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美] 艾伦·布卢姆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原作名: The Closing of the American Mind
译者: 战旭英 / 冯克利
出版年: 2007-10-24
页数: 348
定价: 28.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人文与社会译丛
ISBN: 9787544702478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原作名: The Closing of the American Mind
译者: 战旭英 / 冯克利
出版年: 2007-10-24
页数: 348
定价: 28.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人文与社会译丛
ISBN: 9787544702478
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论证现代民主的起源,品评马基雅维利、霍布斯、洛克、卢梭等启蒙思想家的意图及其得失,考察当代美国心智与德国思想之间的联系,批判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社会盛行的虚无主义及文化相对主义,揭示出民主政治之下高等教育的危机。
美国精神的封闭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艾伦·布卢姆(1930-1992),美国思想家、政治哲学家及翻译家,1955年毕业于芝加哥大学,获博士学位。曾任教于耶鲁大学、康奈尔大学、特拉维夫大学、多伦多大学,后回芝加哥大学社会思想委员会任教授。著作有《莎士比亚的政治学》(1981)、《巨人与侏儒》(1990)、《爱与友爱》(1993)等,译著包括卢梭的《爱弥尔》(1979)及柏拉图的《理想国》(1990)等。
目录 · · · · · ·
序(索尔·贝娄)
前言
导言:我们的美德
卷一:大学生
白板
典籍
音乐
关系
卷二:虚无主义,美国的风格
德国思想的联系
两次革命和两种自然状态
自我
创造力
文化
价值
左翼的尼采化或尼采的左翼化
我们的无知
卷三:大学
从苏格拉底的申辩到海德格尔的就职演说
六十年代
学生与大学
索引
译后记
· · · · · · (收起)
前言
导言:我们的美德
卷一:大学生
白板
典籍
音乐
关系
卷二:虚无主义,美国的风格
德国思想的联系
两次革命和两种自然状态
自我
创造力
文化
价值
左翼的尼采化或尼采的左翼化
我们的无知
卷三:大学
从苏格拉底的申辩到海德格尔的就职演说
六十年代
学生与大学
索引
译后记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设想一下,这样一个年轻人漫步走过巴黎卢浮宫或弗洛伦萨的乌菲奇美术馆,你立即就能把握他的灵魂状态。他对《圣经》故事和希腊罗马的古迹一无所知,所以对他来说,拉斐尔,达芬奇,米开朗基罗,伦勃朗和所有其他画家是在对牛弹琴。他能看到的只有色彩和形状——现代美术。简言之,就像他的精神生活几乎所有其他东西一样,这些绘画和雕像是抽象的。无论许多现代智慧如何宣称,这些艺术家期待观众能立刻看出他们作品的主题,希望他们的作品对观众有强烈的意义。作品赋予这种意义以感官上的实在性,从而完成了这种意义,使其得到实现。如果没有这种意义,没有它们作为道德,政治和宗教作品对观众的某种必不可少的含义,作品也就失去了它的本质。如果历经数千年积累而成的文明的声音以这种方式戛然而止,这时失去的不光是传统,存在本身也会消失在远去的地平线之外。作为教师,最令我得意的事情之一是,我收到过一位极出色的学生在初访意大利时寄来的明信片,他写道:“你不是一名政治哲学教授,而是一个旅游代理人。”这话再好不过地表达了我教书育人的企图。他认为我使他做好了观察的准备,所以他能对一些值得思考的东西亲自进行思考。佛罗伦萨真正令人激动的东西,其价值十倍于全部的思辨哲学公式,关于这一点马基雅维利是可信的。我们这个时代的教育,一定要努力在学生身上发现那些渴望完美的因素,并重构那些能使他们自愿寻求完美的学问。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9页 -
缺乏教育的直接后果是,大学生一见到启蒙思想就要追求,却分不清精华与糟粕,见识与宣传。他们绝大部分人转向电影,轻易就被那些有意思的道德说教所俘获,例如描写圣雄甘地和托马斯·摩尔的电影,虚构出这些形象多半是为了推动一时的政治运动和唤起对崇高的简单化需要;或是为了迎合他们见不得人的愿望和邪念,让他们生出悠悠然的感觉。《克莱默夫妇》在离婚和性别角色问题上也许很时尚,但是如果没有把《安娜·卡列尼娜》和《红与黑》作为自己观察世界的手段,一个人就不会感到生活中还缺些什么,不会感受到真实的呈现与拔高意识的表演、无聊的伤感与高尚情操之间的区别。随着电影把自身从让它饱受折磨、自惭形秽的文学暴政下解放出来,一些严重虚假的电影也变得令人不堪忍受地无知和造作。大学生要想使自己不至沉溺于卑微不足道的欲望,并发现最严肃的东西,他需要使当代生活同高度的严肃性保持距离,从只知道眼前生活的电影中是找不到这种距离的。因此,不读好书,既削弱了洞察力,也助长了我们最致命的倾向——以为此时此地就是一切。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9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人文与社会译丛(共245册),
这套丛书还有
《黑格尔》《自由论》《霍布斯的政治哲学》《法国大革命的文化起源》《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
等
。
喜欢读"美国精神的封闭"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美国精神的封闭"的人也喜欢 · · · · · ·
-
- 霍布斯的政治哲学 8.7
-
- 自然权利与历史 9.1
-
- 什么是政治哲学 9.1
-
- 关于马基雅维里的思考 8.8
-
- 论僭政 9.1
-
- 巨人与侏儒 8.9
-
- 信仰与政治哲学 8.7
-
- 卢梭的榜样人生 8.3
-
- 筑就我们的国家 7.9
-
- 苏格拉底与阿里斯托芬 8.6
美国精神的封闭的书评 · · · · · · ( 全部 58 条 )

开篇第一句就译错了,这种译本读了也白读,还是直接上英文吧
原文:There is one thing a professor can be absolutely certain of: almost every students entering the university believes, or says he believes, that truth is relative. If this belief is put to the test, one can count on the students' reaction: they will be ...
