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故我们要研究中国政治史,或社会史,或经济史,只当在文化传统之一体性中来作研究,不可各别分割。我们当从政治史、社会史来研究经济史,亦当从政治思想、社会思想来研究经济思想,又当从政治制度、社会制度来研究经济制度。在此三者之上,则同有一最高的人文理想在作领导。
——钱穆,《如何研究经济史》
中国下一步的挑战,或许在于重构与自身传统与世界的联系。在对西方学说理论的引进介绍之外,还需要重新理解自身的历史演进。本书重视政治、社会、文化与思潮之间的相互联系,涵盖了历朝历代的土地制度、基础设施投资(主要是水利及漕运)、货币制度与税收政策、还包括政府还是市场主导的经济思想争论。
——林毅夫,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1954至1955年期间,钱穆先生曾于香港新亚书院先后讲授“中国经济史”及“中国社会经济史”两门课程,扼要地讲述了由上古春秋战国至...
故我们要研究中国政治史,或社会史,或经济史,只当在文化传统之一体性中来作研究,不可各别分割。我们当从政治史、社会史来研究经济史,亦当从政治思想、社会思想来研究经济思想,又当从政治制度、社会制度来研究经济制度。在此三者之上,则同有一最高的人文理想在作领导。
——钱穆,《如何研究经济史》
中国下一步的挑战,或许在于重构与自身传统与世界的联系。在对西方学说理论的引进介绍之外,还需要重新理解自身的历史演进。本书重视政治、社会、文化与思潮之间的相互联系,涵盖了历朝历代的土地制度、基础设施投资(主要是水利及漕运)、货币制度与税收政策、还包括政府还是市场主导的经济思想争论。
——林毅夫,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1954至1955年期间,钱穆先生曾于香港新亚书院先后讲授“中国经济史”及“中国社会经济史”两门课程,扼要地讲述了由上古春秋战国至明清时代的经济情况及财政政策,并道出经济与政治、文化、社会、军事、法律、宗教之间的相互影响和联系,评价政策和朝代兴亡之关系。
叶龙曾师从钱穆多年,详尽笔录及整理了先师两门课程的内容,对一些内容做出了补释,形成流畅易读的文章,在香港《信报》经评版陆续刊出后,受到了读者的热烈欢迎,最后集结出版形成本书。本书不仅填补了钱穆先生缺乏经济专门史著作的遗憾,更令读者能够通过阅读中国经济史加深对钱穆先生其他著作的理解,以体悟钱穆先生强调要在文化传统一体性中做研究的教诲。
贯穿全书的主要经济问题包括农业经济及土地分配、基建及水利工程、工商业发展、货币制度改革、社会阶层现象、税制及徭役等。细读两千年的经济史,我们可以发现,今天中国的社会经济面貌深受历史传统的影响。希望此书能够帮助读者解读目前推行政策背后的原因和影响,同时起到镜鉴作用,将有益的经验应用于今日商业社会,避免失败的教训重蹈覆辙。
中国经济史的创作者
· · · · · ·
-
钱穆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钱穆(1895—1990),字宾四,江苏无锡人,中国现代历史学家。1912年始为乡村小学教师,后历中学而大学,先后在燕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任教。1949年迁居香港,创办了新亚书院,任院长,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至1964年退休为止,期间曾获得香港大学、美国耶鲁大学名誉博士称号。1966年移居台湾台北市,在“中国文化书院(今中国文化大学)”任职,为“中央研究院院士”,台湾故宫博物院特聘研究员。1990年8月在台北逝世。钱穆著述颇丰,专著多达80种以上,代表作有《先秦诸子系年》《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国史大纲》《中国文化史导论》《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国思想史》等。
叶龙,香港能仁书院前院长、能仁哲学研究所及中国文史研究所前教授及前所长。新亚书院哲学教育系及新亚研究所毕业,曾师从钱穆多年。后获香港中文大学历史学系荣誉文学士、教育文凭、香港...
钱穆(1895—1990),字宾四,江苏无锡人,中国现代历史学家。1912年始为乡村小学教师,后历中学而大学,先后在燕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任教。1949年迁居香港,创办了新亚书院,任院长,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至1964年退休为止,期间曾获得香港大学、美国耶鲁大学名誉博士称号。1966年移居台湾台北市,在“中国文化书院(今中国文化大学)”任职,为“中央研究院院士”,台湾故宫博物院特聘研究员。1990年8月在台北逝世。钱穆著述颇丰,专著多达80种以上,代表作有《先秦诸子系年》《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国史大纲》《中国文化史导论》《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国思想史》等。
叶龙,香港能仁书院前院长、能仁哲学研究所及中国文史研究所前教授及前所长。新亚书院哲学教育系及新亚研究所毕业,曾师从钱穆多年。后获香港中文大学历史学系荣誉文学士、教育文凭、香港大学哲学硕士及哲学博士。历任中学及大专文史科教师,讲述先秦诸子经济思想、中国经济史、史记导读、明清古文研究及中国佛教史等科目。著有《桐城派文学史》《桐城派文学艺术欣赏》《中国古典诗文论集》《王安石诗研究》《孟子思想及其文学研究》及《中国、日本近代史要略》等。
目录 · · · · · ·
序二 ………………………………………………………………………… 胡咏超
序三 ………………………………………………………………………… 梁天锡
自序 ………………………………………………………………………… 叶 龙
新版自序 …………………………………………………………………… 叶 龙
绪 论
· · · · · · (更多)
序二 ………………………………………………………………………… 胡咏超
序三 ………………………………………………………………………… 梁天锡
自序 ………………………………………………………………………… 叶 龙
新版自序 …………………………………………………………………… 叶 龙
绪 论
第一章 中国古代农业经济初探
第二章 上古时代的井田制度(公元前770—前221年)
