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采用“制度史观”,着重从“政治制度”与“政治势力”两方面叙述秦汉魏晋南北朝的政治历程。阐述了战国至秦中央集权的官僚帝国体制的创立,入汉之后的各项制度发展,魏晋以下的政治“变态”,北朝官僚行政的再度振兴等等;阐述了此期文吏、儒生、宗王、外戚、宦官、门阀、军人、寒人、部落贵族等各种势力的此起彼伏。对“制度”与“势力”的相互关系亦予提示,如文法吏与律令体制的关系,儒生与复古改制的关系,士族门阀造成的制度变态,鲜卑军功势力对官僚体制的振兴等。对“政治文化”也给予了充分关注,阐述了法家、儒家、黄老、玄学及北朝的“功绩制的政治文化”的政治影响。
波峰与波谷的创作者
· · · · · ·
-
阎步克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阎步克,1954年11月生,历史学博士,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专业方向为魏晋南北朝史、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和中国古代政治文化史。主要著作有《察举制度变迁史稿》《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品位与职位——秦汉魏晋南北朝官阶制度研究》《波峰与波谷——秦汉魏晋南北朝政治文明》《从爵本位到官本位——秦汉官僚品位结构研究》《服周之冕——〈周礼〉六冕礼制的兴衰变异》《中国古代官阶制度引论》,译著《官僚制》《帝国的政治体系》,及史学论文百余篇。
目录 · · · · · ·
第二版前言
序言
一 官僚帝国体制的观察视角
二 波峰与波谷
三 常态、变态与回归
第一章 从王国到帝国
一 从王国到帝国
二 “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
三 皇帝——官僚统治阶级
第二章 官僚行政体制的完善
一 决策权力与执政资格
二 行政组织的进化
三 军政与边防
第三章 文法与文书
一 刀笔吏治天下
二 律令秩序
三 “以文书御天下”
第四章 爵禄与吏禄
一 “庶人之有爵禄”
二 禄秩的渊源和性格
三 从禄秩到官品
第五章 儒·法与儒·吏
一 从法术、道术到儒术
二 “奉天法古”与王莽改制
三 儒法合流与儒吏融合
第六章 官吏的选任
一 吏道与功能
二 任子与内侍
三 察举与四科
四 阳嘉新制和以文取人
第七章 官僚阶级的士族化
一 乡里与豪右
二 官场与官族
三 东汉的士林
四 学门与士族
第八章 动荡时代的皇权与门阀
一 黯淡失色的皇权
二 东晋门阎政治
三 南朝:“主威独运”及其限度
第九章 士族特权及其政治理念
一 门阀的选官特权与品位特权
二 官僚政治的扭曲变态
三 玄学清谈的政治理念
第十章 集权官僚政治的维系和进展
一 空话不空:官僚政治话语
二 冰层下的潜流:官制和法制的进化
三 选官中央化和考试制度的进展
第十一章 胡汉杂糅与胡化汉化
一 胡汉杂糅与胡汉分治
二 异族皇权·国人武装——军功贵族
三 胡化、汉化的摇摆波动
第十二章 从北朝到隋唐:帝国复兴与历史出口
一 青出于蓝:官僚行政的全面复兴
二 等级安排与身份管理的进化
三 北朝政治文化风尚:重军功、重吏治、重法制
四 北朝:走出低谷的历史出口
后记
· · · · · · (收起)
序言
一 官僚帝国体制的观察视角
二 波峰与波谷
三 常态、变态与回归
第一章 从王国到帝国
一 从王国到帝国
二 “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
三 皇帝——官僚统治阶级
第二章 官僚行政体制的完善
一 决策权力与执政资格
二 行政组织的进化
三 军政与边防
第三章 文法与文书
一 刀笔吏治天下
二 律令秩序
三 “以文书御天下”
第四章 爵禄与吏禄
一 “庶人之有爵禄”
二 禄秩的渊源和性格
三 从禄秩到官品
第五章 儒·法与儒·吏
一 从法术、道术到儒术
二 “奉天法古”与王莽改制
三 儒法合流与儒吏融合
第六章 官吏的选任
一 吏道与功能
二 任子与内侍
三 察举与四科
四 阳嘉新制和以文取人
第七章 官僚阶级的士族化
一 乡里与豪右
二 官场与官族
三 东汉的士林
四 学门与士族
第八章 动荡时代的皇权与门阀
一 黯淡失色的皇权
二 东晋门阎政治
三 南朝:“主威独运”及其限度
第九章 士族特权及其政治理念
一 门阀的选官特权与品位特权
二 官僚政治的扭曲变态
三 玄学清谈的政治理念
第十章 集权官僚政治的维系和进展
一 空话不空:官僚政治话语
二 冰层下的潜流:官制和法制的进化
三 选官中央化和考试制度的进展
第十一章 胡汉杂糅与胡化汉化
一 胡汉杂糅与胡汉分治
二 异族皇权·国人武装——军功贵族
三 胡化、汉化的摇摆波动
第十二章 从北朝到隋唐:帝国复兴与历史出口
一 青出于蓝:官僚行政的全面复兴
二 等级安排与身份管理的进化
三 北朝政治文化风尚:重军功、重吏治、重法制
四 北朝:走出低谷的历史出口
