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副标题: 改善我们的人际关系
原作名: I’m OK Your’re OK
译者: 林丹华 / 周司丽
出版年: 2008-1
页数: 190
定价: 25.00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501960712
内容简介 · · · · · ·
《我好-你好:改善我们的人际关系》将交给你通往幸福的钥匙。作为沟通分析的经典之作,本书思想深刻,见刻独到,打破了美国最畅销书的记录——到现在为止已经销售了1500万册!
目录 · · · · · ·
脑外科医生的探索
一个基本的科学单位:沟通
第二章 “父母”、“成人”和“儿童”
“父母”
“儿童”
“成人”
第三章 四种心理地位
我不好-你好
我不好-你不好
我好-你不好
我好-你好
第四章 我们能改变
解放了的“成人”
什么促使人们改变
人是否具有自由意志
第五章 沟通分析过程
“父母”对“儿童”的沟通
“儿童”对“成人”的沟通
“成人”对“父母”的沟通
非互补或交错式沟通
如何保持“成人”
第六章 我们之间有何不同
第七章 我们如何使用时间
第八章 P-A-C和婚姻
第九章 P-A-C模式和儿童
第十章 P-A-C模式和青少年
第十一章何时需要治疗
第十二章 P-A-C模式和道德价值观
参考文献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婚姻是全部人类关系中最为复杂的关系。没有任何结合能像婚姻一样使人产生极度的感情纠葛,只有婚姻才能以令人头晕目眩的惊人速度经历从狂热的信誓旦旦到冷漠无情的、法律上的一笔勾销。停下来思考逝去的那些时光的无数内容时,人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婚姻关系中的双方在处理其关系时必须有一个解放了的成人意识,而双方在过去都使婚姻通过了各自连续不断的父母意识和儿童意识。一般而言,婚姻契约是由儿童意识订立的。儿童意识将爱情看成是凭感觉、而不是凭行为的东西;把幸福看成是被追求的、而不是为对方的幸福努力而得到的副产品。其父母意识知道什么叫做美满婚姻的年轻伴侣们真是幸运,只是这种人寥若晨星,许多人从未经历过美满的婚姻。因此他们从自己所读过的极其浪漫的小说里借用概念,在那些小说中,丈夫有一个好工作,在一家大广告公司作高级主管,每天晚上回家给他纤弱美丽的妻子带回一束玫瑰;妻子则在一幢价值五万美元的家里等着他,屋子的地板上涂了蜡,闪光明洁的窗子,屋里烛光莹莹,立体声组合音响放着爱情歌曲。当美梦破碎,地毯变得破旧,婚姻濒于消亡,立体声不再吱声,丈夫丢掉了工作,不再说:『我爱你』时,儿童意识带着『坏饼子』的旧磁带跑出来,全剧的表演在饼子的破裂中宣告完结。这才发现一切都是一枕黄粱。儿童意识只落得忧伤沮丧。陈旧的【不好】的感觉污染了夫妻双方的成人意识,他们没别的地方可以倾吐,于是只有向对方发泄。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两个人有相同的背景和相似的现实兴趣时,可以产生最美满的婚姻。然而,当儿童意识掌握婚姻计划时,两人的重要相异点却被忽略了。婚姻所说的『至死不渝』是建筑在非根本性的共通点上的。诸如『我们俩人都喜欢跳舞』;『咱俩都想要很多孩子』;『我们都喜欢马』;或者『我们都喜欢吃酸东西』等等。理想的爱人应该有宽宽的肩膀,明洁的牙齿,宽阔的胸膛,簇新的汽车,或者其他令人惊羡的东西。有时婚姻建筑在双方都持有的错误假设上,如『你的敌人的...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44页 -
三个原因促使人们改变。第一个原因是人们已经吃尽苦头,长久以来,他们到处碰壁,忍无可忍。第二个原因是人们缓慢产生的绝望,也称为倦怠或厌烦。第三个原因在于人们突然发现他们有能力去改变,这是沟通分析可预见的结果。 (查看原文) —— 引自第50页
> 全部原文摘录
我好-你好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5 条 )

Am I ok? Are you ok?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在河岸咨询室里,蛤蟆先生总结苍鹭的分析后,问:「我们都给自己童年的某一天拍照的话,每个人的照片都会非常不同?」是的,童年的经历塑造了我们对世界的独特看法。那我们是怎样看自己的呢?又是怎样看别人的呢?在人生坐标上,我们的位置又是怎样的呢?带着这些问题,我找到... (展开)
生而为人始于“不好”,用思考成就“好”的人生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所有人内心都有3种状态,即“父母(P)”、“成人(A)”、“儿童(C)”本书就围绕这三种状态逐一分析了:三种状态的由来及如何变得更好、四种心理地位、人际沟通方式等内容。 1 早年的经历记录在“父母”和“儿童”中,自我意识的觉醒形成了“成人” 父母:是记录在头脑中的... (展开)
如何做一个与生活和平共处的人
> 更多书评 15篇
-
沟通过程中,每一个都有三种状态,父母,儿童和成人。注意观察哪个在发出刺激和做出回应。包括说话的声调,身体姿态和面部表情。 父母的线索:皱起的眉毛,禁闭的双唇,指指点点的手指,摇头。双脚轻轻敲着,双手插腰,握着拳头,叹气都是典型的父母躯体线索。 口头的线索:我要坚决制止这个,我永远不能,现在永远要记得 显示了父母的局限性,固守陈旧的系统,拒绝向新的信息开放,无论是批判还是支持,狠毒评价性的用语都是...
