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身为“中华民族”的我们,是否曾想过,何以我们称为“中国人”?“华夏民族”之形成所由何来?究竟什么是中国人?——这问题不仅困扰许多研究中国的学者,也困扰许多居于中国认同边缘的人,本书即尝试解答此一问题。作者认为,由线性的历史溯源,以及对所谓“典型中国人”的研究,都难以解答 这个问题。因此作者从一个新的角度——中国人族群边缘的形成、维持与变迁——来了解中国人的本质。本书说明,在特定的资源竞争与分配环境中,华夏(中国人)边缘如何形成与变迁,华夏如何借历史记忆与失忆来凝聚、扩张,以及华夏边缘人群如何借历史记忆与失忆来成为华夏或非华夏。
以中国人为例,作者借着历史、考古与人类学资料,探讨与人类族群认同相关的资源竞争与分配关系,社会历史记忆与失忆的过程,典范与边缘观点争论中的社会本质,以及历史的现实意义等问题。作者希望本书能帮助我们思考自身的认同问题(为何我们要...
身为“中华民族”的我们,是否曾想过,何以我们称为“中国人”?“华夏民族”之形成所由何来?究竟什么是中国人?——这问题不仅困扰许多研究中国的学者,也困扰许多居于中国认同边缘的人,本书即尝试解答此一问题。作者认为,由线性的历史溯源,以及对所谓“典型中国人”的研究,都难以解答 这个问题。因此作者从一个新的角度——中国人族群边缘的形成、维持与变迁——来了解中国人的本质。本书说明,在特定的资源竞争与分配环境中,华夏(中国人)边缘如何形成与变迁,华夏如何借历史记忆与失忆来凝聚、扩张,以及华夏边缘人群如何借历史记忆与失忆来成为华夏或非华夏。
以中国人为例,作者借着历史、考古与人类学资料,探讨与人类族群认同相关的资源竞争与分配关系,社会历史记忆与失忆的过程,典范与边缘观点争论中的社会本质,以及历史的现实意义等问题。作者希望本书能帮助我们思考自身的认同问题(为何我们要宣称自己是中国人),以及思考当前海峡两岸的中国人认同问题。
王明珂提出一个讲法,他认为我们要探讨什么叫作中华民族,或者什么叫作中国人,最好的方法,不是直接地、正面地,去对“中国人”的内容或者内涵下一个定义,而是想办法去透过“中国人”这个族群的边界,来找它大概的意思。——凤凰卫视主持人、评论员、专栏作家 梁文道
这是一部对中文世界的人类学、民族学和历史学研究都产生了重要影响的著作。作者从族群边缘的形成与变迁这个特殊的角度,来探讨华夏民族生长和扩张的历史,从而以十分新鲜并充满魅力的论证,为推进中国史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范例。——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 罗 新
基于对华夏形成一元论和多元论的质疑,作者利用多种工具,提出并论证“边缘理论”在华夏形成、变迁中的重大意义。“族群认同”、“历史记忆”,是支撑此一理论的两个关键概念,作者对此所做的历史、逻辑叙述,令人信服。我更想指出的是作者学思的根本立脚点和志向,即学问与生命的关系——在学术职业化、工具化的今天,这一学术立场尤为可贵可敬。本书为华夏一族通向自我认知的道路打开了一扇大门,远非就事论事者所能比拟。我由衷地向作者致敬!——学者、万圣书园创始人、中国图书市场的民间观察者 刘苏里
王明珂对华夏的界定,采以绘画“烘云托月”的手法,有别于华夏中心主义的传统视角,他被称为学界的“毒药猫”,在打通历史、人类学、人文地理的扞格,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让人开阔视野。——民国学术史、文化史、地方史研究者 岱 峻
华夏边缘: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增订本)的创作者
· · · · · ·
-
王明珂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王明珂,1952年生于台湾,1992年获哈佛大学东亚系博士学位,现为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中兴大学讲座教授兼文学院院长。主要从事羌族、西南少数民族及北方游牧民族社会的田野调查研究,在历史人类学领域成绩卓著,影响深广。著有《华夏边缘》《羌在汉藏之间》《游牧者的抉择》《英雄祖先与弟兄民族》及学术随笔集《父亲那场永不止息的战争》。
目录 · · · · · ·
序论二 “什么是中国人”再思考
第一部分 边缘与内涵
