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晉門閥政治的创作者
· · · · · ·
-
田余庆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田余庆,1924年,湖南湘阴人,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主要著作有《中国史纲要》(合著,翦伯赞主编),国家教委第一届大学教材特等奖);《东晋门阀政治》(第一届国家图书奖)、《秦汉魏晋史探微》、《拓跋史探》等。
目录 · · · · · ·
释“王与马共天下” 1
一 西晋诸王与王国士人 1
二 司马越与王衍 7
三 司马睿与王导。门阀政治格局的形成 17
四 关于“不与刘、石通使”问题 28
论郗鉴——兼论京口重镇的形成 39
· · · · · · (更多)
一 西晋诸王与王国士人 1
二 司马越与王衍 7
三 司马睿与王导。门阀政治格局的形成 17
四 关于“不与刘、石通使”问题 28
论郗鉴——兼论京口重镇的形成 39
· · · · · · (更多)
释“王与马共天下” 1
一 西晋诸王与王国士人 1
二 司马越与王衍 7
三 司马睿与王导。门阀政治格局的形成 17
四 关于“不与刘、石通使”问题 28
论郗鉴——兼论京口重镇的形成 39
一 小引 39
(一)东晋初年的兵力状况 42
二 郗鉴的密谋 42
(二)流民与流民帅 45
(三)用流民帅平王敦之乱 51
三 郗鉴与王导 55
(一)郗、王家族的结合 55
(二)苏峻乱平后的江州 63
(三)郗鉴在陶、王矛盾和庾、王矛盾中的作用 66
四 郗鉴与京口的经营 74
(一)三吴的战略地位 74
(二)会稽——三吴的腹心 78
(三)建康、会稽间的交通线 83
(四)京口和晋陵地区的环境与流民 90
(五)京口在政治、军事上的作用 93
(六)郗氏家族在京口的影响 97
五 余论 102
庾氏之兴和庾、王江州之争 106
一 庾氏之兴。庾亮巩固门阀政治 106
二 庾亮出都以后的政治形势 114
三 庾、王江州之争 119
四 襄阳的经略 131
桓温的先世和桓温北伐问题 140
一 桓温先世的推测 140
(一)桓温先世的隐情 140
(二)桓温是桓范后裔 141
(三)桓范的郡望问题 147
(四)旁证 150
(五)小结 154
二 桓彝事迹杂考 156
(一)中朝桓彝无令誉 156
(二)桓彝过江后跻身“八达”而又志在立功 158
(三)桓彝族单势孤 161
(四)桓氏家族不为时人所重 165
(五)小结 167
三 永和政局与永和人物 168
四 桓温北伐与东晋政争 179
五 简文帝遗诏问题 187
陈郡谢氏与淝水之战 199
一 谢鲲、谢尚与谢安 199
二 北府兵 214
三 淝水之战前后的陈郡谢氏 219
四 淝水之战与灭吴之战的比较 231
五 北方的民族关系与淝水之战的性质问题 241
门阀政治的终场与太原王氏 257
一 小引 257
二 “齇王”世家 258
三 孝武帝与皇权政治 265
四 主相相持与太原王氏 273
(一)主相相持的开端。太元九年至十四年(384—389年) 274
(二)上下游的争夺——王忱与王恭。太元十四年至十七年(389—392年) 276
(三)殷仲堪入荆与孝武帝得势。太元十七年至二一年(392—396年) 279
(四)孝武帝死后王恭、殷仲堪连兵叛乱——两藩与中枢之争。太元二一年至隆安二年(396—398年) 281
(五)太原王氏的覆灭。隆安二年至三年(398—399年) 284
五 小结 286
刘裕与孙恩——门阀政治的“掘墓人” 292
一 晋末的北府兵 292
二 北府将乐安高氏 302
三 道术与政治 308
四 孙恩、卢循、徐道覆的家族背景 315
五 孙恩、刘裕与次等士族 323
后论 330
一 旧族门户和新出门户 330
二 东晋侨姓门阀士族的主要来源 336
三 门阀政治——皇权政治的变态 340
四 门阀政治和流民 347
五 门阀士族的经济基础 350
六 门阀士族的文化面貌 354
七 门阀政治的暂时性和过渡性 359
· · · · · · (收起)
一 西晋诸王与王国士人 1
二 司马越与王衍 7
三 司马睿与王导。门阀政治格局的形成 17
四 关于“不与刘、石通使”问题 28
论郗鉴——兼论京口重镇的形成 39
一 小引 39
(一)东晋初年的兵力状况 42
二 郗鉴的密谋 42
(二)流民与流民帅 45
(三)用流民帅平王敦之乱 51
三 郗鉴与王导 55
(一)郗、王家族的结合 55
(二)苏峻乱平后的江州 63
(三)郗鉴在陶、王矛盾和庾、王矛盾中的作用 66
四 郗鉴与京口的经营 74
(一)三吴的战略地位 74
(二)会稽——三吴的腹心 78
(三)建康、会稽间的交通线 83
(四)京口和晋陵地区的环境与流民 90
(五)京口在政治、军事上的作用 93
(六)郗氏家族在京口的影响 97
五 余论 102
庾氏之兴和庾、王江州之争 106
一 庾氏之兴。庾亮巩固门阀政治 106
二 庾亮出都以后的政治形势 114