2014-05-11 20:48:44 1人喜欢
沟通过程中,每一个都有三种状态,父母,儿童和成人。注意观察哪个在发出刺激和做出回应。包括说话的声调,身体姿态和面部表情。 父母的线索:皱起的眉毛,禁闭的双唇,指指点点的手指,摇头。双脚轻轻敲着,双手插腰,握着拳头,叹气都是典型的父母躯体线索。 口头的线索:我要坚决制止这个,我永远不能,现在永远要记得 显示了父母的局限性,固守陈旧的系统,拒绝向新的信息开放,无论是批判还是支持,狠毒评价性的用语都是可以辨识父母, 因为它对别人的判断是基于成人的评价,是自动化的,过时的反应 语言有:蠢笨,没规矩,恶心,让人讨厌,懒惰,废话,可笑 要注意这些词语只是线索,不是结论,只有在成人的判断后才能评断是不是真的 , 应该和必须经常泄露父母的信息,也可以是成人的信息,但是这些词语自动的过时,不加思考使用的时候,标准父母得以激活。 儿童的线索:儿童对外部世界的最早反应是非语言,所以最明显的儿童线索是躯体的,表现为:眼泪,颤抖的嘴唇,撅嘴,发一阵坏脾气,高音调,转动的眼珠,低垂的眼睛,发笑,说话前举手,咬指甲,吃吃地笑。。 口头的线索:我希望,我想要,我不知道,我将,我猜,这些表述是为了压制父母和克服不好的心理地位。 儿童的成人表现的词语是:为什么,什么,哪里,谁,什么时候以及如何。 成人的线索:躯体的,我们关闭了父母屏蔽了儿童,面部显现的会是什么,面无表情,和蔼,呆滞还是乏味。面无表情不是意味着成人状态,成人倾听的时候,脸部眼睛和身体不断有动作,伴随3到5秒一次的眨眼。没有动作表示没有在倾听,成人的面孔是坦诚的,如果头是倾斜,说明这个倾听的人同时头脑中还有一个观点。成人允许好奇,兴奋的儿童出现在脸上。 成人的口头线索:包括为什么,什么,哪里,谁,什么时候,以及如何还包括多少,以什么方式,相比较,正确的,错误的,大概,可能,未知,客观的,我认为,我明白以及这是我的观点,这些词语表明成人正在运作, 这是我的观点,观点可能来自父母,但是陈述确是成人的,因为它是以观点而非父母信息那样以事实方式表达出来。 父母对父母的沟通:这种沟通完全没有借助现实的信息,就像是儿时听到父母谈论相同的情形一样, 不去看事实本身,指责和吹毛求疵会产生良好的感觉,我们重演早期储存在父母信息中的指责和挑剔。令我们感觉我好,因为父母的信息总是好的。我们能找到和自己一致的人玩心理游戏,能产生一种几乎无所不能的舒适感觉。当别人以父母的不加考虑的方式说话的时候,我们可以以成人的以事实为根据的方式做出回应。 一个谈论丈夫都是愚蠢的,新来的说自己丈夫是很好的女人会非常反感。 这里我们看到沟通分析中的一个交流规则,P-A-C沟通模式,刺激和反应表现为两根平行线,就是互补式沟通,可以无限持续下去,只要是平行的就可以, 乘客询问是否会准时到达,司机说会在11:15到达,也是互补式沟通,属于成人对成人,是对正面提出的问题的直接回答,没有父母成分,叹气的,绝对化的词语,也没有儿童成分,是一种冷静的交流,获得的是事实。 儿童对儿童的沟通:儿童是要求得到安抚的,而不是得到安抚,人们进行沟通是为了得到安抚,一个人不会仅仅出于责任感而努力思考,需要不时地获得成功以维持力量的来源,没有成人信息的参与,沟通中任何一方都无法得到安抚,两个人的关系变得非互补性,最终因为无聊而结束。每个人都对自己的事情感兴趣,那么他对别人的事情也失去兴趣,当他们切断与社会的联系,也切断与父母的责难和成人的联系,但责难被切断后,赞美也被切断。