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自公元前三世纪中国与国外的交通谈起,简述闳放昂扬之盛世,如何被历史大势扒至“数千年未有之变局”。进而用十九章,七十万言的篇幅,细述偌大一个中国,如何在内外交迫的情势之下,经历了百余年的震荡、动乱及嬗变。作者悉心描摹其间中外力量之角逐、中央和地方权力之消长,及权势人物和社会精英在政治、外交等领域的种种图存在之努力,为读者提供了中国近现代社会的完整图景。
本书选取的历史事件和叙述结构,看似与市面上通行的近现代史教科书出入不大,但作者旁征博引,极严谨而客观。在少数客观。在少数流露个人喜好之处,聊聊数语,又极传神。
近代中国史綱 上册的创作者
· · · · · ·
-
郭廷以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郭廷以(1904-1975)河南舞阳人。一代史学宗师,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创始人兼学术奠基人。深受傅斯年、罗年伦治史风格之影响,毕生致力于中国近代史研究,依据丰富确实的史料立论,以重视历史原貌,是实证史学的卓越代表。其史学研究由编纂大事记及整理史料入手,是著名的“南港学派”的创立者。
郭先生于晚年旅美访问期间,历时四年完成本书实稿,其后多次修订,于1975年9月逝世之前,尤增补多处,备尽心力。
代表作:《近代中国史事日志(清季)》、《近代中国史事日志(民国)》、《太平天国历法考订》、《郭嵩焘先生年谱》、《近代中国史纲》等。
目录 · · · · · ·
小记
第一章 世变前的中国与西方
第一节 中国大势的推移
一、闳放昂扬之世
二、敛抑沉滞之世
三、清的统治 四、清的衰乱
第二节 西方的海陆环伺
一、欧人东来
二、海疆扰攘——先驱者葡萄牙与西班牙
三、海疆扰攘——继起的荷兰与英国
四、中俄陆上的和战
第三节 西教西学的传人与中阻
一、耶稣会士的贡献
二、西学西教的发展
三、教士内讧
四、西教被禁与西学之衰
第四节 中西通商与英国的地位
一、广州互市
二、 口岸限定与夷人防范
三、马戛尔尼奉使的无成
四、纠纷不已
第二章 西力冲击(上)(1830-1850)
第一节 中英争端的扩大
一、英国的新举措
二、平行往来与旧章遵守
三、鸦片与银漏
四、禁烟问题
第二节 林则徐的禁烟
一、道光的决策
二、强制缴烟
三、坚持具结与交凶
四、西情探求与外交运用
五、对英封港
第三节 英国的炮舰政策
一、决定用兵
二、战争初起
三、无结果的和谈
四、战事继续
第四节 中国境遇的初变
一、南京条约
二、美法效尤
三、五口通商
四、教士的活动
五、西事研究
六、造船制炮与抚绥
七、粤民反英
第三章 内部动乱(上)(1850-1860)
第一节 太平军的兴起
一、鸦片战争与内溃的加剧
二、洪秀全的反清运动
三、新王朝的创建
四、直前北伐与回师西征
五、对外接触
六、北捻与南会
第二节 极权统治
一、信仰统制
二、兵民合一
三、官制与政事
四、圣库与田亩制度
五、妇女地位与礼俗
第三节 传统势力的对抗
一、曾国藩的领导
二、湘军东征
三、天京内变
四、太平军的重振
五、曾国藩总制东南
第四章 西力冲击(下)(1850-1860)
第一节 西方国家的携手
一、咸丰的对外动态
二、英美法欲壑的增长
三、修约交涉
四、二次战争的导火线
第二节 英法联军与俄国的机会
一、英法的军事合作与美俄外交追随
二、夺据广州
三、进攻大沽
四、天津要盟
五、上海改约交涉与鸦片开禁
六、俄国的再度东侵
第三节 中国境遇的再变
一、战火重燃
二、英法大举进兵
三、北京陷落
四、列强的共同收获
五、俄国的独得
第五章 内部动乱(下)(1860-1877)
第一节 清的外援与曾军的奋战
一、英国态度改变的朕兆与初次上海之役
二、安庆的争夺
三、通商.岸的攻守
四、曾军的分路推进与洋将洋兵的协助
第二节 太平军的末路
一、纪纲隳坏
二、全局瓦解
三、捻乱的扩大与平定
第三节 西南与西北
一、贵州的苗与教
二、云南的回、汉反满军
三、陕甘回与马化龙
四、阿古柏并据新疆
五、左宗棠的远征
……
第六章 忧患中的自强运动(上)(1860-1885)
第七章 忧患中的自强运动
第八章 甲午惨败与中国分割(1885-1900)
第九章 改制维新与排外
第十章 清倾覆前夕的内外情势(1901-1911)
第十一章 辛亥革命(1911-1912)
第十二章 袁世凯的独裁统治
第十三章 军阀恣睢
第十四章 再革命(上)(1915-1924)
第十五章 再革命(下)(1925-1928)
第十六章 两种内战(1929-1931)
第十七章 安内与攘外(1928-1936)
第十八章 八年抗日战争(1937-1945)
第十九章 中国大陆政权的改变
补充阅读书目举隅
书后小记
· · · · · · (收起)
第一章 世变前的中国与西方
第一节 中国大势的推移
一、闳放昂扬之世
二、敛抑沉滞之世
三、清的统治 四、清的衰乱
第二节 西方的海陆环伺
一、欧人东来
二、海疆扰攘——先驱者葡萄牙与西班牙
三、海疆扰攘——继起的荷兰与英国
四、中俄陆上的和战
第三节 西教西学的传人与中阻
一、耶稣会士的贡献
二、西学西教的发展
三、教士内讧
四、西教被禁与西学之衰
第四节 中西通商与英国的地位
一、广州互市
二、 口岸限定与夷人防范
三、马戛尔尼奉使的无成
四、纠纷不已
第二章 西力冲击(上)(1830-1850)