第一章 当代社会人类学族群理论
第二章 记忆、历史与族群本质
第三章 民族史研究的边缘理论
· · · · · · (更多)
序论二 “什么是中国人”再思考
第一部分 边缘与内涵
第一章 当代社会人类学族群理论
第二章 记忆、历史与族群本质
第三章 民族史研究的边缘理论
第二部分 华夏生态边界的形成
第四章 青海河湟地区游牧社会的形成
第五章 鄂尔多斯及其邻近地区游牧社会的形成
第六章 西辽河地区游牧社会的形成
第三部分 华夏族群边缘的形成与扩张
第七章 华夏边缘的形成:周人族源传说
第八章 华夏对西周的记忆与失忆
第九章 边缘人群华夏化历程:吴太伯的故事
第十章 华夏边缘的漂移:谁是羌人
第十一章 汉人的形成:汉代华夏对四方异族的多元意象
第四部分 华夏边缘的延续与变迁
第十二章 近代华夏边缘再造
第十三章 近代华夏边缘再造的微观过程
第十四章 一个华夏边缘的延续与变迁
结 语 资源竞争、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
· · · · · · (收起)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华夏边缘: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增订本)"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华夏边缘: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增订本)"的人也喜欢 · · · · · ·
华夏边缘: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增订本)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07 条 )
“华夏”及其“边缘”如何形成、共生与变迁
王明珂:民族史的边缘研究
罗丰:什么是华夏的边缘——读王明珂《华夏边缘: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4 )
-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0)9.1分 1811人读过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6)8.6分 1020人读过
-
允晨文化 (1997)8.8分 346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豆瓣读书评分9分以上榜单 (无人的冬夜)
- 书单 | 千评9分书 (Sheryl)
- ★港台引进★ (皮特4)
- 灵修/心理/哲学/思维/情感/婚姻书单 (蓝蓝的紫)
- 37°暖书单(二) (37°暖)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华夏边缘: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增订本)的评论:
feed: rss 2.0
3 有用 Adiósardour 2014-12-14 00:56:26
对考古学、历史文献以及对人类社会研究,提出了一些新的研究方法。在考古学方面,由于将华夏看作成一个维护共同资源的群体,产生于特定资源竞争环境当中,在此议题当中王明珂强调生态与环境考古的重要性。在研究北方游牧社会文化的起源与形成方面,过去许多学者基本都是从器物传播的角度来探索此类问题,例如斯基泰风格或北方系风格动物纹样等。提醒考古学者这种以器物间的相似性来建立起来的逻辑关系的模拟法,一但被滥用或过分依... 对考古学、历史文献以及对人类社会研究,提出了一些新的研究方法。在考古学方面,由于将华夏看作成一个维护共同资源的群体,产生于特定资源竞争环境当中,在此议题当中王明珂强调生态与环境考古的重要性。在研究北方游牧社会文化的起源与形成方面,过去许多学者基本都是从器物传播的角度来探索此类问题,例如斯基泰风格或北方系风格动物纹样等。提醒考古学者这种以器物间的相似性来建立起来的逻辑关系的模拟法,一但被滥用或过分依赖,都经常会造成伪知识。注重调整考古学的研究策略,更注重历史文献的解读。由动物中的猪、羊比例变化,居址中有无聚落形态,陶器的大小变化,生活工具变迁等综合因素,来探讨游牧化这样的人类经济生态的演进。认为考古资料之间或考古材料与文献资料间所呈现的“异例”,才是我们认识社会与历史本质的关键。 (展开)