儿童对儿童在彼此身上得到安抚,但是这些安抚变得越来越懒冷漠和没有意义,生活陷入越来越原始的生物本能一样,愉快不仅仅是一种本能,还包括体谅,温柔和责任等成人要素,很多人利用自我寻求的安抚方式,是利用别人寻求感观刺激。 互补式的儿童对儿童的沟通更容易从人们的行为而不是语言中观察到,一对夫妇极力尖叫过山车都是儿童对儿童的沟通,是成人安排了这些快乐的体验,没有成人,两个人的关系才会持续很久,成人信息不在,儿童信息出现混乱,进入交错式沟通, 父母对儿童的沟通:另一种互补沟通是父母和儿童的沟通, 儿童对成人的沟通:另一种互补沟通是儿童对成人的沟通,心理感觉不好的人可能寻求另一个人的理性保证,一个人为工作担心不已,儿童信息进入他的脑子,我不会成功,不想让不好儿童影响,他会对别人说是:我不会成功,希望别人能说出事实和理由证明其实可以成功的, 这是他成人功能不良,他要从别人那里借用, 不能是父母信息的不顾事实的保证,也不能是儿童的反应:你当然会成功了,别傻了。应该是成人理智的反应才有效果。 成人对父母的沟通:这也是一种互补的沟通, 一个向戒烟的男人有充足的成人信息,知道戒烟对健康很重要,要妻子的父母信息, 把他的烟毁掉, 这就是一种心理游戏,男人把责任交给妻子的父母,丈夫变成小男孩,玩 如果不是为了你,我就可以和试试来抓我的游戏。。 非互补或者交错式沟通: 会引起麻烦的沟通是交错沟通,成人的信息目的是寻求信息:丈夫问我的衬衫在哪里? 互补的反应是左边的那个衣柜抽屉里或者我没看到,不过我可以帮你找找。如果妻子一天不顺利,并且收到伤害和发狂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大叫你把它们丢到哪了? 这个结果就是交错沟通,刺激发自成人,但是妻子的回应却是父母。 这将我们带入沟通分析的第二条交流规则,刺激和反应在P-A-C发生交叉的时候,交流停止,如果妻子的反应是儿童的 你为什么总是对我大吼大叫。 非成人的回应源自儿童中 我不好的心理地位,一个被不好的心理地位统治的人总是曲解评论,读到本来没有的信息,比如,你的牛排从哪里买的? 怎么了,这些牛排有问题吗?。 父母的反应仍旧源于儿童反应中我不好的心理地位,感觉他的孩子不赏识他,不了解他曾经经历过多么艰难的奋斗。 对比他拥有更多东西的人感觉到一种不好,如果直接让儿童反应表达,他可能会哭,但是采取更保险的方式,把沟通转向父母的反应,表现的自以为是,完全正确并且无所不知。 那些处于不好心理地位的儿童总是被激活的人不能用事实处理沟通,他们总是关注与过去事实有关的未完成事件,不能很大方地接受赞美,觉得自己不觉得,总是试图保持儿时建立起来的心理地位的完整性,儿童反应总出现的人其实是再说:看我,我是不好的,哪些总是表现父母反应的人在说:看你,你是不好的,能让我感觉好些。 儿童反应和父母反应都是不好的心理地位的表达,使得绝望的情绪得到更多的发展。 不好的心理地位不仅可以在反应过程中表达,也可以在刺激过程中表达,丈夫说把开瓶器藏哪里去了? 这是成人的因为在寻求信息,藏表示家务管理的一塌糊涂。 这是父母的信息,它是一种掩盖的批评,是一种双重沟通。沟通的过程取决于妻子的回应,不想把事情闹大,也感觉自己是好的,并没有受到威胁,她就会给出丈夫要的信息,是互补的沟通,她的成人的信息觉察到丈夫的建议对婚姻的重要,这是用成人在处理沟通。 如果妻子是处于不好的心理地位,儿童信息被引发,妻子会针对藏做出激烈的反应。双方在条理性上的优缺点,愚昧上争论。 沟通中父母和儿童都存在,但是要用成人控制情境。 回到家里桌上布满灰尘,父母的态度说:怎么不打扫,儿童态度说:我批评你,请不要对我发火。但是考虑到保持和谐的关系,我们要用成人的态度主持沟通过程。