后记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这就养成了两千年的思维定式,以致今天的电视剧,仍把一切繁荣和进步都归功于“大帝”们的正确领导。其实我们知道,“自然的经济增长”会自然地使大多数人受益;得把自然增长的部分扣除了,才谈得到政府的作用;得把政府的义务扣除了,才谈得到政府的功劳。在中国古代小农经济下,只要朝廷不过分榨取、扰民,人口和财富就会自然地快速增长。中华民族自是勤劳智慧的,他们的生生不息,岂是皇帝所赐?(依葛剑雄先生推算,照西汉7‰的人口年平均增长率,到公元75年人口就应突破一亿了;之所以未能达到,是天灾、更是人祸之故。)当然也可以认为,人民是以赋役的代价来换取朝廷的公共管理产品的;可其间并不是平等交易,皇帝和官府是以昂贵的垄价格强买强卖的,而且其所提供的经常是劣质品。可是话语权总在强者手中,臣民当久了,就会以为自己真是皇帝养活的。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一章 从王国到帝国 -
战国变法使法典法规、文书图籍、档案簿记之类,变成帝国行政的基石。秦始皇给自己定下了规矩,每天要阅读一定重量的文书,读不完宁可不睡觉。从云梦睡虎地秦律中可以看到,秦国的公文书制度是相当严密的,对公文如何传发,使用何种书写材料,文书如何封缄,都有细密规定。 (查看原文) —— 引自第42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博雅撷英(共24册),
这套丛书还有
《日本早期的亚洲主义》《融汇与互动》《庚子勤王与晚清政局》《杜牧诗选(补改本) 杜牧传 杜牧年谱》《袍哥》
等
。
喜欢读"波峰与波谷"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波峰与波谷"的人也喜欢 · · · · · ·
-
- 汉帝国的建立与刘邦集团 8.6
-
- 秦汉魏晋史探微 9.4
-
- 中国古代官阶制度引论(第二版) 9.6
-
- 拓跋史探 9.4
-
- 从爵本位到官本位 9.3
-
- 魏晋南北朝 8.4
-
- 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 9.1
-
- 两汉魏晋南北朝宰相制度研究 9.1
-
- 走出五代 8.5
-
- 门阀时代 8.7
波峰与波谷的书评 · · · · · · ( 全部 79 条 )


《波峰与波谷》——历史的回归与出口?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 容予说说 欢迎大家关注交流 《波峰与波谷》——历史的回归与出口? 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相当重要的一个时期(不过哪个时期不重要呢),可由于它事件错综复杂且没有一个统一的中心叙事视角,在一般人的历史学习中往往被略过(或者别人家的历史课本不是这...
(展开)
> 更多书评 79篇
论坛 · · · · · ·
追星成功(激动落泪) | 来自鹿川没有粪 | 4 回应 | 2024-09-13 09:50:12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豆瓣读书评分9分以上榜单 (无人的冬夜)
- 书单 | 千评9分书 (Sheryl)
- 书海无涯 (佾云)
- 北大出版社历史书 (石头开花)
- 含英咀华——总有一本适合你第1辑 (99.9%)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波峰与波谷的评论:
feed: rss 2.0
250 有用 希夷子 2017-06-24 22:01:15
如果说编年史是时域信号,纪传体是频域信号,那这本书就是以专职制度和官僚政治为基函数的小波分析。
72 有用 Fitzcarraldo 2017-05-26 22:54:35
理论框架较陈旧,东方专制主义阴魂不散,也很少吸收新的研究成果,大概真的是普及读物之一种吧
14 有用 欢乐分裂 2020-05-13 16:35:06
4.5;科普性与可读性结合甚好,虽可见钱穆、陈寅恪、田余庆等大家的影响,但就其提出之“中轴”概念阐述得深入浅出,且颇有新意与见解,序言写得尤其明晰。以电波波形的轨迹来类比秦汉魏晋南北朝专制官僚政治的起伏,于复杂政治/文化景象中捋出波动震荡环绕之主轴——动态与常态夹绕并生且螺旋上升的统治模板,即皇权的巩固与旁落划出的峰谷曲线;帝制两千年,秦汉乃垂范奠基,是谓“百代多行秦政法”,虽有旁逸斜出,然其振幅... 4.5;科普性与可读性结合甚好,虽可见钱穆、陈寅恪、田余庆等大家的影响,但就其提出之“中轴”概念阐述得深入浅出,且颇有新意与见解,序言写得尤其明晰。以电波波形的轨迹来类比秦汉魏晋南北朝专制官僚政治的起伏,于复杂政治/文化景象中捋出波动震荡环绕之主轴——动态与常态夹绕并生且螺旋上升的统治模板,即皇权的巩固与旁落划出的峰谷曲线;帝制两千年,秦汉乃垂范奠基,是谓“百代多行秦政法”,虽有旁逸斜出,然其振幅动荡始终处于可控区间,最终向“中轴”回归。为佐证此观点,深入探究由秦至唐的官僚体制,考量官职与官员构成,自战国学术派别林立,秦以法家指导,汉独尊儒术,道家于魏晋化为玄学,直至异族南迁汉化,士人阶层及其文化传统始终贯穿(士族来自官场与士林的互动),这份政治遗产具有独一无二的连续传承性。 (展开)
8 有用 Knight 2017-06-12 12:33:02
好气啊,现在才读到这本书,不然很多问题不会疑惑那么久!
188 有用 扬子居 2020-08-30 10:30:04
观点都是阎步克的老观点,但很难看到把私货夹带得如此明白的通识讲义了。批评这本书死守“东方专制说”的读者,是期待在一本“秦汉魏晋南北朝的政治文明”里读到唐宋变革论吗?