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从史学的角度出发,对中国佛教的兴衰流变,以及相关的事项作了扼要的阐述。内容叙及:佛教的产生;原始佛教的基本教理(五蕴、十二因缘、业、轮回、无常、无我、涅槃等);阿育王、迦腻色迦王的护法事迹;印度境内佛教宗派的分布情况;中印之间的交通;佛教东渐的路线;西域来华的译僧;西行求法的古德;佛教传入中国的年代和地点;汉明求法说、《四十二章经》、《牟子理惑论》、《大乘起信论》等传说和经典的辨伪;中国佛教的兴衰沿革;佛经翻译的演进;佛教经录的地位;汉唐高僧的著述;玄奘的行历年谱;《四阿含》、《大毗婆沙》、《异部宗轮论述记》等经典的梗概,等等。作者见解精深,具有长久的参考价值。
佛学研究十八篇的创作者
· · · · · ·
-
梁启超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梁启超(1873年~1929年),近代中国的思想启蒙者、学者,被公认为是中国历史上一位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他的文章富有独特的历史视角,令人深思,给人以启蒙,在学术研究上成就非凡,主要著作有《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国历史研究法》、《少年中国说》等。
目录 · · · · · ·
中国佛法兴衰沿革说略 / 1
佛教之初输入 / 24
印度佛教概观 / 45
佛陀时代及原始佛教教理纲要 / 64
佛教与西域 / 100
又佛教与西域 / 110
中国印度之交通 / 123
佛教教理在中国之发展 / 158
翻译文学与佛典 / 174
佛典之翻译 / 214
读《异部宗轮论述记》 / 298
说《四阿含》 / 307
说“六足”、“发智” / 325
说《大毗婆沙》 / 334
读《修行道地经》 / 351
《那先比丘经》书 / 353
佛家经录在中国目录学之位置 / 356
见于《高僧传》中之支那著述 / 387
附录一 《大乘起信论考证》序 / 414
附录二 佛教心理学浅测 / 419
附录三 支那内学院精校本《玄奘传》书后 / 443
附录四 《大宝积经•迦叶品》梵藏汉文六种合刻序 / 468
· · · · · · (收起)
佛教之初输入 / 24
印度佛教概观 / 45
佛陀时代及原始佛教教理纲要 / 64
佛教与西域 / 100
又佛教与西域 / 110
中国印度之交通 / 123
佛教教理在中国之发展 / 158
翻译文学与佛典 / 174
佛典之翻译 / 214
读《异部宗轮论述记》 / 298
说《四阿含》 / 307
说“六足”、“发智” / 325
说《大毗婆沙》 / 334
读《修行道地经》 / 351
《那先比丘经》书 / 353
佛家经录在中国目录学之位置 / 356
见于《高僧传》中之支那著述 / 387
附录一 《大乘起信论考证》序 / 414
附录二 佛教心理学浅测 / 419
附录三 支那内学院精校本《玄奘传》书后 / 443
附录四 《大宝积经•迦叶品》梵藏汉文六种合刻序 / 468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何谓我爱?《成唯识论?(卷四)云:“我爱者,谓我贪,于所执我,深生耽着。”我爱与兼爱不相容,对于我而有所偏爱,则必对于非我“他”而有所不爱,如是则一切世界不成安立。我身、我妻子、我家族、我财产、我乡土、我团体、我阶级、我国家,如是种种,认为是即我或我所有,从而私之;其他身、他家族,乃至他阶级、他国家,以非我故,对之而生贪悭、嫉妒、怨毒、欺诈、贼害、斗争,以是之故,一切世界,不成安立。何谓我慢?《成唯识论》云:“我慢者,谓倔傲,恃所执我,令心高举。”万事以我为中心,以主我的精神行之,谓环乎我者皆宜受我支配,供我刍狗;其浅狭者,如个人的我慢、阶级的我慢、族姓的我慢、国家的我慢,且不必道;其尤普遍而深广者,则人类的我慢,谓我为天帝之胤,为万物之灵,天地为我而运行,日月为我而明照,含生万类为我而孳育。以五官所经验,谓足穷事物之情状;以意境所幻构,谓足明宇宙之体用。故见自封,习非成是。湮覆真理,增长迷情。我爱我慢,其毒天下如此。至其为个人苦恼之根源,更不必论矣。而其所由起,则徒以有我之见存,故谓之“我见”。不破此我见,则我爱与我慢,决末由荡涤,此佛所以以无我为教义之中坚也。 所谓“无我”者,非本有我而强指为无也。若尔者,则是为戏论,为妄语,佛所断不肯出。《大智度论》三十六云:“佛说诸法性常自空,非以‘空三昧’令法空。”佛之无我说,其所自证境界何苦,非吾所敢妄谈。至其所施设以教吾人者,则实脱离纯主观的独断论,专用科学的分析法,说明“我”之决不存在。质言之,则谓吾人所认为我者,不过心理过程上一种幻影,求其实体,了不可得。更质言之,则此“无我”之断案,实建设于极隐实、极致密的认识论之上。其义云何?即有名之“五蕴皆空说”是已。今当先释五蕴之名,次乃述其与“我见”之关系。 蕴Khandha,旧译阴,亦译聚,亦译众。《大乘广五蕴论》云: 问:蕴为何义?答:积聚是蕴义。谓世间相续,品类趣... (查看原文) —— 引自第72页 -