不要让父母和儿童直接表达出来。成人会说:我爱你。 如果妻子感觉到足够多的我好,能够承受丈夫的建设性批评就会出现互补沟通。 父母和儿童出现的话会反击。 如何保持成人态度: 成人比父母和儿童发展得晚些,看起来一辈子也难以追上,父母和儿童占据主要电路。对刺激做出自动化反应,要增强成人,首先要对父母和儿童的信号具有敏感性, 激烈情绪是儿童的信息。一个人想用成人进行信息加工,首先要了解自己的儿童。对自己不好的感觉保持敏感性,要意识到是我不好的感觉的儿童在作祟。才能避免情绪外化。 加工信息需要一点时间,数到十是一种好办法,成人控制沟通, 有疑惑不考虑,减少陈旧,破坏的儿童的反应, 成人的力量最先表现为控制自动化,陈旧的父母和儿童反应。 一个人越了解自己的父母和儿童,将父母和儿童从成人中分离,对父母和儿童越敏感,成人越独立,自主和强大。 对自己的儿童变得敏感,开始对其他人的儿童变得敏感 没有人喜欢自己畏惧的人,怕对方的父母,但是儿童是我们喜爱的,用关爱和保护而不是故意屈尊与之交谈,对方感到怀疑的时候,给予安抚。 对对方的儿童做出回应的时候, 就不再害怕对方的父母了。 另一种增强成人力量的方法就是花一些时间对基本 价值观做出决定,就不必为一些小事费心,对重大决定的时候,无需在与基本价值观的小事上花太多时间, 不能处在风暴中才去学习如何驾驭。设计一套价值观标准,事情不顺利的时候,就依照这个标准行事。 成人的作用是评估可能性,建立一个价值观系统, 不同于儿童,成人可以评估后果,可以延迟满足。 不同于父母,成人更关心对人的保护而不是对情景的保护。 总结出以下建立强大的成人: 1.学习识别你的“儿童”,了解它的脆弱、恐惧以及它表达这些感受的主要方 式。 2.学习识别你的“父母”,了解它的告诫、禁止讯息、固执的态度以及表达这些 告诫、禁止讯息和心理地位的方式。 3.对他人的“儿童”敏感,与他人的“儿童”对话,安抚和保护他人的“儿童”。鼓 励它创造性的需要,并减轻其“不好”的心理地位。 4.必要的话数到10,给“成人”一定的时间加工信息,将“父母”和“儿童”从现实 中分离出来。 5.有疑问的话,暂时不要行动。别人不会因为你未表态而攻击你。 6.建立一个价值体系。没有这个价值框架,你无法做决定。“成人”如何建立价 值体系将在第十二章“P一A-C模式和道德价值观”中详细阐述。
回应 2014-05-11 20:48:44 -
暖伤 (好好睡觉,好好吃饭,如此即可)
父母喜怒无常,孩子一直处于高强的压力之下,即使长大后也一直每天能感受到这种压力,这就是我最真切的感受,会觉得这个世界很可怕,也有被害妄想症,对人很难产生信任,觉得总有人要害自己。我的症状比较严重,每天即使是自己一个人独处都无法全然放松,肌肉总是紧张的,更别提到了公众场合,在地铁上我的腿会无法控制地抖个不停。原来身体和心灵的记忆一直保留着,我还一直以为小时候的那种威胁还在,虽然无数的事实告诉我,...2018-11-27 01:43:10 1人喜欢
-
另外一种增强“成人”力量的方法就是花一些时间对基本的价值观做出重大决定,这样就不必为一些小事费心了。 总结起来,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建立强大的“成人”: 1.学习识别你的“儿童”,了解它的脆弱、恐惧以及它表达这些感受的主要方式。 2.学习识别你的“父母”,了解它的告诫、禁止讯息、固执的态度以及表达这些告诫、禁止讯息和心理地位的方式。 3.对他人的“儿童"敏感,与他人的”儿童“对话,安抚和保护他人的”儿童“。鼓...