2 有用 Tacher 2014-01-22 10:52:38
这本学界奇书,大一的国史课上,里面周人族源就成为期末论文篇目。一年多的学习,对社会心理的这种解读路径已经略有些厌烦,但不影响本书对我的震撼。这本书其实可以相当好地缓解目前的国家内的民族冲突和国际间的民族冲突,民族的隔阂,实质事实资源分配上的不均衡,那么,如何建立一个惠及多方的资源分配体系,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思路所在。至于那些抱持狭隘民族主义观的国人,更应该读读此书,我也始终认为,“能屈能伸”是我民族... 这本学界奇书,大一的国史课上,里面周人族源就成为期末论文篇目。一年多的学习,对社会心理的这种解读路径已经略有些厌烦,但不影响本书对我的震撼。这本书其实可以相当好地缓解目前的国家内的民族冲突和国际间的民族冲突,民族的隔阂,实质事实资源分配上的不均衡,那么,如何建立一个惠及多方的资源分配体系,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思路所在。至于那些抱持狭隘民族主义观的国人,更应该读读此书,我也始终认为,“能屈能伸”是我民族的优良品质之一。生存目标应该是作为一个民族整体的最基本追求。 (展开)
1 有用 tiiiiin 2018-10-15 19:48:58
中国人的心灵史。 寻根式的研究。 材料很丰富,理论性实践性都是很强。 看得是电子书,有必要重新再读一遍纸质版。
2 有用 浅海 2023-02-28 19:06:15 北京
在对作者本人的观点方法史料基本全部了解熟悉之后再读这本成名作,其实也算是补课了。新感受是,王明珂其实继承了古史辩的遗产,无论是内容还是方法;现象真假被束之高阁,重要的是反映出的结构本质,但是很多时候危险也在这个转换,情境、结构的大小与现象的关系需要我们谨慎选择;从边缘反衬同质化本质,是个聪明取巧的办法,但是不是太聪明了一点?;历史学者的认同与历史的眼光展露无遗,每一个现实都只是人类社会的一瞬,人类... 在对作者本人的观点方法史料基本全部了解熟悉之后再读这本成名作,其实也算是补课了。新感受是,王明珂其实继承了古史辩的遗产,无论是内容还是方法;现象真假被束之高阁,重要的是反映出的结构本质,但是很多时候危险也在这个转换,情境、结构的大小与现象的关系需要我们谨慎选择;从边缘反衬同质化本质,是个聪明取巧的办法,但是不是太聪明了一点?;历史学者的认同与历史的眼光展露无遗,每一个现实都只是人类社会的一瞬,人类社会也只是地球的一瞬;人文学者的关怀与立场在许多表达与澄清中显现,唯有尊敬。 (展开)
23 有用 Inglourious B 2015-09-24 12:58:28
从理论上分析,无论是那个点都无法严格区分族群,作者甚至更走了一步论证了考古学的不可靠(却没有定量至定性分析),结果开始分析社会形成的时候又不得不依靠考古数据,也真是...挺尴尬的。周人的起源虽然讨论了很久,但好像并没有说出什么来。太伯奔吴和北川倒是比较详细。特定环境中得资源竞争和分配关系式一群人设定族群边界以排除他人或改变族群边界以容纳他人的基本背景,依赖的是共同历史记忆的建立与改变,亦即各族群间... 从理论上分析,无论是那个点都无法严格区分族群,作者甚至更走了一步论证了考古学的不可靠(却没有定量至定性分析),结果开始分析社会形成的时候又不得不依靠考古数据,也真是...挺尴尬的。周人的起源虽然讨论了很久,但好像并没有说出什么来。太伯奔吴和北川倒是比较详细。特定环境中得资源竞争和分配关系式一群人设定族群边界以排除他人或改变族群边界以容纳他人的基本背景,依赖的是共同历史记忆的建立与改变,亦即各族群间对历史的争论与妥协的结果。//也就是我本身对民族主义产生的抗体以及对考古学真是没有感觉哎。 (展开)
0 有用 你说的对但是 2024-11-18 23:47:28 广东
醍醐灌顶
0 有用 Sinfield 2024-11-15 08:34:20 浙江
这本确实很好啊
0 有用 阿心 2024-08-24 12:30:01 上海
不知道在研究啥的田野调查研究
0 有用 名举风旋 2024-08-18 12:22:04 湖北
博通古今,学贯中西
0 有用 Samuel 2024-08-06 00:39:34 北京
确实比较新颖。从考古学得角度入手,通过描述领土的不断扩张来阐述华夏民族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