三 庾、王江州之争 119
四 襄阳的经略 131
桓温的先世和桓温北伐问题 140
一 桓温先世的推测 140
(一)桓温先世的隐情 140
(二)桓温是桓范后裔 141
(三)桓范的郡望问题 147
(四)旁证 150
(五)小结 154
二 桓彝事迹杂考 156
(一)中朝桓彝无令誉 156
(二)桓彝过江后跻身“八达”而又志在立功 158
(三)桓彝族单势孤 161
(四)桓氏家族不为时人所重 165
(五)小结 167
三 永和政局与永和人物 168
四 桓温北伐与东晋政争 179
五 简文帝遗诏问题 187
陈郡谢氏与淝水之战 199
一 谢鲲、谢尚与谢安 199
二 北府兵 214
三 淝水之战前后的陈郡谢氏 219
四 淝水之战与灭吴之战的比较 231
五 北方的民族关系与淝水之战的性质问题 241
门阀政治的终场与太原王氏 257
一 小引 257
二 “齇王”世家 258
三 孝武帝与皇权政治 265
四 主相相持与太原王氏 273
(一)主相相持的开端。太元九年至十四年(384—389年) 274
(二)上下游的争夺——王忱与王恭。太元十四年至十七年(389—392年) 276
(三)殷仲堪入荆与孝武帝得势。太元十七年至二一年(392—396年) 279
(四)孝武帝死后王恭、殷仲堪连兵叛乱——两藩与中枢之争。太元二一年至隆安二年(396—398年) 281
(五)太原王氏的覆灭。隆安二年至三年(398—399年) 284
五 小结 286
刘裕与孙恩——门阀政治的“掘墓人” 292
一 晋末的北府兵 292
二 北府将乐安高氏 302
三 道术与政治 308
四 孙恩、卢循、徐道覆的家族背景 315
五 孙恩、刘裕与次等士族 323
后论 330
一 旧族门户和新出门户 330
二 东晋侨姓门阀士族的主要来源 336
三 门阀政治——皇权政治的变态 340
四 门阀政治和流民 347
五 门阀士族的经济基础 350
六 门阀士族的文化面貌 354
七 门阀政治的暂时性和过渡性 359
· · · · · · (收起)
喜欢读"東晉門閥政治"的人也喜欢 · · · · · ·
-
- 秦汉魏晋史探微 9.4
-
- 讀書劄記三集 9.1
-
- 孟森政论文集刊(全三册) 8.6
-
- 唐代史事考释 9.2
-
- 山居存稿 9.4
-
- 二十五史补编(全六册) 9.4
-
- 汉帝国的建立与刘邦集团 8.4
-
- 宋书校勘记长编 9.4
-
- 唐书兵志笺正 9.3
東晉門閥政治的书评 · · · · · · ( 全部 313 条 )






私家荫盖下的中国古代政权
梁任公论及《中国之旧史》时言道:“二十四史,不过是为帝王将相作家谱!”古来“国家”作为“天下之神器”往往在一姓之掌握的同时更兼许许多多的护卫者和分享者,帝王即是“王家”,王家之外尚有种种之“私家”。简单的分类这种私家:有王家外戚,功臣元勋,仕宦大族,这些私...
(展开)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6 )
-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2)9.5分 18023人读过
-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9.3分 2851人读过
-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9.3分 190人读过
-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6)9.5分 128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中古家族史研究 (金馬都)
- 终余一生,也不能读完的书籍(精华) (Deffrro-ZI)
- 闲着没事读读书(四) (鹿小羽)
- 一个文科生的必读书目 (雲在青天)
- 徐冲、仇鹿鸣中国古代史-魏晋至隋唐 (若下)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東晉門閥政治的评论:
feed: rss 2.0
4 有用 贺兰天马 2016-03-20 23:02:12
这部书是研究魏晋时期历史的经典之作,田先生的笔力严谨,考证精当,写的十分精彩
0 有用 muer724 2023-09-19 10:25:25 浙江
以时间为经,以几大家族为纬,抽丝剥茧,细致入微。
0 有用 首丘之狐 2025-04-29 02:10:59 上海
田余庆先生扛鼎之作
0 有用 旅人之忆 2012-11-23 04:24:34
再看此书(虽然用的是小K看)还是觉得自己对东晋历史了解太少
0 有用 剎無湮 2020-11-19 09:32:14
这本太好看了!尤其是接在不知所云的《曹丕》之后读的,简直如沐春风【大概是四大家族都很有意思,这本甚至读出了看同人的快感,太开心了ww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