2014-07-16 12:33:11 1人喜欢
另外一种增强“成人”力量的方法就是花一些时间对基本的价值观做出重大决定,这样就不必为一些小事费心了。 总结起来,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建立强大的“成人”: 1.学习识别你的“儿童”,了解它的脆弱、恐惧以及它表达这些感受的主要方式。 2.学习识别你的“父母”,了解它的告诫、禁止讯息、固执的态度以及表达这些告诫、禁止讯息和心理地位的方式。 3.对他人的“儿童"敏感,与他人的”儿童“对话,安抚和保护他人的”儿童“。鼓励它创造性的需要,并减轻其”不好“的心理地位。 4.必要的话数到10,给”成人“一定的时间加工信息,将”父母“和”儿童“从现实中分离出来。 5.有疑问的话,暂时不要行动。别人不一会因为你未表态而攻击你。 6.建立一个价值体系。没有这个价值框架,你无法做决定。 引自 第五章 沟通分析过程 在自己和男友的交往过程中,一出现问题,他可能是一个成人,但是自己内心”不好”的心理地位,让自己读出了一些另外的讯息,会表现出儿童的情绪,很受伤,感觉被抛弃。接下来,立刻启动了自己的父母模式,是自己从过去的生活中总结的“男人都是这样子的”不加以事实依据的判断,用父母的姿态冷冷地高高地指责对方。 欣喜的是,现在自己的成人确实在成长,对父母的断言提出质疑,对儿童的情绪进行自我安抚。并且,去关心和呵护对方的儿童,鼓励他。 男友常说,我将会成为一个好母亲,谁知道呢,我身子里毕竟还是潜伏着那个歇斯底里的母亲怨天尤人的母亲啊,也许未来会不自觉让她掌控。但是现在会感到欣喜,我不需要等到有孩子的时候去练习,我现在就可以去呵护别人的儿童,去练习成为一个好母亲。 男友曾说过要当我的父亲,如果可以的话,这既是呵护我的儿童的好事,也是重塑他内在父母的好事,心理治疗不就是这样么。互为彼此的治疗师吧。 感觉心理学重塑了我的《人间游戏》。
回应 2014-07-16 12:33:11 -
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对存在于宇宙或人类行为中的因果定律进行驳斥,而是应在过去之外寻找原因。人们的行为总有一定原因,但原因并不总是存在于过去之中。 无论如何,人与台球有着本质的区别。通过思维,人类可以预见未来。人类还受到另一种因果顺序的影响,查理·哈特森将之称为“创造性的因果关系”。埃尔顿·特伯拉德业认为,人类行为的原因不仅在于过去,也在于人类对未来的预测以及对可能性的估计之中。 奥特加对人类的定义是...
2014-07-16 11:33:57 1人喜欢
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对存在于宇宙或人类行为中的因果定律进行驳斥,而是应在过去之外寻找原因。人们的行为总有一定原因,但原因并不总是存在于过去之中。 无论如何,人与台球有着本质的区别。通过思维,人类可以预见未来。人类还受到另一种因果顺序的影响,查理·哈特森将之称为“创造性的因果关系”。埃尔顿·特伯拉德业认为,人类行为的原因不仅在于过去,也在于人类对未来的预测以及对可能性的估计之中。 奥特加对人类的定义是:“更关注未来而不是现在的生物体。” 因此,我们将“成人”看成是行动、希望和改变并存的地方。 引自 第四章 我们能改变 理论上来说,人类的思维是带有对未来的预测,但是很多人脑中的对“未来的预测”不如称之为,对过去的执着,内在的逻辑其实是,过去都是这样的,未来还能怎么样。或者根本没有这个思考回路,一按下按键,便自动反应,无法自知。 其实刚刚阅读学习的EFT的改变理论也是这样,当看清楚过去是怎么样的时候,人们往往获得一种,我们原来可以不这样的想法,便有了改变的动力。
回应 2014-07-16 11:33:57
-
芝书酱 (天涯处处皆芳草)