第一节 中英争端的扩大
一、英国的新举措
二、平行往来与旧章遵守
三、鸦片与银漏
四、禁烟问题
第二节 林则徐的禁烟
一、道光的决策
二、强制缴烟
三、坚持具结与交凶
四、西情探求与外交运用
五、对英封港
第三节 英国的炮舰政策
一、决定用兵
二、战争初起
三、无结果的和谈
四、战事继续
第四节 中国境遇的初变
一、南京条约
二、美法效尤
三、五口通商
四、教士的活动
五、西事研究
六、造船制炮与抚绥
七、粤民反英
第三章 内部动乱(上)(1850-1860)
第一节 太平军的兴起
一、鸦片战争与内溃的加剧
二、洪秀全的反清运动
三、新王朝的创建
四、直前北伐与回师西征
五、对外接触
六、北捻与南会
第二节 极权统治
一、信仰统制
二、兵民合一
三、官制与政事
四、圣库与田亩制度
五、妇女地位与礼俗
第三节 传统势力的对抗
一、曾国藩的领导
二、湘军东征
三、天京内变
四、太平军的重振
五、曾国藩总制东南
第四章 西力冲击(下)(1850-1860)
第一节 西方国家的携手
一、咸丰的对外动态
二、英美法欲壑的增长
三、修约交涉
四、二次战争的导火线
第二节 英法联军与俄国的机会
一、英法的军事合作与美俄外交追随
二、夺据广州
三、进攻大沽
四、天津要盟
五、上海改约交涉与鸦片开禁
六、俄国的再度东侵
第三节 中国境遇的再变
一、战火重燃
二、英法大举进兵
三、北京陷落
四、列强的共同收获
五、俄国的独得
第五章 内部动乱(下)(1860-1877)
第一节 清的外援与曾军的奋战
一、英国态度改变的朕兆与初次上海之役
二、安庆的争夺
三、通商.岸的攻守
四、曾军的分路推进与洋将洋兵的协助
第二节 太平军的末路
一、纪纲隳坏
二、全局瓦解
三、捻乱的扩大与平定
第三节 西南与西北
一、贵州的苗与教
二、云南的回、汉反满军
三、陕甘回与马化龙
四、阿古柏并据新疆
五、左宗棠的远征
……
第六章 忧患中的自强运动(上)(1860-1885)
第七章 忧患中的自强运动
第八章 甲午惨败与中国分割(1885-1900)
第九章 改制维新与排外
第十章 清倾覆前夕的内外情势(1901-1911)
第十一章 辛亥革命(1911-1912)
第十二章 袁世凯的独裁统治
第十三章 军阀恣睢
第十四章 再革命(上)(1915-1924)
第十五章 再革命(下)(1925-1928)
第十六章 两种内战(1929-1931)
第十七章 安内与攘外(1928-1936)
第十八章 八年抗日战争(1937-1945)
第十九章 中国大陆政权的改变
补充阅读书目举隅
书后小记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云南变乱的原因,与贵州略同,在贵州是汉、苗不和,在云南是汉、回仇视。回民有信仰、有组织、,文化程度高,民族意识强,与汉人杂处,风俗各异,利害冲突,相互轻侮忌恨,会党复从中播弄。回民势众心齐,有清真寺公费,缓急相通;汉人亦团练自卫,各出“保家钱”、“买命钱”。法令规定回民有犯,加等科罪,牧令每遇汉、回相争,往往偏袒汉人,回民不得其平,径行寻仇报复。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19页 -
如将北伐后的内战,与辛亥革命后的内战作一比较,颇多相似之处。辛亥革命由国民党的前身同盟会领导,实际上与之对抗的为北洋派,结果归于妥协,政权为北洋派所得。不久双方决裂,而有国民党对北洋派之战。继之而起的为北洋派内部之战,最后仍为国民党对北洋派之战,即北伐。国民党胜利的最大原因之一为北洋派的内争与相互牵制。北伐初由国民党与中共携手进行,因中途乖离,而又中共对国民党之战,即中共所指的国内革命战争。中共崛起的原因之一为国民党的内政与相互牵制。国民党初视中共的反抗为纤芥之疾,星星之火,不及二年,竟成燎原之势,中共的红军遍布大江南北、华中腹地。南京政府能战败阎锡山、冯玉祥等的数十万联合军,对于数万红军,却无如之何,穷于应付。 (查看原文) —— 引自第408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近代中国史纲(共2册),
这套丛书还有
《近代中國史綱 下册》
。
喜欢读"近代中国史綱 上册"的人也喜欢 · · · · · ·
-
- 近代史资料文库 8.8
-
- 太和正音谱笺评 8.7
-
- 甌北集(全二冊) 8.8
-
- 中外旧约章汇编(第一册) 9.7
-
- 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全十册) 8.6
-
- 唐才子传校笺 第5册 8.8
-
- 金瓶梅詞話 9.4
-
- 宋登科记考(上下) 9.6
-
- 昂贵的和平 8.7
近代中国史綱 上册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4 条 )




(转)戴海斌: 前水非后水,古今相续流——郭廷以和他的“史事日志”系列
文章来源:《 中华读书报 》( 2011年10月12日 10 版) 郭廷以(1904—1975)是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先驱人物,早年与罗家伦、蒋廷黻诸先生相过从,由垂手从教而至相与论学,交谊久长。自1928年起,已创拟《近代中国史》十九册的宏大写作计划,并有意与罗、蒋合撰近代史以供一...