以上所释,尚有未明未惬之处,更分释如下: (一)色蕴《增一阿含经》(廿八)云:“此四大身,是四大所造色,是故名为色阴。……所谓色者,寒亦是色,热亦是色,饥亦是色,渴亦是色。”《大乘广五蕴论》云:“云何色蕴?谓四大种及大种所造色——无表色等。”色蕴所摄如下图: (查看原文) —— 引自第72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佛学研究十八篇"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佛学研究十八篇"的人也喜欢 · · · · · ·
佛学研究十八篇的书评 · · · · · · ( 全部 8 条 )

【转】中村哲夫:梁启超与佛学
在近代佛学复兴的背景下,梁启超潜心佛学研究,一生与佛学结下了不解之缘。梁启超的佛学可以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是以致用为目的,以己意进退佛说,对佛教教义进行改造和利用,形成了经世佛学思想;后期则是以学问为目的,使用科学的方法,对佛教历史、佛教经典和佛教哲学等...
(展开)

翻了几个版本,上海古籍-蓬莱阁丛书版质量最好
梁书自是极好,此本校勘更佳(上古2001)。不仅改正错处,还出了脚注校记。 中华书局1936年本稍好(1989年为影印),也是有不少错。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542203/ 如岳麓书社2010 虽是后出,错误却比中华书局的还多。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4201637/ ...
(展开)
> 更多书评 8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1 )
-
商务印书馆 (2014)8.5分 45人读过
-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1)8.9分 144人读过
-
天津古籍出版社 (2005)8.0分 53人读过
-
辽宁教育出版社 (1998)7.7分 48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MBC III (Verocia)
- 书非买不能读也 (拉维克)
- 2021购买的书 (绝对空间)
- 图书馆藏 (张播)
- 2014年的读书书单 (一勺)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40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佛学研究十八篇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岸上的鱼 2014-08-03 14:53:10
囫囵吞枣,跳过了译经的若干章
0 有用 三不足斋主人 2024-07-07 23:45:37 天津
简单翻阅,错字问题较多……
2 有用 如来 2015-01-04 20:55:56
和之前读的胡适那本一对比,就感受到这两人学识完全是两个段位的,胡适还是too simple。梁启超真是大师,最牛逼的是从政治舞台抽身以后还能在治学方面如此精专,后世学人的楷模。
0 有用 梅林岁月 2018-01-16 01:29:23
梁启超先生著作一大令人佩服的特点是能深入浅出的将一件事一门学问从头至尾讲清楚,而最后又启人向上。此书也如此。
0 有用 木流花 2018-11-24 21:53:58
太博厚生僻的书。做这番工作真是太厉害了,使人服了。我还看不了,所获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