大脑是一台高保真录音机,它录下了你的经历和情感。 人既在自己的经验之中,又在经验之外。 父母意识、成人意识、儿童意识并存在每一个人的心中。 父母意识:自以为公正善良,清规戒律,导致强迫症。 儿童意识:受情感支配,容易否定自己,都是我的错。 成人意识:逻辑推理,理智。对资料进行加工归类。 “我不好,你好”“我不好,你不好” “我好,你不好”--暴力,无责任感 “我好,你好”。 每个人都夸耀自己对社会进步的...2013-01-24 17:35:08
大脑是一台高保真录音机,它录下了你的经历和情感。 人既在自己的经验之中,又在经验之外。 父母意识、成人意识、儿童意识并存在每一个人的心中。 父母意识:自以为公正善良,清规戒律,导致强迫症。 儿童意识:受情感支配,容易否定自己,都是我的错。 成人意识:逻辑推理,理智。对资料进行加工归类。 “我不好,你好”“我不好,你不好” “我好,你不好”--暴力,无责任感 “我好,你好”。 每个人都夸耀自己对社会进步的贡献,但没有人改善了自己。 人们容易把偏见和未受检验的父母意识当做真理。 父母意识的表现:皱眉、摇头、叹气,“应该”,责备挑剔,瞧你你不好。 儿童意识,流泪,辗转不安;瞧我,我不好 成人,坦率。 对自己说,那就是我的不好的儿童意识。 有疑问时,不考虑它,克制,从1数到10。 事实确实如何吗,我从哪里得知? 为什么父母意识要殴打我的儿童意识呢? 紧张时问:是谁要出来啦? 我下一小时怎么过? 合理安排时间是从希望得到承认的渴望中派生出来的,后者产生于对抚慰的渴望。 使用时间的方式: 退缩、仪式、活动(满意慰藉)、娱乐(社会探试器) ---驱动力带有隐秘性,疏离 我的根据希望许诺,却按照恐惧行事。 我在孩子的心中是什么形象,是哪一种人? 我好,你好。 父母意识:观察和被教导的生活 儿童意识:感觉到的生活 成人意识:实际及理想中的生活 相信过去是无法改变的。 人的存在先于他的本质,人不但创造了他的本质,也创造了他的尊严。 父母意识是只在特定的文化中学习观察到的;儿童意识只是感受、领悟。 “你”。语言。思想。人性。重要。我好你好。
回应 2013-01-24 17:35:08 -
女人 (科学、理性、立足)
要增强成人的力量,首先要对父母和儿童的信号具有敏感性。激烈的情绪是儿童已被勾出来的信号。如果一个人想运用成人进行信息加工,首先条件是他需要了解自己的儿童,并对自己不好的感觉保持敏感性。加工这样的信息需要一点时间,数到10是一个延缓自动反应的好办法,这样成人就可以继续控制沟通的过程。一个人对自己的父母和儿童了解得越多越敏感,就越容易将父母和儿童从成人中分离出来。在困难沟通中,一个很有帮助的练习时是...2013-12-30 19:19:51
要增强成人的力量,首先要对父母和儿童的信号具有敏感性。激烈的情绪是儿童已被勾出来的信号。如果一个人想运用成人进行信息加工,首先条件是他需要了解自己的儿童,并对自己不好的感觉保持敏感性。加工这样的信息需要一点时间,数到10是一个延缓自动反应的好办法,这样成人就可以继续控制沟通的过程。一个人对自己的父母和儿童了解得越多越敏感,就越容易将父母和儿童从成人中分离出来。在困难沟通中,一个很有帮助的练习时是拜访对方的儿童,和那个小孩对话,用关爱保护而不是屈尊的方式与之交谈。当对方感到怀疑时给予安抚。另外一种增强成人力量的方法就是花一些时间对基本的价值观做出重大的决定。
回应 2013-12-30 19:19:51 -
第一章 佛洛依德,潘费尔德和伯恩。 我好,你好。表达对人性的善良与尊严,我好的意思是说,我生在这个世界。我有权利拥有我的生命以及我可能在生活中获得幸福,你好的意思是说,我知道其他人都和我一样拥有同样的权利。 潘费尔德的研究表明,意识清醒状态下发生的每一件事都被详细地记录下来,储存在大脑中,并能够在现实生活中重现,电针的刺激能够唤起单一的记忆,而不是混合的记忆或者普遍性的记忆。不仅过去反生的事件记...