第三章 封建时期的工商业(公元前770—前221年)
第四章 秦代经济(公元前221—前207年)
第五章 西汉时期经济(公元前206—公元9年)
第六章 新朝时期经济(公元9—23年)
第七章 东汉时期经济(公元24—220年)
第八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经济(公元 220—589 年)
第九章 隋代经济(公元 581—618 年)
第十章 唐代经济(唐:公元 618—907 年; 五代十国:公元 907—979年)
第十一章 宋元时期经济(宋:公元 960—1279 年; 元:公元 1271—1368 年)
第十二章 明清时期经济(明:公元 1368—1644 年; 清:公元 1644—1912 年)
第十三章 中国货币、漕运及水利问题杂谈
出版后记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一、明代“黄册”、“鱼鳞册”管理户口田地 可以说,唐代两税制度以前是涉及土地分配及所有权的问题;而两税制度以后,却不再讨论土地问题,只是政府如何征收赋税而已,只是事情而非政制,成为一技术性问题。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十二章 明清时期经济(明:公元 1368—1644 年; -
三、中国的水利问题—黄河、长江、淮水的利与害 1. 北方的黄河水患问题 大致来说,黄河的大水患多在宋以后。继续糜烂之区,面积达数千方里,凡河北、河南、山东、辽宁、安徽、江苏各省,历遭河水肆虐,北方元气因而为之大伤。 考宋以后黄河水患所以不绝,原因有下列几点: 首先,黄河的正道因各种不相干的原因而被牺牲。宋时黄河之道有北流东流之分。自河南省的濮阳、河北省的大名入山东省的冠县、馆陶到河北省的清河,再入山东省的武城、德县至河北省的吴桥、天津诸地入海,谓之北流。导水东行者,即自河北省的清丰、朝城、清平、乐陵等县到无棣境内入海,谓之东流。本来北流是黄河古道,水流畅顺,且海口广深,但宋人恐契丹借北流为桥梁,守以州郡而使中国全失险阻,故绍圣诸大臣力主东流。至宋绍熙五年(金明昌五年)黄河在阳武决口,灌封丘而东流。此时黄河分两派,北派由北清河入海,南派由南清河入淮。金为自利,不欲使黄河北流,遂距北流的黄河古道更远。 到元明两代,为利用黄河之水济运河,更不愿黄河北流。元末黄河之道向北迁徙,而明人惧运河干涸,遂以人力阻塞北流。一直到清朝,均以人力控制黄河之流向。黄河不能按其自然趋势以定流向,遂经常有溃决发生。考证史实,明代时大河北决者有14次,南决者5次。清顺治康熙以来,黄河北决者19次,南决者11次。如从夏商周三代算起,黄河北流比南流时间为长。前者凡3600多年,南流仅500多年。直到咸丰时,黄河在铜瓦厢决口,河道才再北流。常有因兵战而使黄河改道者。如宋高宗建炎二年,杜充决黄河自泗入淮,目的为阻金兵;又如明末流寇掘堤灌开封;清顺治初,黄河之河南荆隆口被决。因兵争而河道常被毁坏,黄河安得不屡遭水患。 其次是周定王之后,沟洫不修,遂造成日益严重的黄河水患。黄河水患的两大成因,在于河汛时期水量突然暴涨,以及水中挟带泥沙量太多。上两者,主要是中游...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十三章 中国货币、漕运及水利问题杂谈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中国经济史"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中国经济史"的人也喜欢 · · · · · ·
-
- 中国社会经济史讲稿 7.8
-
- 中央帝国的财政密码 8.3
-
- 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 9.1
-
- 國史大綱(上下) 9.4
-
- 讲学札记 7.5
-
- 剑桥中国经济史 8.0
-
- 中国大历史 8.2
-
- 经济分析史(第一卷) 9.1
-
- 中国城市及其文明的演变 7.6
中国经济史的书评 · · · · · · ( 全部 39 条 )
> 更多书评 39篇
论坛 · · · · · ·
这书封面用的画叫什么名字? | 来自宜游宜醉宜睡 | 5 回应 | 2018-06-16 18:11:46 |
这书错别字和误处太多 | 来自樱木花城 | 2017-07-19 23:52:13 | |
详细目录 | 来自后浪 | 4 回应 | 2013-12-03 14:04:16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 )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6)8.6分 269人读过
-
商务印书馆(香港) (2013)暂无评分 13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我知道这些书很怪但我爱的难以自拔之二 (Josephine)
- 2013年购书目录(三) (思郁)
- 闲着没事读读书(四) (鹿小羽)
- 大学堂 类 书籍 (IVAN)
- 「后浪@2013」 (后浪)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中国经济史的评论:
feed: rss 2.0
4 有用 巴士底的猫 2014-09-05 08:35:26
中国的史观,自古以来只重政、治,不重经、济;史料典籍的记录也是只重章、句,鲜及数、理。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来看,经济始终从根本上影响着社会发展的走向,不是教化所能替代的。钱穆从浩淼的典籍中抽丝剥茧,尽力把经济数目挑出来以阐述经济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同时反映了他的历史观和社会观。研究中国经济史,本书可以算是一个总目录。
29 有用 柏林苍穹下 2015-04-19 18:43:31
囿于经学体系,本书纵论尚可,细节则不足道,此不可苛责作者但可苛求读者。
1 有用 希徒 2015-10-02 22:30:57
给三颗星,是为了钱穆的名字.单讲 内容 的话,这真不是一本好的经济史读物
0 有用 中年少女糕圆圆 2014-06-23 10:41:54
精炼就是这个意思。每天睡前读一章。慢慢看。
1 有用 Probe 2015-02-22 15:46:29
大部分时间在罗列数据, 少有分析讨论. 此外他的分析讨论也很不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