28:47

屏风里的中国,屏风也在中国。

📕以为毛姆只会写小说,没想到散文也写得如此之好。1920年毛姆来到中国游历,见识到了中国的大好河山,风土人情,毛姆在这架屏风上描绘了遥远、古老而又神秘的中国景致。 📗这里有拿着鸟儿出门遛弯儿的大爷,有濒于坍塌的城墙,有小寺院改造的豪华客厅,里面放着各种奇奇怪...  (展开)
杪夏萤火虫 2021-08-27 08:32:52

毛姆式中国屏风

站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满目疮痍的中国大地上,毛姆以一个西方人的视角,带着对东方文明的所有想象,描绘了一扇“毛姆式”的中国屏风。 之所以称之为“毛姆式”,不仅因为毛姆一贯的文笔,更因为这扇屏风并不是彼时中国全面的、深刻的展现,而是一个西方作家带着一双观察世间...  (展开)
豆友fkhPJwCbts 2024-05-27 23:49:10

毛姆竟然见过辜鸿铭

毛姆竟然去拜访过辜鸿铭,哇!还被我们晚清脱口秀天王教训了一顿,不过也不奇怪,泰戈尔也被训过。 . 读毛姆的书感觉就像是去饭店里点了一份很普通的蛋炒饭,吃了两口发现怎么还有大虾,继续吃,一会发现竟然还有鲍鱼,然后你抬起头,他站在后厨面露坏笑的看着你,挤出一个魅眼...  (展开)
子非 fish 2023-12-29 14:02:05

犀利的毛姆,细心的毛姆

本书是毛姆先生于1919-1920年,大约是民国8年至民国9年,到中国来旅行的记录。 毛姆见证了这个从封建君主制的农业社会过渡到总统制的现代社会的现状。他的笔下,有精致利己的官员、有见风使舵的外交官夫人、有富有同情心的传教士、有抽着鸦片却喜欢孩子的东方人、有带着绿帽却...  (展开)
曹小操 2023-10-27 22:38:41

与毛姆漫步过去

毛姆的这本旅行游记真的拖了好一阵才又拾起来把它读完,好在书里是五十来个独立的小故事,五五分的读法并没有太大影响。 起初我以为他只是本普通的旅行游记,不过倒是很有毛姆的风格,刻薄犀利的表达和细致入微鞭辟入里的分析,虽然在月亮和六便士还有面纱里早有讨教过,但是翻...  (展开)
一只小猫 2023-06-12 10:49:57

毛姆的异国人物收藏博物馆

这是毛姆的中国游记,但与其说是游记,倒不如说是“异国人物收藏”,就像毛姆在其中的《漂泊者》中所写的:“他所搜集的既不是动物,也不是植物,而是形形色色的人。” 书中记录了毛姆在中国遇到的各色人等(中国人极少,大部分是外国人),以及各种值得玩味和记录的碎片,中国...  (展开)
壶中仙 2022-07-16 18:14:32

当时的明月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看了月亮和六便士让我对毛姆的印象是厌女。这本书像是另外一个毛姆写的。 书里写出来的100年前的中国,让我有很强的熟悉感,毛姆的视角简直就是我10年前去缅甸时的视角!只是我没办法用他那样敏锐的语言表达出来。 这本书给我一种静态的感觉。大概因为所有描述的对象基本上都是...  (展开)
终成空. 2021-12-17 17:25:51

一日速读屏风——谜语人都**

1.时间原因读的是中英对照版的,翻译问题相当严重,很多地方有点翻译的过于“雅”了,导致整体上作者的口吻并不冷静, 2.望山是景,望人也是景。 3.谜语有点多,说是暗示,实际上充满了暗讽。也不排除个人过度理解了。①写长城的冷漠与勇猛,讽的是牺牲无数人的事业是华而不实...  (展开)
静待鹏程 2021-07-19 18:09:21

屏风前后

假期在应付两孩儿时,用了一周多才读完这本不到200页的小书。久闻毛姆知名小说家的大名,没想到他曾于1920年来中国游历,写下随笔,后来编成了这本包含58篇小文的集子。 屏风,除了能装饰外,还可以阻挡。《在中国屏风上》,毛姆用似马良之笔的笔墨描写了中国的水田、山石、寺...  (展开)
黑狸 2021-04-25 14:44:48

三十领事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靓仔难以言说的痛 想起小时候家里四口人只用两个牙刷杯,上课中学后,渐渐觉得这样不卫生,就又买了两个杯子。爸爸见而不语。 忘了是什么时候,一家人用勺子吃东西,先只拿了一把,我不想用他们用过的勺子,想去再拿一把,爸爸厉声呵斥,自此我倒也不敢再在意这样的事...  (展开)
<前页 1 2 后页> (共38条)

订阅在中国屏风上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