2014-05-09 18:20:39
第一章 佛洛依德,潘费尔德和伯恩。 我好,你好。表达对人性的善良与尊严,我好的意思是说,我生在这个世界。我有权利拥有我的生命以及我可能在生活中获得幸福,你好的意思是说,我知道其他人都和我一样拥有同样的权利。 潘费尔德的研究表明,意识清醒状态下发生的每一件事都被详细地记录下来,储存在大脑中,并能够在现实生活中重现,电针的刺激能够唤起单一的记忆,而不是混合的记忆或者普遍性的记忆。不仅过去反生的事件记录下来,事件相关的情绪也被记录,事件和情绪在大脑中纠结在一起。其一被唤醒,其他的也被唤醒。 日常经历中唤起的回忆和电针刺激唤起的回忆相同,这个时候的回忆称为再体验更准确。电针刺激下,个体暂时回到过去,这种感觉不到一秒钟, 跟随这种感觉,他能有意识记起曾经在那里,这个回忆的过程有1,再体验自发地,身不由己地产生情感,2记起有意识地,主动地回想过去的事情。 有意识的回忆,只能感受昔日的感受,而不是情感本身。 刺激大脑额叶皮质引发的回忆,保留最初经验的所有特点,进入意识层面,变成一种目前的经验,抓住病人注意力,一切结束,才能发现是过去的回忆。 对某一件事集中注意力,两半球额叶皮质同时记录。 记录有先后顺序,可以连续播放。记忆产生图像不是静止的,随着注视方向的改变而变化,也随着时间延续而变化,唤起的记忆,时间上保持了思想的连贯性,按照时间的顺序记录在记忆中。所有回忆起来的记忆都有单独的神经通道。错觉干扰对现实经历的判断,稍加思考,就会发现新体验和以前体验归为一类。 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人相互碰面,一个先开口或者暗示承认对方存在。这称为沟通刺激,另一个人开口以某种方式做出与该刺激相关的事情。
回应 2014-05-09 18:20:39
-
暖伤 (好好睡觉,好好吃饭,如此即可)
开卷有益啊开卷有益,如果不怎么与人沟通,那就得多看书,可能就能找到你要找的答案。我找到了对于我自身总厌倦生活的解释。 我有着喜新厌旧的个性,其实我本身也很烦恼于这一点,在任何一个地方我都待不长久,任何一份工作做着做着就相当厌烦,其实是自己的生活太无聊,反观我妈,看起来她就是个很无聊的人,其实我都不懂我爸为啥要跟我妈在一起,即便我跟我妈说话,说不了一会儿我就受不了,因为我们能聊得东西太少了,她感兴...2018-11-27 02:03:27
开卷有益啊开卷有益,如果不怎么与人沟通,那就得多看书,可能就能找到你要找的答案。我找到了对于我自身总厌倦生活的解释。
我有着喜新厌旧的个性,其实我本身也很烦恼于这一点,在任何一个地方我都待不长久,任何一份工作做着做着就相当厌烦,其实是自己的生活太无聊,反观我妈,看起来她就是个很无聊的人,其实我都不懂我爸为啥要跟我妈在一起,即便我跟我妈说话,说不了一会儿我就受不了,因为我们能聊得东西太少了,她感兴趣的东西也太少了,从她嘴里说出来,这个世界总是那么黯淡无光。我一直都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现在突然豁然开朗,为什么我虽然有着很多乐趣,但总是厌世了。要改变,年轻,要去玩,年纪大(也没什么年纪大不大,都是人莫名其妙给自己套上的枷锁!)stay young,stay eager!
其实最打击我的两句话,活了快30年以来,1是大学时我的舍友跟我说:你不会爱人。那一瞬间,我呆了,但我发现她说的是实话,我确实不会爱别人。2是大学毕业找第一份工作时,一位面试我的帅哥跟我说的:你有没有发现,你没有热情?听完那句话,我真的是为自己难过,你以为我不想向别的20几岁的女孩一样吗?可惜我的童年,我这20多年都如死水一样,没有波澜,你知道我有多想冲破这种束缚吗?我在努力,真的在努力!
