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有人看见的美的书评 (38)

宇智波带土 2020-01-04 22:23:50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9版

答案之书

我们每个人从小学一路读到大学甚至更高,在长达十几年的学习岁月里,或许总有个疑问时常在心中闪现:我们读这么多书,到底有什么用? 除了与工作对口的专业教育之外,接受通识教育、基础教育的意义是什么?例如文科生学数学、理科生背古文,这到底为了什么? 这本《少有人看见...  (展开)
Veronica 2013-09-30 21:19:53

当灵魂挣脱尘世束缚自己的枷锁

这是一本“完完全全”的艺术读物,让我这样一个“彻头彻尾”的科研民工来评价,恐怕难免偏颇。不过如毛晓雯所说,“阅读是战争,作者是挑战者,用文字排兵布阵,力图俘获越来越多的灵魂”,作为一名不幸被作者俘获的读者,我情愿为此书留下一点点笔墨。 我最喜欢的是本书第30...  (展开)
联合读创 2019-12-18 16:38:27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9版

如何抵达一幅名画背后的奇异哲思?

如何欣赏一幅画?如何分辨一幅画是好是坏?如何判断一幅画是否比另一幅要好?比如,凡·高的《鸢尾花》是否好过莫奈的《睡莲》? 许多人以为,欣赏绘画依靠“各花入各眼”的主观审美就足够了,可实际上,“每幅名画,既是美的凝固,也是谜的布局。”同文学、音乐、电影等艺术一...  (展开)
石头摇篮 2013-09-02 22:30:15

画中意蕴,画外哲思

《少有人看见的美》真让人惊喜!我没数错的话,书中收录了162幅绘画作品,作者逐一解说,不少更是细数其前世今生,却又不能据此认为这是一本美术鉴赏读物,因为162幅绘画作品被作者归入了若干宏大人文主题:占星与灵魂、理想城市、人类的雄心与谦卑、政府宣传画中的宗教元素、...  (展开)
萧秋水 2013-08-26 12:12:49

理性之美

昨天,周日,安静地阅读,终于把《少有人看见的美》读完了。好喜欢这本书,所以读得特别慢,这几天出门都带在身边。 不是所有的书都需要快读,有些书如同烈酒,需要一饮而尽,方才痛快,而有些书如同清茶,需要慢品,才知滋味。 我在这本书里照见我的无知,对于我以为已经熟...  (展开)
雀斑小妖猴 2013-09-04 09:31:07

看着看着就成了我最爱的书之一

及其理性的一本书,看得时候却有如沐浴清泉。我想我真的看到了其中的美,画作之美和其中的历史,哲学,思想之美。 最近在看的书实在是太多,天文地理生物政治经济小说散文。然而这一本貌似枯燥的书,拿起来却放不下了。  (展开)
傅踢踢 2013-08-24 14:01:02

艺术不死,理解永恒

我是艺术的门外汉,每见油画,都痴迷于着色绘形,对技法知之甚简,背后的创作经历和意图更是一片茫然。遇见心仪的作品,常常觉出“好”,“美”,至于缘由,都换了哑然失笑。虽然学林有不少轶事,说老先生们念及旧时诗文,哪怕正在授课,也只说“好、好”,但和那些贯通的宿儒...  (展开)
右尔 2019-10-19 09:25:04 中信出版社2015版

终究各学科是存在专业性的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作者野心很大,对于绘画及时代背景的解读涉及数学、哲学、政治、艺术、城市、建筑。但背后存在的问题也很明显,对于各个专业知识的引用仅仅停留在了扫盲甚至含糊的水平,远没有解释清楚那些基础概念,专业深度的缺失导致根本没有谈及绘画作品的核心。对于绘画本身的分析也缺乏...  (展开)
j星河大帝 2013-09-01 21:00:59

我在这本书里照见我的无知

我在这本书里照见我的无知,对于我以为已经熟悉的绘画。 作者选的画,有些我看过,但不是这种角度,有些完全没有看过, 换句话说,作为业余爱好者,对艺术的领略多出自感性体验,钟情、厌恶,都基于主观的情感判断你既不能说新蜡烛上的火就是原来那支蜡烛的火,也不能说两支蜡...  (展开)
汪杨 2013-08-15 17:35:56

读苏缨《少有人看见的美》

作者文笔不错,旁征博引,对宗教题材画作比较了解。这本书值得一读。 p22 <弥兰陀王问经> 佛陀关于轮回的比喻。轮回正如一支燃烧的蜡烛,你拿着这支燃烧的蜡烛去点燃一支新蜡烛,看到火的传递,轮回的主体就像这火一样,你既不能说新蜡烛上的火就是原来那支蜡烛的火,也不能说...  (展开)
影子亨利 2014-07-31 13:24:53