(展开)

> 更多书评 24篇
论坛 · · · · ·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2 )
-
格致出版社 (2009)9.2分 775人读过
-
格致出版社 (2012)9.3分 257人读过
-
中华书局 (2018)9.2分 217人读过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9)9.0分 239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近代中国史綱 上册的评论:
feed: rss 2.0
4 有用 一八 2017-03-28 21:52:56
开头读得有些困,渐入佳境。十二天终于读完,篇幅这么长,不宜称“史纲”吧。。。涉外写得最好
2 有用 9 de Julio 2016-09-09 18:09:28
上册叙晚清史。史实细节详尽,尤重对外交涉始末。虽然部分内容过时,仍是极严谨扎实的必读书。
1 有用 通灵顽石 2023-10-07 15:40:19 北京
【updated:上册完,下册应该不会马上继续看了。各国为了我大柴拿的资源,互相掐得披头散发,好不滑稽。不出所料,太那个平天那个国成为上册最精彩的部分,评书一样的精彩。洋务看到恭亲王“鬼子六”会心一笑,我爹在旅游vlog里花了好几集讲他。他、僧格林沁和郭嵩焘确让人刮目相看,他们一些自保和自爆(?)行为也能理解一点点,毕竟身居要位必有掣肘。正因此,前两天去万圣还看上了汪荣祖的郭嵩焘传记。慈那个禧真是... 【updated:上册完,下册应该不会马上继续看了。各国为了我大柴拿的资源,互相掐得披头散发,好不滑稽。不出所料,太那个平天那个国成为上册最精彩的部分,评书一样的精彩。洋务看到恭亲王“鬼子六”会心一笑,我爹在旅游vlog里花了好几集讲他。他、僧格林沁和郭嵩焘确让人刮目相看,他们一些自保和自爆(?)行为也能理解一点点,毕竟身居要位必有掣肘。正因此,前两天去万圣还看上了汪荣祖的郭嵩焘传记。慈那个禧真是天下难得之人物,浑身上下竟无一点招人喜爱的地方。】还记得三年前就一直想读,只是“天下苦繁体字和旧体文学久矣”。没想到一读下去,像是听单田芳的长篇评书一样引人入胜。趁这个大好时机培养一下阅读繁体中文的快感吧。 (展开)
1 有用 njuyyg 2020-02-29 21:54:49
浏览的是盗版
1 有用 lame-fish 2016-12-26 13:23:25
"太平軍有其宗教信仰,行軍秋毫無犯,臨陣各遵約束,成為一支意志堅定,團結強固,而又得人民擁護的武力。戰略取主動,初則「極力固守,養鋒蓄銳,不與官兵戰,相持日久,覷官兵稍懈,一朝突出,如山移海湧,莫之能禦」。"郭「近代中國史綱」上P464極權之初,合力中的。"被裹脅者,固然頗多,自願參加者亦屬不少。此固與其宗教政治宣佈有關,而其經濟軍事方略收效尤巨。自入湖南以來,「專虜城市,不但不虜鄉民,所過之處,... "太平軍有其宗教信仰,行軍秋毫無犯,臨陣各遵約束,成為一支意志堅定,團結強固,而又得人民擁護的武力。戰略取主動,初則「極力固守,養鋒蓄銳,不與官兵戰,相持日久,覷官兵稍懈,一朝突出,如山移海湧,莫之能禦」。"郭「近代中國史綱」上P464極權之初,合力中的。"被裹脅者,固然頗多,自願參加者亦屬不少。此固與其宗教政治宣佈有關,而其經濟軍事方略收效尤巨。自入湖南以來,「專虜城市,不但不虜鄉民,所過之處,以攫奪衣物散給貧者,散布流言,謂將來概免租三年,鄉民•••方幸賊來」。貧民忌恨富室,太平軍之來,害不及己,且甚有利,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