(展开)


读走向封闭的美国精神
艾伦•布卢姆是美国新保守主义的代表人物、列奥•施特劳斯学派“第二代掌门人” ,《走向封闭的美国精神》这本书是他的代表作,布卢姆教授在这本书中通过分析论述想告诉我们这样的信息:源自德国而流行于当时美国的历史主义、相对主义、科学主义,正在使美国陷于虚...
(展开)
> 更多书评 58篇
论坛 · · · · · ·
在amazon上买了本英文的 | 来自Verve | 9 回应 | 2013-03-21 13:40:55 |
Bits and pieces | 来自Ghz | 2010-09-27 12:05:28 | |
什么叫经典——07年一本抵抗CPI的译本 | 来自echo | 3 回应 | 2008-10-22 21:48:52 |
是要大卖吗? | 来自第七封印 | 2007-12-22 16:42:06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2 )
-
译林出版社 (2011)8.5分 316人读过
-
Simon & Schuster (1988)8.9分 146人读过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4年3月)8.3分 210人读过
-
Simon & Schuster (2012)暂无评分 10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刘瑜老师《美国的民主》课程里推荐的书目 (李文思顿)
- 【人文与社会】译丛——译林出版社 (彼岸)
- 买书,做个优雅的读书姑娘 (44)
- 我的书单(政治学理论) (午夜书生)
- 书海无涯 (佾云)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美国精神的封闭的评论:
feed: rss 2.0
44 有用 Sarcophagus 2013-02-24 00:08:06
重读。翻译扣一星。读时如果感觉逻辑有问题,核查原文一般都能发现译误。不过,译者新手上路,文辞优美,笔法老到,令人赞佩。在冯克利教授帮助下,专业错误也比许多大牌本行教授少得多。
2 有用 Lowlibrarian 2015-08-01 15:21:34
大学生必读啊。
52 有用 江海一蓑翁 2013-06-11 10:34:01
从美国高等教育体制的庸俗化、实用化,来谈美国精神的封闭和衰落。作者的研究态度非常让人赞赏,要谈民主制度对高等教育体制的负面影响,首先就用专门一章的章节从政治哲学角度谈民主制度的起源、发展,以及在现代化进程中的种种异变,使得他的论述非常具有说服力。在对诸多政治哲学家的论述,以及对当下美国文化生态种种现象的评判之中,妙言警句层出不穷。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美国这个国度既能催生诸多新自由主义学者,也能出现乔... 从美国高等教育体制的庸俗化、实用化,来谈美国精神的封闭和衰落。作者的研究态度非常让人赞赏,要谈民主制度对高等教育体制的负面影响,首先就用专门一章的章节从政治哲学角度谈民主制度的起源、发展,以及在现代化进程中的种种异变,使得他的论述非常具有说服力。在对诸多政治哲学家的论述,以及对当下美国文化生态种种现象的评判之中,妙言警句层出不穷。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美国这个国度既能催生诸多新自由主义学者,也能出现乔姆斯基、布鲁姆这样对民主和自由的弊端强烈批判的左派思想家,这同样值得我们反思。 (展开)
7 有用 Octopus 2014-06-02 16:45:39
施特劳斯学派第二代掌门人,对启蒙以降的自由平等民主的政治正确怀有深刻敌意,因为人人都平等地具有理性决断具有自由意志就只能产生相对主义和虚无主义(政治领域则是少数服从多数的民主)。同时对60年代学生运动怨恨极深,认为不过是1930s德国大学鼓吹意志的改头换面,而学院左翼对群众的依附是丧失真正自由理性和价值判断的可耻体现。
5 有用 巳注销 2007-11-25 19:09:07
真是雄辩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