真正的欣赏来自感性与理性的交融

总有人把感性归结为自怜自艾、幻想、虚无、感受等等无法被描述的心理层面,理性则总结成线条、形状、结构、事实等视觉或者逻辑层面,但是读过这本书,从艺术的角度,似乎告诫着我们,感性和理性不应是对立,而是一种成熟的趋势,这个变化的过程中,是一个你中有我,我中...  (展开)
西山南浦 2013-08-30 13:18:46

用理性和哲学的角度看艺术

曾经看维特根斯坦用哲学谈艺术,因为当时年纪小又不求甚解,所以如今只能记得那份触动的感觉。而这本书的用画来解释哲理,似乎是反方向的思考,令人寻味。对我而言不光是一次提升艺术修养的旅程,更是一次思想的碰撞。  (展开)
雾凇 2019-12-18 17:18:24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9版

你看见感性美,我看见理性趣味

思想隐士熊逸是一位善于引导读者思考的作者。他在《春秋大义》中对“春秋大义”、“原心定罪”等问题的分析就给人茅塞顿开之感。对文化有着深层理解的他,在欣赏艺术时同样理性、通透。所以,在《少有人看见的美》中,他没有聚焦在对画作外在形式的美学欣赏上,而是深入其中去...  (展开)
南希女士 2022-07-05 14:20:47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9版

2.全部的历史只有一页(太阳底下无新鲜事)

美国18世纪末有一个大觉醒运动(Second great awakening)末期,出现两组画,展现的是文明和人生的规律。他们分别是帝国之路(5幅)和人生旅途(4幅)。这个觉醒运动指的是,美国在19世纪步入繁荣后又只剩了腐败,就像个缺乏文化底蕴的暴发户。固守传统的清教徒们希望扭转崇奢享...  (展开)
彭&刚 2017-06-24 00:51:44 中信出版社2015版

个人认为这是苏缨(熊逸)关于美学最好的诠释!

苏缨(熊逸)天纵英才,学贯中西,其才学较之陈寅恪、钱钟书不惶多让。其在古今中外之间自由切换,以纯思辨为利剑,以独孤九剑破尽各派学术,让人尽享阅读乐趣。熊逸带给读者的,决不仅仅是一个拾人牙慧的旧观点,也不会有哗众取宠的一个新观点。他把所有的观点呈现于读者面前...  (展开)
巴雷机械师 2015-08-27 23:14:54

西方极简哲学史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一言以蔽之,作者并非是在讲艺术。 本来就是个完全不懂艺术的工科男,因为有机会认识一个学艺术的妹子,于是也想增加一点的真实的艺术基础不至于一句话都聊不上。看见了推荐说这本书有针对一些画作的评论,就想看一看增加知识。但是看到作者之后,我就觉得这本书不会那么简单。...  (展开)
夜之俄尔甫斯 2020-01-19 14:30:33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9版

西方艺术简史:那些披在理性身上的华丽外衣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书拿到书,厚墩墩,沉甸甸,精装,大开本,内文彩印;翻阅之后,内容丰富,干货不少。 封面除了几个重复的大大的书名外,尚有几条宣传语。虽不失为一种设计创意,却约略显得芜杂,不过封面只是书的“衣着”而已,一本书最重要的是内文,是作者的灵魂和思想。 封面上,作者署名...  (展开)
夜之俄尔甫斯 2020-01-19 13:28:00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9版

西方艺术简史:那些披在理性身上的华美外衣

书拿到书,厚墩墩,沉甸甸,精装,大开本,内文彩印;翻阅之后,内容丰富,干货不少。 封面除了几个重复的大大的书名外,尚有几条宣传语。虽不失为一种设计创意,却约略显得芜杂,不过封面只是书的“衣着”而已,一本书最重要的是内文,是作者的灵魂和思想。 封面上,作者署名...  (展开)
任佳璐龙 2017-07-26 18:52:42 中信出版社2015版

语言与艺术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这本书谈论的是艺术哲学,但整本书的内容却很吸引人。苏缨从历史、宗教以及哲学等角度为切入点,对绘画和艺术作品进行了深层的挖掘,阐述了包含在艺术作品中内在的感悟与哲学之美。这么大量的本应枯燥乏味的内容,却通过苏缨的笔下变的生动了起来,明明说的是欧洲的绘画,语言...  (展开)
<前页 1 2 后页> (共38条)

订阅少有人看见的美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