回应 2018-11-27 02:03:27 -
暖伤 (好好睡觉,好好吃饭,如此即可)
父母喜怒无常,孩子一直处于高强的压力之下,即使长大后也一直每天能感受到这种压力,这就是我最真切的感受,会觉得这个世界很可怕,也有被害妄想症,对人很难产生信任,觉得总有人要害自己。我的症状比较严重,每天即使是自己一个人独处都无法全然放松,肌肉总是紧张的,更别提到了公众场合,在地铁上我的腿会无法控制地抖个不停。原来身体和心灵的记忆一直保留着,我还一直以为小时候的那种威胁还在,虽然无数的事实告诉我,...2018-11-27 01:43:10 1人喜欢
-
暖伤 (好好睡觉,好好吃饭,如此即可)
我想改变,我一直想改变,就像书上说的,一直以来对生活的态度让我吃了很多苦头,让我懒惰又绝望,总是自卑,觉得自己不好,就好像赖在深渊里但不知道怎么爬出来,因为觉得自己很弱小无力,没有力量能爬出来,是不够自信。人真的最需要的就是一股力量。 当我真心想要并有那么一丝星星之火相信或许可以改变现状时,我开始关注自己,发现自己的喜好和兴趣,觉得自己不是一无是处。翻开这本书,很开心的是我仍然还是喜欢读书的,而...2018-11-24 14:58:48
我想改变,我一直想改变,就像书上说的,一直以来对生活的态度让我吃了很多苦头,让我懒惰又绝望,总是自卑,觉得自己不好,就好像赖在深渊里但不知道怎么爬出来,因为觉得自己很弱小无力,没有力量能爬出来,是不够自信。人真的最需要的就是一股力量。
当我真心想要并有那么一丝星星之火相信或许可以改变现状时,我开始关注自己,发现自己的喜好和兴趣,觉得自己不是一无是处。翻开这本书,很开心的是我仍然还是喜欢读书的,而我的兴趣是读心理学和灵修的书,每晚即便仍然会熬夜,但又重新开始了冥想,冥想可以帮助人清理自己身体残留的情感痕迹与记忆痕迹,可以让人能慢慢摆脱过去的枷锁。以前真的活得很辛苦,表面是看不出来,但如果一个人一直都很绝望,找不到人生的意义,每天虽然很闲,也不辛苦,但心累。其实越忙的人生活越有奔头,因为有许多可以实现的可能。
回应 2018-11-24 14:58:48
论坛 · · · · · ·
英文版出版于1969年 | 来自喵呜 | 1 回应 | 2010-05-17 08:47:11 |
我好,你好 | 来自白日梦枕貘 | 2009-10-27 13:36:18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4 )
-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9)8.6分 196人读过
-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13)8.6分 96人读过
-
光明日报出版社 (1988)暂无评分 12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心智黑客 (欧阳)
- 灵修/心理/哲学/思维/情感/婚姻书单 (蓝蓝的紫)
- 那些牛叉闪闪的五星好书之二 (Susir_KOG)
- 【心理学1/3】顿悟、人生、哲学 (ZIGZAG)
- 闲着没事读读书(四) (鹿小羽)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我好-你好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Yijing 2013-07-20 12:13:27
理论上比较简单,用起来容易一点。但是本质上和其它心理疗法 比如认知疗法,没有太多区别。
1 有用 CaptainZ导导 2011-10-24 17:37:12
1969年提出“父母意识-成人意识-儿童意识”的思维框架,半世纪之后已经广泛进入社会语境。但常常是模糊的,不清晰的。认真研读全书,形成完整概念。也许是翻译原因,语言比较晦涩难读。大量使用的事例,也因极强的时代感而显得离先进生活距离较大。不过,抓住思维框架,对当下生活的指导作用将会依然强烈而充分。
2 有用 喵了个咪 2011-06-24 16:16:05
很详细的学习了“父母” 成人“”儿童“模式 这本很通俗易懂 不过就是觉得有些虎头蛇尾的感觉
0 有用 Gongde1 2010-03-20 00:03:39
国内TA的著作太少了···
0 有用 老马~兔子归来 2008-08-22 16:14:43
我好,你也好,这才正常。
0 有用 菠萝 2022-06-25 17:52:12
这本书启发还是蛮大的,让我明白自己为什么在下雪天会反常的开心,为什么会在暴雨来临时内心异常平静,因为这些都是我在童年经历过的最为纯粹的快乐的再现。童年已过,但当时所见所感所想以及所有的情绪体验都被留存了下来。
0 有用 惟适之安 2022-03-23 21:52:51
好书烂翻译
0 有用 无猫 2022-02-09 03:05:13
“心理游戏可能不可避免。如果我们不想被邪恶征服,就必须用美好去征服邪恶;如果我们从所有包含心理游戏的关系中撤退,就无法用美好去征服邪恶了。”
0 有用 静巧巧 2021-08-10 10:49:40
小白读起来很费劲,父母,儿童,成人意识相互作用那一章通俗易懂。成人意识就是去解决问题,不是去抱怨,可是怎么拥有成人意识呢,自我观察,观察别人,再反馈到自己。看着看着老出神,理论的东西很多,可能是自己理解有限。
0 有用 Luluhunter 2021-07-02 17:24:23
理论性很强,内容有点空,多点案例分析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